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军 事 > 军 事 > 军事战略、技术

砺箭(弹道导弹简史)(精)

  • 定价: ¥78
  • ISBN:9787517706410
  • 开 本:32开 精装
  •  
  • 折扣:
  • 出版社:中国发展
  • 页数:276页
  • 作者:宋忠平
  • 立即节省:
  • 2018-06-01 第1版
  • 2018-06-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砺箭:弹道导弹简史(精)》作者宋忠平立足十九大胜利召开,习近平主席提出要在21世纪中叶建设一流军队的背景,从全球弹道导弹、中国弹道导弹以及战友情三个角度对弹道导弹的发展历程进行了详细描述,彰显了弹道导弹“护国神器”的地位。本书上篇全球弹道导弹描述了各个历史时期,世界各国的弹道导弹发展情况,展现了各国在护国神器上的激烈竞争;中篇中国弹道导弹介绍了我国的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弹道导弹的发展历程,讲述了发展过程中老一辈军工人的鞠躬尽瘁和火箭军的艰难勇敢;下篇战友情是作者讲述亲身度过的难忘的“第二炮兵”的经历,是一段“不能忘却的纪念”。

内容提要

  

    砺箭者,磨砺国之重器也。一流的国家要建设一流的军队,一流的军队要有一流的武器装备,一流的武器装备就必须包括大国重器——弹道导弹。弹道导弹打得快,打得狠,打得远,是每个国家看家护院的“杀手锏”,其被世界各国的重视程度不言而喻。未来国家间的博弈和竞技定会精彩纷呈,同时也险象环生。大国重器就是护国神器!
    大国重器——弹道导弹是每个国家看家护院的“杀手锏”,是拥有大国重器绝对权威地位的象征。故而每个国家弹道导弹的发展都会受到世界其他各国的密切关注。《砺箭:弹道导弹简史(精)》详细介绍了全球弹道导弹的发展历史与发展状况,也记叙了作者宋忠平身为第二炮兵的人生经历,是军事爱好者与火箭军战友的必然选择。

作者简介

    宋忠平,凤凰卫视评论员、军事专家,1971年生人。毕业于解放军火箭军工程大学,专修导航、制导与控制专业,已出版多部专著。包括《南海南海》《日本日本》《美国来了》《大国武器》《强国利器》等。从军校教官到电视评论员,从教书育人到媒体达人,宋忠平对跨界信心满满,乐此不疲。目前,宋忠平是《有报天天读》《全媒体大开讲》《新闻今日谈》《时事直通车》《时事辩论会》等节目主持人和评论员。座右铭:“实话实说,力求客观。守住底线,海纳百川。”

目录

自序
上篇  全球弹道导弹
  第一章  复仇武器  横空出世
  第二章  人才争夺  技术瓜分
  第三章  太空争霸  美苏博弈
  第四章  导弹争霸  美苏较劲
  第五章  导弹危机  险酿悲剧
  第六章  军控谈判  美苏拉锯
  第七章  反导争霸  各显其能
  第八章  星球大战  约架红星
  第九章  限制导弹  美国忧心
  第十章  牛气冲天  美国重器
  第十一章  不甘人后  俄国发力
  第十二章  剑指远方  印度烈火
  第十三章  撞击半岛  朝鲜火星
  第十四章  划破中东  伊朗流星
  第十五章  用心良苦  日本“导弹”
  第十六章  鉴别兄弟  各有优长
  第十七章  玩转导弹  尽显功底
  第十八章  层层反导  美国优先
  第十九章  全球反导  各有千秋
  第二十章  登天揽月  屡立奇功
  第二十一章  导弹终结  唯快不破
中篇  中国弹道导弹
  第一章  艰难起步  师从苏联
  第二章  兄弟反目  艰难前行
  第三章  一代枭雄  催生二炮
  第四章  再研两弹  战力初现
  第五章  远程导弹  强国利器
  第六章  八四阅兵  名震寰宇
  第七章  多事之秋  战略转变
  第八章  武器瘦身  惊艳世界
  第九章  长剑在手  用我必胜
  第十章  能打航母  再显神威
  第十一章  升格军种  华丽转身
下篇  战友情
  第一章  军旅轶事  虽苦犹荣
  第二章  难忘旅程  押运轶事
  第三章  平凡岁月  难忘情怀
  第四章  谨慎时期  自信时代
  第五章  教训为大  胜利为本
感言

前言

  

    十九大胜利召开,习近平主席提出要在21世纪中叶建设一流军队。一流的军队要有一流的武器装备,一流的武器装备就包括大国重器——弹道导弹,《砺箭》就是砺大国“神箭”,打造一流的弹道导弹。无论是胜利日大阅兵,还是朱日和点兵,弹道导弹部队,也就是火箭军,都是压轴出场的主力部队。这本身就充分显示了弹道导弹作为大国重器的绝对权威地位。
    从远了说,中国人发明了火药,从此就有了各式各样的“小火箭”,但这些都是军事意义上的“无控火箭”。从近了讲,冯·布劳恩在希特勒的要求下研制“复仇武器”,从此让弹道导弹进入现代战争并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尤其是核生化弹头的研发并结合弹道导弹载体,形成了远程打击能力。这也是世界主要国家普遍追求的战略目标。可以毫不夸张地讲,弹道导弹的历史就是美苏“冷战”历史的缩影和写实。
    弹道导弹,顾名思义,就是沿着某个弹道飞向预定目标。但这个弹道有很多种控制方式,如摄动制导、显示制导等,也可以采用复合制导方式,就是以惯性制导为主,其他制导为辅,如雷达、星光(天文)、红外线、卫星导航等,复合制导的最大好处就是实现了超远程的精确打击。与飞航式导弹或巡航式导弹相比,弹道导弹的优势明显:一是打得快,一小时打遍全球;二是打得狠,可携带超重型的各类战斗部;三是打得远,动辄数千公里、上万公里。弹道导弹的威力可见一斑,弹道导弹被世界各国重视的程度非同寻常。大国重器就是护国神器!
    这些年的国际热点新闻都有什么?仔细想想,不少都和弹道导弹有关。如今闹得沸沸扬扬的朝鲜核问题的核心看似是“无核化”问题,其本质已经变成了“核导”问题。之前的美国政府并不在意朝鲜拥核的原因就是朝鲜弹道导弹无法真正威胁到美国。但时过境迁,朝鲜如今宣称其导弹可以打击美国本土,这让特朗普大呼小叫认为是“前面历任总统的不负责任”。另一个热点新闻就是伊朗核协议。本来在奥巴马任内已经解决了这个棘手的难题,但没有想到的是,特朗普一意孤行想“废掉”这个来之不易的协议,核心原因就在于他认为“伊朗的弹道导弹威胁到了沙特和以色列”。这是美国不可接受的,甚至希望重新谈判,把导弹问题一起谈!但伊朗已经明确拒绝,只要美国退出协议,伊朗立即重启铀浓缩,同时已经严正声明“伊朗的导弹是不容谈判的”。由此不难看出,弹道导弹才是美国的心腹大患,而核武器扩散次之。
    《核不扩散条约》走到今天已经是实属不易了,也确实控制了核武器的大规模扩散,但还是没有控制住朝鲜、印度、巴基斯坦这样的国家“事实拥核”。同样,美国费尽心机搞出来的“导弹及其技术控制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弹道导弹的扩散,但美国秉承的“双重标准”让这个制度也成了“看人下菜碟”的摆设。本来按照“制度”安排,弹道导弹的射程要求控制在300公里以内,战斗部重量不超过500公斤,但美国对其盟国韩国一再大开绿灯,从300公里提到了500公里,再提到了800公里,甚至韩国的巡航导弹已经达到了1500公里的射程,早就超越了半岛防卫的实际需要,引起更多轮的军备竞赛。既然韩国可以这么做,那么是不是其他国家也可以超越300公里?如此一来,这个“制度”也就形同虚设,弹道导弹的扩散也是迟早的。
    另外,还有几个涉及弹道导弹的美苏、美俄之间的国际协议,如《中导条约》、《反导条约》、《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等,这些协议无不指向了对弹道导弹的限制。如果这个东西不重要,也不至于如此兴师动众地谈了很多年。遗憾的是,美国已经退出了《反导条约》,并威胁退出《中导条约》。一旦这些条约尽数被废,那么围绕弹道导弹这个“大杀器”的新的博弈将会再次开始。不同于“冷战”的弹道导弹,如今的弹道导弹将会与高超音速武器结合,让新版的弹道导弹更具威胁、更具实力。由此可见,弹道导弹的分量究竟有多重!
    对于中国而言,弹道导弹也是相当重要,相当核心。有了它,中国才真正成为对世界有重要影响的大国。老一辈的军工人矢志不渝努力的目标就是“两弹一星”,其中弹道导弹的成功研制为携载核武器和发射卫星提供了基础技术保障,也让中国从此走向了航天大国的序列。当大家还在津津乐道“长征五号”重型运载火箭的伟岸时,可不要忘记正是“东风”导弹的肩膀托起了第一代“长征”运载火箭,并为中国航天的“神舟”“天宫”和“嫦娥”等重要工程的成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核心作用。
    砺箭者,磨砺国之重器也!这个世界上不同国家的砺箭方式也是大不相同的:有些国家是光明正大地做,甚至搞军备竞赛;有些国家是偷偷摸摸地搞,唯恐被发现;有些国家就是靠买,只要能买来就用;还有些国家完全靠自己研发,并自成体系。不管如何得到弹道导弹,每个国家都会把这类武器作为是看家护院的“杀手锏”,轻易不会示人。每当美国开始在俄罗斯家门口炫耀武力时,普京就摆出“伊斯坎德尔”战役战术导弹来吓唬北约,甚至普京亲自坐镇来发射洲际弹道导弹对某些国家实施严正警告。美国也是一样,为了显示出对朝鲜的绝对核优势,美国也先后发射“民兵-3”和“三叉戟”洲际导弹来震慑朝鲜当局。中国也不例外,美国多次曝光中国进行高超音速飞行器试验,其实就是利用弹道导弹打出了这类高精尖武器。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相信未来弹道导弹的国家间博弈和竞技会热闹非常、精彩纷呈,但也会是险象环生。还是希望弹道导弹的防扩散机制能得到严格的执行,毕竟一旦弹道导弹技术被无限扩散,甚至被恐怖组织滥用,那将是国际社会的共同灾难,无一能幸免。因此,如何能和平利用弹道导弹技术,如探空、探月、探火星、探深空,这都是造福人类、探索宇宙奥妙的大好事,果真如此则善莫大焉!
    2015年12月31日,中国发生了一件大事,就是名声远播的“第二炮兵”更名为“火箭军”。这绝对是一件大事,尤其是对我这样的“老二炮人”来讲,心情是十分复杂的,有些伤感,也有些高兴。有些伤感是因为“第二炮兵”已经成为历史名词被尘封起来,有些高兴是因为“火箭军”是一个军种,比“第二炮兵”的兵种升格了,今后的任务和使命也将会更艰巨、更繁重,这对于“火箭军”而言算是“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写这本书也是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这毕竟是一段与我有关的经典历史,写出来也可以与大家一起共勉那段时光。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也是首次披露了不少鲜为人知的二炮艰难发展的真实历史和自己亲身度过的那段难忘的人生经历,也希望写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互勉。
    宋忠平
    2017年8月8日于香港

后记

  

    作为一名二炮人,写这本书时心情很激动,尽管时间很紧,但也是马不停蹄地赶稿子,其中有一小段时间确实身体有恙不得不休息,但依旧伏床而笔耕不辍。原本希望在2016年7月1日这个大日子能有所表示,但很多事情“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操之过急。
    毫无疑问,第二炮兵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一个永远的记忆,这份关注和爱心只能与日俱增并愈发炽热。
    书总有结束的时候,2018年4月,特朗普一方面发起了对中国的贸易战,一方面又裹挟英法两国再次对叙利亚政府军动武,一方面不断支持台湾挑衅中国大陆,一方面希望在朝鲜半岛成就自己,但这一切都让天下不太平。特别希望中美关系能平稳顺利发展,造福两国人民并给世界带来和平稳定的福音。但山雨欲来风满楼,中国周边很不太平,习近平主席就多次强调“天下不太平”。但无论如何也要任凭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这就是定力。这个定力很大程度上来自于火箭军的鼎力相助!当然火箭军的建设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我还会持续关注火箭军建设过程中的每一天,也会不失时机地在电视媒体上继续为我的老部队和我的母校呐喊助威。这既是作为一名公民的使命,也是一名二炮人、火箭兵的余热。
    习近平同志于2016年4月26日在安徽合肥主持召开知识分子等代表座谈会时强调指出:“知识分子有思想、有主见、有责任,愿意对一些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各级领导干部要就工作和决策中的有关问题主动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欢迎他们提出批评。对来自知识分子的意见和批评,只要出发点是好的,就要热忱欢迎,对的就要积极采纳;即使一些意见和批评有偏差,甚至不正确,也要多一些包容、多一些宽容。”
    习近平同志的讲话就是强调善待人才、理解人才、包容人才。人才是科技创新和民族发展的源动力。毫无疑问,人才也是火箭军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之所以要写这本书,除了我本人的二炮情结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2016年应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杨卓英女士之邀在国际台做《苦难的辉煌——第二炮兵发展史》系列军事讲座,时间长达四个月之久。之后就有出版社来找我约稿,于是写书的项目就此启动了,这既是人缘,也都是巧合。但广播里面的讲座名字不适合作为书名,因此就修改成为响当当的《砺箭》。说到这里,就必须衷心感谢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主播杨子楠女士、编辑杨卓英女士、审听殷立青女士,对本书的辛勤奉献;此外,我的二炮战友刘晓虎、支传德、王栋、徐加平、王朝晖等,也为本书创作提供了难得的真实经历。同时,还要感谢我的凤凰同事沈飞峰、霍伟伟为本书提供了难得的插图。对此,本人一并表示感谢! 书写到这里就要结束了,非常感谢各位朋友的关注、批评和点赞,也希望您能在我的微博、《今日头条》上继续与我“谈兵论道”,毕竟军事问题也好,国际关系也罢,一人说不如我们大家一起聊得更嗨,期待你的参与! 宋忠平 2018年5月12日于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