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综合性图书 > 综合性图书 > 百科全书类书

宇宙波澜(精)/微百科丛书

  • 定价: ¥62
  • ISBN:9787568910545
  • 开 本:32开 精装
  •  
  • 折扣:
  • 出版社:重庆大学
  • 页数:380页
  • 作者:(美)弗里曼·J.戴...
  • 立即节省:
  • 2018-06-01 第1版
  • 2018-06-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他是量子电动力学的一代巨擘;
    他获得了除诺贝尔物理学奖之外的物理学领域的几乎所有大奖;
    他是与奥本海默、费米、费曼、杨振宁等科学巨匠有着密切交往的学术宗师;
    他就是成功地证明了施温格和费曼量子电动力学理论的等价性的著名科学家——弗里曼·J.戴森。
    《宇宙波澜(精)》是他撰写的一本超棒的科学家自传,用他独特的幽默感、深刻的自省以及敏锐的洞察力向我们娓娓诉说科学发展与人类命运的故事。
    《宇宙波澜(精)》是量子力学巨擘弗里曼·J.戴森从事科学工作五十多年的回忆性总结,包含了弗里曼对科技与人类前途的浪漫的人文思考。弗里曼把科学生活比作个人灵魂的航程,浪漫而生动地描述了许多著名科学家的风范与成就,还涉及核反应堆、生命科技以及太空探索的研究历程与争议。同时,作者也引导我们寻求科学对于人类的真正意义,探讨科学人在钻研探索时所应持有的态度及对科技发展与人类前途的一些深刻省思。

内容提要

  

    美国知名物理学家弗里曼·J.戴森的《宇宙波澜(精)》一书记述了戴森曾与之共事的著名科学家如奥本海默、费曼、泰勒等人的生活经历、科学观念与成就,介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国家在量子电动力学、核反应堆、生命科技以及太空探索等方面的研究历程与诸多争议。该书是一代量子力学巨擎弗里曼·戴森的经典科学传记,凝聚了他对科技与人类前途的人文思考与省思。该书被评为“改变世界的25本科普书之一”。

媒体推荐

    在这本书里,他试图向人们描述,在身为科学家的某人眼中,人类的处境是何面貌……从内部看科学是怎样的;讨论技术的未来;描述一些科学伦理问题——它们牵涉到战争与和平、自由与责任、希望与绝望。这些都受到科学的影响,都是一种必须作为整体才能理解的图像的组成部分。
    这是一个科学家自传式的坦诚自白。虽然这本书是写给普通读者的,意在告诉他们,科学家是如何看待这个世界的,但略读几页文字便知,这并不是一本枯燥的科普说教读物,而是一位才华横溢的科学家用他独特的幽默、深刻的自省以及敏锐的洞察力向我们娓娓叙说科学与人类发展的故事。
    ——美国《新共和》杂志

作者简介

    弗里曼·J.戴森(Freeman J.Dyson),美籍英裔数学家、物理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物理学会会员、伦敦皇家学会会员,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荣誉教授。他在量子电动力学方面作出巨大贡献,但遗憾地与诺贝尔物理学奖擦肩而过。他提出的“自旋波”及“戴森球”等理论影响巨大。他获得了包括伦敦皇家学会休斯奖、德国物理学会普朗克奖以及奥本海默纪念奖、哈维奖、坦普尔顿奖、亨利·庞加莱奖等多项殊荣。他所著的《宇宙波澜》《武器与希望》《想象中的世界》《太阳、基因组与互联网》等书在科学界和大众中都激起广泛回响。

目录

1 英国
  1.1 魔幻城堡
  1.2 浮士德的救赎
  1.3 少年“十字军”
  1.4 诗人之死
2 美国
  2.1 科学学徒
  2.2 阿尔伯克基之旅
  2.3 攀登F6峰
  2.4 降E小调前奏曲
  2.5 小红校舍
  2.6 1970年到达土星
  2.7 朝圣者、圣徒和太空人
  2.8 调停
  2.9 防御的伦理
  2.10 德福·夏普谋杀案
  2.11 莫洛博士岛
  2.12 DNA重组研究的争论
3 其他
  3.1 遥远的镜子
  3.2 思想实验
  3.3 外星人
  3.4 进化枝与克隆
  3.5 绿遍银河
  3.6 回到地球
  3.7 设计论
  3.8 地球与天空之梦
作者简介

前言

  

    蒙重庆大学出版社邀请。译者二人有幸共同翻译了弗里曼·J.戴森的这本书。
    在物理学界。戴森的名声,当然主要来自他在量子电动力学方面的工作。他成功地证明了施温格和费曼的量子电动力学理论的等价性——关于这一工作的产生过程。在本书的第二部分里有一些生动有趣的回顾。
    但戴森显然不是那种将自己困顿在某一个狭窄领域的科学家,这从本书涵盖的议题之广泛、征引的文学作品之丰富可见一斑。科学研究给予了戴森一种职业的身份、一种特殊的经历,但是在本书中,我们毋宁说戴森关心的是人的基本存在、人类的基本存在以及人性的未来可能性。所以,我们认为戴森的这本书是属于更为广泛的读者群的——我们只是希望我们的翻译没有遮蔽掉一本好书,让本来可能是原著潜在读者的人们兴味索然。
    本书共24章,王一操负责了奇数章的翻译,左立华负责了偶数章的翻译。初稿译出后,我们互相校对了对方的译稿,最后则反复修改并统一了全书的语言风格。为了便于读者更好地了解原著某些说法的含义——它们显然与特别的文化背景有关——我们在正文部分增加了不少脚注。虽然做过仔细的校对,但限于译者的水平和可能的疏忽。译稿的疏漏之处恐难完全避免,这些都由译者负责。
    在本书某些细节的翻译过程中,我们从三联书店的中文译本(邱显正译,1998年)中受到过一些启发。在此谨向前辈译者致谢。对于原著正文引用的个别作品,译者也参考过其中文译本,在正文脚注中我们均已指出。此处不再一一表达谢意。
    在翻译本书期间,王一操为河海大学博士后人员,受到国家博士后面上项目资助(项目编号2012M520987),在此特别鸣谢:另也对陈瑶表示感谢,她读过本书部分译稿并提出过中肯的建议:作为得克萨斯州A&M大学博士后人员,左立华感谢校方石油工程系MCERI项目的资助和妻子任轶及女儿欣阳的体谅与支持:同时,我们也要感谢无边界字幕组的朋友们,在翻译MOOC字幕过程中我们一起见证了彼此语言能力的成长。由于译者二人初次接触翻译工作,在许多细节问题上,承蒙重庆大学出版社的编辑敬京不吝赐教。我们谨向她表达谢忱。
    译者
    2014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