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政治法律 > 政 治 > 外交、国际关系

看世界(精)

  • 定价: ¥86
  • ISBN:9787508688381
  • 开 本:16开 精装
  •  
  • 折扣:
  • 出版社:中信
  • 页数:337页
  • 作者:傅莹
  • 立即节省:
  • 2018-06-01 第1版
  • 2018-06-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集结傅莹过去数年公开发表演讲、文章和国际场合对话实录的《看世界(精)》一书出版了。傅莹曾任中国驻外大使、外交部副部长、十二届全国人大新闻发言人。在国际形势发生复杂深刻变化之际,这本文集有助于读者更好地认识世界以及中国与世界关系正在发生的变化,了解中国的一些政策和考虑。

内容提要

  

    出版傅莹此文集的初衷在于增进中国与世界的了解。这是作者公开出版的第二部文集,《看世界(精)》内容主要是关于如何看世界,旨在回应当时国际上所关心的一些问题。文集分成世界秩序、全球格局与中国角色、中美关系、中俄关系、东亚问题、南海局势等九个篇章,其中部分内容系在国内首次公开发表。在国际形势发生复杂深刻变化之际,希望此书能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把握中国对外政策与国际关系的态势和趋势。

作者简介

    傅莹,北京外国语学院(现北京外国语大学)英文系毕业
    英国肯特大学国际关系硕士研究生
    曾任中国外交部亚洲司司长
    驻菲律宾、澳大利亚、英国大使,外交部副部长
    系十二届、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十二届全国人大一至五次会议新闻发言人和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
    十三届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2018年受聘为清华大学兼职教授
    创建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

目录

自序
世界秩序
  2014年是世界秩序转折之年
  进入21世纪的“秩序”争论
  在共同的屋顶下———中国的全球秩序观
  失序与秩序再构建
全球格局与中国角色
  守住21世纪的和平
  百年后的回顾———反思两次世界大战
  在世界变局中构建中国责任
  国际秩序与中国作为
  大国需要培育信任
  在充满不确定性形势下看经济全球化
  全球的变革与中国的角色
  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美关系
  中美要培养在国际事务中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探索中美之间的相处之道
  中国人与美国人之间的理解与误解
  中美之间,重塑共识?
  G20峰会前看中美合作与分歧
  对话基辛格(一):美国因高估中国而对华焦虑
  对话基辛格(二):中国的选择影响全球新秩序
  对话基辛格(三):世界秩序和中美关系
  对话基辛格(四):关于世界秩序的讨论
  与福山谈话实录
中俄关系
  中俄关系:是盟友还是伙伴
亚洲和平
  东亚的安全与中国的责任
  中国周邻和睦是福
  东亚能否坚持区域合作的方向?
  朝核问题的历史演进与前景展望
  朝核问题还有和平解决的希望吗?
南海局势
  中国为什么对南海仲裁案说不
  南海局势如何走到今天这一步
一带一路
  亚欧联通的百年梦想
中国之道
  不同视域下的中国
  走和而不同之路
  中国会怎样影响世界
  中国的改革发展让亚洲和世界更安全
  如何看中国的国际地位
  中国的成长与“秩序之争论”
  关于新时期中国的对外叙事
  和平最符合人民利益、最有利于人类发展
其他
  忆吴建民大使
后记

前言

  

    习近平总书记讲过,中国需要更多地了解世界,世界也需要更多地了解中国。
    我希望这部文集能为增进中国与世界的相互了解尽绵薄之力。这是我的第二部文集,大部分是2015年到2017年在国外的演讲,以及在外国报刊杂志和网络媒体上发表的文章,有几篇是更早的,其中不少在国内发表过。感谢中信出版社把这些文稿收集到一起,建议我分别用中文和英文出版。本书共收录了40篇文稿,分为九个篇章,包括秩序、格局、中美关系、中俄关系以及亚洲问题等。
    人在往前走时不太会想到丈量脚下,隔了一段时间回头看才发现,原来已经翻过了那么多座山,趟过了那么多条河。重新审读这些文章时,意识到这些年还是做了不少思考的,观点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步深化。如今一并呈现在大家面前,多少有些惶恐。因是在不同场合谈及,且囿于时间空间的限制,对一些看法的阐述难以系统和周全。例如关于秩序问题,就在不同文章中反复出现。有的文稿是根据谈话整理的,基本保留了原来的语言风格。
    这部文集的内容主要是关于如何看世界,旨在回应当时国际上所关心的一些问题。有的文稿在草拟过程中吸纳了不少学者的意见,有些看法是经过讨论甚至是辩论而形成的,也有的文章得到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的指点,也不乏尖锐的批评。这个过程让我受益匪浅,使得一些观点能在一次次打磨中抽丝剥茧、聚沙成塔。
    当世界即将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的最后阶段之际,国际形势纷繁交织的变化逐渐显现出头绪。美国作为冷战后国际政治的主导性国家,不愿继续承担全球义务,从一些领域的“领导责任”中退出,这对美国自身及其盟友产生比较大的震荡。2017年12月我在欧洲参加了三场论坛,人们关心的两大问题:一是美国是否会继续收缩国际战略和部署?换言之,没有了美国“领导”的世界会是什么样子?二是谁来填补“真空”?会是中国吗?
    显然,当美国的“领导”角色陷入疲态之际,人们把目光转向中国,想知道中国能为世界做什么。中国共产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在国际上受到广泛关注,人们希望从中更好地了解中国,判断中国未来的方向和对世界的影响。
    另一方面,目前外界对中国仍然缺乏全面了解。长期形成的偏见并没有消除,一些人继续用旧的思维惯性揣度中国的战略和目标,美国对中国的警惕和疑虑正在上升,新的错误认识和判断仍在生成。中外语言文化的差异也容易带来理解问题。
    中国在成长为一个世界大国的过程中,需要国际社会更好地了解:我们是谁?从哪里来?向哪里去?要成为什么样的世界大国?
    习近平主席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人民的梦想同各国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实现中国梦离不开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际秩序。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中国是在用改变自己的方式改变世界的,也需要通过更好地阐释自己来让世界信服。一个大国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遭遇各种阻力,我们需要多向世界讲述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以赢取更多的了解和理解;不主动讲,谬误就容易越积越多。赢得理解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中国的许多主张需要多讲、反复讲。
    出版这部文集,既是向努力思考和探索前行的同仁们致敬,也是抛砖引玉。在此谨向帮助我的学者和助手们表示衷心感谢。有些文章和演讲是用英文发表的,也要感谢提供协助的翻译和朋友们。
    傅莹
    2018年1月20日

后记

  

    国际形势的发展和变化很快。2018年5月,此书付梓之际,中美之间的矛盾,特别是经贸领域的摩擦,显得更加突出。美欧与俄罗斯的分歧和围绕中东问题的冲突再度升温。朝鲜半岛的对话与缓和势头则再度重启。
    还有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到底会给国际关系、国家安全和人的行为方式带来什么影响,很是发人深思。
    世界还会好吗?“新冷战”是否不可避免?中国如何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有效应对挑战、发挥积极作用?
    2018年4月10日,我有幸现场聆听了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式上发表的重要演讲。他说:“放眼全球,当今世界正在经历新一轮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人类面临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很多。”
    习近平主席告诫我们要不畏浮云遮望眼,善于拨云见日,把握历史规律,认清世界大势。
    中国正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但这个舞台从来未曾空场,“老剧本”不断上演,其中的情节并不总是美好,从古代自我毁灭式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到近代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的两次世界大战,以及美苏你死我活式的“冷战”,权力争夺的剧目一次次上演。
    中国人对于战争与和平的经历和知识是相当丰厚的。在2400年前伯罗奔尼撒战争上演的年代,中国正处于历时500多年的春秋战国群雄争霸的激荡岁月。历史留给中国人的思想遗产是要珍惜和平,维护安定,而不是痴迷于战争。例如,孔子主张“和为贵”“慎战”,孟子主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即便作为兵法之圣的孙子也认为“不战而屈人之兵”是上策。
    “国泰民安”始终是中华民族的追求。但是,中国在近代有相当长一段时间没有能够很好地保家卫国,丧权辱国的教训十分深刻。因此,中国人民期待国家强盛。中国人深知,和平需要力量来保卫。
    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新时代。中国人民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凝神聚气,团结一心,努力奋斗。我们是仍处于艰难爬坡阶段的发展中国家,距离实现国家现代化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自身改革发展的任务还很艰巨。在今后相当长时间内,中国仍需要聚焦国内发展建设。
    我们需要总体和平的外部环境。
    与此同时,中国越来越认识到自身成长对世界的影响,意识到要对世界承担更大的责任。中国需要在世界舞台上找到适当的角色。中国人需要更快地学习,更快地适应世界大国地位,学会及时和令人信服地向世界阐明自己的想法和意图。
    世界需要一个“新剧本”,用老办法解决新问题,还是正视新问题寻找新的解决办法,这个选择关系到未来。习近平主席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蓝图,这应成为21世纪更好的选择。 很多事情仍在急速演变之中,尚没有最终答案。世界的未来终归要靠年轻人来书写。新一代人应能超越传统的大国争霸思维,找到国与国之间相处的新路径。未来令人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