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政治法律 > 政 治 > 外交、国际关系

中国进入国际大家庭(1858-1880年间的外交)(精)

  • 定价: ¥60
  • ISBN:9787100158909
  • 开 本:32开 精装
  •  
  • 折扣:
  • 出版社:商务印务馆
  • 页数:452页
  • 作者:(美)徐中约|译者:...
  • 立即节省:
  • 2018-06-01 第1版
  • 2018-06-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徐中约著的《中国进入国际大家庭(1858-1880年间的外交)(精)》为20世纪60年代哈佛大学费正清研究中心的东亚研究系列作品之一。作为美国著名汉学家费正清教授的高徒,作者广泛搜集和运用了包括中、英、法、俄、日各语种文献在内的资料,以1858—1880年这一时间段限为切入点,对19世纪中后期清政府在一系列外交事件中的行为与观念作出细致阐述与精辟分析,呈现了近代中国如何由天朝中心主义转型为现代国际社会的一员,并努力适应现代国际社会的外交模式这一艰难、曲折又对近代历史有着深远影响的过程。本书对于从外交史的角度进一步审视与反思近现代历史,具有深刻的启发性,是一部精致而耐读的史学著作。

内容提要

  

    徐中约著的《中国进入国际大家庭(1858-1880年间的外交)(精)》讲述的是中国进入国际大家庭——听似平实、祥和,实际却是一个复杂、曲折、艰苦的过程。写满近代史教科书的不平等条约,除却割地赔款的损失,更带来强烈的观念与制度冲击。难以为继的天朝上国梦想,船坚炮利的西方主权国家,各怀心思的外交使节,莫衷一是的朝廷上下……
    本书作者徐中约——著有经典历史教科书《中国近代史》,近代史研究权威学者——广泛搜集和运用了包括中、英、法、日等各语种文献资料,从1858-1880年这一时间段切入,细致梳理外国驻华使馆的建立、国际法的引入及中国常驻外国公使馆的设立等三项核心议题,流畅出入于宏观与微观之间,溯源近代外交的历史起点。

目录

原书序
致谢
第一章  序曲:东西方国际大家庭的相遇
  一、东亚国际大家庭
  二、天朝上国及其与蛮夷部落的关系
  三、中国的“对外”交往制度
  四、派遣外交使节驻外问题
第一部分  外国驻华使馆的建立(1858-1861年)
  第二章  常驻公使问题:外交序曲
    一、1858年西方国家的在华目标
    二、天津谈判前的困局
  第三章  天津谈判
    一、额李对桂花
    二、朝廷政治
  第四章  上海税则会议
    一、秘密计划
    二、桂良重启谈判
    三、上海新任钦差大臣
  第五章  个性与外交:领导力研究
  第六章  大沽口之战后的公使驻京问题
    一、英国的反应
    二、额尔金第二次使华
    三、公使馆与总理衙门
  第七章  意识形态问题:公使驻京与大清体制
第二部分  国际法的引入
  第八章  国际法的汉译
    一、林则徐尝试译出瓦特尔作品
    二、丁韪良翻译惠顿作品
    三、丁译《万国公法》的文本批评
  第九章  中国对国际法的有限适用:成功与失败
    一、丁译《万国公法》的反响
    二、未能发挥国际法的积极作用
第三部分  中国常驻外国公使馆的设立
  第十章  解决问题的早期路径
    一、中国人对待出使的传统观念
    二、早期英方的建议(1858-1866年)
    三、朝廷的回应
  第十一章  举国关注的公使问题(1867-1876年)
    一、1867-1868年的中英修约
    二、向西方派遣的第一批使团(1868-1870年)
    三、1871年的中日条约与1874年的台湾事件
    四、马嘉理事件(1875-1876年)
  第十二章  驻外使馆成为常设外交机构
    一、道歉使团与第一个驻外公使馆
    二、1875-1880年间的其他驻外公使馆
    三、郭嵩焘的困境
    四、使馆之组织及经费
  第十三章  尾声:现代世界中的帝制中国传统
    一、对于设立外国公使馆思想上的抵触
    二、变革中的传统:中国之于世界
附录
  附一  19世纪时期外国驻华公使名录
  附二  19世纪时期中国驻主要西方国家外交公使名录
  附三  出使各国历年收入总数表
  附四  出使各国历年支出总数表
注释
  注释内缩写表
原文注释
参考文献
索引
术语对照表
哈佛东亚系列
译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