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历史.地理 > 历史 > 世界史

帕哈萨帕之歌(与印第安长者的旅行)

  • 定价: ¥43
  • ISBN:9787559809315
  • 开 本:32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广西师大
  • 页数:282页
  • 作者:(美)肯特·纳尔本...
  • 立即节省:
  • 2018-08-01 第1版
  • 2018-08-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帕哈萨帕之歌:与印第安长者的旅行》讲述的是两位男性——一位白人即本书作者肯特·纳尔本和一位印第安老者丹的故事。故事通过记述作者同丹的一段旅程,引领读者走入美国原住民的真实生活和沉重的回忆。丹带着肯特穿过印第安的城镇,走过被人遗忘的道路。在旅程中,二人争执、沉默、妥协、互谅,他们虽然各自坚守自己的理念,但在努力寻求一个共同的声音,同时也在一次次思想语言的碰撞中逐渐展开心扉,走进彼此。
    本书用记叙的方式承载了对过去的回忆,同时也是一段白人与印第安人的追寻之旅。正是因为他们的寻求,尽管他们之间处于文化鸿沟的两个对立面,鸿沟里满是泪水、负疚、食言和梦想,但他们并不介怀。他们把让彼此分道扬镳的负面情绪搁置一旁,挣扎着走向对方,放下成见,握手言和。故事波折起伏,洞察细腻深刻,读罢《帕哈萨帕之歌》,会让我们超越过去对美国土著的神化和误解,了解一段沉痛而鲜活的历史。
    作者对美洲原住民情有独钟,是促进文化交流与传播的勇敢使者和先行者之一。
    本书不仅是一部描写印第安原住民生存的画卷,也是第一手的印第安原住民文化档案。

内容提要

  

    虽然其他作品非常青睐当代保留地生活和达科他州西部雄伟的空间这一背景,但《帕哈萨帕之歌:与印第安长者的旅行》另辟蹊径,讲述了两个人——自人和印第安人的故事,他们虽然各自坚守自己的理念,但在努力寻求一个共同的声音。该书获得了1996年明尼苏达州图书奖,著名作家肯特·纳尔本带领我们深入印第安长者丹的世界。丹带着肯特穿过印第安的城镇,走过被人遗忘的道路,一路走来,两人的谈话与对幽灵舞和坐牛的回忆相互交织。在书中,我们读到了一些栩栩如生的人物——从体重400磅的修理工大块头,到住在没有自来水的小木屋里八十岁的拉科塔妇人安妮。与《在路上》和《黑麋鹿如是说》完全不同,《帕哈萨帕之歌》让我们超越过去对美国土著神话的了解和对美国土著的成见,展示了一个少有人关注的美国。

媒体推荐

    “该书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运用了不同体裁,向美国读者成功展示了北美印第安人的某些生活与真相。”
    ——《明尼阿波利斯明星论坛报》
    “该书非同寻常,它记述了令人痛心的真相且内容极具深度……它使人沉思,使人谦卑,使人的心灵得以净化,还使人感到融融暖意。每个美国人都应该读一读这本书。”
    ——《瑜伽学刊》
    “我本以为书里讲的是灵医黑麋鹿的故事。打开以后却发现,书中的内容更为现代,更为鲜活,点点滴滴都深刻而感人。”
    ——《国家制药监管机构协会评介》
    “这本书相当特别。一旦读了。就再也无法用同样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以及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它安静,有力,震撼人心!”
    ——美国印第安学院基金管理委员会

目录

再版序
初版序
第一章 一位长者的请求
第二章 烧掉的作品
第三章 为先辈而谈
第四章 一位机智的印第安老人
第五章 梦想和幻象之地
第六章 破烂车和水牛尸体
第七章 为牛仔喝彩
第八章 问斯匡托要玉米
第九章 大块头
第十章 马尾辫和首饰
第十一章 出售神圣
第十二章 欢迎来到我们的土地上
第十三章 塔坦卡
第十四章 用两只眼睛观察
第十五章 亮闪闪的汤
第十六章 陌生人
第十七章 领袖和统治者
第十八章 为耶稣沉醉
第十九章 催赶
第二十章 透露隐情
第二十一章 混血儿
第二十二章 历史之歌
第二十三章 暴风雨
第二十四章 帕哈萨帕
第二十五章 翁迪德尼
第二十六章 承诺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前言

  

    出乎我的意料,多年来《帕哈萨帕之歌》展示了它强大的生命力。在美国一些管教非常严苛的监狱里,犯人们争相传阅这本书。从南达科他州、西雅图到新墨西哥州高地的沙漠地带等众多地方,印第安学校的学童和白人学校的学童,第一次开始交流彼此的异同点。连新西兰的毛利人也把这本书送给他们的白人朋友和同胞们,认为这本书将帮助别人来了解他们失去自己土地的感受。还有南美的罗马天主教的传教士牧师问我,能不能考虑给他们现在生活和工作的部落也写一本这样的书。这本书甚至改变了密苏里河的河道:一名兵团的工程师军官阅读这本书并了解情况后,在他的权限范围内,修改了他指导下的河流改道项目。
    这些故事,还有很多其他故事,都让我惊讶,让我感动。但是在这所有的故事中,有一个深深地打动了我。这个故事的主角是个奥吉布瓦人,他来到我在明尼苏达州北部的家中,看一些我出售的旧脚手架。我们聊了聊保留地那边我们都认识的朋友,然后我送给他一本《帕哈萨帕之歌》。我有点不好意思,这个举动有自我推销和自我表扬的成分在里面,可直觉告诉我这样做很对。
    几个星期后,这位老人给我打了个电话。他声音颤抖,我能感觉他是鼓足勇气来打这个电话的。“我是那个你送我书的人。”他说,“我想要谢谢你。”
    我告诉他没必要客气。
    “要的。”他说,“我一定要谢谢你。你知道吗,我过去一直不开心。自打我还是个小孩子,人们总是会说我,‘你为什么总是这么不开心?’他们看到我虽然在外面玩,但我不开心。他们看到我坐在椅子上,郁郁寡欢。甚至我自己的小孩也问:‘你为什么这么不开心?’但是我没法告诉他们。直到我读了你送我的这本书后,我才弄明白我为什么不开心。整整一天,我坐在桌子前,和我的家人聊天。我说的话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多。我不停地说啊说啊,把我内心的悲伤痛苦全部说了出来。现在,我变得开心了,我的家人也跟着开心起来。我想让你知道你的书对我有多重要。你如我兄弟一般,我要谢谢你。”
    挂了电话,我眼里噙满了泪水。对一个作家来说,那一刻他说的话是最好的礼物。我的某部文学作品帮助一位内心受伤的读者疗伤,如今他痊愈了,不再让自己疏远社会,重新走回了自己家人的内心世界,他的家人也走进了他的内心世界。
    所以得知《帕哈萨帕之歌》要发行新版本之后,我非常激动和兴奋。现在,有更多的人有机会接触这本既独特又让人讶异的书,在新地方、意想不到的地方继续发挥它的魔力。
    我常常问自己,为什么这本书能如此长久地发挥它的魔力。毕竟,我只想通过这本书表达敬意,向我认识的原住民他们深奥的、扎根于大地的智慧,表达我衷心的敬意。这个答案,我想,应该与记忆和诚实有关。
    我遇到过的印第安人中,没有一个不对自己的遭遇感到愤怒和悲伤;我遇到过的不是印第安人的美国人中,只要他们诚实、有洞察力,没有一个人内心深处不是被自己的文化欺凌了这块陆地的原住民——印第安人所带来的负罪感煎熬着。白人与印第安人有时会喜欢对方,有时会讨厌对方,我们还会相互怜惜,甚至彼此相爱。但其实在我们交往的表象下,对过去文化的追忆一直在那里隆隆作响。这片大地上发生过惨剧,即使我们当时没有目睹,可我们是它的传人,而且大地也牢记着。
    《帕哈萨帕之歌》用记叙的方式承载了对过去的回忆,这种手法很是奇妙独特。书本上出现的这些人物活灵活现,人人在挣扎着,方式不尽相同,但却同样追忆着过去。他们是听着风的吟唱和大地的回声长大的。作为个人,无论做什么,都阻止不了这些声音的传递,因为这些声音已经与他们融为一体。于是他们去寻求,寻求共同的意义、寻求共识、寻求如何去救赎。而且,正是因为他们的寻求,尽管他们和白人处于文化鸿沟的两个对立面,鸿沟里满是泪水、负疚、食言和梦想,他们并不介怀。他们挣扎着走向对方,最终,他们变得比朋友还亲——他们成了兄弟姐妹。
    这一点,我认为是《帕哈萨帕之歌》能够经久不衰的关键所在。它召唤我们变得如兄弟姐妹般亲密。兄弟姐妹们不必去了解对方,他们甚至不必去喜欢对方。但是,他们必须互相信任,站在对方身边。这就是本书中丹、格罗弗和我,以及达内尔、大块头、韦诺纳和所有其他人试着去做的。我们固守着各自的价值观和理解体系,我们自强、自立、笃定,但我们还是向对方伸出手,互相关心。他们不想变成白人,我也不想成为印第安人。我们只是跨越分歧的鸿沟,揽住对方互相拥抱。
    这绝不是个小成就,尤其对白人与印第安人的关系而言。我知道有很多白人——他们善良,富有爱心,深切关注印第安人的困境,也明了过去几个世纪印第安人在这片大陆的血泪遭遇——他们想“变成”印第安人,至少是想和印第安人攀上关系。可是他们流于俗套,把历史浪漫化,同情心泛滥,似乎这样就可以纠正历史错误;又或是通过盗取印第安人的价值观和信仰,来提高自己的身份价值。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歪曲了自己热切关心的印第安人的真实遭遇,而把他们变成符合自己需要的投影。
    而丹、格罗弗和所有其他人绝对不会让我这么做。他们就是印第安人,底气十足,绝不会要求我与他们一样。每次我跨过那个边界,他们就会毫不客气地制止我。他们不让我简单地把所有印第安人归为同一模式,抹杀他们的个性。他们要求我认清印第安人的共通性,但同时也不断地提醒我,这并不意味着我可以滥用这个共通性,简单把他们描写成受人同情、怜悯或受人尊崇的对象。
    所以,他们从来不会让我的想法和理解去左右他们。每次我想这样做,或者我每次发觉自己不知不觉这样做的时候,他们就会让我直面现实。他们会捉弄我,他们会考验我,他们会伏击我,他们会激怒我。他们真真切切地绑架我,直到我付出赎金后才让我离去,这个赎金就是我得放弃自己的理解方式。他们想让我意识到,我通过爱丽丝的锁孔进入了他们的世界,这个世界不会按我的理解来变换自己的形状和大小。然而,自始至终,我们互相关心,最后我们在尘土飞扬的达科他州路边分手时,像是在和家人告别,没有人能把那份亲情抹去。
    我相信,这就是为什么来我家的那个男子最终能和他的妻子和孩子说出心里话;这就是为什么印第安人和白人都已经接受了这本书;这就是为什么它能在地球上许多看不见的或是意想不到的角落里生根发芽,发挥它的魔力。这本书既坦诚指出了差异,又寻求理解,走过愤怒、伤心,告别破灭的梦和违背的誓言,把这些让我们分道扬镳的负面情绪放一边,我们走到对方那边,成为兄弟姐妹,成为人类共同的大家庭的一部分。它让我们允许被别人看到,就像在山坡上的水牛让我看到它一样,相信那些看到我们的人会以他们所看到的为荣,并待以温柔和尊重。总之,它是一本关于信念的书——相信自己,相信别人,相信即使我们存在很多分歧,我们仍然在人性上有许多共通之处。
    在我们努力去拯救这颗脆弱的星球时,在我们从过去的血泪史中走出来,走向一个更人性化、更具希望的未来时,还有比这条讯息更经久不衰,更能启迪我们的吗?
    肯特·纳尔本
    于明尼苏达州伯米吉
    2002年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