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经 济 > 工商管理 > 市场营销

哈佛商学院最受欢迎的营销课(典藏版)(精)/全球知名商学院经典课程系列

  • 定价: ¥68
  • ISBN:9787508686523
  • 开 本:32开 精装
  •  
  • 折扣:
  • 出版社:中信
  • 页数:204页
  • 作者:(美)扬米·穆恩|...
  • 立即节省:
  • 2018-05-01 第2版
  • 2018-05-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哈佛商学院最受欢迎的营销课(典藏版)(精)》作者、哈佛商学院教授扬米·穆恩用其独到的哲学思辨力告诉我们:三大品牌营销战略是企业和个人实现差异化、脱颖而出的核心指南。
    营销已经成为时代之声。它不仅为我们的消费行为,也为我们的期盼、我们的爱和恨设定了一种有规律的脉动,营造出一种节奏。在这种背景下,有一些见解是无法通过线性思考方式呈现出来的。所以在这本书里,矛盾、对比和旁逸斜出的联系俯拾即是。

内容提要

  

    企业如何从嘈杂混乱的市场中脱颖而出?
    哈佛商学院教授扬米·穆恩认为,要想赢得消费者的忠诚,不应在不足的方面追赶其他品牌,而要做相反的事情——加强优势,勇于做减法,不需要迎合所有消费者或者客户。这不仅对于企业品牌至关重要,每个人的进步也离不开这一点。这不仅是差异化的标志,更是优秀的标志。
    《哈佛商学院最受欢迎的营销课(典藏版)(精)》作者通过对谷歌、宜家、MINI Cooper(迷你库珀)、红牛、捷蓝航空等品牌成功案例的研究,总结出品牌营销的三大核心战略,告诉我们如何在“相同”中寻找“不同”,实现差异化。这三个核心战略是:
    “逆向品牌”战略:减少服务项目,提高服务质量。
    “超越行业品牌”战略:彻底忽视既有的类别定义,把消费者从习惯性的消费节奏中拉出来。
    “敌意品牌”战略:欲擒故纵,不以传统方式进行营销,甚至有一点儿反营销,拒绝使用吸引顾客的传统理念。

媒体推荐

    哈佛商学院被誉为王冠上的璀璨明珠,其案例被诸多商学院广为使用。创立于1881年的沃顿商学院是美国第一所大学商学院,比哈佛商学院还早27年。我相信,“全球知名商学院经典课程系列”丛书不仅会带给读者商业知识和智慧,更会将看起来遥不可及的知名商学院教育带给成千上万的读者,惠泽更多中国人,特别是中国的企业家、创业者和职场人士。
    ——郑毓煌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市场营销系博士生导师
    在人人都喊差异化的大背景下,奇怪的是产品之间却越来越缺少差异性了。问题出在哪里?怎么办?哈佛大学营销学教授穆恩以其独到的哲学思辨力告诉我们:按部就班的渐进式改变是多数人的平庸策略,只有能够独立思考、对营销本质有深刻洞见的人才能真正创造差异化的影响力。
    ——成甲  文化旅游全案咨询品牌“京都风景”创始人、《好好学习: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作者
    本书令人震撼。作者的写作功力堪比《纽约客》专栏作家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其见解与吉姆·柯林斯一样反直觉。扬米·穆恩在本书中阐释了以下问题:现今社会为何会产生过度丰富的产品,供给过剩;为何会“过度程序化”;为何消费者会眼花缭乱,不知选择何种产品和服务。这些问题会促使你思考如何在这个疯狂竞争的市场中胜出。
    ——吉姆·西特林  史宾沙管理顾问公司董事、北美CEO继任计划管理层之一

作者简介

    扬米·穆恩(Youngme Moon),斯坦福大学博士,拥有耶鲁大学和斯坦福大学学位。曾任教于麻省理工学院,现为哈佛商学院唐纳德·K.戴维荣誉教授。她所开的营销课程是哈佛受学生欢迎的课程之一,曾多次获得卓越教学奖,发表多篇备受欢迎的案例研究文章。

目录

推荐序  教育改变命运,我们改变教育/郑毓煌
自序  我体验这个世界的方式应该与你一样/扬米·穆恩
前言  反思消费世界,在混乱中脱颖而出/扬米·穆恩
第一部分  群氓的竞争(批判)
  第1章  群氓的天性
  第2章  关于发展的悖论
第二部分  不参与竞争(庆祝)
  第3章  应对模糊的产品类别
  第4章  逃离集体心态的品牌
  第5章  逆向战略品牌
  第6章  超越行业的品牌
  第7章  敌意品牌
  第8章  差异化
第三部分  人性化(反思)
  第9章  营销近视症回顾
结语
附录
致谢

前言

  

    反思消费世界,在混乱中脱颖而出
    想象一下,你现在站在超市麦片区的货架前,要选择一种你以前没有吃过,但在理想情况下会喜欢吃的麦片,你会怎么选择?
    如果你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吃这类食品,那么这项任务就不会太难。十有八九,你只需沿着过道向前走,一次性过滤掉一批麦片,比如所有儿童麦片……或者所有看起来含糖过多的麦片。然后,再用第二套过滤方法继续精心选择,排除掉一批,比如所有格兰诺拉(granola)麦片……或富含纤维的麦片。在把过道上的所有谷类食品缩小到一个小范围后—或许只剩六七种品牌,再按照层层标准排除,比如所有含葡萄干的品牌,或包装太难看的品牌,直到最后做出选择。
    完成这个过程可能只需几分钟。当然,如果你对早餐过分挑剔,那么花的时间可能会长一些。如果不考虑结果,在整个过程中,你选择产品的方法体现出的智慧着实令人印象深刻。在某种程度上,你已经学会了专业市场营销人员所使用的产品分类解构法:使用一连串子类别或更小的子类别;在某种程度上,你还学会了按照标准为一系列产品分类;还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你已经学会了区分只有细微差别的品牌。换句话说,你在自己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已经在这个过程中成为一位分类专家,一位麦片专家。
    现在,再想象一下,一个火星人站在同一条超市过道上,要完成同样的任务。这项对你来说很容易的任务却会令他退缩。即使他的智商很高,也要花费好几个小时来分析这些不同的商品。可怜的火星人,对他来说,所有麦片的包装都是一样的,这真令人困惑。
    为什么呢?因为行家看的是差异,而新手看的则是相似点;行家可以通过细微的不对称识别出极小的差别,而新手则缺乏必要的过滤手段来有效地分析、整理和筛选各种产品集合;行家仅凭直觉就可以毫不费力地找到某个产品类别,而新手很费力才能找到产品类别。就这一点而言,购物已经超越了经验,上升到现象学层面。
    你可以在各种产品领域内不断尝试这种方法,结果都是一样的。试试给美国本土以外的人解释佳洁士和高露洁牙膏的不同,试试给一个孩子解释本田和丰田汽车的差别。我和我先生逛Foot Locker专卖店的时候,他会像一位寻找一种罕见葡萄酒的品酒行家一样在店里逛,而我就不同了,我完全就是一个运动鞋的门外汉。所以,他在店里逛的时候,我站在商店的落里,感觉自己被一模一样的鞋子淹没了。
    如果要了解某种文化中的群体消费观,最好的办法就是亲自参观当地人购买肥皂、食物和鞋子等日常用品的地方。如果外星人参观了美国的某个杂货店或药店,他们就会得出这个结论:人类整日沉迷于大海捞针—从数不清的麦片和肥皂中做出选择。从很多方面来说,他们这个结论是正确的。我们总是让自己处于这样的境地:不断地从过度丰富的产品中做出购物选择,而且也对此习以为常。
    ……
    同时,我很清楚本书并不是一本带有指导性质的入门书。在我看来,指导性书籍的问题在于很少有人会真正相信书中的内容。如今的商人需要的是一系列全新的见解,而不是一套全新的操作指南。因此,在本书的第三部分,我将从一系列见解入手,讨论一种关于竞争,尤其是竞争性差异的崭新思考方法。
    如此一来,撰写此类商业性书籍就遇到了挑战,因为所有的好句子已经被用完了。所以,必须打破常规,漠视传统智慧,变得激进,吐故纳新。但问题是,如何让一个人重视那些他认为已经被滥用的词语呢?
    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如果你在当地书店的旅游书籍专区驻足过,你就会发现,这类书籍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其中主要的一类是各种各样的旅游指南,像《福多尔的2010加勒比海之游》(Fodor's Caribbean 2010)、《意大利旅游入门》(Italy For Dummies)、《佛罗默85美元一天畅游欧洲》(Frommer's Europe from $85 a Day)等等。这些书籍其实都是指南性手册,内容都是一些清晰的旅游建议,比如去哪里旅游、旅游途中应该做什么等,而且常常以列表、项目符号、排行榜等形式呈现出来。
    不过,在大量类似的指南性手册旁边,还摆放着另一种旅游书籍,这类书籍的内容与那些手册相同,但记述方式却迥异。像比尔·布莱森(BillBryson)的《“小不列颠”札记》(Notes from a Small Island)、约翰·麦克菲(John McPhee)的《到乡下来》(Cominginto the Country)、保罗·泰鲁(Paul Therous)的《直至世界尽头》(To the Ends of the Earth)等。在这些书里,读者读到的是作者在英国乡间游览时,在喜马拉雅山跋涉时,或在树林里漫步时的深思与见闻。这类书籍几乎没有掺杂任何清晰的旅行建议,原因是那些卖弄学问的建议会破坏这类书籍所带来的独特阅读体验—这类书温和地提醒读者,不管走到哪里,重要的并不是你看到的景色,而是你欣赏景色的方法。
    我之所以会提到这一点,是因为我在本书的最后一节会提到一个重要的观点:过程决定结果。也就是说,人们参与竞争的方式导致了现今商业领域中的相似性和趋同性。正因为如此,我才认为我们应该尝试一种新的实践。我们应该培养新的竞争习惯,制定新的竞争制度和竞争规则。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建立一种崭新的竞争性参与的文化,这种文化至少可以成为杰出成就的孕育者。
    所以,如果你愿意,请让我为你介绍我眼中的消费世界。或许我的叙述方式有些散乱,时不时还会陷入一种学术味颇浓的胡言乱语中,不过,请你记住,这种类似日记的书籍的价值就在于其反思效果。用我的话说就是,在每天结束的时候,日记里所写的内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在读日记的时候大脑里所思考的内容。

后记

  

    我之所以会撰写本书,是因为我认为企业的一部分核心能力已经土崩瓦解,企业的竞争策略中蕴含的一些设想也亟待重新调整。
    在我们如今生活的时代里,要成为一名专业商务人士,就意味着要被各种事务包围。要管理生产线和经销商,要调整定价算法,还要制订销售方案。世界变化太快,我们都在努力追赶,忙着努力了解各种机制,让它们保持正常运转。但正如我在前文中提到的,在很多情况下,这些喧哗与骚动最终带来的只会是群体性的渐进式变化,而这种渐进式变化在大多数情况下无法带来差异化,包括任何形式的差异化。
    我之所以会撰写本书,还因为我相信我们能做得更好,但不是通过增加一些内容,而是通过对我们行为的深刻思考而做到的。我常常提醒学生们,差异化不是一种策略,不是光鲜的广告活动,也不是一系列闪亮的新功能,更不是一张薄薄的会员卡或一张退款凭证,而是一种思考方式、一种精神状态,同时也是一种承诺,一种要理解人们的承诺,但不是用一种人们不熟悉的方式,而是一种受人重视、尊重,甚至是欢迎的方式去理解人们。
    我记得有一次我在书里看到,已故的喜剧演员乔治·卡林(George Carlin)很不喜欢别人说他是一个“愤世嫉俗的人”,谁要是这么评价他,他就会纠正对方,说自己只是一个“失望的理想主义者”。这两个概念的差异对他很重要,我可以理解。作为一名理想主义者,要坚信无论外界环境如何令人厌倦,按照非常规标准生活的人们在这个世界上一定会有立足之地,甚至还会得到社会的回报。提到商界,我也会这么思考。“营销”“品牌推广”和“销售”这些词汇之所以在我们的生活中变得如此重要(不论是好是坏),唯一的原因就是,消费本身在我们的文化中已经变得非常重要。创意品牌能够产生意义,这也是它们为什么如此重要的原因。它们遵循着不同的标准,而当它们这样做时,我们就会与其产生共鸣。
    我之所以会撰写本书,还因为我相信,虽然在商界总是会存在头脑混乱的群体——在所有产品类别里,在所有行业里,都会有一批步伐一致的、让人分辨不出差别的品牌,但是一定会有例外的情况。医生兼作家阿图·葛文德曾经在书中提到过一种医学界的“正常偏差”现象,这种现象指的是,医学界的少部分人与其他人处于同样的环境中,但同执地拒绝被传统智慧束缚,最终就能发现一些新颖而反传统的方法,然后再利用这些方法去解决一些看似棘手的问题。我认为在商界同样存在这种“正常偏差”现象,也就是那些比较独特的品牌。这些品牌之所以独特,并不是因为它们比其他品牌发展得更快或更努力,而是因为这些品牌从心底里拒绝把现状当作理所当然的存在。
    所以,在学期结束时,我有时会给学生布置一份作业,要求他们试着想象未来的创意品牌。我的问题是:这些品牌会是什么样子的?它们有哪些共同特点? 可能你也会想到,学生上交的作业都很不错,他们不仅认真思考过,而且作业里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有些同学对未来20年的消费行为发展趋势的预测非常有创意。有些同学则对特定的行业领域,如时尚界、酒店行业或饮料行业,做出了比较严谨的推断。我常常会节选出他们作业中的一部分,带到课堂上公开讨论。但讨论到最后,学生们总会反问我:“你认为未来的品牌是什么样子的?你认为它们会有哪些共同特点?” 和他们一样,我手里也没有预测未来的水晶球。但是,我认为这样的预测很有意思。下面就是我的回答。 我认为,这些品牌的第一个共同特点是:它们会提供一些很难寻觅的东西。根据历史经验,企业要想生产出有价值的产品,最好的办法就是生产出一些难得一见的产品。毕竟,稀缺常常可以刺激需求。 但问题是,在如今这个时代,消费者可以选择的产品和服务的数量太多,多到已经超出了他们的需求,还能有什么稀缺的东西呢? 请稍微思考一下,你还缺什么? 就我个人而言,只要我感觉自己在某一方面拥有太多——应该是所有方面,这种过度拥有就会让我产生一种逃离的欲望。也就是说,当我的周围充满喧嚣、刺激、骚动和活跃的事物时,我缺少的是安静。当我面对多种选择,被销售人员包围并向我保证能让我立刻满足时,我缺少的是一点思考的时间。实用主义激发了我对幻想的渴求,但过多的幻想反过来也会刺激我对事实的渴求。 品牌可以通过远离这个产品过剩的世界去创造价值,这样的机会是存在的,而且一直都存在。我告诉学生们,无论是敌意品牌、逆向战略品牌,还是哈雷摩托、多芬,它们都有一个特点,即:它们能提醒着我们什么东西已经过剩,然后再给我们提供一些我们缺少的东西。记住,限制可以刺激新的欲望,低声细语也有嘶吼般的力量。我确信,能够提供稀有产品的品牌一定能开创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未来品牌的第二个共同点是:它们都能够“坚守一个大创意”。也就是说,它们与其他品牌的差异不只是一点点,而是差很多。 真是难以想象,著名营销专家特德.莱维特(Ted Levitt)提出“营销想象力”(the marketing imagination)这个概念已经是25年前的事了。可惜的是,这个在过去用非常诗意的方式捕捉企业灵魂的词语,如今却暗含讽刺的意味。在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一个人在其从商生涯中,可能一辈子都不会有人要求他提出一个“大创意”。也就是说,没有人要求他在那么多年的职业生涯中发挥想象力,一次都不用。我在学校里上管理培训课时,只要是第一次在课堂上提到“想象力”“创造力”这些词汇,我就要克制自己,不让自己觉得不好意思。由此可以看出,现代商业已经远远偏离了“提出创新理念”这个优良传统。 但孩子们为什么都是创新天才呢?因为他们不是成年人。也就是说,他们没有那么多的人生经历,也没有太多的理性思维。这一点解放了他们,让他们不带偏见地看待这个世界。所以,他们会把一个特百惠塑料碗看作一艘小船;你递给他们一个银勺子,他们的第一反应就是用来挖东西。偶尔产生灵感是一回事,持续不断地产生灵感则是另外一回事。小孩子就能持续不断地产生灵感,原因很简单,他们不受那些已经被滥用的脑力启发法的限制,也不会受习惯、习俗或死板的礼仪规范的束缚,他们很调皮,很有破坏性。在成年人已经习惯了压抑自己的时候,孩子们则听从自己创新欲望的指引,自由地发挥着想象力。 差异化是一种异常行为;差异化是一种重新排列;差异化意味着坚持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换句话说,差异化代表着抛弃常规的事物。如果你让我预测,我会说,未来的创新品牌就是能做到上述这些的品牌,即使在崎岖不平的发展道路上亟须做出重大调整,它们依然会这么做。 未来品牌的第三个共同点是:它们都“非常人性化”。换句话说,它们将是由对人类精神的复杂性极度敏感的人们创造出来的。 我认为,在这方面,营销人员尤其应该起到带头作用。营销人员其实就代表着企业人性化的一面。作为营销人员,我们有责任让我们的企业变得更加人性化。也就是说,我们要了解消费者,了解这些“真实的人”,而且了解的程度要超过企业的其他任何部门。如果我们的企业很注重工程方面的因素,我们就要多关注细微的因素;如果我们的企业注重硬件的因素,我们就要多强调软件因素。约翰·奈斯比特(John Naisbitt)曾经说过,在新信息时代,因为信息过于繁多,直觉变得越来越珍贵。作为营销人员,我们的职责是:确保我们的企业能够利用想象力和周围的环境,捕捉到人类经验的所有层面,并尊重和赞美这些经验。 当然,要做到这些,营销人员必须“融入”这个世界。我们周围全是氧气,我们需要吸人这些氧气。从酒吧到大街,从厨房到学校,从纽约到东京……无论在哪里,都要吸人周围的氧气。 如果我们做到了这一点,而且是认真地从深层次上做到了,我们就能得到这样的回报:我们会发现,我们能从投机消费、不消费和过度消费中学到不少东西。我们还会发现,会有满意的消费,也会有勉强的消费;有很随意的消费,也有政治性的消费;有不道德的消费,也有竞争性的消费;消费可以是一种标志,还可以是其他很多东西。但是,无论怎样,消费总是带有启发性的。 差异化不是一种策略,而是一种思考方式,一种精神状态,一种来源于倾听、观察、吸收和尊重的精神状态。更重要的是,它还是一种承诺,一种要理解人们,让人们知道“是的,我们懂”的承诺。 未来一定会有更多这样的品牌,这是毫无疑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