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综合性图书 > 综合性图书 > 丛书

国学知识全知道(新国学普及本)(精)

  • 定价: ¥52
  • ISBN:9787515821924
  • 开 本:16开 精装
  •  
  • 折扣:
  • 出版社:工商联
  • 页数:275页
  • 作者:编者:董洪杰
  • 立即节省:
  • 2018-07-01 第1版
  • 2018-07-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全书分国家政治、思想学术、天人之学等篇章,涵盖职官制度、伦理道德、文体流派、语言文字、建筑书画等各个方面的内容,为读者掌握国学知识提供了一条捷径。
    近百幅精美插图,包括名人画像、历代名画、历史遗迹等,图文结合,相得益彰,在给读者以强烈的视觉感受的同时,使其充分享受阅读的乐趣。
    全新的视角、简明的体例、注重文化底蕴和现代审美的设计理念,全面提升本书的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帮助读者领略国学的无穷魅力,是快速掌握国学精华的理想读本。

内容提要

  

    全书分为国家政治、思想学术、天人之学、文学、史学、文化艺术、民俗文化、百工名物、国学掌故九个篇章,涵盖了国学知识各个方面的内容,为读者轻松掌握国学知识提供了一条捷径。书中既有分门别类的严谨解释,又有引人入胜的传略和逸事,可帮助你登堂入室,领略国学的无穷魅力。
    本书在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力求在“新、奇、趣”上下工夫。“新”就是鲜为人知的,很少被其他书籍提到的知识;“奇”就是不一般,能让人的精神为之一振的事物;“趣”即是兴趣,也是趣味,是人们想看、愿意看的东西。同时,书中还选配了包含多种文化元素的精美图片,与文字相辅相成,使读者身临其境,对国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从中体味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在走向世界的今天,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良好的国学素养。请翻开本书,走进博大精深的国学长廊,领悟国学的精髓,感受圉学的智慧,把握传统文化的脉搏,丰富自身的内涵,成为文化达人。

目录

第一篇  国家政治
  职官制度
    王
    嫡长子制
    卿大夫
    皇帝
    储君皇太子
    三公九卿
    宰相
    十三曹
    太尉与大司马
    御史大夫
    郡县制和州县制
    郡守和县令
    刺史
    三辅
    三省六部制
    尚书仆射
    侍中
    中书令
    侍郎
    政事堂
    御史台
    唐代五监
    观察使
    参知政事
    计相
    路、军、府、州
    知府与知州
    转运使
    宣政院
    行省制度
    达鲁花赤
    内阁
  从察举到科举
    世卿世禄制
    先秦的乡举里选
    春秋战国的养士
    征辟
    郎官郎吏
    察举制度
    举孝廉
    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
    翰林院
    武科
    八股文取士
    童试与乡试
    会试
    状元及第
    榜眼、探花
    进士
    举人
    秀才
    门生
    监生
    贡生
  学制和教育
    学制
    太学的变迁
    国子监
    官学
    稷下学官
    鸿都门学
    太学
    学官
    古代的博士
    同文馆
    通儒院
    京师大学堂
    学位
    私学
    孔门四科
    六艺
    孔门十哲
    书院制度
    四大书院
  古代礼制
    五礼
    吉礼
    斋戒
    祭品
    礼器
    凶礼
    丧礼
    葬仪
    陵寝
    服丧
    五服
    避讳
    朝聘之礼
  兵制与刑制
    兵制
    民兵制
    烽燧传警
    三军
    将军
    军队编制
    秦汉军制
    征兵制
    府兵制
    都护府
    节度使
    枢密院
    大理寺
    刑部
    成文法
    《秦律》
    《唐律》
    《明大诰》
    五刑
    十恶不赦
    连坐和族诛
    宫刑
    凌迟
    监狱和班房
第二篇  思想学术
  古代哲学命题
    道
    气
    阴阳
    八卦
    万物类象
    有与无
    名与实
    动与静
    天理人欲
    天命
    天人感应
    心外无物
    性善论
    性恶论
    性三品说
    道法自然
    齐善恶
    格物致知
    天人合一
  伦理、修养和品格
    人伦
    礼义廉耻
    五伦
    三纲
    五常
    主敬
    孝
    父慈子孝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出则悌
    忠
    仁者爱人
    克己复礼
    信
    义
    礼
    智
    勇
    内省
    持志养气
    寡欲
    知耻
  儒家
    大同
    小康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尊尊与亲亲
    穷则变,变则通
    礼治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民为贵,君为轻
    王道与仁政
    使民不饥不寒
    心之四端
    忠孝如何两全
    移风易俗
    制天命而用之
    君权神授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存天理,灭人欲
    王守仁格竹
    知行合一
    经世致用思潮
  道家
    老子之道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
    三生万物
    无为而治
    治大国若烹小鲜
    小国寡民
    民不畏死
    祸福相倚
    功成身退
    上善若水
    庄子的齐物论
    逍遥游
  法家、墨家和其他思想
    法先王
    法治
    公私之交,存亡之本
    法、术、势
    法后王
    自相矛盾
    明故、辨类、是非之理
    兼相爱,交相利
    非攻
    尚贤与尚同
    非命论
    不战而屈人之兵
    离坚白
第三篇  天人之学
  天文历算
    观象授时
    受天命,改正朔
    日、气、朔
    干支计时纪年
    “天文志”与“五行志”
    三垣与四象
    星野
    古代的星图
    彗星、行星的运行记载
    黄道与黄道吉日
    二十八宿
    二十四节气
    黄历
    阴历与阳历
    夏历、周历和秦历
    太初历
    授时历
    浑天仪
    北斗
    季节与十二次
    分野
    闰月
    纪日法
    纪月法
    漏刻、日晷和圭表
    张衡
    祖冲之与圆周率
    沈括
    郭守敬
  独特的中医
    中医
    中医的起源
    中医的理论基础
    四诊八纲
    辨证施治
    邪从外来,病由内起
    望闻问切
    辨证与辨病
    未病先防,有病防变
    扶正祛邪
    中药与方剂
    人体的经络网
    穴位
    针灸疗法
    中医推拿术
    药膳
    中医十大流派
    扁鹊
    张仲景
    华佗
    孙思邈
    金元四大家
    李时珍
    《灵枢经》
    《黄帝内经·素问》
    《神农本草经》
    《肘后备急方》
    《千金方》
    《本草纲目》
    《黄帝八十一难经》
    《伤寒杂病论》
    《温病条辨》
    奇经八脉
    拔罐
    导引
第四篇  文学
  古代文体
    神话传说
    诗
    楚辞
    乐府诗
    古体诗
    近体诗
    南北朝民歌
    词
    曲
    文
    赋
    骈文
    古文
    八股文
    明代小品文
    小说
    变文
    唐传奇
    六朝志怪和志人小说
    笔记小说
    神魔小说
    世情小说
    才子佳人小说
    公案小说
    谴责小说
    话本小说
    章回小说
    诗话与词话
    评点
  文学流派
    建安风骨
    玄言诗
    田园诗
    山水诗
    宫体诗
    边塞诗
    新乐府运动
    江西诗派
    永嘉四灵
    台阁体
    江左三大家
    唐诗派
    宋诗派
    诗界革命
    花间派
    婉约派
    豪放派
    常州词派
    公安派和竟陵派
    桐城派
  文论
    诗言志
    诗缘情
    诗可以观
    美刺
    赋、比、兴
    诗教
    温柔敦厚
    知人论世
    文以载道
    文质
    文气
    风骨
    意境
    选学
    红学
  杰出文学家
    屈原
    贾谊
    司马相如
    扬雄
    曹操
    曹植
    阮籍
    陶渊明
    初唐四杰
    孟浩然
    王维
    李白
    杜甫
    韩愈
    白居易
    刘禹锡
    柳宗元
    李贺
    杜牧
    李商隐
    唐宋八大家
    柳永
    欧阳修
    王安石
    苏轼
    李清照
    陆游
    辛弃疾
    元曲四大家
    蒲松龄
    吴敬梓
    曹雪芹
第五篇  史学
  史书的体裁
    正史
    杂史
    别史
    野史
    纪传体
    编年体
    纪事本末体
    典志体
    会要体
    学案体
    起居注
    实录
    方志
    类书
  史论
    属辞比事
    春秋笔法
    成一家之言
    六家二体
    五志三科
    直书与曲笔
    博采与善择
    史才三长
    史学三要
    六经皆史
    史法与史意
  著名史学家
    董狐
    司马迁
    刘向
    班固
    刘知几
    杜佑
    马端临
    顾炎武
    赵翼
    钱大昕
    章学诚
    崔述

前言

  

    “同学”一说,最早见于近代思想家章太炎先生的《国故论衡》。顾名思义,“国学”就是中国之学,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历史中创造的文化。国学堪称中华文化的学术基础、固本之学,是全面增加文化素养的学问。已故著名国学大师季羡林老先生曾提出来“大国学”的概念,他说:“国学应该是‘大国学’的范围,不是狭义的国学。国内各地域文化和五十六个民族的文化,都包括在‘国学’的范围之内。”也就是说,广义的“国学”,就是中国之学、中华之学,是中华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学术的总称。国学汇通思想学术、典籍制度、百行百艺、礼仪民俗,蕴含国脉、国魂、国本,是中国人的根基所在、尊严所在。从20世纪90年代起,国学热再次兴起,如今方兴未艾。
    我们的国家,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我们的祖先留下了五千年文化遗产,国学博大精深、包罗万象,可以分为天文、历法、地理、历史、职官、服饰、器物、玉文化、青铜文化、文学、艺术、戏剧、音乐、武术、美食、民俗、礼仪、婚丧、天工开物、百草医药等方面。国学以学科分,可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民俗学、伦理学、考据学、版本学等;以传统图书类别分,可分为经、史、子、集四部。具体而言,国学是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说为根基,涵盖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以及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明清小说和历代史学等内容。国学从思想体系上可分为儒、释、道三家。国学的复兴,是时代的呼唤与要求。今天,随着国势上升,我们自然要大力弘扬国学,也要让世界了解国学。了解国学也就是了解我们的历史和现在,也就是了解我们中国人。我们知道,成为文化大国才是真正的强国。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更应该深入全面地了解我们自己的国学,绝对不能够数典忘祖。
    千百年来,国学已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直接影响着国人的思想、意识、伦理、道德和行为。国学不仅是中国悠久传统文化的明证,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立身处世之本,更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学习国学,了解国学,继承和弘扬中国文化,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一个现代人,不能不知道传统,作为一个中国人,不能不了解国学。然而,国学典籍汗牛充栋,国学内容庞杂浩繁,即使穷尽毕生之力,也难通万一。
    为了帮助读者更方便、更轻松、更快捷地了解和掌握必要的国学知识,开阔文化视野、丰富知识储备、提高人文修养,编者对浩如烟海的国学知识进行了适当的取舍,选取了具有代表性、实用性,以及读者感兴趣的内容,辑成本书。全书分为国家政治、思想学术、天人之学、文学、史学、文化艺术、民俗文化、百工名物、国学掌故九个篇章,涵盖了国学知识各个方面的内容,为读者轻松掌握国学知识提供了一条捷径。书中既有分门别类的严谨解释,又有引人入胜的传略和逸事,可帮助你登堂入室,领略国学的无穷魅力。
    本书在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力求在“新、奇、趣”上下工夫。“新”就是鲜为人知的,很少被其他书籍提到的知识;“奇”就是不一般,能让人的精神为之一振的事物;“趣”即是兴趣,也是趣味,是人们想看、愿意看的东西。同时,书中还选配了包含多种文化元素的精美图片,与文字相辅相成,使读者身临其境,对国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从中体味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在走向世界的今天,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良好的国学素养。请翻开本书,走进博大精深的国学长廊,领悟国学的精髓,感受圉学的智慧,把握传统文化的脉搏,丰富自身的内涵,成为文化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