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历史.地理 > 历史 > 传记

顾拜旦传(上下)(精)

  • 定价: ¥148
  • ISBN:9787200136074
  • 开 本:16开 精装
  •  
  • 折扣:
  • 出版社:北京
  • 页数:677页
  • 作者:(美)乔治·赫斯勒...
  • 立即节省:
  • 2018-08-01 第1版
  • 2018-08-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乔治·赫斯勒著的《顾拜旦传(上下)(精)》生动描述了一位杰出人物的非凡一生。赫斯勒细致、考究的文笔,透过其创始人的双眼,重现了现代奥运诞生始末的点点滴滴。翻阅这部小说,我们会被带到历史前线,沉浸于顾拜旦那不为人知的故事,而故事讲的是他为创立奥运会这个人类欢聚的伟大盛典所作的不懈努力。

内容提要

  

    乔治·赫斯勒著的《顾拜旦传(上下)(精)》的写作形式为历史小说体裁。作者用细致考究的文笔,将史料与虚构交织在一起,为我们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现代奥林匹克之父”皮埃尔·德·顾拜旦的生平和对奥林匹克所做的贡献。作者在书中虚构了一位知名体育记者,以这位体育记者受顾拜旦友人之邀为顾拜旦写传为始,带领读者开启一段酣畅淋漓的阅读之旅,写出了顾拜旦复兴现代奥运的历史细节。读完本书,会让读者对顾拜旦形成全方位立体的认识,也能充分感受到他对奥运会的热爱及奥运会的精神。

媒体推荐

    在历史伟人的名册里,顾拜旦这个名字应有光荣的一席之地。然而,知道其成就的人寥寥可数。《顾拜旦传》这本书就像奥运会一样鼓舞人心,它为顾拜旦立身扬名。
    ——安德鲁·杨,美国驻联合国前大使
    这是一个精彩绝伦的故事,它讲述了一个人付出一切将我们的世界团结在友谊与和平之中。对每一位奥运会选手来说,对所有希望我们的世界能包容差异、紧密团结的人来说,这本书都是必读的。
    ——比利·佩恩,奥古斯塔国家高尔夫球俱乐部主席
    赫斯勒的这部小说,其灵感来自顾拜旦的人生,又加入了戏剧张力,整个奥林匹克大家庭都该读一读。
    ——迈克尔·佩恩,国际奥委会市场部前总监
    顾拜旦为这个世界奉上了无可比拟、不可或缺的人类欢聚的盛会。通过赫斯勒振奋人心、抚今追昔的虚构叙事,这部恰逢其时的《顾拜旦传》会带领大家踏上旅程,深入了解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的真性情和高贵品格。
    ——约翰·弗朗,第21届冬奥会(2010年,加拿大温哥华)组委会首席执行官
    每位奥运选手都应了解顾拜旦的故事。每一届奥运会上,全世界目睹且欣赏赞叹的对卓越的追求,其基础是顾拜旦的理想主义愿景。
    ——鲍勃·科特沃里克,美国排球前运动员,国际奥委会前委员
    《顾拜旦传》是一部令人难以忘怀的史诗级小说。在本书中,敬爱的顾拜旦男爵——这位现代奥运会的发起者、法国的理想主义者,终于得到了应有的生动刻画。
    ——约翰·奥拉夫·考斯,著名速度滑冰运动员

目录

上册
  楔子
  第一章  希望与忧虑
    1 来信
    2 老友
    3 雅克与朱丽叶
    4 风景
    5 会面
    6 旧事
    7 夜晚
  第二章  荣耀与废墟
    8 笔记与草稿
    9 画室
    10 普法战争
    11 散步
    12 艺术家
    13 实业家
    14 委员会
    15 奥林匹克哲学
    16 地图
    17 圣依纳学校
  第三章  艺术与爱
    18 午宴
    19 双人自行车
    20 照片
    21 宴会
    22 男爵夫人
    23 拍卖会
    24 骑行
    25 卧室
  第四章  心与意
    26 沙龙
    27 彩房子
    28 素描
    29 计策
    30 夜总会
    31 德国来使
    32 漫画家
    33 致辞
    34 奥运选手
  第五章  体育与和平
    35 老伙伴
    36 拉格比,格莱斯顿,雨果
    37 画像
    38 共和主义者
    39 诗人,公主,雕像
    40 玛丽的回忆
    41 遗嘱
    42 裁判经历与埃菲尔铁塔
    43 世博会组织工作
    44 光明之城
    45 世博会开幕式
    46 世博会
下册
  第六章  快乐与痛苦
    47 赴美途中
    48 美国之行
    49 丹纳的沙龙
    50 斯隆
    51 噩梦
    52 斯隆的信
    53 祈祷
    54 罗赞去世
    55 画框
    56 真相
  第七章  盟友与敌人
    57 崩溃
    58 布鲁克斯医生与迪东神父
    59 奥林匹克理念
    60 白城
    61 楔形攻势
    62 索邦大会
    63 复兴之始
    64 纳粹
    65 1896年雅典奥运会
    66 肖像画揭幕
    67 马特洪峰
  第八章  去世与荣耀
    68 去世与离别
    69 包裹
    70 葬礼
    71 最后的来信
    72 尾声
  后记
  致谢

前言

  

    奥运会是……对过往的朝拜和对未来的信念。
    ——皮埃尔·德·顾拜旦
    奥运会始终在振兴,不断刷新自己的历史。一代代运动健儿络绎涌现,崭露头角;在每一届人类欢聚的盛会上,每一个竞技项目都有可能重写历史。
    在全世界的注视下,我们把每个新的成绩与创造历史的前人相互联系。领奖台上,过往的传奇与今天的骄子并肩而立。每一枚奖牌都是人文精神的胜利,是全人类前进的里程碑。每一届奥运会都象征着全人类的普世价值观,并且证实了——团结在世界的多样性下,通过体育运动,我们能把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可是,我们罕有机会去纪念奥林匹克运动的起源——在沉寂了1500年后,正是皮埃尔·德·顾拜旦男爵那不可磨灭的不懈努力,奥运会才得以复兴。现在,随着《顾拜旦传》的付梓面世,我们有机会一偿心愿。乔治·赫斯勒的这本历史小说,将带领我们回到现代奥运的源头,重温那激情澎湃的理想主义;在这种理想主义的驱使下,一位贵族百折不挠地致力于创立一个人类欢聚的盛会,使全世界都能参与其中。
    本书旨在重现顾拜旦的人生,而赫斯勒不仅是向我们的创始人表示敬意,还描绘了这样一个人物形象:对他而言,奉献不言其多,困难不言其巨,目标不言其远。抚今追昔,《顾拜旦传》的文字提醒着我们——顾拜旦对奥林匹克运动恩重如山。正是因为他的雄心壮志,他的远见卓识,他的不屈毅力,奥运会才能不断发展壮大,通过体育运动将世界团结在友谊与和平中。
    2011年,乔治首次向我提及他想写一本有关顾拜旦的书。过去的5年时间里,我一直关注着他的写作进程,也对本书寄予厚望。今天,《顾拜旦传》终于破茧而出。我相信,在这令人难忘的、讲述现代奥运首位梦想家的故事中,每位翻开书页的人都能从奥林匹克中找到新的鼓舞和启迪。
    托马斯·巴赫
    第九任国际奥委会主席

后记

  

    这不是一次简单的体育赛事,而是一场运动。
    跟许多人一样,我的奥林匹克历程,源于一位朋友。
    1988年春天,我开始训练,准备参加第四次马拉松比赛。一位名叫布拉德·科普兰的跑友跟我说起亚特兰大要申办1996年奥运会的事。布拉德长得像极了年轻时的斯蒂芬·斯皮尔伯格,他经营着一个小型而成功的平面设计工作室。他的长跑距离,很少有突破10英里的时候。我们一起跑步时,他热情洋溢地跟我讲述了比利·佩恩的事。比利·佩恩是前佐治亚大学橄榄球明星,现在正在追逐亚特兰大的奥运梦。布拉德想让我与比利见个面,在一个名叫“申办书”的重要项目上发挥我的写作才能。布拉德的创造性项目大多都是由我执笔,还常常为他做客户推介工作。但我当时很忙,要写几份年度报告,一本写了4年的宗教小说也刚刚完稿,正在修改阶段——芝加哥的一位编辑要求我淡化书里的情爱描写,我正在构思这件事。
    说实话,在我听来,亚特兰大申奥的胜算不大。可是后来,布拉德为亚特兰大申奥设计的logo从海选中胜出,他的热情立刻饱满起来。他知道比利及其团队正在寻找申办书的首席文案,他想,若是我俩能组建一个设计兼文案的团队,将会打开通往新世界的大门。他真是有远见啊。
    在与比利会谈那天,我和布拉德被带进IBM大厦34层的一间大会议室里。当时IBM大厦是亚特兰大的第一高楼。会议室里有张能坐20个人的长条会议桌,比利和两个顾问就坐在会议桌的另一端。我和布拉德在会议桌这一端坐下,相隔很远,遥相问答。那次会谈很顺利,比利最后问道,为什么他要雇用我们,为什么我觉得能胜任申办书的写作。我从包里拿出“撒手锏”:那是我为第一联合银行写的8页宣传册,近期曾获各项创意大奖。我把宣传册放在会议桌那光滑如镜的桌面上,像推圆盘游戏一样将其推到比利面前。
    4个月之后,1989年4月,我和布拉德作为亚特兰大申奥委员会的新晋创意团队乘飞机前往瑞士洛桑。我们此行的任务是调查奥林匹克历史,分析以往主办城市的申办书,拿出提议,争取让亚特兰大申办书的设计和文案达到新的高度。我们的目的地是国际奥委会的奥林匹克图书馆。当时,图书馆位于洛桑火车站以西一栋朴素的大楼的一层,距离火车站有100码。
    走进图书馆,15分钟之后,在一本旧申办书中,我第一次看到了现代奥运会创办人皮埃尔·德·顾拜旦男爵的样子,那白色的胡须、慈祥的面容。照片旁边的简介里说,顾拜旦发起的奥运会,是一场国际运动的组成部分,旨在通过体育运动增进友谊与和平,将全世界团结起来。我有些震惊,突然间有了一种使命感,仿佛我是注定此刻应身在此处。奥运会是一场运动的组成部分,其驱动力是友谊与和平——这些新颖的话就像诗句一样从书页上升起,冲击着我的心灵。我对布拉德说道:“这不是一次简单的体育赛事,而是一场运动。” 1969年5月,我哥哥盖里在越南战场的汉堡高地受伤。5个月前,我去了华盛顿,在理查德·尼克松的就职典礼上抗议越战。当年9月,我再次来到华盛顿,参加了“终结越战集会”,那是到彼时为止美国历史上最大的反战抗议活动。后来我哥哥回了国,身体完全康复,越战也终于画上了句号。岁月流逝,因成家立业,我对和平的热爱暂时放到了次要位置。后来我从坦普尔大学新闻专业毕业,妻子卡罗尔和我决定带着幼子詹森去亚特兰大,成为“新南方”的一员,为亚特兰大的未来增砖添瓦。 1973年10月,我们抵达亚特兰大。我在市中心殖民地广场一家广告公司找到一份文案工作。我在广告界发展顺利,成了亚特兰大首屈一指的自由撰稿人兼制作人。但我总觉得有件更重要的事被落在了身后,即年轻时志在建设和平世界的志向。 突然之间,1989年4月的一个上午,我觉得和平事业再次向我招手。奥林匹克运动就是一个机会,能再次唤醒我的热情。这次,我不是去反对,而是要弘扬。而这一觉悟将我带向一个问题:皮埃尔·德·顾拜旦男爵是谁?以前为什么没有听说过他? 在比利·佩恩的杰出领导下,亚特兰大的申奥工作异常出色。市长安德鲁·杨是公民权利的偶像,也是我见过的最好的人。他与比利肩并肩合作,为亚特兰大宣传造势,并向全世界奥林匹克大家庭宣传我们的奥运设想。他们俩一黑一白,彰显“事忙不恨”的城市风采,使国际奥委会的目光离开打着“奥林匹克百年纪念”口号的希腊雅典,向新南方的首府亚特兰大倾斜。1990年9月18日,在日本东京新高轮格兰王子大酒店的会议厅,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胡安·安东尼奥·萨马兰奇(Juan Antonio Samaranch)打开信封,带着浓重的加泰罗尼亚口音宣布:亚特兰大获得了全球体育运动的最高奖赏——承办1996年奥运会。当时的欢快气氛是我此前从未经历过的。在乘飞机返程途中,我跟布拉德决定合伙,而我们的新工作室——“科普兰·赫斯勒工作室”——在20世纪90年代成了奥林匹克世界首屈一指的设计与传播公司。 亚特兰大申奥成功之后的半年时间里,似乎所有2000年夏季奥运会的申办城市——悉尼、北京、柏林、曼彻斯特、伊斯坦布尔——纷纷到亚特兰大朝圣,向比利及其团队取经。比利则谦和地向他们介绍自己的创意团队,将经验倾囊相授。在1 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之前,伊斯坦布尔曾聘用科普兰·赫斯勒工作室为其设计、撰写申办书。最后伊斯坦布尔败给了悉尼,但我们的申办工作,尤其是我们在申办书中对奥林匹克运动之理想主义及对世界的贡献的表述,令国际奥委会瞩目,随即给我们带来更多机会。很快,我们就参加了斯德哥尔摩的2004年夏季奥运会的申办工作,随后又参加了克拉根福的2006年冬奥会申办工作,当时有三个国家联合申办2006年冬奥会,分别是奥地利、意大利和斯洛文尼亚,三国交会处是世界闻名的冬季运动项目胜地。 2000年我跟布拉德分道扬镳。我与特伦斯·伯恩斯(Terrence Burns)合伙创办了一家新公司。公司开业还不到1个月,北京就邀请我们参加他们的2008年夏季奥运会申办工作。最后北京赢得了主办权。接着,我们又帮助温哥华赢得了2010年冬奥会的主办权。从那时起,我独自行动,先后参与了5次申奥工作,在其中或是担任首席文案,或是资深传播策略分析师。这5次分别是:纽约的2012年夏季奥运会申办工作、萨尔斯堡的2014年冬奥会申办工作、芝加哥的2016年夏季奥运会申办工作、慕尼黑的2018年冬奥会申办工作,以及流产的罗马的2020年夏季奥运会申办工作。在罗马的申办工作中,我有幸再次与特伦斯·伯恩斯合作,此后又与他在洛杉矶的2024年夏季奥运会申办工作中有部分合作。 在与以上抱负远大的申办城市的工作团队并肩合作时,我遇到很多人,有男有女,他们的想象力都被奥林匹克梦想所点燃。我也越发明白,响应奥林匹克卓越号召的,不仅是运动员,还有来自各种文明、各种职业的形形色色的人。我历经了10次申奥工作,一次次走来,我的信念越发坚定——奥林匹克运动具有强大的转变力量;一年年过去,我的观点越发确定——皮埃尔·德·顾拜旦男爵是历史上一个被遗忘的伟人。 1992年2月,在法国阿尔贝维尔第16届冬季奥运会的新闻中心,我无意中看到一本“皮埃尔·德·顾拜旦国际委员会”的活动宣传册。在回亚特兰大的途中,我决定在美国成立一个分会。在比利·佩恩的鼎力支持下,在辛迪·富勒(Cindy Fowler)和苏珊·沃森(Susan Watson)的不懈帮助下,我们于1993年成立了“皮埃尔·德·顾拜旦国际委员会美国分会”,旨在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前期推广其创始人的理想,弘扬奥林匹克运动的价值观。在辛迪的领导下,我们筹款50万美元,请雷蒙德·卡斯基(Raymond Kaskey)在百年奥林匹克纪念公园(Centennial Olympic Park)设计建造一座世界级的顾拜旦塑像。它随后成了登上影像最多的奥运地标之一,至今仍在公园的绿地上卓然而立。我们还与国际奥委会、德国美因茨大学的诺伯特·穆勒(Norbert Muller)合作,将大约800页有关顾拜旦的奥林匹克文字首次翻译成英语。这一项目的成果最终结集出版,即《奥林匹克主义》一书。国际奥委会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之际将其复印发行,后被翻译成多种语言。 多年以来,我曾数十次在奥林匹克会议及公共集会上展示或阐述顾拜旦的奥运理念,但每一次,当我发言结束时,人们都会感到惊讶。有时是因为奥运会背后的工作,有时是因为顾拜旦的名字不为人知。大家可以考虑一下,怎能不感到惊讶:四年一届的夏季奥运会,其电视观众达到35亿人,亦即世界的半数人口,影响范围如此之大的活动,其创始人竟然鲜为人知。几年之前,我曾在世界最大的奥林匹克会议上发言,结束时,一位先生走上前来对我说:“我在这里工作了17年,第一次听说这些事。”他在这个通过体育运动推进世界友谊与和平的运动中历日旷久,却对其渊源一无所知。 2010年,我决定写一本关于皮埃尔·德·顾拜旦男爵的书。我开始考虑合适的体裁,不仅要讲述他的人生经历,而且能使他的成就充满戏剧性,还要描绘出巴黎作为他故事背景及灵感源泉的演变过程。后来我想到了历史小说,觉得这种体裁可以达到鱼和熊掌兼得的效果。它用史实打造框架,里面填充想象力丰富的演绎。它使作者可以在真实人物周围配以虚构人物,通过其交谈和来往,直观地展现历史事件。 在本书中,我想既忠实于顾拜旦的生平,又能使故事引人入胜,最好还能使读者有所鼓舞和启迪。书中绝大多数与顾拜旦复兴奥运有关的事件、时间、地点都是史实,而背景故事、事件描述及人物对话都是虚构的。为了达到戏剧效果,我对某些历史场景及时间做了调整改动。我们所知道的顾拜旦的人生,都是表面上的。为了深入表面之下,找到塑造其人生的种种因素,我虚构了一众角色,与顾拜旦在家人的亲密层面与之互动,以此来展现顾拜旦的生活和事业。这些虚拟的人物,在某种程度上成了顾拜旦的家人,同样担负着一个重任——向世人讲述顾拜旦的故事,让世界牢记这个鲜为人知的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