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历史.地理 > 历史 > 世界史

人类的明天(精)

  • 定价: ¥88
  • ISBN:9787559616999
  • 开 本:32开 精装
  •  
  • 折扣:
  • 出版社:北京联合
  • 页数:355页
  • 作者:(法)席里尔·迪翁...
  • 立即节省:
  • 2018-08-01 第1版
  • 2018-09-17 第3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席里尔·迪翁著的《人类的明天(精)》是一部关乎你每天生活的未来简史!
    从欧洲议会到联合国纽约总部、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从联合国气候峰会到斯坦福大学、伯克利大学等世界顶尖学府,全球超200万人都在看!
    涵盖食物、能源、经济、城市、住宅、教育等领域极富启发的案例和动人心弦的故事!
    世界为之瞩目:一个全新的、更好的世界,正从这里起步!

内容提要

  

    地球是恒星沙漠中的一片珍贵绿洲,人类文明是地球上的一个奇迹。
    如果把地球史按比例缩至24小时,那么人类就只存在了短短2分钟。
    而工业革命以来的历史不到1毫秒。
    但就是在这微乎其微的1毫秒中:塑料垃圾在太平洋聚起触目惊心的“第七大陆”;半数野生物种灭绝;石油只够用50年了;大都市像八爪鱼一样扩张,人与自己赖以生存的大自然疏远、决裂,越来越孤独;如果所有人都想过美国人那样的生活,那我们需要7个地球;灭亡,很可能发生在我们的有生之年。
    席里尔·迪翁著的《人类的明天(精)》正是从这样的历史中抽身出来,探究关乎我们每个人每一刻生活的焦点问题。5年筹备,深入走访10个国家,在全球汇聚起数十位“逆风而行的领航者”的前瞻视野,最终由表及里,为“明日食物”“明日能源”“明日经济”“明日社会”“明日教育”五大核心领域找到令所有人眼前一亮的具体答案,在世界各地引起极大震动和反响。一个全新的、更好的世界,正从这里起步!

媒体推荐

    我相信,在有限的生命中,我们应该做自己喜爱做并且有天赋做的事,我们可以同时感到快乐和有用。对我来说,这是一场变革的开始。
    ——席里尔·迪翁上架
    当许许多多人不再抱有幻想,当政治家们再也提不出任何建议,这部正能量作品激发改变的渴望,点燃每个普通人的热情和希望。
    ——《纽约时报》
    到了26岁才真正看到第一部将改变我一生的作品。在所有热爱世界的方式里,这是我最想参与其中的那种。
    ——豆瓣评论

作者简介

    席里尔·迪翁(Cyril Dion),生于1978年,法国作家、社会活动家、导演。迄今出版的作品有诗集《坐在线上》、小说《意象》、非虚构《人类的明天》等。执导的同名纪录片《人类的明天》获2016年凯撒奖,声名鹊起,世界各地的人,因为看了这部作品而改变。

目录

引言
出发
  斯坦福大学:震颤背后
  与伊丽莎白·海德利和安东尼·巴诺斯基的会面
  与勒斯特·布朗的会面
一、明天的食物
  (一)昨日历史:与奥利维耶·德舒特的会面
  (二)让生产回归本土:都市农业探险
  (三)别样的生产方式:朴门永续农业的奇迹
  (四)农业新篇章
二、明天的能源
  (一)昨日历史:与提耶里·萨洛蒙的会面
  (二)可再生的岛屿
  (三)哥本哈根:首个二氧化碳排放达到碳平衡的首都
  (四)马尔默:未来的生态街区
  (五)与扬·盖尔的会面
  (六)没有垃圾的城市:旧金山的史诗
三、明天的经济
  (一)昨日历史:与皮埃尔·拉比的会面
  (二)珀西口:环保型生产模式更节约成本
  (三)货币:从单一到多样化
  (四)本地优先!
  (五)修理、重复使用、自己制作:Makers运动
  (六)走向分散型的共享经济:与杰里米·里夫金的会面
四、明天的社会
  (一)昨日历史:与大卫·凡瑞布鲁克的会面
  (二)冰岛革命:公民反对金融,历史上第一部众包宪法
  (三)库坦巴干村:公民自治
  (四)与凡达娜·希娃的会面:遵从最高法则
五、明天的教育
  (一)昨日历史
  (二)每个学生都重要:芬兰的教育
六、从今天开始!
  与罗伯·霍普金斯会面
结语
致谢

前言

  

    2012年7月27日。清早。我和家人借宿在一间阁楼里。我凝视着阁楼的木板。睡意未退,炎热袭来,我有些头昏脑涨,身体渴望呼吸。我轻轻起身,套上几件衣服,蹑手蹑脚地走了出去。大自然的味道如此美妙。我裸着脚,小步穿行在茂盛的青草间。成千上万只昆虫在灌木丛周围穿梭交错。我沐浴在白昼的第一缕光辉中,身心惬意悠然。
    我们正在表亲家的农场度假,最近这里转型为生态农业。牧场的篱笆后面,奶牛、家猪和牧马正踏着如茵绿草。我穿上鞋,走了将近1个小时,去感受一种安身于丛林中、树木间、池沼边的,稠密而宁静的生活。
    我回到阁楼,打开电脑了解时事。在《世界报》的网站上,我注意到一篇标题非同寻常的文章,就在热门文章这一分类的最顶端:《2100,地球末日?》。这是“环境”专栏记者奥黛丽·贾丽科发表的一篇博文。经过浏览和细读,我明白了它要揭示的是,从现在起至未来的几十年里,一部分生物可能会灭绝。这真是令人难以置信。该观点源于一份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由世界各地22位科学家共同完成的研究报告。此报告还涉及其他10多项关于污染、气候异常、滥砍滥伐、地质侵蚀、人口增长、生物多样性锐减等问题的研究,并在最后得出结论:人类即将面临一个倾覆点(tipping point),届时,生态系统的一连串退化将会深刻地改变地球生物和气候的平衡。这种变化将以一种非常粗暴突然的方式发生,以至现存物种根本无法适应……
    好几个小时过去了,我仍震惊不已。等到家人都起床的时候,我什么也没说,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只是看着孩子们睡眼惺忪地吃早餐。再看看其他人(我的妻子和她的表亲),他们正做着唤醒身体的习惯性机械动作。放在昨夜,这样的场景对我来说再平常不过,现在看来却荒谬至极。我不知道该怎样和他们分享我刚读到的内容,但我已无法缄默不言。等了差不多1个小时后,我用尽可能清晰的方式,开始向他们陈述。没有夸张的言辞,做到最大程度的细微和谨慎。但我同时也表露了这条新闻让我有多震惊。没有一个人做出我所预期的回应(我只跟在场的成年人说了)。对话不外乎就是:“我们很清楚,这肯定是一场灾难啊……但我们能做点什么呢?”一部分的我对这样的回答惊诧不已,另一部分的我则明白这完全在意料之中。因为,说到底,面对这样的新闻,你又能做些什么呢?
    10天过后,这份研究报告上了《解放报》的头版头条。洛尔·努阿拉,《解放报》“地球”组的头牌记者,在闹编辑荒的8月,成功拿下头版头条和4面内页。我又和妻子聊起了这个话题。这一次,她的回应比上次强烈。尽管如此,让我愕然的是,这一信息并未引发任何人做出具体行动,包括我自己。我们一边高谈阔论一系列事件,声称它们会带来和世界大战一样严重(甚至严重得多)的后果,一边一成不变地过着自己的小日子。
    2013年3月31日,我应邀参加记者史蒂凡·保利在法国国际电台的新闻节目。在播放前的准备时间,我向他谈及这份研究报告,并表达了我的沮丧,因为自《解放报》2012年8月9日刊发了相关文章后,就再也没有主流媒体认真地讨论过这个问题。直播时,他笃定地转述了我的意见,指斥了媒体的荒谬行径。可是,稍后,到了下午1点,这个严肃的、以左派著称的公共电台,这个无数优秀记者为之共同奋斗数年的广播频道,在它自己的核心节目中,却只报道了几则社会新闻和政治家之间的争吵。一切都无关痛痒。最终,这则本应在所有报纸、所有广播、所有国家电视台成为头条的新闻,被贬谪为法国最大日报的1篇博文、《替代经济学》杂志的1张附页和网上的2篇文章(据我所知,分别出现在《回声报》和《心理学杂志》的网站上),只有伟大的《解放报》是个例外,这得益于洛尔·努阿拉的坚持……怎么会这样?
    ……
    2010年年末,为了向这个方向迈进,我开始写一个电影剧本。纪录片的基本框架,大家并不陌生:在农业、能源、城市规划、经济、社会结构、教育等方面,寻找重新定义它们的那些具有首创精神的先驱和范例。我想看看,如果我们把它们一个一个地展现出来,到最后能不能让一个故事浮出水面,向我们描绘明日世界可以是什么样子;我还想知道,这样的“故事”能否跟60年前的“进步梦”一样,鼓舞人心,激发行动和创造力。2011年年末,我遇见了演员兼导演梅拉妮·罗兰。2012年9月,我们一起参观了一座美好的永续农业庄园(见本书第69~79页内容)。回程中,我把自己筹划得极其艰难的项目告诉了她。梅拉妮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我们也因此成了朋友。2013年2月,在对几个潜在的合作伙伴彻底失望后,我向她提出一起完成这部纪录片的想法。她马上就接受了我的提议,并推掉了其他报酬更多、更有利于职业发展的邀约。1年后,经过大量的准备工作和在留尼旺岛的第一次试拍,我们发起了一项众筹。我们需要在两个月内筹集到20万欧元才能正式开机。在1万人的大力支持下,资金两天内就全部凑齐。两个月后,我们已经有45万欧元可供支配。探险终于开始。因为有这些资助者(和其他合作伙伴),我们才得以去到10个国家,会见了正在为新世界打下基础的50多位科学家、社会活动家、企业家和政界人士。这本书和同名纪录片《人类的明天》就是以上经历的见证。

后记

  

    也许一切都汇聚于一点:竭尽全力让人类众志成城、一起身体力行,创造一个新的世界。我的朋友让一弗朗索瓦·努贝尔常说:“人类最大的挑战并不是饥饿、贫穷,并不是可持续发展、和平、医疗、教育、经济、自然资源……而是我们组织在一起去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
    世界上肯定没有完美的学校,也没有完美的民主或经济模式,但在这次旅途中,一种新的世界观熏陶了我们,在这种世界观里,权力和权威并未集中在金字塔顶端的少数人手中;世界上所有事物,正如大自然中的事物一样互相联系、相辅相成、结成网络,那是一个更加复杂的世界,多样性才是我们真正的力量;世界上的每一个人、每一个集体只有更加独立,才会更加自由,每个人的权利和责任也都更多……他们就像为了让身体保持良好状态而存在的健康细胞,但这些细胞也需要依靠其他细胞生存……所有人都在写着一个新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现在还为时不晚,但我们必须马上行动。
    我们有那么多事情要做,可以让那么多可能变成现实。我们让土地和生态系统再生的同时,可以清理海洋、再造森林、为所有人生产健康食品,也可以努力让每个人都有房可住、有医可询、有学可上,让每个人都可以平静生活,我们还可以生产丰富的可再生能源,发明(使用可再生能源的)发动机、汽车、飞机和设备,找到最适合的回收方式,最终让所有人都能在不耗尽资源或破坏平衡的情况下,在这个小小的星球上继续长久地生存下去。我们知道怎么做,这次探寻之旅也教会了我们怎么做。也许我们仍需要做得更好,但这只是时间投入的问题。我们选择的事业,最终一定会成功。历史也已经多次向我们证明了这个事实。
    如果我们能够对流动的货币进行重新导向,或者我们为达到以上目的而创造货币,这一切就有可能实现。这些活动能够创造几个亿的就业机会。问题是,我们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在维持这个消费主义、资本主义和所谓的自由贸易的模式时,我们企图保护的到底是什么?保护我们的自由?在旅途中,我们看到了这个模式将人们束缚到了何种程度。保护我们舒适的生活?如果说我们有幸成为这个星球上享有优越地位的物种,那么我们也知晓,这种情形是不会持久的。保护幸福?谁可以说我们这样就是幸福的?谁可以说我们在自己作为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生活中,找到了满足感?我觉得,事实上,我们处在一种矛盾的情况中,我们为保护少数人的优先权而工作,而那些拥有优先权的人却巧妙地让我们相信我们自己也有优先权。如果优先权是让我们直接坠入深渊,那这样的优先权还有什么价值呢?
    你在这本书中读到的所有故事都是真实的。然而,这本书和配套的纪录片(或者说这部纪录片和配套的书)一样,记叙的方式非常主观。我选择将注意力放在每一个创举中积极又振奋人心的一面,而没有详述其中的困难、矛盾的观点。已经有太多文章都是按照这种模式写出来的:“那些人做着了不起的事情,但以下是他们的尝试所受到的种种限制……所以结论就是:我们能这么做固然是非常好的,但它们离我们还是非常遥远。”但我这本书的目的并非如此。正如我在前言中写到的一样,这本书想要讲述不同的故事,给人启迪,让人渴望去想象不可能的事情,改变人们对世界的理解。 如果你向朋友或者不同的人谈论这些主题,会发现许多谈话者很快就会给出“这绝不会发生”“对,但是财团……”“应该让政治人物来处理”“目前规模太小,没办法成功”“你想我们怎么做?”“反正我们也改变不了什么”等言论,此类言论我还能再列举出很多。但从未有人通过这种反应方式改变过世界。从未有人能靠着念叨这类泄气话漂洋过海、让飞机或火箭起飞、发现治疗某些疾病的方法、写出奏鸣曲和交响乐、经受住最严峻的考验。如今,我们需要进行史无前例的人类集体动员。我们需要依靠我们的创造力、团结和智慧,也需要走出个人利益,为集体利益而奋斗。从某种程度来说,没有比这种动员更令人激动的了。比起几千年的战争,人类集体动员中包含更多可以更巧妙地满足我们英雄主义需求的事物。 现在,请想象一个新世界。这个世界里城市规模适中、贴近大自然。城市居民在对所有人开放的花坛、绿化地带、公共菜园或私人菜园里生产一部分食物。郊区的永续农业小农场以及农场附近的公司共同生产其他食品。所有垃圾都会被回收并制成混合肥料。城市再将这些混合肥料送还给城市农场、近郊农场和乡村农场,用以补充农场自己生产的混合肥料。大部分人几乎不再吃肉,也可能每周最多吃一到两次。但他们肯定会吃到美味的肉,这些肉来自被正确喂养、尊重对待、户外放养、喂食生物食品、本地养殖的动物身上。人们学会烹饪多种多样的爽口蔬菜。城里居民的出行方式是:自行车、步行、有轨电车、地铁,还有依靠生物气体、氢动力或电力运行的公交车。几乎不再有小汽车,仅存的数量极少的小汽车也只安装不排放废气的无污染发动机。人们主要居住在最多四五层楼的楼房中,楼房周围绿树成荫,楼房中能源的生产量高于其对能源的消耗量。楼房上面还会有绿色屋顶和太阳能发电板,它们采集到的雨水可以服务于我们的非食品用途,最后植物净化系统还能回收雨水。 在这样的土地之上,本地公司令人惊异的多样性能够满足人们的主要需求。此外,很大一部分人会成为企业家。市中心将有数千小商户和步行中心开放,人们可以在市中心散步、聚会,也可以在市中心的博物馆、书店、歌剧院、戏剧院、音乐厅里培养文化情操。居民不再购买很多东西,他们之间共享的物品越来越多。到时人们的大部分物品都会在维修行、家里或遍布各地的制造实验室里被制造和维修。货币也会多种多样,城市有自己的货币,本国或本地区企业有自己的货币,国家有自己的货币,国际贸易也有自己的货币。货币的创造将被改变,借贷机构的利息仅限于满足机构运行所产生的费用。企业使用循环经济原则,不再破坏资源,而是参与资源的再生。在这种企业里,收入差距将会受到限制,企业员工自愿参与企业管理。大部分此类企业的性质为:属于员工的合作社。重回本地的一部分银行,也会成为合作社。市场上将禁止投机,股票市场会发生根本改变,以保证持久实用的股权。大部分企业的经营原则为三重底线。在学校里,我们教孩子懂得,学习的重点是发掘他们的特别之处、他们的才能,并发挥这些长处去解决我们的问题或服务于他们的群体。他们在自己的激情中获得乐趣的同时,也会为他人和地球带来益处。因此,他们应当学会合作,而不是学会成为最优秀的学生。 这些城市周围,将会有很多活力再现的乡村,乡村的田园风光里,农田更少了,森林、树篱、小树林更多了。那里的居民将增强那些只有在自然环境中才能高度发展的活动。人口聚集之处由火车联通,而火车靠可再生能源运行。联通各国的交通工具,将是由清洁发动机提供动力的飞机和船只。国际贸易将在公平的基础上,在拥有真正独立的领土之间进行,而且以每个地区特有的产品、食物或技术为依托。大型企业继续生产只有大型企业才有能力生产的东西:大规模基础设施、火车、船只、飞机、公路等。但这些企业将会受到监管,不再控制或吞噬经济。如果要做政治决议,城市里就会组成人民大会。国家层面,也会有当选公民组成的国会和中签公民组成的参议院,他们共同合作,制定或检验法律。国际层面也会有类似系统,这些系统由当选国家元首和所有国家中签公民组成,他们一起做出关系到全球的决议。多种文化不再碰撞而是变得更加丰富。物种不再灭绝,它们将重新回到丰富多样的生态系统之中。 这样的世界,只是我在看过、听过、经历过所有这一切后,编织的一个梦想,讲述的一个故事。它并不一定详尽,也并不一定就是最好的解决方式。肯定还有上千种更智慧、更人性、更美好的世界等着我们去想象。也许这些世界可以共存,在全球范围内表现出一种真正的多样性。尽管看起来有些理想化,但它却是一个我们可以不断添砖加瓦的故事,因为,我知道我不是唯一一个做梦的人,有一天,你也会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