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历史.地理 > 历史 > 传记

丹青文心(民国文人绘画)

  • 定价: ¥58
  • ISBN:9787532651863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上海辞书
  • 页数:260页
  • 作者:曹伟明
  • 立即节省:
  • 2018-08-01 第1版
  • 2018-08-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民国文人绘画”它有别于专业画家的绘画,彰显了一代文人的文化修养、个性特色,文人气和书卷气并存的艺术精神。
    曹伟明著的《丹青文心(民国文人绘画)》遴选了三十四位民国文入的生平纪事、绘画探索和文化自省、自信、自强的成功之道,以绘画写故事、以丹青抒性情,反映当时文人的真性情。
    本书让读者通过民国文人丹青“文心”、绘画人生的展现,抒写他们的艺术人生、审美情趣与文化喜好,感悟民国文人在绘画创作过程中的人生追求、艺术追求和理想追求。

内容提要

  

    民国时期,文人辈出,群星璀璨。不少文人的绘画水准非同一般,他们通过丹青的铺张,反映艺术的性情。“民国文人绘画”,有别于专业画家的绘画,彰显了文人们的文化修养、个性特质、绘画功力,是文人气和书卷气并存的艺术追求。曹伟明著的《丹青文心(民国文人绘画)》记述了34位民国文人的绘画生涯,以绘画写故事、以丹青抒性情,侧面展现当时文人的业余爱好和真实生活,让读者了解他们的文化追求、丹青“文心”。通过抒写民国文人的艺术人生、审美情趣与文化喜好,反映出民国文人在绘画创作过程中的人生追求、艺术追求和理想追求。

媒体推荐

    陈师曾最有影响的文章应属Ⅸ文人画之价值》。对于何为“文人画”,陈师曾在文中写道:“即画中带有文人之性质,含有文人之趣味,不在画中考究艺术上之工夫,必须于画外看出许多文人之感想,此之所谓文人画。”……陈师曾最后归结文人画的四要素:一为人品,二为学问,三为才情,四为思想,具此四者乃能完善……这不仅表达了陈师曾对文人画的理解和评价,同时也体现了陈师曾不断追求的艺术理想。
    ——陈师曾:中西融汇师造化
    鲁迅不仅有美术兴趣和创作实践,更有对中外美术的比较研究,是西方木刻版画引进和借鉴的第一人。鲁迅曾对好友许寿裳说:“汉代画像的图案,美妙无伦,为日本艺术家所采取。即使一鳞半爪,已被西洋名家交口赞许,说日本的图案如何了不得,而不知其渊源正出于我们的汉画呢!”
    ——鲁迅:大众美术倡导者
    从丰子恺的漫画来看,他的绘画大都是来自现实生活中。著名的美学理论家朱光潜认为,丰子恺善于从纷纭的世态中挑出人所熟知的,而却不注意的一鳞一爪中加以点染。他的绘画创作,可以说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有机融合,是一位引领时代、富有情怀的漫画家。
    ——丰子恺:一钩新月天如水
    世人对于林徽因的了解,多来自于她传奇的情感经历,但是作为民国时期著名的“一代才女”,林徽因不仅在艺术上有着广泛的涉猎和研究,而且在艺术设计和美术绘画上更是有着自己的追求。她擅长用画家的色彩、线条来创造作品的艺术美。那视觉的体验、光影的层次,使她的作品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林徽因:你是人间四月天

作者简介

    曹伟明,笔名屈直、夏鹤。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上海市青浦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文化部专家库成员、上海市群众文化专业高级职称审定委员会主任委员。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特聘教授。文化部“群星奖”、上海文学艺术奖获得者。
    长期从事美术理论研究,发表美术论文二十余篇。主要著作有:诗集《水乡恋歌》,词集《生命船》、《放歌淀山湖》、《淀山湖表情》,文集“永远的情结》、《守望江南》、《寻梦江南》等。

目录


林纾:西风欧雨入画来
李瑞清:墨花着纸磨不灭
陈师曾:中西融汇师造化
经亨颐:艺术通才精绘画
何香凝:“双清楼主”女豪杰
于右任:落落乾坤大布衣
李叔同:人生犹似西山月
鲁迅:大众美术倡导者
叶恭绰:墨竹“别才”老不倦
张宗祥:学识渊博写人生
苏曼殊:一切有情无挂碍
胡适:文学大师别样情
宋庆龄:生活随处入画来
容庚:金石大家书画缘
张恨水:人生长恨水长东
苏雪林:绘画与文学握手
张伯驹:文化高原一峻峰
丰子恺:一钩新月天如水
瞿秋白:江声云树蕴才华
闻一多:诗情伴梦笔生花
夏承焘:一代词宗挥丹青
凌叔华:文名画名皆闻名
梁思成:功夫不凡建筑画
台静农:格调新异绘梅花
沈从文:“边城”山水塑画魂
陆小曼:一生半累烟云中
梁实秋:是真名士自风流
林徽因:你是人间四月天
叶灵凤:“东方的比亚兹莱”
艾青:诗画交汇“大堰河”
启功:山水竹石蕴意趣
郁风;行走艺坛的“票友”
张爱玲:悲凉情怀凝笔端
汪曾祺:高僧只说平常话

前言

  

    早在“五四”时期,陈衡恪曾开一代文气,积极倡导“文人画”。他在《文入画之价值》中,归纳“文人画有人品、学问、才情、思想”等四要素。陈衡恪既有理论又有实践,他曾总结道,“具此四者.乃能完善”。傅雷在评论陈衡恪和吴昌硕的“文人画”时说:“这两位在把中国绘画从画院派的颓废风气中挽救出来这一点上,曾尽了值得赞颂的功劳。”
    民国时期,风起云涌、大浪淘沙,文人辈出、群星璀璨。民国文人往往都是家学渊源、博大精深、学贯中西的。不少文人的绘画水准非同一般,他们往往通过对性情的铺张、艺术的张扬、个性的展现,注重情趣、情感和情怀,彰显了文人们的艺术修养、个性特质、绘画素养,让文人气和书卷气充溢着水墨丹青。
    民国文人中有些人虽然绘画的功力不够精到,布局、笔墨比较随性,然而,却是富有灵性、别开生面的。他们以绘画写故事、以丹青显性情,抒写了自己的艺术人生、审美情趣和文化喜好。
    文人画在中国画历史进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一定时期,它成为中国画的代表。传统意义上的文人画带有文人的审美意趣,流露文人的思想追求,具有文学性、哲理性和抒情性等多重属性。
    文人和绘画,两者的关系甚为密切。作为一个真正的画家,应该是有学养的文人。文化根基不牢固,艺术生命不会长久。强筋骨和抒意趣,是文人画创作的永恒旨趣和价值追求。诸如宋代的苏东坡作为一个文人,擅词能文,加上他的才情和文气,拿笔作画,在中国绘画史上流传千古。明代的董其昌倡导文人画,后继清代的渐江、石溪、朱耷、石涛以及后来的“扬州八怪”。诗书文画,融合一体,是传统文人的共同追求。
    民国文人的绘画,是那时期文人品行和操守的写照,它铸就了文人绘画的美学和学术品质。由“艺”到“境”的演变,展现了民国文人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他们由以消遣为目的,醉心翰墨,到逐渐转向提升综合人文素养,为绘画注入了哲理和诗味,提升了绘画的意境,营造了浓郁的文气。尤其是他们融汇了诗意和书法的笔墨,进入了文学化造境与书法化写意贯通的新的发展里程。民国文人的心情、学养、诗文、书法、印章等,都成了绘画品位提高的因素,助推艺术综合能力的提升和美学表达的深化。
    民国文人以丹青抒写情怀、用文心感悟生活,坚守传统文化倡导的清心淡泊和文人雅士的读书思考。他们在追求高雅纯正的笔墨、表达超凡脱俗的情怀的时候,有道义的担当,有风骨的支撑。他们在内敛中充满书卷气、灵动中富有求真味,既有追问求索,又有人生寄托,撑起了一片片人世间蔚蓝色的文化天空。
    曹伟明先生长期坚守文化阵地,在文化行政管理之余,认真读书、勤奋笔耕,创作了不少文学作品、撰写了许多理论文章。这次他涉足民国的文人绘画研究,经过挖掘、梳理,遴选了三十四位文化名人的生平纪事和绘画艺术,反映了这些文人为人为画的真性情。读者通过对这些文人丹青的“文心”体悟,能够了解他们的艺术人生,感悟民国文人在绘画创作过程中的人生追求、艺术追求和理想追求。理解民国文人对于筋骨意趣的坚持,对于民族气节、文人气节的坚守,以及对于文化的自强、自信和自省精神的彰显。我想这也是曹伟明先生撰写《丹青文心》一书的价值和意义所在,值得推荐。
    是为序。
    陈燮君
    二〇一六年六月

后记

  

    民国时期,风起云涌,大浪淘沙,文人辈出;瞿秋白、鲁迅、闻一多、胡适等,群星璀璨。他们的道德文章、他们的传奇经历、他们的逸闻趣事,都曾是口口相传、书之不尽的宝贵的文化遗产。这些文人的绘画艺术也不同凡响,他们通过丹青的铺张,反映人生的追求、艺术的性情。所以,“民国文人绘画”,是一个有意义的选题。它有别于专业画家的绘画,彰显了一代文人的文化修养、个性特色,文人气和书卷气并存的艺术精神。
    本书遴选了三十四位民国文入的生平纪事、绘画探索和文化自省、自信、自强的成功之道,以绘画写故事、以丹青抒性情,反映当时文人的真性情。
    为了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本书让读者通过民国文人丹青“文心”、绘画人生的展现,抒写他们的艺术人生、审美情趣与文化喜好,感悟民国文人在绘画创作过程中的人生追求、艺术追求和理想追求。
    也许文入的丹青还不够圆润、精致,章法、笔墨也没有刻意的布局和讲究,然而,由于文人的丹青具备了文气和灵气,点画之间,便弥漫着情趣。想当年,凡是文人,书诗画印无所不通、无艺不能。不像当下的美术创作,除了笔墨技巧,弥漫着匠气,没有了率真和情怀,缺少文人的书卷气。
    回首往事,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我在文化馆当馆长时,就积极鼓励群众的美术创作。从当年的青浦水印木刻版画创作到当下的上海朱家角国际水彩画双年展,围绕上海的“水文化”、“古文化”,做足美术创作的文章,让美术作品洋溢着水文化的灵性和接纳地气的文气和大气。如今,我一以贯之,追求美术评论与创作的文脉贯通,这也是我把书名冠之于“丹青文心”的意义所在。
    一本书从写作到出版,需要集聚众人的智慧、朋友的相助。诸如陈燮君先生拨冗为书作序,刘一闻先生欣然题写的书名,汪亚卫、唐吉慧、沈飏诸友的“丹青文心”治印,都为拙著添彩增色。而上海辞书出版社刘大立先生的精心策划、朱少伟先生的穿针引线,让我有了一次梳理和传承我国文人绘画优秀传统的机会。贾立夫、管志华、沈尔立先生的审阅.张汇、邹辉杰、王铁中、邬宏、张琳等同事的协助,更是功不可没。
    当然,要感激的朋友很多,限于篇幅不一一列举了。由于此书写作时间仓促,难免会有疏漏之处,敬请读者海涵。
    曹伟明
    二〇一六年仲夏夜于沪西得月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