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环境科学 > 环境科学 > 环境保护管理

海岸带污染水体水质修复理论及工程应用

  • 定价: ¥168
  • ISBN:9787030567659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科学
  • 页数:238页
  • 作者:编者:盛彦清//李...
  • 立即节省:
  • 2018-06-01 第1版
  • 2018-06-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内容提要

  

    盛彦清、李兆冉编著的《海岸带污染水体水质修复理论及工程应用》系统地论述了海岸带污染水体水质修复基本原理、基础理论和修复关键技术及其工程应用,全面介绍了我国海岸带水污染现状、海岸带水环境综合管理所存在的问题、滨海重污染河道水质修复技术、沉积物原位修复技术及相应的工程实例。本书广泛参考国内外有关书籍及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及相关法律法规编写而成,同时针对我国海岸带水环境管理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结合编著者在滨海水污染防治领域的多年实际工作经验,提出了独到见解。
    本书章节段落层次分明,逻辑性强,叙述简练准确,通俗易懂,可供从事海岸带环境保护、海洋渔业资源管理、环境水文学及河口海岸学的研究人员与海洋环保等政府职能部门决策人员及海岸工程设计人员等阅读和参考。

目录

第1章  海岸带及海岸带水污染特征
  1.1 海岸带及海岸带水体概念
    1.1.1 海岸带概念的界定
    1.1.2 海岸带基本特征
    1.1.3 海岸带水体概念的界定
  1.2 我国海岸带水体环境状况及其污染特征
    1.2.1 我国海岸带水体环境状况
    1.2.2 我国海岸带水体污染特征
  1.3 我国主要入海河流污染负荷
    1.3.1 渤海海区
    1.3.2 黄海海区
    1.3.3 东海海区
    1.3.4 南海海区
  1.4 海岸带水污染防治的意义
    1.4.1 维持海岸带水体的生态平衡
    1.4.2 保护人类的健康
    1.4.3 促进产业的持续发展及资源的永续利用
    1.4.4 维护美丽宜人的海岸带风光
  参考文献
第2章  海岸带水质评价的方法与问题
  2.1 海岸带水环境功能区划
    2.1.1 海岸带水环境功能区划的原则
    2.1.2 海岸带水环境功能区划的调查内容
    2.1.3 海岸带水环境功能区划的技术程序
    2.1.4 海岸带水环境功能区的分类与命名
    2.1.5 海岸带水环境功能区划中的关键问题
  2.2 海岸带水域管理
    2.2.1 海岸带水域管理特征及原则
    2.2.2 国内外海岸带水域管理的研究进展
    2.2.3 我国海岸带水域管理建议
  2.3 海岸带水质监测方法
    2.3.1 水质监测方法分类
    2.3.2 海岸带水质监测分析方法的差异
    2.3.3 我国海岸带水质监测方法的建议
  2.4 海岸带水质管理法律依据
    2.4.1 国内外海岸带管理立法的历程
    2.4.2 我国海岸带法制管理所面临的问题
    2.4.3 我国海岸带法制管理的建议
  参考文献
第3章  海岸带水体黑臭的原因分析
  3.1 水体黑臭的界定与认识
    3.1.1 黑臭的界定
    3.1.2 黑臭的危害
    3.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3.2 海岸带水体黑臭成因、机理及评价指标
    3.2.1 水体黑臭成因
    3.2.2 水体黑臭机理
    3.2.3 黑臭的评价指标
  3.3 硫、铁(锰)、磷等在水体黑臭演化过程中的关键作用
    3.3.1 硫在水体黑臭中的作用
    3.3.2 磷在水体黑臭中的作用
    3.3.3 铁(锰)在水体黑臭中的作用
    3.3.4 硫、铁、磷的协同作用与水体黑臭的关系
  3.4 海岸带水质演化对黑臭水体形成的影响
    3.4.1 实验设计
    3.4.2 单因素水质条件对黑臭水形成的影响
    3.4.3 多因素水质条件对水体黑和臭演化过程的影响
    3.4.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4章  海岸带入海河流污染状况--以环渤海入海河流为例
  4.1 环渤海入海河流概况
  4.2 环渤海入海河流污染物的浓度
  4.3 环渤海入海河流污染物的季节性排放特征
  4.4 环渤海入海河流污染物入海通量的年际变化
  参考文献
第5章  海岸带重污染河道水质修复理论与技术
  5.1 水质修复的理论
    5.1.1 物理方法
    5.1.2 化学方法
    5.1.3 生物方法
  5.2 水质参数的选取与设定
    5.2.1 水质参数的概念
    5.2.2 选择水质参数的原则
    5.2.3 水质参数的设定
  5.3 沉积物质量表征与再悬浮控制
    5.3.1 沉积物质量表征
    5.3.2 沉积物再悬浮控制
  5.4 原位水质修复技术单元及其集成
    5.4.1 水质原位修复技术单元
    5.4.2 水质原位修复单元集成
  5.5 水体景观恢复与重建
    5.5.1 水体景观的污染修复
    5.5.2 水体景观的生态恢复
    5.5.3 水体的污染防控
  参考文献
第6章  近岸海域赤潮治理理论与技术
  6.1 近岸海域赤潮时空及生物种类分布特征
    6.1.1 时间分布
    6.1.2 空间分布
    6.1.3 生物种类分布
  6.2 近岸海域赤潮发生机理及分类
    6.2.1 赤潮发生机理
    6.2.2 赤潮分类
  6.3 近岸海域赤潮治理
    6.3.1 物理法
    6.3.2 化学法
    6.3.3 生物法
  参考文献
第7章  海岸带沉积物修复理论与技术
  7.1 底泥修复的理论
  7.2 原位底泥修复技术
    7.2.1 原位物理修复
    7.2.2 原位化学修复
    7.2.3 原位生物修复
  7.3 异位底泥修复技术
    7.3.1 异位物理修复
    7.3.2 异位化学修复
    7.3.3 异位生物修复
  7.4 重污染滨海河道底泥修复
    7.4.1 底泥在滨海河道水体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7.4.2 滨海河道底泥污染分析
    7.4.3 重污染滨海河道底泥修复技术的应用
  7.5 污染沿海滩涂生物修复
    7.5.1 沿海滩涂界定
    7.5.2 我国沿海滩涂的分布
    7.5.3 沿海滩涂的污染概况
    7.5.4 污染滩涂的生物修复
  7.6 近海沉积物生物修复--以石油污染为例
    7.6.1 近海沉积物中石油污染来源
    7.6.2 我国近海石油污染现状及危害
    7.6.3 我国近海沉积物石油污染生物修复
  参考文献
第8章  海岸带污染水体水质修复工程实例
  8.1 广州芳村A涌水质就地改良技术示范
    8.1.1 项目概况
    8.1.2 工艺设计
    8.1.3 工艺优化
    8.1.4 治理效果
  8.2 潍坊堤河黑臭河道水质修复工程示范
    8.2.1 项目概况
    8.2.2 项目设计
    8.2.3 项目实施
    8.2.4 治理效果
  8.3 烟台逛荡河黑臭河道水质修复示范工程
    8.3.1 项目概况
    8.3.2 项目设计与实施
    8.3.3 治理效果
  8.4 烟台鱼鸟河及其相邻海域水质修复示范工程
    8.4.1 项目概况
    8.4.2 治理方案
    8.4.3 项目实施
    8.4.4 治理效果
    8.4.5 项目实施后的满意度情况
  8.5 烟台沁水东河水质改善应急工程
    8.5.1 项目概况
    8.5.2 治理工艺
    8.5.3 方案实施
    8.5.4 治理效果
  8.6 烟台界河流域生态修复示范工程
    8.6.1 项目概况
    8.6.2 项目设计与实施
    8.6.3 项目效益
  8.7 渤海中部石油污染沉积物原位修复关键技术及其工程示范
    8.7.1 项目概况
    8.7.2 项目设计与实施
    8.7.3 治理效果
附录
  附录Ⅰ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
  附录Ⅱ 海水水质标准(GB 3097-1997)
  附录Ⅲ 海洋沉积物质量(GB 18668-2002)
  附录Ⅳ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4554-1993)
  附录Ⅴ 山东省半岛流域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 37/676-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