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历史.地理 > 历史 > 传记

骁将宋希濂

  • 定价: ¥79.8
  • ISBN:9787520502832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中国文史
  • 页数:460页
  • 作者:肖自强//周绍甫
  • 立即节省:
  • 2018-08-01 第1版
  • 2018-08-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肖自强、周绍甫著的《骁将宋希濂》一书图文并茂,真实、生动地记述了宋希濂将军这位著名爱国人士的一生,值得一读。让我们铭记历史,缅怀英烈,豪情满怀地为祖国和平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伟业而奋斗!
    宋希濂身上彰显了湘乡人忠义血性、崇忠笃实的独特性格,浓缩了公诚勤俭的优秀品质和敢为先人的进取精神,传承了铮铮铁骨、刚强不屈的民族气节。

内容提要

  

    宋希濂先生是著名的爱国将领。在抗日战争中,屡立功勋,为保卫民族独立和国家领土完整做出了突出贡献。1960年后,宋希濂先后任全国政协文史专员,全国政协委员、常委,积极参政议政。肖自强、周绍甫著的《骁将宋希濂》以传记的形式,描绘了抗日名将宋希濂所经历的黄埔参军、参加东征、北伐、“一·二八”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兰封会战、滇缅会战、晚年致力两岸统一等重大历史事件,将一个洋溢着浓浓的爱国情怀的抗日名将的英雄形象展现于世人面前。

目录

第一章  陶龛立下报国志
  湘军后裔
  崭露头角
  巧遇陈赓
  筹措路费
第二章  崇拜孙文奔黄埔
  辗转去粤
  入校风波
  军校生涯
  五见孙中山
  栋梁之材
第三章  东征北伐冲在前
  第一次东征
  棉湖血战
  智取两城
  回师广外
  智歼残敌
  沙基惨案
  秘密行动
  攻克惠州
  转败为胜
  桐庐之战
  从苏州到南京
  在日本坐牢
第四章  抗日救国明大义
  闯宅请战
  激战前夜
  抢渡蕴藻浜
  抢占浏河
  淞沪阻击战
  营救陈赓
  争夺天宝路
  攻占汇山码头
  战火中的王牌师
  钢铁防线
  艰难的撤退
  南京保卫战前夜
  南京保卫战
  在免职回乡的日子里
  郑州受命
  兰封遇险
  会晤商震
  攻占仪封
  收复兰封
  富金山阻击战
  沙窝守卫战
  信黄突围
  腊戍失守的前前后后
  惠通桥争夺战
  安定保山
  怒江对峙
  双管总司令
  反攻前夜
  强渡怒江
  兵分两路
  鏖战松山
  初战龙陵
  龙陵拉锯战
  龙陵鏖战
  宋希濂与陈纳德
第五章  和平统一领潮流
  新疆三年安内外
  从綦江到金河口
  患难见真情
  特赦之后的聚会
  迟到的天伦之乐
  一场意外官司
  成立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成立黄埔军校同学会
  为宋希濂抱不平
  活一天就要为统一出一天力
  做梦也想着香港回归
  临终前的嘱托
后记一
后记二

前言

  

    郑建邦
    全国政协原常委、国民党著名抗日将领宋希濂将军是誉满海内外的一张名片。宋将军故乡——湖南省湘乡市的父老乡亲,对宋将军有着一份沉甸甸的情和爱,各级领导对宣传这张名片都非常重视。
    宋希濂将军1907年出生于湖南省湘乡县(1987年湘乡撤县建市)宣丰乡二十都一个书香门第,从小接受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熏陶。曾祖父宋蟾桂随左宗棠、刘锦棠进军新疆收复失地,因战功先后在甘肃任过知县、知府、知州。祖父宋公卿,饱读诗书,忠孝为本,为奉母亲,辞去奉政大夫之职,被誉为孝子。父亲宋月生,明礼义、知廉耻,热心创办社会公益事业,帮助乡亲解难息讼,为邑人所称道。母亲彭玉贞,秉性慈祥,拜佛修德,当地称赞她为女性之楷模。
    宋希濂将军早期求学于爱国教育家罗辀重创办的陶龛学校。他牢记“血性”校训,少年时立下报国之志。1921年来到长沙长郡中学读书,把孙中山先生视为崇拜的偶像。1924年与同乡陈赓一道报考孙中山先生在广州创办的黄埔军校,成为第一期最年轻的学员。
    正当国内军阀混战、各国列强肆无忌惮在我国划分“势力范围”、人民苦不堪言的患难之秋,宋希濂先生在孙中山先生的统一指挥下,积极参加了广州市民抗议帝国主义的游行示威,亲历沙基惨案,英勇反击英军。不久,奉命进行第一次东征,讨伐军阀陈炯明,紧接着进行第二次东征,扫除陈炯明残部,最后统一广东,为1925年7月1日在广州成立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扫清了障碍。1926年,他随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一师出师北伐,转战江西、浙江、福建,不幸在桐庐战役中负重伤。
    1931年抗日军兴,在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的紧急关头,宋希濂将军多次请缨,浴血抗战。驰骋万里疆场,历经淞沪抗战、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兰封阻击战、武汉会战、滇缅会战,因战功由第二六一旅旅长升任第八十七师副师长、第三十六师师长、第七十八军军长、第七十一军军长、第十一集团军总司令。为早日赶走日本侵略者,宋希濂将军既舍身又舍家,夫妻两家总动员,相继把八位亲人送上前线,其中内弟冷培基为国捐躯,另一位担任空军飞行员的内弟冷培澍曾击落11架日本飞机。他号召家人在后方努力生产,节衣缩食,改每日三餐为两餐,他还发动慕冲宋氏族人踊跃参军、支前,带动湘乡全县人民在全国率先捐献“湘乡号”飞机一架。宋希濂将军为我国的抗战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做出了很大贡献,荣获国民政府最高荣誉勋章——青天白日勋章和美国总统杜鲁门颁发的棕叶自由勋章。
    在对待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大是大非问题上,宋希濂将军一贯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反对分裂,反对内战,主张统一为先,团结至上。1947年7月,身为新疆警备总司令的宋希濂,果断平息了发生在吐鲁番、鄯善、托克逊的武装暴动,粉碎了“东土耳其斯坦人民共和国”妄图把新疆从祖国分裂出去的阴谋,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新疆的稳定。1960年,他对台湾与大陆严重对峙的局面深表不安,呼吁两岸同胞不能再骨肉相残,决心要把自己的后半生贡献给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他在担任全国政协文史专员、政协委员、政协常委、全国政协祖国统一联谊委员会委员、纽约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总顾问、黄埔同学会副会长、美国中华民族文化交流促进会顾问期间,在与各界人士的广泛接触中,总不离祖国和平统一这个主题。1980年,他赴美与离别近30年的五个子女团圆,原定一年内回国,因子女们强留,定居美国纽约。在美13年,他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呕心沥血,奔走呼号,团结华侨领袖,号召海外华侨、华人都来为祖国和平统一尽力。1980年7月19日,他写信给国民党三个中常委,提出海峡两岸应尽快实现“三通”。1982年8月29日,以他为首组建纽约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1984年他和蔡文治、侯镜如、李默庵等在华盛顿成立了黄埔同学及家属联谊会,还委托《华侨日报》发表了《旅美黄埔同学及其家属促进中国统一筹备会宣言》。1989年,他82周岁诞辰日寄语海峡两岸同胞:“如果不只是开放探亲,而且也可以开放通商,来往的人多了,经济互惠了,统一便完成了一半。然后在‘一国两制’的前提下进行和平竞赛,振兴民族,造福同胞。凡是为了这个目标做出贡献的人,定将在中国历史上留下大书特书的一页。”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必须和平统一的理念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已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华侨、华人,成立了180多个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并得到了世界舆论所普遍认同,从而为两岸和平发展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
    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仍念念不忘祖国的统一和富强。他在病榻前断断续续、一个字一个字对亲人和同仁们倾吐:“我要回归祖国,葬在秀美的湘江之滨,在那里等待着祖国和平统一的特大喜讯,聆听中华儿女齐心协力,赶超世界发达国家的脚步声……”字字句句,语重心长,感人肺腑,催人奋进。他对祖国的爱是那样根深蒂固,对海峡两岸早日实现和平统一是那样情真意切,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那样刻骨铭心,对维护世界持久和平是那样大义凛然。
    《骁将宋希濂》一书图文并茂,真实、生动地记述了宋希濂将军这位著名爱国人士的一生,值得一读。让我们铭记历史,缅怀英烈,豪情满怀地为祖国和平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伟业而奋斗!
    是为序。
    2015年9月3日
    (序者系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务副主席)

后记

  

    我和宋希濂将军都是湖南湘乡人,彼此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也有一种可遇而不可求的缘分。
    那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工作,一个偶然的机会,与县史志办的谢秉忠主任一道去长沙,见到了当时在省招待所下榻的宋希濂将军。当时宋将军已年过古稀,是一位很慈祥的老人,与他一起交谈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这次见面距离现在已有30多年了,往事历历在目,可见宋希濂将军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语魅力之大。
    这次与周绍甫先生合作撰写《骁将宋希濂》一书,也是一种可遇而不可求的缘分。我俩以前并不在一个单位工作,见面的机会也不多。正是出于对宋将军的崇敬钦佩,才有了我和周先生的真诚合作,我们齐心协力、废寝忘食,前后历时多年,直至本书问世,克服了许多局外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可以说,以前为了这本书付出了多少,今天的欣慰就有多少,因为宋希濂将军在历史的长河中,以他的实际行动兑现了“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爱国家、爱民族、爱人民这一宗旨”的庄严承诺。他的人格魅力太伟大了,他这块丰碑一定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仍然光彩夺目,因此,也更觉得我和周绍甫先生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
    肖自强
    2017年1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