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经 济 > 财经管理 > 经济管理

新会计准则IFRS9下的金融资产减值与估值

  • 定价: ¥58
  • ISBN:9787520802819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中国商业
  • 页数:295页
  • 作者:卞策
  • 立即节省:
  • 2018-06-01 第1版
  • 2018-06-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卞策著的《新会计准则IFRS9下的金融资产减值与估值》的亮点在于横跨财务会计和风险管理两大领域,从不同的视角全面地梳理和介绍了金融资产减值与估值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值与估值是横跨财务管理与风险管理两大领域的重要工具;
    新会计准则(IFRS9)促进了风险语言与财会语言的统一和兼容;
    尝试使用统一的视角认识金融资产的减值与估值。

内容提要

  

    卞策著的《新会计准则IFRS9下的金融资产减值与估值》主要介绍了新会计准则(IFRS9)下的金融资产减值与估值的基本理论、主要方法和核心问题,以及与此相关的财务会计、风险管理和金融经济方面的基础知识和理论,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金融资产减值与估值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介绍,并对一些具体问题和关键要点进行了深入分析。国际会计准则于2018年起正式实施,中国财政部要求国内相关机构在2021年之前分批施行。
    全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基础理论,主要介绍与金融资产减值和估值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包括金融资产减值与估值的含义、目标、意义、应用,国际新会计准则的提出背景和主要内容,相关财务会计基础知识,以及与减值估值(主要是估值)相关的金融经济学经典理论。第二部分为金融资产减值,主要介绍国际新会计准则下减值计量的理念、要求和实务中的问题,以及新准则减值模型方法。第三部分为金融资产估值,主要介绍各类金融资产的估值定价模型,包括固定收益资产、股权类和基金类资产、金融衍生品等,其中金融衍生品囊括了金融市场和理论研究领域的主要品种,包括远期、期货、期权、互换、证券化资产、信用衍生品等。
    本书的亮点在于横跨财务会计和风险管理两大领域,从不同的视角全面地梳理和介绍了金融资产减值与估值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本书即适合于从事金融财务管理或风险管理实务或研究工作的从业人员和专业人士,也适合对金融财会和风险管理感兴趣的其他人员。无论读者的专业背景如何,相信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不同的视角和新的认识。

作者简介

    卞策,北京大学金融数学系硕士毕业,长期从事金融风险管理工作,特别是在信用风险方面经验丰富,有多个领域的研究和工作经历,包括商业银行内部评级体系建设、压力测试、金融资产减值、风险审查、风险分析报告、风险分类、经济资本、行业研究、不良贷款管控等。曾牵头负责商业银行新会计准则(IFRS9)减值实施工作,对新准则及与之相关的风险管理和风险计量理论有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目录

引言
第1章  概论
  1.1 金融资产减值与估值概述
    1.1.1 金融资产减值的含义
    1.1.2 金融资产估值的含义
    1.1.3 减值与估值的联系与区别
  1.2 目标和意义
  1.3 主要应用
  1.4 新会计准则下的新问题
    1.4.1 新会计准则制定和出台的背景
    1.4.2 金融资产会计政策的主要变化
    1.4.3 金融资产计量政策的主要变化
    1.4.4 新准则下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第2章  财会基础知识
  2.1 基本概念
    2.1.1 财务会计报告
    2.1.2 资产减值
    2.1.3 公允价值
  2.2 金融资产的会计分类与会计计量
  2.3 新会计准则
    2.3.1 金融工具分类
    2.3.2 金融工具减值
    2.3.3 套期会计
第3章  理论基础
  3.1 货币的时间价值
    3.1.1 利息理论基础
    3.1.2 利息计算方法
    3.1.3 基本的现金流分析(年金)
    3.1.4 投资收益分析
  3.2 均值一方差模型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
    3.2.1 现代资产组合理论概述
    3.2.2 有效市场假设
    3.2.3 均值一方差模型(Markowitz组合理论)
    3.2.4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
  3.3 套利定价模型(APT)
    3.3.1 套利的公式化概念
    3.3.2 套利定价的基本思路
    3.3.3 套利定价模型
    3.3.4 套利定价模型因子选择
    3.3.5 APT和CAPM的比较
第4章  新会计准则下的减值计量
  4.1 从会计逻辑到金融逻辑的转变
    4.1.1 已发生损失模型的内在逻辑
    4.1.2 已发生损失模型的缺陷
    4.1.3 预期信用损失模型的内在逻辑
    4.1.4 风险语言(金融语言)与财会语言的统一和兼容
  4.2 新准则减值计量的主要要求
    4.2.1 信用质量判断
    4.2.2 预期信用损失计量
  4.3 实务中的几个问题
    4.3.1 损失阶段划分
    4.3.2 预期信用损失计量
    4.3.3 特殊业务和特殊问题处理
第5章  减值计量模型
  5.1 减值计量的一般模型
    5.1.1 现金流折现模型(DCF)
    5.1.2 迁徙模型(MM)
    5.1.3 滚动率模型(DFM)
  5.2 预期信用损失模型(ECL)
    5.2.1 ECL模型整体方法论
    5.2.2 Basel与IFRS9
    5.2.3 违约概率计量
    5.2.4 存续期违约概率计量
    5.2.5 违约损失率计量
    5.2.6 风险敞口计量
    5.2.7 宏观经济模型
  5.3 计量预期信用损失的简化模型
    5.3.1 损失率模型
    5.3.2 滚动率模型
    5.3.3 外部映射模型
第六章  固定收益证券的估值
  6.1 固定收益证券简述
    6.1.1 固定收益证券的定义及种类
    6.1.1 货币市场工具
    6.1.2 票据
    6.1.3 债券
    6.1.4 固定收益衍生品
    6.1.5 优先股
  6.2 债券估值概述
    6.2.1 确定现金流
    6.2.2 确定收益率
    6.2.3 计算债券价影价格
    6.2.4 债券价格与收益率的关系
    6.2.5 债券价值的影响因素
    6.2.6 零息债券
    6.2.7 应计利息、净价与全价
  6.3 利率期限结构
    6.3.1 利率期限结构的形成和解释
    6.3.2 利率期限结构曲线的构造和估计
    6.3.3 利率期限结构的连续化模型
    6.3.4 利率期限结构反映的信息
  6.4 债券风险
    6.4.1 债券的信用风险
    6.4.2 债券的市场风险
    6.4.3 流动性风险
    6.4.4 其他风险
  6.5 凸性和久期
    6.5.1 债券价值与利率
    6.5.2 久期
    6.5.3 凸性
  6.6 利率曲线插值方法
    6.6.1 Hermite模型
    6.6.2 分段样条拟合模型
    6.6.3 贝叶斯模型
  6.7 特殊债权类资产估值
    6.7.1 回购和逆回购
    6.7.2 可转债
    6.7.3 含权债
第七章  股权类和基金类资产估值
  7.1 影响股权价值的因素
  7.2 非上市普通股权评估
    7.2.1 收益现值法
    7.2.2 市场比较法
  7.3 优先股估值
    7.3.1 优先股基本介绍
    7.3.2 优先股的估值方法
  7.4 共同基金
    7.4.1 共同基金简介
    7.4.2 共同基金的价值
第八章  衍生品估值
  8.1 金融衍生品简述
    8.1.1 远期
    8.1.2 期货
    8.1.3 期权
    8.1.4 互换(swap)
    8.1.5 信用衍生品
  8.2 远期和期货估值
    8.2.1 远期价格计算
    8.2.2 远期合约的估值与定价
    8.2.3 期货的估值与定价
    8.2.4 几类具体的远期/期货品种
  8.3 期权估值
    8.3.1 期权基础知识
    8.3.2 期权的基本性质
    8.3.3 B-S公式
    8.3.4 数值方法
    8.3.5 几类特殊期权品种估值
  8.4 资产证券化和信用衍生品估值
    8.4.1 信用衍生品概述
    8.4.2 CDS估值
    8.4.3 资产证券化产品估值
    8.4.4 信用连接票据
  8.5 互换
    8.5.1 利率互换
    8.5.2 外汇互换(掉期)
    8.5.3 互换期权(Swaption)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