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历史.地理 > 历史 > 世界史

全球史是什么/全球史译丛

  • 定价: ¥48
  • ISBN:9787508685212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中信
  • 页数:221页
  • 作者:(德)塞巴斯蒂安·...
  • 立即节省:
  • 2018-05-01 第1版
  • 2018-05-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全球史是什么》是全球史研究领域翘楚、德国知名学者塞巴斯蒂安·康拉德代表作,深刻阐述全球史作为一门学科的独特价值。
     本书深刻揭示了为什么全球史学科在历史研究领域变成一个有活力和创新的学科,它以世界整体的连贯性为出发点,进而挑战我们之前的史学方法。
     全球史研究在国内已蔚然成风,本书可作为大学参考书,为广大学生和教师所用。

内容提要

  

    全球史是目前历史学科里发展迅猛讨论激烈的热门领域,反映了世界各地相互依赖程度愈益增强的背景下对更包容、更整体的历史解释工具的吁求。《全球史是什么》细致概述了全球史的兴起、特质、方法论、前景及局限。在作者塞巴斯蒂安·康拉德看来,全球史既是一个研究对象,又是一种审视历史的独特方式;既是过程,又是视角;既是研究主题,又是方法论。全球史的核心关怀是流动、交换、各种跨越边界的事件以及大规模结构性转型和整合进程。

媒体推荐

    《全球史是什么》是一部杰作。该书文笔优雅,内容简洁,考察了过去二三十年间全球史在美洲、欧洲和亚洲的迅速兴起。塞巴斯蒂安?康拉德是有条不紊的思想者,也是名副其实的理论家。他察觉到全球史的方法论问题,并给出了周全的应对之策。论及对全球史的描绘及其未来图景的规划,无书能出其右。
    ——德国康茨坦茨大学近现代史于尔根?奥斯特哈默(Jürgen Osterhammel)
    塞巴斯蒂安?康拉德冷静且敏锐地阐明了一个道理,即面对令人兴奋的景致,我们的首要任务并非不假思索地一头扎入其中。这一道理完全适用于当下蔚然成风的全球史研究。我们这位老练的向导草绘了这一领域的地图,倡导以某种整合方法穿越其间,并在结尾部分不偏不倚地探讨了全球史是否如同它的信众所认定的那般放之四海而皆准。《全球史是什么》对这场众说纷纭的革命做出了切实可靠且通俗易懂的思考。
    ——哈佛大学历史学、法学塞缪尔?莫恩(Samuel Moyn)
    康拉德所著关于全球史这一新兴领域的这本《全球史是什么》简洁有力,阐明了全球史与世界史、全球化以及大历史之间的区别,还厘清了与之相关但又有所不同几种路径,诸如后殖民主义和世界体系论。该书将有助于系统且条理地探究地域与全球之间复杂的历史关系。
    ——芝加哥大学历史学系及东亚语言文明系杜赞奇(Prasenjit Duara)
    《全球史是什么》对近几十年里一个深刻的历史学动向做出了重要评定,及时地为初学者提供了引导,并向活跃于这一领域里的学者呈现出新颖且迷人的视角。
    ——德国哥廷根大学讲席夏德明(Dominic Sachsenmaier)

目录

中文版序
第一章  导语
第二章  全球性思考简史
第三章  百家争鸣
第四章  全球史的独特之处
第五章  全球史与整合形态
第六章  全球史中的空间
第七章  全球史中的时间
第八章  位置性与论取径
第九章  世界的建构与全球史的概念
第十章  为谁而作?全球史的政治意涵
谢词
索引
译后记

前言

  

    本书于2016年2月首次付梓。那时,我曾在开篇写道:全球史风头正劲。但是,眼下的情形是否依然如昨?全球史是否依然如日中天?每位历史学家是否依然都是世界史学家?自彼迄今,仅略略一年有余,有些读者或许不以为然,但这个世界确已今非昔比。欧美地区出现了民粹主义和旗帜鲜明的反全球化运动,多地推行保护主义和限制移民的举措。面对这股抵制全球化的强流,全球史的盛景是否已时日无多?
    我的答案是否定的。首先,民族主义的重新抬头,包括“美国优先”此类口号的出台,都不能视为对全球化的反抗。自19世纪以降,民族主义就与跨国性的全球力量紧密相联。从多个方面而言,民族主义是曰渐增强的跨区域互动的一个结果。因此,2008年以来民族主义议程的复兴,并不昭示着全球化的终结,相反却象征着全球化的高歌猛进。
    其次,有人猜测当前的反全球化潮流或许裁定了以流动和缠结为研究对象的全球史的命运。我认为这种观点缺乏远见。全球史学者或曾迷恋于运动与关联,但很多关于全球进程的论述都极具批判性,指明了市场一体化和殖民主义的社会成本,以及各地区发展水平的不均。左派抑或右派对全球化的批判,并不等同于对全球史这种研究取径的批判。
    最后,我们无法单凭内部冲突和国内因素,来理解政治领域里对民粹主义的吁求和仇外情绪的高涨。看似自相矛盾的是,尽管从字面意思而言,民粹运动意味着决然孤立,但世界各地的民粹运动却相互影响。另外,如果我们意识不到全球冲击带给它们的影响,将难以解释这些运动的同步发生。近年来的诸多变革性事件,从金融危机到“阿拉伯之春”,再到眼下的民粹主义大潮,无不呈现出跨国之势。换言之,为了认清当前这个时代,我们比以往更需要全球取径。
    本书大部分内容最初以德文版本面世,那时我心目中的阅读对象是德语读者。尔后我主要针对英语读者,以英文进行了改写,本书方有了现在这个版本。本书被译为多种语言,比如中文,但正文内容并未做出改动,亦即并未因中国的国情而调整内容,也未专辟段落论及中国题材以及中文史学。这无疑是一个缺憾。不过,我坚信这种改写将会发生。即便不是由我亲自操刀,也会有中国的下一代全球史家接手此事。他们将从自身立场出发,运用并改进全球史这种取径,进而推动学术交流。那时,此类学术交流不仅在内容上关乎全球,交流活动本身也将真正是全球性的。
    塞巴斯蒂安·康拉德
    纽约,2017年6月

后记

  

    20世纪60年代,爱德华.卡尔在《历史是什么》一书中将历史定义为“历史学家与历史事实之间连续不断的互动过程,过去和现在之间永无休止的对话”。半个多世纪以来,历史学家身处的现实世界日益全球化、多元化,历史学在趋于专业化、碎片化的同时,也越发试图从整体上理解人类历史的宏阔图景。兴起于20世纪后半期的全球史,代表了历史学针对后一种趋势做出的自我反思。那么,全球史是什么?它从哪里来?将往哪里去?对此,学界说法不一,尚无定论,以致出现“全球史”“新全球史”“新世界史”等多个名号。在目前所见对全球史的理论思考中,塞巴斯蒂安-康拉德的《全球史是什么》是最系统、最深刻的代表性著述之一。
    康拉德于1966年出生在德国海德堡。20世纪90年代,他受日本和德国学术基金资助,先后在大阪外国语大学和东京大学从事学习和研究工作。1996—1999年,他在柏林自由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日、德两国历史学者的历史书写。1999—2005年,康拉德在柏林-勃兰登堡科学院和德国利奥波第那科学院从事研究工作,同时在柏林自由大学保有职务。2007—2010年,他在意大利佛罗伦萨欧洲大学研究所担任现代史教授。2010年迄今,他担任柏林自由大学现代史教授。此外,康拉德还在法国、瑞士、美国等地的高等院校从事过研究工作。
    康拉德丰富的学术履历在他的著述中有所体现。他的研究涉及全球史、殖民史、帝国史、思想史及史学史等多个领域。1999年,他的博士论文获得“恩斯特·罗斯特学会学位论文奖”,并于同年出版,书名为《找寻失落的国度:联邦德国与日本的历史书写(1945—1960)》,该书于2010年被译为英文在美国出版。2006年和2008年,康拉德先后出版了《全球化与德意志帝国时期的国家》和《德国殖民主义简史》,两书后获再版并被译为英文。2013年,他出版了德文版的《全球史导论》,该书于2015年被译为瑞典语和意大利语。另外,他还与夏德明合编了《多元视野下的世界秩序》(2007),与阿莱达.阿斯曼合编了《全球时代的记忆》(2010),与于尔根.奥斯特哈默合著了《现代世界的形成(1750—1870年)》(2018)等论著。
    作为中生代学者,康拉德在世界史或全球史的学术思想和研究氛围中浸润已久,《全球史是什么》代表了他对相关问题的集中思考。本书全面概述了全球史的兴起、特质、方法论、前景及局限。在康拉德看来,全球史是目前历史学科里发展最快的领域,反映了世界各地相互依赖程度愈益增强的背景下对更包容、更整体的历史解释工具的吁求。全球史既是一个研究对象,又是一种审视历史的独特方式;既是过程,又是视角;既是研究主题,又是方法论。全球史的核心关怀是流动、交换、各种跨越边界的事件以及大规模结构性转型和整合进程。从知识社会学角度来看,全球史得益于诸多不同学科和领域的理论、方法,也受制于语言、意识形态、地缘政治等因素。康拉德在书中的表述开放且审慎。其开放体现于他对社会科学多个学科思想的借鉴,对跨越长时段、大范围个案研究的择取,以及对全球史前景抱持的乐观态度。其审慎体现于他对全球史知识边界怀有足够的警觉。他认为全球史不是欧美学界的一时独创;全球史不是世间万物的历史;全球史并不等同于全球化的历史;全球史并不只关注宏大主题;全球史并非适用于所有研究主题。 英文版《全球史是什么》出版于2016年,旋即受到学界的高度关注。在出版后一年多的时间里,已有十余份国际历史学专业刊物刊登相关书评。本书于2017年被译为西班牙语,并正在被译为土耳其语和爱沙尼亚语。近年来,全球史在中国方兴未艾,越来越多的学者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吸收全球史理念。王国维曾言,“中西二学,盛则俱盛,衰则俱衰,风气既开,互相推助”。中国学者的参与,将令全球史更加名副其实。 本书的翻译历时一年有余。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受惠于多人。本书作者塞巴斯蒂安.康拉德多次通过电子邮件为我答疑解惑,并慨然为中译本作序。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的岳秀坤老师就译稿中的多处细节给出修改建议。夏继果老师仔细通读了全部译稿,指出不少硬伤,并就翻译中的逻辑问题分享心得。中信出版社的马晓玲女士认真、负责、高效地编辑了译稿,最大可能地减少了其中的舛误。本书的繁体中文版于2016年由台湾八旗文化出版社出版,冯奕达译,书名为《全球史的再思考》,译者有所参酌。对于以上帮助,谨此一并致谢。译本肯定还有提升空间,诚请读者批评指正。 杜宪兵 2018年3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