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哲 学 > 哲 学 > 心理学

死后的世界(生命不息)(精)

  • 定价: ¥52
  • ISBN:9787213083020
  • 开 本:32开 精装
  •  
  • 折扣:
  • 出版社:浙江人民
  • 页数:119页
  • 作者:(美)雷蒙德·穆迪...
  • 立即节省:
  • 2018-07-01 第1版
  • 2018-07-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雷蒙德·穆迪著林宏涛译的《死后的世界(生命不息)(精)》中作者采访了150名被临床判为“死亡”却又活过来的人,详细记述且分析了他们所经历的“死后世界”,并首次提出“濒死体验”的概念,开启了之后数十年全世界科学家对于该现象的研究。因此,作者被纽约时报评为“濒死体验之父”,而本书则为该领域的经典著作之一。

内容提要

  

    雷蒙德·穆迪著林宏涛译的《死后的世界(生命不息)(精)》是一本探讨死亡与濒死体验的智慧之书。作者听到一位精神病学家讲述自己“死”而复生所经历的奇特事件,又在大学讲授柏拉图“灵魂不朽”专题时听很多学生讲起类似的故事,大感震惊,遂投入到对该现象的研究中。在本书中,作者直接或间接采访了150名有上述经历者,总结出15个共同元素,首次提出了濒死体验(Near-Death Experience,NDE)的概念。另外,作者还将其与人类历史上对于死后世界的重要哲学论述加以比较,并列举心理学、自然科学对该现象的解释,逻辑清晰,说理翔实,大大增加了本书的科学性与哲学内涵,引人深思。
    本书一经推出,即引起轰动,并开启了全世界科学家对濒死体验的研究热潮。虽然刚开始很多医学界人士对其冷嘲热讽,但现在科学已经站在了穆迪博士这一边。三十多年过去了,本书仍然不断再版,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全球销售数千万册,实为该领域的经典著作。

媒体推荐

    死亡时脱离了身体的灵魂,其思考性和理性比生前更加清晰,更能够认识到事物的真正本质。
    ——柏拉图
    人还没有死,只是脱离肉体的部分,那个他在人间使用的躯壳……人死了只是从一个世界走到另一个世界罢了。
    ——伊曼纽·斯威登堡
    《死后的世界》让我们回想起沉睡在我们心里的灵性。它给了我们许多灵性工具,让我们去理解自己的生命。这是一本永垂不朽的书。
    ——麦尔文·摩斯(Melvin Morse,M.D.),华盛顿大学儿科学副教授
    穆迪博士在书中所述的研究将燃亮井确认我们两千年以来被告知的事实——死后仍然会有生命。
    ——伊丽莎白·库伯勒罗斯(Elisabeth Kubler Ross,M.D),著名医学学者
    本书开创出一个过去一直因事涉秘密而被科学界搁置一旁的研究大领域。
    ——黄荣村,台湾“中国医药大学”校长

目录

序一 濒死体验的经典之作 黄荣村
序二 一窥死亡的些许样貌 陈锡琦
序三 以融合科学和哲学的观点来阐述死后的世界 曾焕棠
序四 濒死体验的珍贵启示 赵翠慧
英文纪念版序 死亡是个复杂得多的东西 麦尔文·摩斯
英文初版序 一位正直诚实的研究者所写的书 伊丽莎白·库伯勒罗斯
导论
第一章 死亡的现象
第二章 死亡经验
  无以名状
  听到消息
  平和与宁静的感觉
  声响
  黑暗的隧道
  脱离身体
  和别人相遇
  光的存有者
  回顾一生
  边界或界线
  回程
  告诉别人
  对生活的影响
  对死亡改观
  佐证
第三章 以古喻今
  《圣经》
  柏拉图
  《西藏度亡经》(《中有闻教得度密法》)
  伊曼纽·斯威登堡
第四章 答客问
第五章 诸家解释
  超自然的解释
  自然科学的解释
  心理学的解释
第六章 感言
后记 二十一世纪的濒死体验 雷蒙德?穆迪
致谢
出版后记

前言

  

    在20世纪60年代,英国心理学家唐纳德·布罗德本特(Donald Broadbent)让“注意力”(attention)的研究变为科学界令人尊敬的议题;另外一位更大牌的弗朗西斯·克里克(Francis Crick,196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DNA双螺旋结构发现者之一),则在80年代以后,让“人类意识”不再是学界的禁忌题材。同样的,雷蒙德·穆迪(Raymond A. Moody)在1975年出版《死后的世界》一书,并第一次定义“濒死体验”(near-death experience, NDE),从而开创出一个过去一直因事涉神秘而被科学界搁置一旁的研究大领域。
    NDE以及与其相关的自我离体经验(out-of-body experience,OBE),已是当代意识科学与医学研究中的标准题材之一,我最近就看到一本由史蒂文·洛雷(Steven Laureys)与朱利欧·托诺尼(Giulio Tononi)在2009年编辑的大部头专著《意识的神经学》,其中已有讨论OBE与NDE的专章。
    死亡是人生的终极问题,也是科学界最后未知的领域之一。雷蒙德·穆迪显然不认为目前有任何可信的科学方法,可以证明有死后世界。但他在三十多年前即有洞见,认定临床死亡后经急救而复活者,或生命在一瞬间遭受严重威胁但仍幸存者,他们所讲述的濒死体验有助于对人类生命最后几分钟之真正了解。穆迪以150个案例为基础并实际访谈50人,由此定义出NDE的15个共同元素:不可言状、听到有人宣告其死亡、平静的感觉、听到不寻常的杂音、看到黑暗隧道、有离体经验、与灵物相见、见到亮光、人的一生一闪而过、经验到所有知识存在的领域、经验到光之城市、经验到奇妙的灵、经验到超自然的救赎、感觉到边界或极限、重新回到自己的身体之内。
    其中的OBE是目前神经医学、临床研究、认知科学研究较多的课题,其对产生自我离体经验之不正常的大脑运作机制或相关的脑区损伤,皆已有初步的研究。OBE不只可能伴随NDE发生,也会发生在不同场合,研究者估计一般人在其一生中可能有5%的几率有过此种经验。NDE则因其所包含的内容更广,科学界的争议与疑虑也更多,但其仍应与大脑功能在濒死当时的受损或异常运作有关。由临床上濒临死亡或生命曾遭受严重威胁者之相关资料,据当代较保守的估计,在这些人身上发生NDE现象的比例约为6%—12%。
    我二十几岁时,曾因误食超量的亚硝酸钠昏迷十多个小时。当我在急救室睁开眼睛时,就有隧道式视觉,并看到极强的亮光。这虽与本书所写的不尽相同,但有类似之处,对此我自有一套解释方法,不在此赘述,但若将它说成是类似感觉被长久剥夺后所造成的幻觉,那是太过简单了。每个人对NDE的体验不同,包括我自己的经验在内,也只不过是其中一个可能性而已,因此需要像穆迪这样多访问有类似经验的存活者,才能勉强拼出一个图貌。麻烦的是,对这类现象做过度引申或加入主观想象的惯性经常存在,从而使该类经验的科学事实难以追索。但好在穆迪是有警觉性的人,他尽量设法避免掉入这个困境。
    在38年(1975年)前出版这本书,需要勇气与运气,现在则需要大量的科学证据再加比对,但也不能以科学之名过于局限这类经验的解释。不过不管如何,在写下一本书之前,先看看这本三十几年前的经典之作,是非常必要的。
    黄荣村
    台湾中国医药大学校长

后记

  

    你走在街上,看着日出日落,看着阴晴雨雪,看着春去春回。你听见婴儿诞生的喜悦,你听见逝者亲属的悲恸。我们的生命,究竟如像那循环的太阳,短暂地隐去而又出现,还是如跳动在蜡烛上的火焰,终归消逝在深夜里?大概每个人都思考过这个问题,只不过之后,有人会选择用琐碎匆忙的生活让自己忘却疑问,有人投身于宗教寻求心灵的慰藉,有人则勇敢执著地去寻找答案。而本书的作者,雷蒙德·穆迪博士,便是最后这一种人。他本来在弗吉尼亚大学哲学所研究伦理学、逻辑学与语言哲学,并获得哲学博士学位。而由于他对医学的浓厚兴趣,之后又进入医学院学习,获得心理学博士学位,并在医学院教授医疗哲学。也许正是这样复杂的背景,才让穆迪博士有足够敏锐的观察力去发现“濒死体验”现象,以执著严谨的科学态度去研究它,并以巨大的勇气将其公之于世。
    “濒死体验”的概念由穆迪博士在1975年首次提出,指一个人的生命因重病或突发事故而濒临死亡边缘,历经九死一生又恢复意识后所诉说的不可思议的体验。那时,他因为偶然听到一个著名的精神科医师讲述自己“死”后灵魂离体、遇到光体、快速回顾人生的奇特经历,又在讲授柏拉图“灵魂不朽”时不断听到有学生提及与上述类似的经历,深受震撼,便深入到对这种现象的研究当中。他通过讲述和分析直接或间接采访到的150个有此经历的个案,总结出“濒死体验”特有的15个共同元素,并加人哲学、自然科学与心理学对该问题的解释,最终写成这部极具科学价值与精神价值的《死后的世界》(Life After Life)。
    本书一经出版,便同时在学术界和大众中引起了轰动,因为它同时挑战了不承认死后生命的科学家们和部分不允许提及死后世界的传统宗教人士。很多人冷嘲热讽地说全书不过都是穆迪博士的幻想,但是另一方面,也有很多抱着好奇与科学态度的人们相继投入到“濒死体验”的研究中。
    几十年过去了,科学已经站到了穆迪博士这一边,不断有新的证据来证明“濒死体验”的真实性。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哲学家投入到这个令人震憾的神秘领域,世界很多高校都成立了“濒死体验”研究所,相关书籍、论文也如雨后春笋般地涌出,无数人对死亡的看法都因之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而穆迪博士也从未停止其事业,不但出版相关书籍12本,在全球累计达到2000万册的销量,还积极在高校、社团、电视等公共领域讲述自己的研究进展,让越来越多的人因死后生命存在而克服对死亡的恐惧,并从失去亲人的悲痛中走出来。因穆迪博士的这些贡献,他于1988年在丹麦获颁“世界人道主义奖”,被《纽约时报》评为“濒死体验之父”。
    本书自1975年初版,不断再版,创下全球销售1300万册的惊人纪录,至今仍然是研究“濒死体验”、探索生死奥秘的经典著作。虽然之前有过数版中译本问世,但因其存在一些内容不全、翻译不流畅等问题,我们特意重新引进了《死后的世界》25周年特别纪念版。这不但是目前为止内容最详尽、翻译最准确易懂的版本,还增加了国内外几位著名医学家、科学家的推荐序,并在书末附《21世纪的濒死体验》,非常全面地回顾了几十年来关于濒死体验的研究,并提出今后研究的走向。 最后,正如书中所说:“未知死,焉知生。”我们希望各位读者能够放下对“死后世界”是否真实存在的偏见,以冷静、客观的态度读完此书。我们相信,它一定会让你重新思考生命的意义,并开始全新而喜悦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