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中国文学 > 中国文学- 报告文学

我们深圳四十年

  • 定价: ¥48
  • ISBN:9787214219497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江苏人民
  • 页数:288页
  • 作者:斯培森
  • 立即节省:
  • 2018-08-01 第1版
  • 2018-08-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在这40年间,深圳在各个方面都赢得了远近闻名的伟大成就,创造了世界城市化和现代化史上最罕见奇迹。斯培森著的这本《我们深圳四十年》以深圳市民的视角,回顾和分享近40年围绕深圳的大小事件,讲述中国改革开放发展的历史进程。以鲜活的人物和故事,再现改革开放对深圳乃至全国经济、文化、政治等各方面的深远影响。

内容提要

  

    城市与人,四十不惑。
    《我们深圳四十年》的作者斯培森少时“移民”深圳,见证并亲历了这座城市的繁荣、发展、跌宕与转型。    
    斯家的故事折射了改革开放浪潮下,无数个内地家庭的选择:南下、择业、定居,最终汇集成千千万万个“深圳人”。
    这里有“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深圳速度,也有感动中国的温情歌手丛飞。
    这里曾创造过无数个“第一”,也曾被“抛弃论”刺中软肋。
    这里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也是所有深圳人辛勤耕织的家园。
    深圳四十年,一曲未完待续的好歌……

作者简介

    斯培森,生于1974年,生于浙江诸暨名望之族.成长在深圳的经济浪潮中。
    他曾在“全城”之中,历任银行、证券公司中高层,亲身体味改革开放激荡年代。而立之年,一切归零,以全新视角体验人生。

目录

第一章  好歌献给你1979
第二章  上海滩1980
第三章  东方之珠1981
第四章  我是中国人1982
第五章  迟来的春天1983
第六章  摘星1984
第七章  顺流逆流1985
第八章  几许风雨1986
第九章  千亿个夜晚1987
第十章  大约在冬季1988
第十一章  真的爱你1989
第十二章  相逢何必曾相识1990
第十三章  一起走过的日子1991
第十四章  潇洒走一回1992
第十五章  海阔天空1993
第十六章  祝福1994
第十七章  执着1995
第十八章  为你1996
第十九章  从头再来1997
第二十章  相约九八1998
第二十一章  希望1999
第二十二章  再见二十世纪2000
第二十三章  冲出你的窗口2001
第二十四章  开往春天的地铁2002
第二十五章  一江水2003
第二十六章  四舍五入2004
第二十七章  童话2005
第二十八章  隐形的翅膀2006
第二十九章  长安长安2007
第三十章  北京欢迎你2008
第三十一章  启程2009
第三十二章  你看到的我是蓝色的2010
第三十三章  伤不起2011
第三十四章  最炫民族风2012-2016
第三十五章  不忘初心2017-2018

前言

  

    如果谁要写一本回顾改革开放历程的书,那么读者将发现,深圳占据了开头的大部分篇幅,如果顺着页码向后翻,也许难以找到有关深圳的字眼,这是因为改革的巨轮已从沿海驶向了内地,而深圳应能领会得到,这便是对“排头兵”最佳的褒奖。当中国改革从浅滩驶入深水区,深圳没有卸下戎装,而是护卫在母舰的侧翼,朝着她既定的航向乘风破浪。
    中国步入改革开放的历史性标志,是在1978年12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中共中央决定把全党的重点工作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政策。
    1979年,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元年。
    同年3月,国务院批准广东省宝安县改设深圳市,由此。1979年也就成了深圳元年。
    两个元年的重叠是时间上的巧合吗?如果不是,又可否将深圳称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长子”呢?
    从国家认可来看,毛泽东主席把“共和国长子”称号授予了哈尔滨,而深圳,仅为国务院批准的四个出口特区之一。
    从上缴税收来看,对中央贡献最大的城市是上海。
    从法律地位来看,2010年深圳经济特区扩大至全市前,深圳立法权只在占全市面积不到六分之一的经济特区范围内生效。
    对深圳与中国改革开放关系的形容,还是窗口和试验田比较贴切。
    试验田这个比方出自邓小平同志:“得抓一个突破口,搞一个试验场,放开手搞。”中国改革开放是一场系统全面的社会变革,作为全新的事业,应当在实践探索中推进,“摸着石头过河”。试验就得选择更多的样本,尝试更多的环境,其试验田当然就不会只有深圳了。经过五年的探索,1984年邓小平在视察深圳后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到1990年,在众多的试验田当中,深圳获得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排头兵的称号,这一称号与邓小平赋予深圳特区“杀出一条血路”的战略使命交相辉映。
    深圳市委老领导曾回忆,赴任前夕中央领导叮嘱道:深圳就这么点地方,中央不想你上交什么钱,也不是要创多大的出口,最重要的是你将来要搞好改革,要能走出一条新路子出来。
    现在我们知道,这条“新路子”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它和计划经济一样,都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然而在当时,市场经济究竟姓“社”还是姓“资”,深圳在搞的究竟是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还没有理论上的支撑,换句话说,深圳是在“触雷”。与其说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长子,不如说深圳是改革家们为寻找更灵活的资源配置方式所设下的一队尖兵。只有阐明了这个定位,才能理解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推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加快全面开放之时,在深圳于中国改革开放最初阶段的使命已告实现,举国凯歌高奏之际,深圳所特有的迷惘与《深圳,你被谁抛弃?》的神伤。深圳初期的使命与定位,是前言要阐述的第一个观点。
    从这个观点出发,带出第二个问题——计划经济体制为什么要改变?
    共和国成立之初,制定了重工业优先发展的战略目标,并通过“第一个五年计划”来组织实施,这个战略计划有别于今天的报纸电视时常提及的产业规划或产业发展战略,其优先发展不是在均衡前提下对个别产业、个别行业有所侧重,而是要倾举国之力完成苏联帮助中国设计的156个重点工业项目及694个大中型工业建设项目,对照当时中国工业萎缩、农业凋敝、物资奇缺的资源状况,要确保这些项目的上马和实现,就得在其他方面做出让步和牺牲。
    这种对于尽快发展重工业、军事工业的迫切心情,既来自对近代中国历史的经验总结,也是二战后发展中国家的普遍取向。近代大国崛起首先是重工业崛起,先强兵再富国,这是对鸦片战争、五四运动以来,特别是民国以面粉加工、绵纺织业和日用百货等轻工业为主的民族经济片面发展教训的总结,落后就要挨打,优先发展以军工为核心的重工业应该说是所有有识之士的共同心愿,而计划·经济正是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所配套的经济制度。若以中国重工业发展效率来衡量,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成功研制出“两弹一星”,可以说计划经济体制发挥了极大的功效。人造卫星发射成功的第二年,美国政府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协商美国总统尼克松来访事宜,次年(1972)春天,尼克松正式访问中国,在上海与周恩来总理共同签署联合公报,宣告两国关系跨越“冷战”走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
    本书正文部分以编年的体例叙述国家层面与深圳息息相关的改革进程、本人家庭的变迁,以及深圳本地所发生的大事。本书记事时间始于深圳设市的1979年,截止到2018年初。2011年以前每年独立为一章节,2012至2016年,由于间隔太近合为一章,2017年至2018年初作为一章兼全书总括,共35章。考虑到在精神文化生活相对单调的改革开放初期,公众对文艺作品及其所反映的全新生活方式向往之强烈,即可想见这类新鲜作品对内地流行观念的形成和变迁影响之深远,而香港作为当时中国西风东渐的主要窗口,经过香港吸收转化后制作的流行音乐和影视作品,无疑更能符合内地居民的审美偏好和精神追求,其对深圳及内地公众的精神世界影响之深,也不言自明。本书尝试将当年度流行歌曲的名字作为章节名,并攫取其歌词中较能反映和贴近当年流行观念及社会现象的段落,作为每一章的开篇,本书上半部分主要选用香港年度流行歌曲,直到90年代中后期,随着内地精神文化产品的日益繁荣,这种香港流行文化在深圳民间的主导地位得以改观后,选取范围才扩大到全国。
    在深圳市设立的头几年,记录其创业历程的政务史料、小说剧作不敢说汗牛充栋,起码也是高度等身,无须本书重拾牙慧,其时深圳的城市建设才刚刚起步,并未形成今天这样庞大的市民群体,社会、民生方面的大事不多;而靠近2017年的几年,由于事件发生时间过去不久,加之网络的全面推广,其本末多为公众所耳熟能详,本书也不准备展开赘言,而仅就本市居民身份补充一些细节和观感,这样就使得本书对深圳的记述会出现前后短、中间长的篇幅特点。
    本书不是社会学城市调查,深圳的改革开放道路也远未到盖棺定论的时候,之所以要在这本文学作品的前言里对深圳的经济、社会进行一番颇为严肃的评述,是因为深圳所处身的时代、所担当的任务、所经历的曲折都甚为特殊,先行者的特殊或许能成为后来者的普遍,若不耗费文字把这些因果交代清楚,仅以虚拟的或笼统的背景,展开翩翩的遐想和抒情的记事,无疑是没有多少价值可言的。
    改革家王安石赞叹: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飞来峰上有座宝塔,它的高度令人仰止。
    雄鸡啼晓的时候,在塔上就能俯瞰日出。
    若不想被浮云,遮蔽你眺望远方的视线。
    就继续攀登吧,去到最高的那一层!
    2017年10月16日于深圳龙岗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