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中国文学 > 中国文学-散文

藏在书包里的玫瑰

  • 定价: ¥49
  • ISBN:9787513328357
  • 开 本:32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新星
  • 页数:401页
  • 作者:孙云晓//张引墨
  • 立即节省:
  • 2018-07-01 第1版
  • 2020-05-20 第6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孙云晓、张引墨著的《藏在书包里的玫瑰》讲述了十多年跟踪采访,二十位少男少女的滴血经验,揭开当代中学生性问题隐秘而危险的一角。
    性,一个青春期必需面对却一度成为禁忌的话题。我们曾经严加防范、讳莫如深,现实却如滔滔洪水来势汹涌。
    青春期的孩子微妙的情感世界是怎样的?为什么性骚扰者总会选择一个安全无知的人作为目标?到底什么是性教育?该怎样跟孩子谈论性问题?当你看到这些故事有所启发,对于改善亲子关系、对于孩子的教育获得哪怕一点借鉴意义,就是本书的价值所在。

内容提要

  

    孙云晓、张引墨著的《藏在书包里的玫瑰》是一部时间跨度超过十五年的访谈录,记录少男少女撕裂般阵痛的成长过程,揭开青春期隐秘的情感世界——
    在青春期,就像饿了要吃饭一样,这时生理需要占很大比例。
    周围的男孩都特别压抑,生活特别乏味。身体上性冲动得不到满足;心中的感情和想法没有人可以倾诉;认识的异性太少;生活中别的机会不多,也没有全心全意投入到任何一件事情当中去。
    有时白天想起这件事,觉得没什么,但有时半夜醒来,却会特别绝望,不知道该怎么解脱。用血和泪换取了爱的经验,得到了与异性相处的真谛,连滚带爬地长大,想想,真是太不易了。

目录

性隐患,这是一个事实
第一章  男生视角下的爱与性
  男生女生事件
  蠢蠢欲动的身体和爱情
  一个“后现代”少年“纯属娱乐”的经历
  分析
第二章  女生视角下的爱与性
  涩果的味道
  我是一颗没有被压伤的草莓
  雪花飘零时,我会复活
  分析
第三章  长大后如何面对自己
  风花雪月的故事背后
  青春是一条流浪在外的狗
  分析
第四章  单亲家庭的情感教育
  我一直装作和别的孩子一样
  分析
第五章  花季少女遭遇性侵害
  那种痛不堪回首
  随风飘散的伤害
  分析
第六章  网络交友的风险
  十七岁夏天的一段错乱经历
  我的成长经历很复杂
  分析
第七章  如何正确对待同性恋群体
  角落里的同性故事
  分析
第八章  因爱生恨,为爱报复
  青春残酷物语
  分析
第九章  少女怀孕流产的后患
  我从来没想过怀孕这件事
  到底是什么在伤害我
  分析
第十章  一对情侣,两种观点
  花开无声我仍年轻
  我永远不知道她是怎么想的
  分析
第十一章  家长在性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一面是风,一面是云
  分析
后记

前言

  

    性隐患,这是一个事实
    ——《藏在书包里的玫瑰》2018版序言
    《藏在书包里的玫瑰》问世至今已经十五年了,当我重新阅读此书,最强烈的感觉是就像一本最新出版的书,因为书中的内容依然鲜活并且极具挑战性。
    在中国,可能还没有一本书像《藏在书包里的玫瑰》这样,连续十多年跟踪当代中学生的性问题。毫无疑问,迅速成长又困惑无尽的少男少女渴望了解自己,充满爱心和不放心的父母们渴望了解孩子,担负神圣职责的教师们渴望了解学生,而这一切都可以在《藏在书包里的玫瑰》里得到相当多珍贵的信息。
    刚刚出版发行的时候,本书曾经被西部某机构视为淫秽读物查封。也许在他们眼里,二十位少男少女集中谈自己的性经历,这样的书不是教孩子学坏的黄书吗?不过,毕竟是改革开放的年代,该机构仔细研读本书后又开禁了,因为他们认定这是一本积极健康的性教育读物。
    这究竟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
    二十位中学生发生性行为的详细事实和专家们的科学分析建议,加上一颗责任心,构成了这本《藏在书包里的玫瑰》。
    这是一本需要用心灵来写和读的书,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代人的青春和几代人的牵挂,我们是在与生命对话。
    这是一本描述和分析中学生性关系的书,虽然它并不全面,却以深入的笔触揭示了较为隐秘而危险的一角,让广大父母与教师了解到事实的真相。
    我们之所以把本书的读者对象首先定位为中学生的父母与教师,是因为他们最关心少男少女的健康成长,而又常常难以了解到真实的情况——他们可能是孩子的第一防范目标。
    一位偷吃过“禁果”的中学生,曾为本书提供过他心中的书名,即《这是一个事实》。的确,这本书介绍了二十位中学生发生性关系的原因与过程,并逐一做了剖析,提出了一些给父母、教师及孩子的具体建议。那么,事实究竟是怎样的呢?
    在这些发生性关系的中学生中,我们发现了一些数据,尽管这些数据不能推论中学生总体,却足以给我们警示:
    1.半数以上是师生公认的好学生;
    2.1/3来自重点中学甚至是名声显赫的学校;
    3.他们初次性交时百分之百不用安全套;
    4.他们有过性交经历的事实,父母与教师百分之百不知道;
    5.他们对学校与家庭的性教育百分之百不满意。
    不仅仅如此,有些女孩子在稀里糊涂发生性关系之后后悔莫及,直到考入大学,她们还万分自卑,有一位考入名牌大学的女生说,已经那样了,再去做“鸡”也无所谓了。
    我曾与著名作家毕淑敏谈过以上事实,她用了四个字表达自己的感受:“滴血之感。”是的,青春的生命在滴血!父母与教师的爱心在滴血!
    多年前的一天,著名的性社会学家、中国人民大学的潘绥铭教授来我家聊天,他说他们刚刚完成的一项关于十四至十七岁的少年性问题调查,数据显示,这些少男少女发生性行为的比例为10%,2%有同性性行为,而有同性恋倾向的比例为男生占13.6%、女生占7.4%。
    常识告诉我们,与性病或艾滋病患者发生性关系,如果不用安全套是极其危险的。据中国疾控中心的数据显示,截至二○一七年三月三十一日,全国报告现存活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AIDS病人691,098例,报告死亡214,849例。据专家分析,中国目前艾滋病患者有增长之势。可悲的是,许多少男少女并不了解对方的性经历,有些还结交相知甚少的成年人,他们一时冲动,便以花季的生命去赌欲望之博。
    这的确是一个事实:首先,有越来越多的中学生在发生性关系,这是一个人们不愿面对却又不能不承认的事实;其次,中学生盲目发生性关系,可能会造成怀孕甚至感染性病、艾滋病,这也是一个事实;再次,目前的性教育已远远不能适应中学生(其实也应当包括小学生)的切实需要,更是一个事实。所以,我用《性隐患,这是一个事实》作为序言的题目。
    一本书的价值是由作者与读者共同完成的。
    当父母和教师读到这本书的时候,您会有些什么样的收获呢?也许,您会了解孩子那微妙的情感世界,您会洞察孩子那复杂的心路历程,您会倾听孩子那狂烈的青春呐喊……
    这对于改善您与孩子的关系,改进您对孩子的教育,或许会有一些借鉴意义。至于少男少女朋友,你们若是读了这本书,也会从同龄人的坎坷经历及相关知识中悟出某些人生的道理。当然,这只是我们的真诚期盼。
    据二○一五年一月二十六日《中国青年报》报道,国家人口计生委科学技术研究所二○一三年发布的一组数据显示,我国每年人工流产多达1300万人次。这还不包括药物流产和在未注册私人诊所做的人工流产数字。中国青少年生殖健康调查报告显示,我国未婚青少年中,约有60%对婚前性行为持比较宽容的态度,22.4%曾有过性行为。广东省一项调查显示,48%的大学生赞成“恋人间发生婚前性行为”。中国青少年生殖健康调查报告显示,仅有4.4%的未婚青少年具有正确的生殖健康知识。有性行为的未婚青少年中,超过半数者在首次性行为时,未使用任何避孕方法。有性行为的女孩中21.3%有过怀孕经历,4.9%的人有过多次怀孕经历。
    还需要说什么呢?还有谁会说我们是在“猎奇”或“展示”呢?也许,最为紧迫的任务是全面改进和提高中国青少年性教育的水平!这正是我们在艰难中写作本书的目的。
    从事青少年教育和研究四十六年,我逐步形成了一个基本的理念: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当我们将本书奉献给广大读者的时候,我愈发确信这是一个真理,而真理总是以事实为基础的。
    青春期的来临本是一件好事,却往往让中学生朋友尤其是父母倍加担心,似乎面对来势凶猛的滔滔洪水,随时要预防决堤的危险。在不知所措的时候,人们容易抱怨中国的性教育太落后,以致让孩子无知让大人无措。这样的指责自然是证据确凿的,我却认为,性教育固然需要知识,需要方法,但首先需要一种态度。
    请读者朋友想一想,许多少女怀孕的案例,有些是把孩子生了出来,给自己和孩子的发展都造成了巨大的困难;而有些被采访者则是在智慧妈妈的帮助下妥善处理吸取教训,奋斗出充满希望的前途。这些鲜明的对照说明了一句话,那就是关系的好坏决定教育的成败。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是孩子发展的两条生命线。关系好,可以化险为夷;关系糟,必定雪上加霜。
    进一步的分析可以发现,无论是青少年还是父母或教师,当面对性问题的时候,态度决定一切。什么态度呢?比如你是认真的还是游戏的?你是尊重的还是忽视的?你是负责任的还是敷衍的?你是友善的还是冷漠的?完全可以肯定,正常人对于性问题的态度应当是认真、尊重、负责、友善,以此为基础的性才可能是安全的和快乐的。
    我和张引墨合作完成的《藏在书包里的玫瑰》2018版与读者见面了,我为此感到欣慰,因为中学生的性危险在迅速而广泛地增加,希望本书能够给中学生朋友及其父母一些帮助。之所以敢这样说,是基于《藏在书包里的玫瑰》出版以来的反响和效果,许多青少年朋友来信说,他们从本书中了解了真相,获得了真知,在与异性的交往中增添了快乐而降低了风险。
    我有一个执着的信念:性是美好的也是危险的,美好的感情只有用美好的教育才能引向健康发展,而丑陋的教育可能把青春的热烈情感变成炸弹。
    孙云晓
    二○一八年一月二十八日
    于北京云根斋

后记

  

    二○一七年十一月五日,当再一次打开初版《藏在书包里的玫瑰》后记,无法想象距上次写后记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四年。在二○○三年十一月,北京一个兵荒马乱的冬日,我提笔写下了第一句话:“我一直在等一个恰当的时间,我想那时我心情愉快,没有任何烦恼,而且屋外阳光灿烂,我才会静静坐在桌前,提笔写一个正儿八经的后记。很遗憾,我的情绪起起伏伏,生活中的烦恼无穷无尽,所以一直也没有等到那样的时刻……”
    十四年过去,我已经知道,那样的时刻并不存在,真实的生活就是快乐中有烦恼,痛苦中有幸福,而你无法选择,只有接受和面对。
    1
    这几个月,我带着这本书稿,从腾冲到杭州到乌鲁木齐再到怀柔,甚至有两章内容我还带去了法兰克福,但是都没有如愿改好。同时,我也想着自己的后记,想自己为什么要重新认真修订这本书,做这件事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二○一五年十二月十三日,应中国青少年艾滋病防治教育工程发起人之一李扁的邀请,我参加了第二届中国青少年艾滋病预防教育工作座谈会。到会的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驻华代表苏凯玲发言:
    “2015年9月,就艾滋病的议题,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领导人,在纽约总部开了一个会,会议认为,到2030年人类结束疫情是可能的。这意味着我们必须再接再厉,我们必须更主动,我们每一个人都要为这个目标努力。
    “我相信我们可以在2030年终结艾滋病,但是关键是我们需要触及每个人,不要遗漏任何人,包括毒品使用者,男性和女性性工作者,那些不知道怎么保护自己的人,那些得不到正确信息的人,让他们得到正确的引导,知道哪些观念是错误的,知道如何保护自己。”
    人类想在二○三○年终结艾滋病,我觉得是一件特别了不起的事情,但只是开会说说,会使这件事情变成一个美丽的幻想,它的实现需要所有的人,所有的力量,需要强有力的性教育,因此我认真重新看稿,重新整理,希望新版《藏在书包里的玫瑰》可以在这件事情中贡献一点作用。
    2
    最近生活非常杂乱,各种尖锐的问题出现,常常需要启动一些终极思考,比如,人为什么要活着?假如今天是你活在这个世界的最后一天,你会做些什么?而与性相关的疑问,是人类的另一个本质命题和客观存在,是非要了解不可和需要喋喋不休地讨论的重大问题,对成长中的青少年尤其重要,因为性是他们成长的一部分,不是他们的对立面。
    当一个话题成为禁忌却又是青春生命必需的,情境就会有点尴尬。十四年前,当我刚刚开始做这个采访,听说的人都会问:你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它有什么意义? 这个问题的答案是我要讲的第二个意义,这个意义有以下两点: 1.我想起《藏在书包里的玫瑰》(2004版)刚刚出版时,要开一个专家的研讨会,我去接李银河老师,回会场的路上,我们讨论了一下这本书的意义,我记得她说:虽然样本不是特别多,但是也有“存在这样一种事实”的意义。 我在开始做采访时,孩子还不满一岁,晚上不能好好睡觉,白天经常疲倦到不想说话,有时候约好了采访对象,却不想出门。但我的采访对象有更大的热情和责任心。他们每个人之所以愿意站出来讲这件事,就是为了用自己的经历给其他同龄人提供帮助。他们认为,这件事,如果他们自己不站出来,别人是不能了解到事情的真相是什么的。 2.在这本书第二次再版后,有一位高一的女孩写给我一封信,她说:她们宿合的女孩看过《藏在书包里的玫瑰》后,成立了一个玫瑰协会,主题就是每晚在宿舍讨论和性相关的事情。也许受书中坦荡的交谈氛围的鼓励,觉得公开谈性也不是一件羞耻的事情,自己也可以谈一谈。因此,在一本书的帮助下,打开心扉,把一个禁忌谈成一个话题。 如此交谈,有什么好处呢?一八八五年,奥地利医生埃宾出版了《性的心理病》之后,世界就出现了一种叫做“性学”的东西。在一九二○年和一九八○年代中期前后两次传入中国,第一次传入时不幸夭折了。但是今天,性知识在中国,已有排山倒海之势。 …… 移动网络完全改变了孩子们的生活状态,也让孩子们的情感范围不断扩大和丰富,以及变得非常复杂和不可预料。 成人社会的情感活动,铺天盖地砸向孩子的情感世界,所有孩子对性和情感的态度和看法,折射出这个社会成人的情感表现。 好多在成年人看来忧心忡忡的问题,在孩子眼里根本就不是问题,他们只是在经历他们的生活。他们或许会重复上一代的梦想和错误,但那是他们自己的故事。 两千多年以前,古希腊的哲学家苏格拉底这样描述青年人:他们举止不合礼仪,见了长辈进屋根本不会起立。他们在同伴面前唾沫飞溅,在餐桌上狼吞虎咽,跷着二郎腿,还像暴君一样对待老师…… 实际上,几千年来,长辈对晚辈的态度也没有太大的改变,一如既往地忧虑或期待,但孩子已不是从前的你我了。 但是,成长的代价却亘古未变,这个代价或大或小,有时甚至是生命。 成长中的孩子,需要直观又感性的经验,帮他们打破爱情神话,弄懂性的疑惑,安全跨过成长中的每一步危险。不必以身试法,在危险中摇摇晃晃长大。 5 这次《藏在书包里的玫瑰》再版,已是这本书的第四个版本,之前曾经在北京出版社(2004)、漓江出版社(2009)、作家出版社(2014)分别出版过,趁此机会也感谢曾经的三位责编徐丽萍、庞俭克、王淑丽。 与著名教育专家孙云晓老师合作完成这本书之后,我又独自采访完成了两本书《那个学期在雨中长大》和《寻找温暖爱的方法》,但我觉得它们也是《藏在书包里的玫瑰》的一种扩展和延续。 因此,在经过十五年之后,编辑林妮娜从以上三部书中挑选了二十个非常有代表性的采访结集编成这本崭新的《藏在书包里的玫瑰》。这带来一种神奇的化学反应,首先,这些采访的重新组合,梳理了我十五年在做的事情,让我对这件事的理解变得更为清晰和深刻。其次,曾经散落在两本书中的男女情侣,当把他们放在一起读的时候,这些普通的对答有了一种莫名的意义和力量…… 到底什么是性教育?在西方,性教育被定位为人格教育。性教育的内容包括性知识、与性相关的价值观、态度和分辨能力、人际关系和社交技巧、责任(性道德)。这些内容都要从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行为三个方面进行讨论,不仅教给孩子正确的知识,同时让他们讨论自己的观念与态度,并建立正确的社会交往行为。 《藏在书包里的玫瑰》基本按照这个原则去采访去提问去讨论…… 还想再说一句:那些与我交谈中大笑或伤心落泪的女孩男孩,若你们看到这本书,给我写一封信,我记得你们,并时时会想起你们…… 张引墨 二○一八年一月三十日  北京 电子邮箱:zhangyinm0@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