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教体育 > 教 育 > 教育总论

游戏力(Ⅱ轻推帮孩子战胜童年焦虑)

  • 定价: ¥45
  • ISBN:9787508690162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中信
  • 页数:237页
  • 作者:(美)劳伦斯·科恩...
  • 立即节省:
  • 2018-07-01 第1版
  • 2018-07-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了解孩子焦虑时大脑的工作状态,并帮助孩子重塑“大脑安全系统”。
    了解孩子焦虑时身体各部分的反应,帮孩子察觉并主动放松紧张的身体。
    既不强迫孩子咬紧牙关来对抗恐惧,也不任由孩子一味放弃而逃避挑战,而是在情绪的“临界点”上,充分接纳孩子后,轻轻地推动孩子继续向前。
    劳伦斯·科恩所著的《游戏力(Ⅱ轻推帮孩子战胜童年焦虑)》中百余个真实案例和解决方案,再次展现了游戏的魔力。游戏,是孩子的语言,它不仅能让父母清楚地听懂孩子的心声,更能让孩子成功接收到父母的接纳、信任以及面对挑战时毫不犹豫的支援。

内容提要

  

    《游戏力(Ⅱ轻推帮孩子战胜童年焦虑)》是美国劳伦斯·科恩博士创作的第二本有关游戏力的家庭教育书。
    你的孩子见到陌生人紧张不说话?常因为一点小事就不高兴、发脾气?过于在意别人的看法,有完美主义倾向?总是拒绝新事物、新尝试?很难融入小伙伴?……这些看似毫不相干的表现,其实来自同一根源——童年焦虑。
    童年焦虑并不是一小部分孩子身上才特有的标签,而是所有的孩子在面对恐惧、压力、挑战时,都会出现的本能状态:紧张、担心、害羞、烦躁……

媒体推荐

    担心和焦虑,就像看不见的风暴,正在袭击越来越多的孩子,而本书将帮助他们从中成功地走出来。你将读到的,是困境中思考与实践的结晶。不要犹豫,翻开这本书,把这些结晶纳为己有吧。帮助你和你的家庭摆脱困扰、重获安宁与快乐的方法,只有几页之遥。
    ——丹尼尔·西格尔
    心理学家、神经学家,《全脑教养法》作者
    在给父母的天才般的指导建议中,我感受到更多的是科恩博士对儿童的温暖和信心。
    ——帕蒂·惠芙乐
    亲子关系专家,《倾听孩子》作者
    在我遇到的儿童心理学家中,无论是在理论的见解方面,还是在方法的创意方面,科恩博士无疑都是佼佼者之一。焦虑,是童年最大的黑暗角落。科恩博士所介绍的共情和游戏,将帮助孩子们走出黑暗。
    ——迈克尔·汤普森
    儿童心理学家,《男孩不该走的路》作者

目录

译者序
前言  欢迎加入有惊无险、刺激好玩的旅程
第1章  童年焦虑与大脑安全系统
  童年焦虑面面观·焦虑者对人类生存的贡献·焦虑者的大脑工作模式
第2章  共心共情,养育自信
  不可或缺的第一步·用镇定与信心感染孩子·培养自信,必须帮孩子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3章  放松与打闹游戏
  焦虑时身体的各种反应·放松身体是缓解焦虑的最直接方式·重要工具:恐惧测量计
第4章  临界点——进与退的抉择
  面对恐惧时的四种反应·临界点,战胜恐惧的心理地点·少说,多玩
第5章  情绪的释放与克制
  释放与克制的辩论·情绪的发展模式·欢迎所有的情绪
第6章  挑战焦虑性思维
  形形色色的焦虑性思维·不要掉进与孩子争辩事实的陷阱·与“焦虑”共舞
第7章  9种常见的童年焦虑
  依恋与分离·社交焦虑·床下的怪物·生活中的危险·创伤性恐惧·刻板·过度取悦他人·生与死·烦恼汤
第8章  重拾快乐
  “紧张”的反义词,并不是“不紧张”·为人父母,谁不担心·游戏力的十大原则

前言

  

    八年级时有一次科学课,我需要自己拟定实验课题。
    当时我妈妈是一所幼儿园的园长。每年春天,幼儿园都会组织孩子们进行孵小鸡的活动,而我则在晚上和周末负责照看鸡蛋和雏鸡。那时,我姐姐珍妮正在进修心理学课程(你一定会说:看来你们家都是干这一行的)。她给我讲了她的导师正在研究的课题——动物的僵固行为(很多时候就是“装死”)。这是很多动物的一种本能,包括小鸡在内,它们在极度恐惧而又无力反抗或逃走的时候,就会装死。也许它们本能地知道,老鹰绝对不会吃死动物。
    我的实验课题因此有了着落。
    小鸡们出生几天后,我把它们一只一只地轻轻捧起,死死地盯着它的小眼睛,就像老鹰盯上猎物的样子。等我把它放下时,小鸡吓得僵在地上不动了,开始装死。大约1分钟后,它蹦起来,又开始四下走动。这就是从害怕到复苏的一次循环。
    在第二步实验中,我同时吓唬两只小鸡,结果它们一起装死,大约持续了5分钟左右。也就是说,它俩一起装死的时间,比第一步实验中单独装死的时间要长得多。
    接下来第三步,我在吓唬一只小鸡的同时,让另外一只在旁边闲逛;结果被吓的这只小鸡仅仅在地上躺几秒钟就蹦了起来。
    我的结论如下:受惊的小鸡会观察第二只小鸡在干什么,以此来判簖环境是否安全。如果第二只小鸡正在欢快地四处溜达,那么前一只小鸡就像接收到了安全信号:第二只小鸡没有害怕,而且也没被吃掉,所以一定没危险,我也可以站起来了。如果第二只小鸡也在装死,那么前一只小鸡可能就会想:虽然我自己没看见老鹰,但是第二只小鸡肯定看见了,所以它不起来,那么我最好也老实躺着别动。我姐姐的导师加洛普博士发现,小鸡们在镜子前面装死的时间最久,因为它以为镜子里是另一只被吓坏的小鸡。
    在刚刚开始从事家庭咨询和治疗的时候,我曾一度理解不了的是,为什么对于有些父母而言,安抚紧张的孩子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在这个问题上,“第二只小鸡”的实验给了我启示。普通孩子在轻度紧张时,只需要父母劝慰几句就行了,即父母起到了“没有害怕的第二只小鸡”的作用。而对于那些很容易高度紧张(即焦虑)的孩子,他们不仅听不进劝慰,有时劝慰反而会让他们更加不安。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的父母同样也很紧张。当孩子环顾四周时,他们看见了紧张的父母——“吓坏了的第二只小鸡”,这让他们更加坚信这个世界是个险象环生的地方。
    即便父母没事,焦虑的孩子也经常无法察觉到旁人的放松状态。这是因为焦虑会让人们戴上“有色眼镜”,看到的都是世界上的危险。他们就像在镜子前装死的小鸡那样,一直能看到吓坏了的第二只小鸡。不管父母紧张与否,焦虑的孩子常常深陷这种感受而无法自拔。
    假如孩子比较容易紧张,那么我建议父母在孩子紧张时,别再重复以前那些无休无止的说教和劝慰。毕竟,镇定的第二只小鸡之所以能安抚吓呆的小鸡,用的并不是摆逻辑、讲道理的方式,更不是行为矫正!在孩子害怕的时候,我常把自己当作“第二只小鸡”。我会对孩子说:“看看我的眼睛吧,我眼睛里有没有‘害怕’?”这种方式能让孩子从僵固的状态中摆脱出来,帮助他找回安全感。这要比“没什么可怕”之类的劝慰管用多了。
    除了介绍应对童年焦虑的方法之外,本书还会探讨如何重新设置“安全系统”。这里所说的“安全系统”,是指大脑在面对危险时的反应,以及从紧张到恢复平静的过程。安全系统能挽救我们的性命。紧张情绪就像一个“警报器”,如果它不工作,我们过马路前就不知道要左右查看,身处险境也不会逃跑、躲避或者反抗。然而,过度的紧张则会导致安全系统紊乱。焦虑的孩子会有一个过于敏感的警报器,即便眼前没有危险,一个念头也会使他警报大作:
    万一闪电击中房子……
    我当初要是多复习几遍该多好……
    别人肯定会嘲笑我……
    万一谁都不理我,那可怎么办……
    正常的安全系统,必须具有“解除警报”的功能。火警之后,人们怎么才能知道何时可以安全回到房间里呢?焦虑的孩子在警报器过度敏感的同时,解除警报的机制却运转不良。他们似乎对任何安全的信号都浑然不觉,即便第二只小鸡早就爬起来满地啄米了。寡言少语、心事重重、强迫性行为、没完没了的担心,都是无法解除警报、一直警报大作的表现。
    焦虑的孩子身边没有“第二只小鸡”来提供有效的安慰,或者自身缺乏一套运转正常的安全系统,于是他们只好逃避。他们不仅逃避危险,也逃避任何能让他们联想到危险的事物。焦虑的孩子面临一个矛盾:他们竭尽全力地逃避紧张的感觉,然而不幸的是,从长远看,逃避的结果只会增加紧张。因此,本书的主题之一,就是如何避免逃避。
    ……
    “我儿子两岁的时候,开始害怕公共卫生间的电动干手器。我们尽管知道他不喜欢任何噪声,但他对干手器的害怕简直到了抓狂的地步。最初我们带他尽量躲避,可是这让他变得更加害怕。”
    她告诉我,为了让孩子听不到那种声音,她什么力、法都试过了。
    最后,她意识到这样逃避只能让儿子的恐惧加剧,于是她换了一种完全不同的方式:
    “我开始玩一些傻乎乎的干手器游戏,要么我当干手器来吹他的手,要么他当干手器来吓唬我。我们一起走进公共卫生问的时候,我装出既滑稽又害怕的样子。如果时机合适,我就问他敢不敢离干手器近一些,同时镇定地告诉他,他不喜欢那个声音是很正常的,只不过这玩意儿是绝对不会伤害他的。我遵循不心急、慢慢来的原则,一开始只是口头说说我要打开干手器,一段时间后真的打开,最后鼓励他把手放在下面。与此同时,我也一直在家玩上面提到的‘假装干手器’的游戏。”
    共情与游戏,成就了这一切转变。妈妈和孩子不再逃避,而是直接面对干手器,这期间孩子肯定会哭闹、尖叫、怕得发抖,但妈妈知道这对于孩子克服恐惧是个必需的过程。“现在他4岁了,虽然不能说他有多么喜欢干手器,但他至少能让我把它打开,有时他能够自己把手放在下面。”
    还有一个例子,一位善用游戏力的父亲描述了一段富有创意的亲子合作:
    “任何时候,我和女儿贝卡玩角色扮演的游戏,都会有所帮助。例如,贝卡害怕吊扇在房间里的影子,但是特技女演员珂珂(她自编的一个人物)却什么都不怕。于是,当贝卡感到害怕的时候,我只要问她‘珂珂最近学会了什么新特技’,这样就能打破僵局,帮她冷静下来。”
    在上述两个家庭里,游戏打开了一片新天地。没有游戏,父母会困惑、恼火或者重复做无用功。对于那个害怕干手器的男孩来说,假装游戏带他一步步靠近了真正的干手器,妈妈接受了他强烈的、因为早先逃避而积累下来的负面情绪。逃避会让人一度感觉良好,但之后就会渐渐成为孩子的拦路虎。对那个害怕影子的女孩来说,假想游戏激活了她内在的信心。
    刺激、好玩、有惊无险
    本书介绍的方法不仅适用于偶尔会担心害怕的孩子,也适用于经常高度紧张或严重焦虑的孩子。本书的目的是重新找到生活的快乐源泉,让我们从担心与害怕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从一两岁到十二岁,是运用游戏力帮助孩子面对恐惧、缓解紧张的最佳年龄段。年龄更大一些的孩子也许不那么容易对游戏敞开心扉,但是在本书中,仍然有一些技巧是大孩子可以受益的。十七八岁的年轻人可能更想依靠自己或心理治疗师来应对紧张情绪,而不想继续依赖父母。
    我接待过一名过度紧张的男孩,治疗一段时间后,他妈妈告诉我,男孩自己写了一张励志的字条,并贴在床头:
    “每天做一件有惊无险、刺激好玩的事。”
    这是个很大的挑战。
    现在,欢迎加入有惊无险、刺激好玩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