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历史.地理 > 历史 > 传记

史铁生评传/中国当代作家评传丛书

  • 定价: ¥46
  • ISBN:9787555906612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河南文艺
  • 页数:484页
  • 作者:叶立文
  • 立即节省:
  • 2018-10-01 第1版
  • 2018-10-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史铁生评传》的作者叶立文是学者,有深厚的学术造诣和良好的文学修养,且史铁生是他心目中优秀的当代作家。所以,《史铁生评传》中动人的力量,就是来自这位学者的热情。作品中,作者再现了史铁生的人生经历,也厘定了史铁生的创作之路,追索了史铁生作品中的哲理。
    作为一位思想者,史铁生从不讳言自己的精神痛苦和信仰危机,他在写作中不仅记述了存在的残缺与苦难,而且也通过考量生命价值的思想方式,向世人呈现了自我灵魂的无尽迷途。然而史铁生对人类存在有限性问题的思考,却常常会受制于“身残志坚”和“反抗绝望”一类价值偏见的束缚,因此人们也就很难看到他对于启蒙文学的精神突围,以及隐含其间的重要的思想价值。实际上与很多启蒙作家相比,史铁生时常会对人的主体性问题产生怀疑,他在弘扬人性力量的同时,也在不断追问造成生命奥秘的某种“更高力量”。可以说他对现代性语境下人之主体性神话的反思,尽管以宿命论的思想方式呈现出来,但却在神性之维重新考量了人类的有限性问题,由此形成的宗教救赎思想,不仅传达了作家个人的生命哲思,而且也有力颠覆了当代文学的启蒙神话。

内容提要

  

    史铁生其实是一种生存景象,被死神一点点浸入生命暗河的人,从健康,到残疾,到脏器败坏……到死亡,始终没有停止追索。自助和坚韧,生死之辩,贯彻他一生。对他而言,生活和精神都没有遮蔽。他的作品太重要了,跟他的生活紧紧咬合。
    史铁生是《史铁生评传》作者叶立文心中最优秀的当代作家,书中最动人的力量,是来自这位学者的热情。作品中,作者再现了史铁生的人生经历,也理清了史铁生的创作之路,追索了史铁生作品中的哲理。
    这是一部资料翔实、史论结合的作家评传。

媒体推荐

    立文的研究本着了解之同情的态度,推己及人,以道明道,将心比心,用体悟的方法而不是用逻辑的方法,从三条平行的线索对传主的内心和精神世界展开深入的探寻……一条是传主的生活史,一条是传主的创作史,一条是传主的疾病史……三条线索齐头并进,又相互缠绕,共同书写传主丰富而痛苦的生命历程。作为一部作家评传,对这三条线索做历史的梳理,处处可见作者实证的功夫,对传主的生活、创作和疾病所做的解读,又处处可见体贴的用心。读这部评传,如听幽人论道,朋友谈心,在在涉理,语语关情。
    ——评论家  於可训

作者简介

    叶立文,文学博士,现任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武汉大学珞珈特聘教授,入选2011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美国耶鲁大学国家公派访问学者。兼任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常务理事,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评委,新概念作文大赛评委,国家出版基金评委等职。已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史铁生评传》《解构批评的道与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论集》《“误读”的方法——新时期初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传播与接受》和《启蒙视野中的先锋小说》等专著,主持编写了《中国新时期文学的浪漫与理想》《巾国现代文学编年史》等书。其中,《史铁生评传》获得了中国文联第四届“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年度优秀作品奖,此外还获得过屈原文艺奖、湖北省文艺论文奖、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奖项。

目录

第一章
  一、初到史铁生
  二、成长的烦恼
  三、恰同学少年
  四、“严肃的结尾”
第二章
  一、插队前夕
  二、遥远的清平湾
  三、命运的拐点
第三章
  一、“我”与地坛
  二、街道工厂
  三、写作的开端
第四章
  一、初入文坛
  二、斯人独憔悴
  三、先锋何为?
第五章
  一、几回回梦里回延安
  二、启蒙神话的幻灭
  三、“我”之舞
第六章
  一、神旨的感召
  二、遇见爱情
  三、猜测命运
第七章
  一、大时代与小人物
  二、备忘生命
  三、烦恼即菩提
第八章
  一、遁入黑夜
  二、百感交集的旅程
  三、人生如戏
第九章
  一、存在之思
  二、心魂之路
  三、想象之舞
第十章
  一、“行”与“路”
  二、“身”与“魂”
  三、践行爱愿
第十一章
  一、“我”在丁一
  二、丁一之旅
  三、空墙之夜
  四、让“死”活下去

前言

  

    我有个不成形的看法,认为作品评论是文学评论的基本功,作家研究是文学研究的基本功,但要练这样的基本功,也不容易。除了态度和方法之外,还有一个对象的选择问题。你的评论和研究对象选择得不恰当,不论你态度多么端正,方法多么得当,都很难练出真正的硬功夫。这倒不是唯名是论,一定要选名家名作做你的评论和研究对象,而是说你选择的评论和研究对象,如果与你的潜质不相适应,你的能力就很难真正发挥出来,也就很难写出真正好的评论和研究文章。马克思有一句话——“对象如何对他说来成为他的对象,这取决于对象的性质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本质力量的性质”,可以拿来做证。现代文学评论和文学研究者往往喜欢像朱光潜先生说的那样,“自居‘法官’地位”,对作家作品进行居高临下的评判,中国古代似乎更重视与作家作品的相交相知,即通过文学评论和文学研究交友和寻找知音。这样,就更需要寻找合适的对象。孟子有一段很有名的话讲“知人论世”,大家都很熟悉:“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后人把它作为社会历史批评的思想萌芽。但孟子讲这句话的前提和目的,却常常被人忽略了。这个前提和目的,就是交友,也就是寻找知音,所以这段话后面还有很关键的一句:“是尚友也。”刘勰在《文心雕龙》中专辟一章《知音》,也是讲这个问题。“知音其难哉,音实难知,知实难逢,逢其知音,千载其一乎。”可见与作家交朋友,成为作品的知音,对一个文学评论家和文学研究者来说,是何等重要。
    叶立文教授的新著《史铁生评传》,就是这样的一部尚其友者、求其知音的作品。史铁生是一位当代作家,虽然已经去世,但毕竟生活在当代,要讲“知其人”“论其世”,自然比朱熹说的“予生千载后,尚友千载前”要容易得多。当然,这容易只是说对作家的生平、创作及生活环境的了解,要进一步深入作家的内心和精神世界,却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而深入的作家研究,恰恰不能满足于胪列其生平事迹和创作过程,泛泛地进行阐释和评论,而是要通过作家的生平和创作研究,像前人所说的那样,进一步“得其人之道”“得其人之心”。我认为这是作家研究的最高境界,也是作家评传写作应该为之奋斗的目标。立文的这部专著,在这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是一部深悟传主之道、深得传主之心的作品。
    在我的印象中,史铁生是当代作家的一个特例。这个特例,不是因为他有身体残疾,而是因为他把这种身体残疾的局限,变成了一种创造的自由。这种自由不是阅历的增广,生活范围的扩大,而是精神生活空间的无限开放。在这个无限开放的精神空间中,史铁生用他的作品究天人之际,通死生之变,同时也在这个过程中展开个体的生命体验,他的作品因而既通达大道,又确证存在。也因此,他对天地万物、芸芸众生,皆存悲悯怜爱之心。在我看来,这就是史铁生其人其作的“道”和“心”。古谓“人心惟危”“道心惟微”,要得这样的“人心”和“道心”,何其难哉。
    立文的研究本着了解之同情的态度,推己及人,以道明道,将心比心,用体悟的方法而不是用逻辑的方法,从三条平行的线索对传主的内心和精神世界展开深入的探寻。这三条线索不是断断续续的草蛇灰线,而是完完整整的历史链条:一条是传主的生活史,一条是传主的创作史,一条是传主的疾病史。生活史是主线,疾病史附着其上,创作史则由生活史和疾病史生发出来,三条线索齐头并进,又相互缠绕,共同书写传主丰富而痛苦的生命历程。作为一部作家评传,对这三条线索做历史的梳理,处处可见作者实证的功夫,对传主的生活、创作和疾病所做的解读,又处处可见体贴的用心。读这部评传,如听幽人论道,朋友谈心,在在涉理,语语关情。传主与作者虽天人两隔,但既深悟其道,又深得其心,仍可与论知音。立文的这部评传,也因此而臻于善美之境。
    是为序。
    於可训
    2017年10月14日写于珞珈山临街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