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教体育 > 成人教育 > 成人教育其它用书

阅读四重奏

  • 定价: ¥48
  • ISBN:9787565641336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首都师大
  • 页数:304页
  • 作者:郑一奇
  • 立即节省:
  • 2018-06-01 第1版
  • 2018-06-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阅读四重奏》是一位老编辑写的探讨快乐阅读与文化强国的文集,分享了作者郑一奇多年来读书、编书、写作的经验和思考,其间的品评鉴赏、人物掌故,均具有宝贵价值。全书包括书林探路、品书之乐、书边随想、书人怀念等四个部分。“书林探路”,收入探讨全民阅读和建设出版强国的11篇文章。第二部分“品书之乐”,收入作者2010-2016年写的书评文章27篇。第三部分“书边随想”,收入15篇读书随笔。第四部分“书人怀念”,收入作者怀念一些作家、学者、亲人的9篇文章。

内容提要

  

    阅读推广,要与青少年的兴趣点结合。打造书香之家,父母要当好阅读带头人。要会给孩子讲有趣有益的故事,推荐有趣有益的好书。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作者郑一奇提出了十点建议。要知详情,请打开《阅读四重奏》这本书。

作者简介

    郑一奇,1940年10月生,浙江诸暨人。编辑家、书评家,从事编辑工作40余年。业余勤于笔耕,出版过多种文史著作。主编过《新编中国文史知识词典》《人类精神文明发展史》《书林守望丛书》等。近年出版了《编辑心语》《编辑的悟性》《史海流连》《读书的风雅》等著作。热心书评写作,热心阅读推广。

目录


书林探路
  出版强国与文化势差
  漫谈“全民阅读是文化强国之策”
  史地知识要素与书稿审读
  锲而不舍力争完美
    ——编辑工作的动态管理与编辑含量提升
  没有好编辑,作者就会“欺侮”出版社
  叶圣陶编辑思想的丰富内涵与传承发扬
  为了出版业的真正繁荣
    ——张惠芝著《编辑岁月》序
  话说做书如下棋
    ——郝铭鉴著《撞进编辑这扇门》序
  文化强国与求实精神
    ——刘旭著《点滴斋文稿选集》序
  书评的力量
  为有源头活水来
  ——谈编辑练笔与人才成长
品书之乐
  宁为布谷不学寒蝉
  ——读吉炳轩著《鉴知录》
  明史热与小说《官居一品》
  传记文学的价值与出路
  凌云健笔胡乔木
    ——读丁晓平新著《中共中央第一支笔》
  “开明”老课本:似曾相识书归来
  一位朴实的史学家——严耕望
  让人大开眼界的中国现代绘画史
  从欧洲文艺复兴看中西历史对比落差
  发纤浓于简古  寄至味于淡泊
    ——评《王明中毒事件调查》
  与诗仙李白一起神游天下
  新中国出版人的精神文化启示录
  阅良书,若圣水,润心田,灵魂美
    ——读占祥同志新著《新弟子规》
  经典再造的成功案例
    ——读《趣味科学系列丛书》
  刘华清司令员推进海军现代化的故事
  国民党战俘的人生况味和历史重负
  四大家族传记写作的突破尝试
  父子两代清华人的对话
  ——读《何礼纪念文集》
  是是非非看风骨
  创新与经世之学
  ——读《中国上访制度史话》
  微信中的企业管理理念
  呼唤书装的美学回归
  原来,生活也可以做减法
  妙笔生花经典故事
  ——读《中国历史故事集》10卷本
  史学宝库浓缩精华
  ——读《外国史学名著评介》
  体验·比较·思考
  ——读杜金卿著《品味“大苹果”——访美漫谈》
  聂震宁:得心应手话出版
  解密·解疑·求实
  ——读《金门战役纪事本末》
书边随想
  “拔苗助长”新解
  雾霾与伏尔泰、卢梭的争论
  生命的年轮:出版社总书目
  艺术出版,你还是这么酷
  话说守住出版底线
  岁月流逝唯有书香
  医巫闾山民间剪纸赏析
  纪念中共诞生的几套老邮票
  王祯与《造活字印书法》
  翟金生与《泥版试印初编》
  叶德辉与《书林清话》
  《张元济日记》
  《论语》的结集
  《孙子兵法》的辩证
  努力帮助孩子开发自己的学习潜能
  ——对高中生家长的一次谈话
书人怀念
  纪念父亲郑鹤春教授
  ——《郑鹤春年谱》序
  在著作中永生
  ——纪念我的叔父著名史学家郑鹤声
  胡乔木与中国青年出版社
    ——读《中共中央第一支笔》联想到的
  《李自成》小说中塑造崇祯皇帝悲剧
  形象的文学意义与认识价值
  旧梦重温笔作枪
  ——读姚雪垠抗战作品《春暖花开的时候》
  史家风范导师品格
  ——为贺刘明翰先生80大寿而作
  史学情结结硕果
    ——祝贺李沣先生新著《探寻寿光古国》出版
  救亡先锋青年导师
  ——纪念二姐夫何礼
  从一个人的历史看一个时代
  ——重读郑延著《人生之曲——我和我的一家》

前言

  

    这是一本谈快乐阅读的文集。我从四个方面来讲述我为什么喜欢阅读,我是怎样从不同方面、不同层次来享受阅读的乐趣的。
    先讲两个故事:2012年年底,上海《编辑学刊》的姚丹红副主编商请我为该刊的《四重奏》栏目写六篇出版文化随笔。“四重奏”是指每期约请四位作者写点短文,用散文笔法讲点与书有关的趣事或对编辑有点启发的事。姚主编说:原先承担此栏目的作者有的是著名学者,有的是著名作家,也有资深编辑。四人同时写,互相总有个比较。我当然不敢怠慢,搜肠刮肚,先后拟了不少话题,抄在一张纸上。然后因时势的变化,突然对某话题有所感悟,就写一篇。先后写出六篇:《“拔苗助长”新解》、《雾霾与伏尔泰、卢梭的争论》、《生命的年轮:出版社总书目》、《艺术出版,你还是这么酷》、《话说守住出版底线》、《岁月流逝唯有书香》。文章发表后,反响还好。业内著名专家吴道弘、郝铭鉴先生在电话里说,他们读了我的短文,认为还是有些意味。我听了如释重负,我已70多岁了,学习写作随笔,居然还有点进步。我想起了“思想者不老”这句话。多动脑,多读书,有益身心健康,我怎么能不高兴呢?
    2013年年底,又有了连锁反应:北京《出版史料》的卓玥副主编又来电话,约请我为2014年、2015年的《出版史料》写卷首文,每期800至1000字,介绍历史上重要的出版史料。这比上海的《四重奏》还难写。一是篇幅短小,二是重要的出版史料,业内专家多有研究。要用800字介绍清楚,还要讲出点新意就更难了。为了避免重复,我先请卓玥提供已往发表过的卷首文的目录。也看了一些已发表的卷首文。从我的记忆与藏书中找到六种比较熟悉的出版史料,并到图书馆找到原书,仔细读过,还参考了一些研究文章、专著,写出了如下几篇:《王祯与(造活字印书法)》、《翟金生与(泥版试印初编)》、《叶德辉与(书林清话)》、《张元济日记》、《(论语)的结集》、《(孙子兵法>的辩证》。文章发表后,一些研究出版史的专家也给予好评。
    这两个写稿的故事说明,如果我不是多年喜欢图书,收藏书刊,坚持阅读,勤于思考,是不可能较好地完成这些约稿任务的。2015年为了纪念我工作过的中国青年出版社成立65周年,我建议在社内组织一次“65周年社庆征文”活动,我也写了一篇《为有源头活水来——谈编辑练笔与人才成长》,读书、思考、写作、编书,成为我自觉的职业要求与生活方式。能成为一个有思想、有见解、有学识、有业绩的编辑,给我们的文化宝库添砖加瓦,此生当未虚度了。这能不快乐吗?
    现代社会,人心如此浮躁。不良的信息时时让人心烦。要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最好的办法,就是多读好书,多写好书。我是2001年退休的。退休前我写过、主编过20多本书,退休后又出版了四本书:《编辑心语》(2004年河北教育出版社)、《史海流连》(2007年中国青年出版社)、《编辑的悟性》(2009年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读书的风雅》(2013年中国书籍出版社),其中三本书专门开了出版座谈会,约请专家、同人点评。老友相聚,评长论短,言多鼓励,我能不感动吗?
    我现在编成的这本新书《阅读四重奏》,书名是受了上海《编辑学刊》的《四重奏》栏目的启发。这绝不会“侵权”:一是这个栏目,该刊已不用了,而我的这本“四重奏”只是我一个人的独奏了。
    《阅读四重奏》的第一部分“书林探路”,收入我探讨全民阅读和建设出版强国的11篇文章。有从宏观上探讨的,也有从编辑路径、方法上探讨的,讨论如何才能编出好书,来激发大家的阅读热情。
    这本书的第二部分“品书之乐”,收入我从2010年至2016年写的27篇书评文章。2013年我出版了书评文集《读书的风雅》,在业内有点影响。此后,我仍然坚持读好书、写书评。主动送我书的人更多了。我只是希望通过写书评,让更多的人亲近好书,分享阅读的快乐。
    书的第三部分“书边随想”,收入我写的15篇读书随笔。用散文笔法写读书笔记,形式自由,文风也活泼一些。这样的短文,虽然难写,但读者可能更好读。
    书的第四部分“书人怀念”,收入我怀念一些作家、学者、亲人的9篇文章。记述了郑鹤春、郑鹤声、胡乔木、姚雪垠、何礼、郑延等人的故事。
    现在全世界都在倡导“快乐阅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每年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并发表宣言:希望散居在世界各地的人,无论年老还是年轻,无论是贫穷还是富有,无论是患病还是健康,都能享受阅读的乐趣,都能尊重并感谢为人类作出重要贡献的文学、文化、艺术、思想的大师们,都能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国家也在倡导“全民阅读”,尽可能让每一个人喜欢读书。
    我今年已75岁了,回想起来,已有近70年的读书生活。我确实体会到:阅读是有无穷乐趣的。当阅读成为自己的生活方式后,受益之多,难以估量。
    2008年2月6日我的北师大老同学汤道深读了我写的《史海流连》后写了一首诗赠我:
    当年黉宇吐芬芳,军旅半程逢雪霜。
    史海流连增睿智,书山揽胜看鹰扬。
    标新专论耕夫乐,立异探寻琥珀光。
    通俗文章生妙笔,清泉一掬润肝肠。
    这首诗把我的人生旅程与读书之乐都写到了,对我也多有鼓励。我现在每天晚上还坚持读书两小时,或写作两小时。读书让我成为一个精神生活充实、乐观豁达的老人。
    我也上网,也玩微信,看电视多喜欢着知识性强的节目。常常把看到的信息与书中的知识作比较。我很喜欢看中央电视台《长城内外》这一节目,记者亲自走遍长城,风光无限。但这个节目也有不足:很少提到与长城有关的历史人物、文化传说,也较少介绍与长城有关的诗词。因为我写过一本《漫话长城》(合著,河南教育出版社1987年出版,1989年香港修订重印,改名为《中华民族的象征——长城》)。这本书分六章:一、我心中的长城,二、长城史话,三、万里长城上的风流人物,四、长城诗话,五、长城的传说,六、今日长城。不仅讲长城风光、古迹,也讲长城相关的文化知识。看电视时,我一比较,即感到电视片脚本文化内涵多有缺失。可见文本阅读、深度阅读非常重要,特别对青少年,阅读的好习惯应从小养成。
    希望我的这本《阅读四重奏》对喜欢读书的人有所启发、帮助,让更多的人亲近书香,快乐生活。
    写于2015年12月25日

后记

  

    2017年12月5日,我读完《阅读四重奏》的校样,看到责任编辑来晓宇在校样上提出的问题及几十处校正、修改,以及校对人员的逐行折校及修正,让我深深感到编辑、校对劳动的可贵与重要。
    叶至善先生在他的大作《我是编辑》的封面上印了一首他填的词来称颂编校工作的辛苦与乐趣。
    [蝶恋花]乐在其中无处躲。订史删诗,元是圣人做。神
    见添毫添足叵,点睛龙起点腮破。信手丹黄宁复可?难
    得心安,怎解眉间锁。句酌字斟还未妥,案头积稿又成垛。
    词中说的是编校工作有严格的程序:一审、二审、三审;一校、二校、三校,“积稿成垛”,工作是辛苦的,但是只要严格按照程序做,书稿经过作者及编校人员“订史删诗”、“句酌字斟”的校正,“点睛龙起”的改动,就能优化书稿,减少差错。看到一本本优质的新书出版,作者、编校者就感到“乐在其中”,就能解开“眉间锁”,不留下遗憾了。
    我2009年以来,与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合作,出版了一套《书林守望丛书》,看到社领导很重视编校质量,要求每本书的编校人员,严格按照编校程序,认真仔细地做好编校工作,这套丛书,在出版界得到广泛好评。
    在我的拙著《阅读四重奏》的出版过程中,又一次体会到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编校工作的认真。我的这本新书是我的读书笔记,意在传达阅读的乐趣与收获。但是我们更应了解,在推动新书出版、快乐阅读时,不仅有作者的劳动,更有许多编校人员付出了辛劳。打造“出版强国”,需要工匠精神,工匠就是作者和编校、美术设计人员、印制人员。幕后的编校、设计、印刷人员的劳动,应当得到颂扬与尊重。
    这本书印出后,我会送给多年支持我写作的亲人、众多朋友。2016年,我曾收到一些读者朋友的来信。江苏常州的汪一方先生读了我的书评集《读书的风雅》,认为我的书评“实实在在”,如同“五谷杂粮”,读后“时有豁然开朗的好心情”,“获益匪浅”。这是对我辛苦写作的鼓励。我期待这本新作,也能得到读者的关注及批评指教。
    2017年12月5日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