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中国文学 > 中国文学- 报告文学

何建明文集(卷22恐惧无爱)(精)

  • 定价: ¥62
  • ISBN:9787510463839
  • 开 本:16开 精装
  •  
  • 折扣:
  • 出版社:新世界
  • 页数:356页
  • 作者:何建明
  • 立即节省:
  • 2018-03-01 第1版
  • 2018-03-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新世界出版社特收录何建明先生近40年创作的报告文学作品,结集为《何建明文集》三十卷出版。这些作品是对时代、社会、自然和人文的记录、呈现与见证,是作者响应时代的召唤,置小我于大我之中,循着时代背景和社会需求而创作的,完整、真实地表现了社会各个层面人物的喜怒哀乐,代表了当代中国纪实文学、非虚构创作的高峰水平,大气磅礴、激情豪迈,极具胸怀和气量。其中多部作品获得鲁迅文学奖、国家图书奖、“五个一工程”奖、徐迟报告文学奖等。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特征,每部作品都有自己的特点。为了全面展示何建明先生历时40年创作内容、使用语言和文学风格的变化,本文集对何先生已发表的所有作品原则上不做修饰和润色,除特殊情况外也不做大的删节和修改,以保证今天的结集出版。仍不失当年作品的激情和味道。
    《何建明文集(卷22恐惧无爱)(精)》是其中一本,作者主要通过描写各种失去父母关爱的儿童的故事,来呼吁为人父母的良知与关注。

内容提要

  

    《何建明文集(卷22恐惧无爱)(精)》是一本报告文学集。作者将亲眼所见的孤儿、残疾儿、私生子、流浪儿、离婚家庭子女、犯罪家庭子女、在“重男轻女”观念下断送人生的女童、在家庭暴力摧残下的无辜孩子等生活进行了真实的和客观的描写。把父母养育子女、关爱子女的责任和义务,摆到一个很重要的位置上,以期唤起为人父母的良知与更多父母的关注和重视。另一面,对那些肆意践踏生命,对生命不负责任的态度,也进行了毫不留情的谴责,同时呼吁,法律部门能够介入,制裁那些丧失天良的父母。

作者简介

    何建明,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华文学基金会理事长,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长,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劳动模范,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物,博士生导师。
    曾三次获得“鲁迅文学奖”、五次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四次获得“徐迟报告文学奖”。代表作有《爆炸现场》《南京大屠杀全纪实》《国家》《忠诚与背叛》《部长与国家》《生命第一》《为了弱者的尊严》《我的天堂》《根本利益》《落泪是金》《中国高考报告》等。

目录

恐惧无爱
序    为了更多地爱我女儿
第一章  孤儿院里我为何揪心落泪
第二章  车站码头边那黑影幢幢的是人是鬼?
第三章  弟是宝宝,我是黑奴?
第四章  你爱了,就可以扔下我不管?
第五章  我不是天才就该没有生路?
第六章  天塌半边,我非入火坑不可?
第七章  你的喜怒与欲念便是我的坟墓?
第八章  同一片蓝天下,为何独我不见阳光?
第九章  残肢断体,我就连猪狗都不如?
第十章  拯救父母,拯救亲情
后记  接受和获取爱是人人应有的权利
科学大师的名利场  

前言

  

    为了更多地爱我女儿
    我的女儿从小就是个小美人儿——其实在天下所有疼爱儿女的父母眼里,自己的孩子总是世上最美的小人儿。我的女儿15岁了,长得比她的妈妈还要高些,但在我的眼里她还是小童车里的那个样儿。每天清晨我送她上学,傍晚接她回家。长大了,走在一起,有一次她调皮地说:“爸,瞧你这个大作家,我跟你在一起,有点儿像‘小蜜’不是?”我听了一怔,反应过来后随即将她搂在怀里,心里真的很甜蜜,因为我知道女儿也快长成“女人”了。然而与女儿相比,“小蜜”能有这样的甜蜜么?那是绝对不会的,对此我是深信不疑。
    不久前的一个阳光和美的星期天,女儿和我一起骑车上街,一路上尽是插彩披红的结婚车队,女儿好奇地停下来要看热闹,有求必应的我只好停下等候。不一会儿,看完热闹的女儿一脸兴奋地走到我身边,突然她惊诧地看着我叫起来:“爸,你为什么掉眼泪了?”我?掉眼泪了?是的,我点点头,因为我真的在掉眼泪。我这个军人出身的男子汉是从不轻易为情感所动的,但此时此刻,我的双眼却被泪水所模糊……
    “知道爸的眼里为什么有泪吗?”依然在伤感中的我轻轻地问女儿。
    女儿疑惑不解地摇摇头。
    我看看她,仰头长叹一声:“你是不会明白的。但我知道,过不了多少年,你也会被婚庆车队从我身边接走,而我和你妈再也不会有你陪伴在我们身边了……”
    当我说完这话再看女儿时,她那双清澈美丽的眼里也涌出了两行泪水。
    我伸出胳膊,一把将已经长大了的女儿搂在怀里……
    记得以前,女儿曾经让我流过三次泪。
    第一次是她出生后三个月的某一天。
    与所有相亲相爱的年轻夫妇一样,在我的宝贝女儿没有出生时,我和她妈就已经为她起了个非常特别的名字,把我的小名和她妈的小名联起来,组成了一个我们认为是象征爱情与婚姻的名字——“阿明君子”。将在南方素有“天堂”之称的苏州出生的我的小名“阿明”和在京城出生的她妈的小名“君子”组合起来,可谓意味深长,别具一格。当时我们的宝贝女儿在妇产医院一出生,就有了自己四个字的复合名字,而且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有人竟然用一组四个字起名,这在周围一些人的眼里可算是件稀奇的事儿。我当时也心血来潮,想给《北京晚报》写篇“小消息”,说京城出现了一位四个字名字的新生婴儿。这样做在当时绝对是非常前卫的。
    我还没有写就文稿,就被妻子告知:饱受日本侵略者侵犯之苦的老岳母坚决不同意她的外孙女有个“鬼子名字”。我一听实在哭笑不得,但“老佛爷”之令怎敢不从。这下可好了,在众目睽睽之下被逼着为女儿重起名的我,怎么也想不出一个好名字来。主要是因为看着刚刚出生的像只丑小鸭似的婴儿,我怎么也找不到灵感与激情——好在做过多年妇产科工作的妻子安慰说:新生儿都是这个样。她的话至少使我这个“长相有点困难”的人可以推卸某种责任吧,我由衷期望女儿与她妈一样能有倾国倾城的美貌。然而很长时间里我这个被人称为“作家”的新父亲怎么也起不出一个名字给女儿,我心底知道最致命的原因是我面对襁褓中的“丑小鸭”实在有点懊丧。
    可怕的是,突然有一天我和她妈发现“丑小鸭”的头上长出两个像核桃那样大小的血泡,这可吓坏了我。懂医的妻子安慰我说,这得靠孩子慢慢吸收,血泡可以自行消掉。尽管如此,在我看来,一个极其脆弱的小生命要承受这样的痛苦,实在是太残酷了。可问题远不止此,紧接着小家伙又出现了可怕的黄疸,与此同时还有缺钙的困扰。小宝宝整日整夜地哭号,弄得我不知所措,就连她妈妈也不知所措——其实我的妻子也是个没有经验的新母亲,据她自己说在医院见过多少死人也从来没有惊恐过一回。但到自己的孩子出现这些小毛病后她比我还惊慌失措。接下来是我们没完没了地朝医院跑,本来我妻子是完全可以独立处理的,然而这回对待她自己的孩子时,她却对自己的那点医学技术不自信了,我们就这样一天天地瞅着可怜的小宝宝继续痛苦地哭号……那些日子是难熬的,我甚至怀疑这么个小家伙怎能经得住这样的痛苦。更令我不安的是孩子头上的血泡消掉后,会不会留下痴呆这样的毛病呀?
    我暗暗地祈求苍天有眼,保佑我的女儿平安渡过这一劫难!
    苍天真的开眼了,我们的“丑小鸭”头上不仅没有了那两个可怕的血泡,而且仿佛一夜间变得美丽如花,特别是在梦中微笑时更加可爱可亲……
    那几天我整日趴在床边,一手搂着妻子,一手轻轻抚摸着小宝宝。有一天我的“灵感”突然一下子喷发出来了:“有了有了,你看她睡觉的时候,多么舒展,多么可爱,就叫她梦舒吧!怎么样?”
    妻子先是一愣,继而侧过头,也深情地瞅了瞅小宝贝,然后欣然地朝我点点头。
    她同意了。我高兴得忍不住抱起熟睡中的小家伙,嘴里不停地喊着:“梦舒,你叫梦舒呀,快答应爸爸呀!”
    小家伙突然睁开眼睛,朝我笑起来,笑得那么甜美,那么欢畅。
    啊——那一刻,我自认为是人间最幸福和最美丽的,我猛地发现自己泪水横流……
    女儿从此一天天开始长大,长的速度有时我认为太快,有时又认为太慢,这也许是因为我天天看着她的缘故。感觉她长得太快,是因为我有时正在家里写作,她咿咿呀呀地在旁边叫嚷,我就觉得她长得快了,要像小时候那样静静躺在床上多好!感觉她长得太慢,是因为我觉得她常常得让我抱着,不管到什么地方,不管什么时候,她都要伸出那双小手,不停地冲着你叫嚷“抱抱”。
    小家伙小时候不像是个女孩,哭的时候,声音之大,能把邻居都吵醒;欢笑的时候,也是惊天动地,常令我咂舌。
    爱乐爱闹,是她的幼儿时代的全部内容。
    那时恰逢我从一个部队要换到另一个部队工作,所以有时间在家里看着她。我在桌子上写字看书,她在我身后的小床上蹦来蹦去,一刻也不停。小床四周是低栏,她的双手就支在上面蹦蹦跳跳的,嘴里“咿咿呀呀”地学说着能听懂又不全听得懂的话。突然有一天,她跳啊跳,一下子从小床上翻个跟头跌到了小床底下……我回头一看,床上的孩子怎么没有了,再一看怎么躺到地上去了,怎么也没有了声音?当时我吓坏了,赶紧从地上将她抱起,轻轻摸摸她的小胳膊小脑袋,就在这时她“哇”的哭出了声……
    “怎么啦?孩子怎么啦?啊?”隔着三间房子的岳母在病榻上大声询问,我赶忙过去解释“没事没事”,心里则“怦怦”乱跳。好几天我都不敢在妻子和岳母面前吭一声,只是静悄悄地观察我的小天使有没有出什么毛病。老天保佑,我的小梦舒还是像过去那样又蹦又跳,还是像以前哭的时候能惊天动地,笑的时候“哈哈哈”地震动四邻。
    不知是什么缘故,从小她就爱“遛街”,待在家里她就哭闹,用车将她推到大街上玩,她就乐。那时我们住在京城西城区的三里河,每天我都趁买菜时将她推出去玩。这下她可高兴了,蹦蹦跳跳乐得直用小手拍打着小车的挡板。她小时候长得好,又理了个男孩头,只要我把小车一停下,就会有人围过来不停地说着“这孩子真好看,像洋娃娃似的”一类话,那个时候,我心里很得意,得意的是我找了个北京好媳妇——当然在她面前我从不承认这一点,我说是因为我这个南方人与她这个北方人及我这个汉族人与她这个少数民族组合的基因好。
    随着小家伙一天天地长大,她越来越调皮,爱动爱闹的毛病没改,更甚的是到了有小哥哥小姐姐的亲戚家后就再也不想回自己家了。有一次我和她妈都有事,非得回家不可,再说时间也不早了,我们就硬将她从她舅舅家拉了出来,可她一个劲儿地哭着还要跟小姐姐玩。回家的路上,我们三人骑着一辆自行车。那时“打的”好像不时兴,再说也觉得乘出租车的绝不该是我们这些人。可从舞蹈学院出来到紫竹院走的一路上,坐在自行车前面的小家伙又哭又闹,且一路不停。更可恼的是,小家伙一边哭着还一边将一双小腿乱甩动。我心头恼怒着,又没有经验,车骑至紫竹院门口,女儿突然大哭起来,而这时我的车子也突然骑不动了……
    “怎么啦?怎么啦?”妻子从后座上跳下来,惊恐地叫嚷起来。我一看坏事了:孩子的小腿夹在了前车轮的钢丝里了……车子因此停止了转动。那一刻,我的心像猛地被什么扎了一下,不顾一切地从车上跨下来,用双手使劲地扒着将女儿小腿夹得牢牢的钢丝,但就是扒不开。女儿还在哇哇大哭……
    这时马上围过来一帮路人,有几辆汽车也停了下来,几位好心人帮我出主意,有的就干脆过来与我一起扒钢丝……终于,孩子的小腿从车轮里拉了出来,可她还在大哭。我知道今天出大事了,妻子也在哭,我们马上想到的是送医院,因为不知孩子的腿到底怎么样了,我当时直觉就是骨头会有问题。你想我是在气头上蹬着车,那时的车速应该不算太慢,她那么细嫩的小腿哪经得住这样的折腾?换了大人也说不定会怎样呢!
    “走,到三〇四医院去!”妻子命令道。她姐姐在这个医院工作。
    我们轮流抱着哇哇直哭的孩子向三O四医院飞奔,但还是觉得走得太慢。只好再一个人骑着车,另一个人抱着孩子坐在车后座。那一路,是我有生以来唯一感到最紧张的路途,因为孩子的哭声在刺我的心,她一声“爸”一声“妈”地哭喊时,我的眼里也盈满了泪水……
    这是我第二次为女儿流泪。
    还好,女儿的骨头没有大的损伤,却也缝了12针。在医生为她缝针的时候,等在门外的我和她妈,仿佛医生的每一针都扎在我们的心尖儿上一样……那一次事故让我在很长的时间里感到内疚,而她则在第二天又开始无忧无虑地乐啊闹啊,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似的。
    女儿慢慢地在长大,后来上了托儿所。那时我们借住在小西天的总参管理局大院,托儿所与我们的住处只有一墙之隔,可以说是个最安全和最令我们放心的地方。我当记者的“自由职业”可以天天早晚接送她,日子非常平静地过着,而且一切都在规定的钟点进行——我指的是女儿的衣食住行。
    可就在这糖罐里泡着、大院里待着的小家伙,突然有一天在应该从托儿所回来的时间里却没有回来,问过老师和其他家的孩子,都说没有看到她,还说一定是回家了。于是我和她妈到处找啊找,那时天已黑下来,总参管理局大院内的几处室外活动的地方都找遍了,我们在附近的每一座楼的楼道里大声喊着她的名字——想她可能是去了哪个小朋友家玩,但我们不认识人家的家门,故而只得在楼道高喊。
    可任凭怎么叫喊,就是听不到小东西的回音,也不见她的影子。我和妻子的嗓子都喊哑了,该找的地方似乎都找了,然而仍然没有她的踪影。
    天色越来越黑了,已经过了《晚间新闻》节目时间,这下我心里真的急出了毛病,因为虽说是住在总参大院,但这个院子人来人往也十分杂乱,我越想越觉得孩子是被什么坏人抱走了,要不然这个时候不可能不回家呀,她可从来没有单独到过哪个地方呀!
    越想心里越急,当再一次顺着楼道叫喊时,我发现自己的声音都变了调……
    “梦舒,梦舒——你快回来呀!你在哪儿呀?爸爸妈妈找你——”
    “爸爸,妈妈,我在这儿呢!”正当我和妻子彻底绝望之时,穿着花衣服、扎着小辫的女儿,蹦蹦跳跳地从一个楼道里跑了出来……
    “你……你这个小东西,你到哪儿去了?!”我又惊又喜,说不清的万般滋味一齐涌上心头,握紧的拳头高高地举至半空,却怎么也落不下来——天真无邪的女儿不解地望着我,一双大眼睛里闪动着亮晶晶的光,我放下举在半空中的拳头,伸开双臂,紧紧地将她搂在怀里……“你这小东西……”此时我和她妈妈已是泪流满面。
    这是我在女儿面前第三次流泪。
    所有这些,到底是怎么回事,我这个刚性男子汉为何变得如此心软?
    虽然女儿现在长大了,而且是在我和她妈的眼皮底下一天天长大的,可我觉得她仍然与襁褓中的她、与蹒跚学步时的她没有多大区别。现在的她,高高的个头已经超过了她妈,漂亮的脸蛋已可与她妈年轻时媲美,上学时潇洒的动作令人陶醉……进入高中了,一向出门都需要我这个老爸跟在后面的她,突然挺严肃地告诉我:以后我上学放学你不用再跟在我后面。
    以往为接送孩子烦得不能再烦的我突然一下子感到了一种行动上的解放。可没几天,我逐渐发现我的心里空荡荡的,出现了一种强烈的失落感,就像自己养了多年的小鸟突然飞走了似的。
    如今我依然心甘情愿地在早晚两顿饭上为女儿下功夫(中午饭她在学校吃),清晨当她骑车飞出家门融入滚滚的车流时,我就站在楼上的窗边,直到看不见她的身影为止……虽然我知道这根本不起任何作用,即使有什么危险我也帮不上忙,但我的心却像那风筝下面的线,天天这样连着已经起飞的女儿……
    这是一种什么心态?现在我细细寻味,其实很简单,那是一种很清清白白的、浓浓烈烈的血缘上的亲情啊!
    是的,人间什么情最真挚、最无私?最让人牵肠挂肚、撕心扯肺?那就是亲情!是父子之间和母子之间,是父女之间和母女之间,是兄弟姐妹之间和夫妻之间以及祖孙之间的那种割不断理不完抹不去的亲情!
    亲情在本质上超过了一切情感,甚至比爱情更崇高和珍贵,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繁衍的感情,它有时超越了信念,超越了法律,甚至可以用它换取人的生命。
    入有了亲情才有了群体;人有了对亲情的特殊理解才有了比动物更高的智慧和更繁荣的发展;人有了亲情才有了如果哪一天地球不再留下我们时要到另一块星球上生存的企盼……
    其实有亲情的不仅仅是我们人类。你只要细细去观察就会发现,自然界的许多动物和生物也有亲情——即使是树木、蚂蚁。
    亲情是组成我们这个世界上所有物质之外的最重要的另类物质。
    然而,突然有一天我发现在我们的社会里,亲情变得淡薄了,稀少了,无力了,甚至令人心碎和失望……
    也许我们今天的生活太富裕,也许我们今天时代的节奏太快,也许我们今天的感情变换得过于频繁,但由此难道就可以忘却亲情,不要亲情了吗?
    这样的事几乎天天在人们中间谈论和在互联网上闪现——
    父亲为了一瓶老酒,可以把自己的亲生儿子赶出家门……
    母亲为了一份脸面,可以把自己的亲生女儿毒打致死……
    儿子为了一次赌注,可以把自己的亲生母亲一脚踢残……
    女儿为了一张存单,可以把自己的亲生父亲毒死在病榻上……
    哥哥为了一块宅基地,可以把自己的同胞弟弟“逼上梁山”……
    妹妹为了一门婚事,可以把自己的同胞姐姐活埋在荒沟里……
    结婚才一年的夫妻,为了各自的利益可以不顾刚满月婴儿的死活而各奔东西……
    腰缠万贯的大老板,可以轻易给女伴百万千万却要饿死自己的老娘……
    这样的事第一次听后我们感到震惊,第二次听后我们有些吃惊,第三次听后我们有些麻木,第四次听后我们也就听听而已.因为我们全都快没有了感觉……
    啊,人类和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又一悲哀。无奈中我仰首问天——
    亲情何处在?
    亲情何处归?

后记

  

    亲情表现最突出的范围是在家庭及其成员之间。这种充满血缘成分的爱是整个亲情的主要及根本之处,它与生俱来,它无须传授,它不可抹杀,因此它也就成了人类衡量自身的道德标准之一,而且是起码的、最重要的道德标准。中国自古就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和“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之说。家,始终是我们生活中最重要的和最基本的中心,而家的存在首先是因为有联结这个人类基本组织的亲情的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讲,人类之所以能发展到今天,亲情的作用几乎承担了最基本和最伟大的使命。
    没有亲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许与动物相同;没有亲情,人类社会的发展也许仍在原地踏步;没有亲情,人类的进化革命也许永远处在猿猴阶段。即使从现在开始我们停止亲情的发展与发扬,人类照样可能退化至原始时代——如果没有亲情的存在,其实就等于生命不再繁衍。而这绝非是骇人听闻,设想一下:一个母亲不对自己“十月怀胎”的后代给予爱抚与承担责任,下一代如何保证自身生命的继续存在?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在我写作此书的时候,有朋友曾不止一次地问我为什么不趁《落泪是金》《中国高考报告》两部热遍大江南北的“大学系列”报告文学之势,再抛出一部“大学系列”,而突然转向“另类孩子”教育这一“偏远”题材呢?我当然有必要借此向关心我写作的朋友和读者们说个明白——显然这是事出有因:2000年下半年,正值我准备开始最后一部“大学系列”报告文学采写时,有一次应一位朋友之邀,跑了一趟山西大同的“中华孤儿学校”(有关这方面的感受我在本书第一章中有所表述),那几日我身处在几百名孤儿之中,耳闻目睹这些苦孩子的命运后,心灵便一直没有平静过。我不曾想到在同一片阳光下,还有那么多生活在苦难边缘的孩子。这让我心头无比痛惜。看着那么多孩子迷惘而又期盼的目光,我觉得我应该赶紧做一件事,这就是尽我所能,呼唤社会都来关心和关注这些“另类孩子”。至于其他的我个人的什么工作都显得一点儿也不重要了,因为没有比挽救那些弱势的生命更为紧迫的任务了。
    关于“另类孩子”的情况,其实并不是只我们国家才有,几乎全世界每个国家都有,落后的非洲国家情况会更严重些,而发达的西方国家特别像美国的情况同样严重。相信读完本书的人,能得出同我一样的结论,即那些为追求个人享乐而无情地抛弃自己孩子的人,他们是否是在寻求个人享受的思想影响下,渐渐淡忘了自己的责任,也渐渐泯灭了良知,最后连起码的亲情都可以不要,使自己的亲生骨肉饱受苦难。这是很可悲的。因为这样的人即使暂时有了所谓的幸福和满足,但最终是不会落得好结果的。
    针对“另类孩子”群体,我们要做的事至少有三件:一是以有效的方法迅速拯救那些生活在苦难中的孩子,使他们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基本的生存条件和相对稳定的生活、上学的环境;二是对那些以种种理由抛弃亲生骨肉或无视自己基本责任的父母进行教育,唤起他们最起码的良知和人性;三是发动和呼吁全社会都能行动起来,关注和保护那些从你身边不经意间躲闪而过的街头流浪儿、残疾儿、弃婴、智障儿以及所有失去亲情关爱的“另类孩子”——其实也不需要多做什么,哪怕只是在见了这些孩子时询问一声“孩子你饿不饿”,当看到有这样的孩子露宿街头时请他进屋暖一暖身子,在孩子摇摇晃晃过马路时你不去抢他的路就已经非常不错了……而这些恰恰是我们谁都可以不费任何之力就能做得到的。 既然如此,还有谁不会向同是我们祖国未来的这些“另类孩子”伸出呵护的温暖之手呢? 是人都渴望有人爱,没有人爱的世界是恐惧的,恐惧的世界不该属于孩子们——无论他是什么样的孩子,只要他是人类的一员,那么便有获取和接受爱的权利。 我愿生活在伟大的中国土地上的所有孩子都拥有父母与家庭之爱、社会和国家之爱。 我同样愿天下所有的孩子们都一样拥有父母与家庭之爱、社会和国家之爱。 2001年3月至6月 完稿子中央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