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经 济 > 工商管理 > 公共关系、社交

沟通赢家(玩转四大沟通模式)

  • 定价: ¥49
  • ISBN:9787111607540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机械工业
  • 页数:216页
  • 作者:徐丽丽
  • 立即节省:
  • 2018-09-01 第1版
  • 2018-09-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徐丽丽著的《沟通赢家(玩转四大沟通模式)》点明,在日常的人际交流中存在着太多本不该存在的痛苦。看似无伤大雅的谈话、看似积极友善的举动,结果可能会让所有被卷入的人感觉糟糕透顶。人际沟通分析学中将这种谈话或举动称为“心理游戏”或“游戏”。已经被定义的游戏不胜枚举,区分和应对游戏的方式也在不断发展。避免游戏意味着进一步的亲密、互相给予积极安抚和互相认可,而不是冷淡和伤害彼此。如果我们不在生活带给我们的不快的基础上添砖加瓦,我们会比现在快乐得多。

内容提要

  

    所有的沟通书都告诉你:一定要听懂言外之意、话外之音——问题是怎么听?
    所有的交际书都告诉你:必须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角度看事情——问题是怎么站?
    所有的口才书都告诉你:只有找到对方的潜在需求,才能把话说到他的心坎里——问题是怎么找?
    在徐丽丽著的《沟通赢家(玩转四大沟通模式)》中,作者创造性地将专业心理学理论应用到工作和生活的沟通情境中,将沟通分为4大类型27种沟通游戏,并通过对65个对话案例的逐句分析,一举打破沟通困局,迅速破解话外之音、实现换位思考、挖出潜在需求,彻底改变我们对沟通的根本看法。

作者简介

    徐丽丽,中国大陆首位国际沟通分析师(CTA-心理治疗方向)
    国际沟通分析协会(ITAA)会员
    中国沟通分析协会(CTAA)副理事长
    TA咨询中心创办人
    中国心理学会注册心理师(注册号:X-11-021)
    中科院心理所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硕士
    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特约讲师
    从事企业EAP及心理咨询工作14年,接待个案数千例,累计咨询及督导约6000小时。擅长领域为人际沟通、躯体化反应、亲子教育、职业生涯规划等。
    曾为清华大学等高校授课,也曾为通用电气、中车集团、壳牌集团、中国移动、国家信息产业部、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京港地铁等机构讲授一系列关于人际沟通、团队建设、压力管理的课程,同时举办沟通分析、自我成长、生涯规划、专职妈妈等不同主题的工作坊,因丰富的案例经验、良好的亲和力以及生动的授课风格广受学员好评。

目录

推荐序  为徐丽丽女士关于TA游戏的新书所成之序
再版序  我与TA的亲密之旅
引言  人际沟通分析学的常识
  自我状态
  心理地位
  沟通类型
  漠视
  特殊的沟通模式——沟通游戏
    游戏公式与戏剧三角形
  亲密
第1章  “我好,你不好”式的沟通
  沟通游戏一  我抓到你了
    情境1:无效会议
    情境2:年会噩梦
    情境3:跳槽就是背叛
  沟通游戏二  要不是为了你
  沟通游戏三  看我多努力啊
    情境1:努力的经理人
    情境2:抱怨的丈夫
  沟通游戏四  都是你的错
    情境1:购物归来的妻子
    情境2:貌合神离的夫妻
    情境3:项目搞砸了
    情境4:谁来管孩子
  沟通游戏五  摔门而去
    情境1:晚归的女儿
    情境2:报告写砸了
  沟通游戏六  “现如今”和“想当初”
  沟通游戏七  我只是试着帮你
    情境1:生病求医
    情境2:大龄剩女
  沟通游戏八  虚情假意
  沟通游戏九  让他们打起来
    情境1:《老友记》
    情境2:分权制衡
第2章  “我不好,你好”式的沟通
  沟通游戏一  毛手毛脚的人
    情境1:调皮的小孩
    情境2:故意迟到
  沟通游戏二  我都这样了,还能干什么
    情境1:宅在家里的男人
    情境2:久病的亲人
第3章  “我不好,你也不好”式的沟通
  沟通游戏一  是的,但是
    情境1:完成不了的论文
    情境2:最近累死啦
    情境3:其实领导只想让我“听”
    情境4:一个想出家的人
  沟通游戏二  酗酒的丈夫
  沟通游戏三  踢我吧
  沟通游戏四  法官游戏
    情境1:婆婆充当法官
    情境2:老公充当法官
    情境3:上司充当法官
  沟通游戏五  家庭中的困境——怎么做都不对
  沟通游戏六  看,你把我害成什么样子了
    情境1:委屈的助手
    情境2:顽皮的孩子
    情境3:冤枉的秘书
  沟通游戏七  瑕疵
    情境1:不想结婚的男人
    情境2:挑剔的行政总监
第4章  “我好,你也好”式的沟通
  做平凡的智者
  做个绅士
附录  其他基于儿童状态的沟通模式
  沟通游戏一  我不行
    情境1:笨儿子
    情境2:我不能结婚
  沟通游戏二  事情糟透了
    情境1:追求完美的经理
    情境2:家庭主妇的烦恼
    情境3:超人主管
    情境4:挑剔者和批评家
  沟通游戏三  差一点就成功了,除非……
    情境1:努力奋斗的公务员
    情境2:勤奋的珍妮
  沟通游戏四  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
    情境1:《甄嬛传》中的“受害者”
    情境2:老板的烦恼
  沟通游戏五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情境1:我成了我爸爸
    情境2:妈妈的加强版
    情境3:乖乖女
  沟通游戏六  生病住院

前言

  

    我与TA的亲密之旅
    学习TA(人际沟通分析学)12年了,有时总在朋友圈里分享相关的理论,所以大家会说:“你的TA(他)理论。”其实想想,人的一生,无时不在和“他她它”打交道。
    但我们和“他她它”沟通的感觉却是如此不同。有时,不用语言,我们便知彼此心意;有时,满怀真诚,却误会重重;有时,明明想靠近,却口出恶言,让对方远离;有时,我们沉默相对,再也不想开口。
    记得还在读研究生时,因为论文的问题去和导师沟通。我一见学术方面的权威就会紧张,所以谈话进行得很沉闷,感觉老师都快睡着了。这时我的另一位同学进来,她一进屋马上就和老师开起了玩笑,就像有什么照亮了屋子,我感觉三个人都放松下来,老师也精神了,谈话变得异常轻松。从那时起我开始对沟通方面的理论流派产生兴趣,直到我发现TA,才明白,原来是那位同学的自由儿童状态感染了老师,也感染了我。而我,在权威面前,一直是个只知道顺从甚至胆小的儿童,当一个成年人仍用这样的顺从儿童状态出现在别人面前时,别人也会感到困惑和不自在,不知道如何回应。
    在学习TA的过程中,我渐渐发现,很多时候在沟通之前,我们已经预设了固定的结局,这是“沟通游戏”;有时,我们总让自己扮演可怜的受害者,这是“戏剧三角形”;有时,我们不知道对方认为这个问题很严重,所以完全忽略对方的感受,这是“漠视”;有时,我们明明心中有爱,却不知如何表达,这是不能给予“安抚”;有时我们用刻板的态度去看待对方,沟通之前就认为对方“不好”,这是错误的“心理地位”;有时,我们话里有话,却怪对方听不懂,这是“隐藏沟通”。
    从没有一个理论,把沟通中出现的问题解释得如此具体,让看不见摸不到的沟通过程变得那么清晰。每当我们遇到沟通方面的问题,得到的建议总是“要倾听”“要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说话要有技巧”,但怎么做到这些,没人清楚地告诉我们。所以在咨询室里,深受沟通问题困扰的来访者,常常诚惶诚恐地问“这句话该怎么说”,恨不得有个人把自己应该说的每个字写出来,而TA帮我们解决了这些问题。
    我选择TA作为自己咨询中主要的技术,不仅因为它对沟通问题的简明有效,还因为它的风格:温暖、朴实、包容、坚定。任何一种流派的风格无一不带着创始人的烙印。我们已无缘见到创始人艾瑞克·伯恩,但从TA的老师们身上我看到了这一点。
    我学习TA的老师,是来自瑞典的Thomas Ohlsson,中文名字叫欧嘉瑞,但我还是喜欢叫他“托马斯”,有时我们私下叫他“老托”。
    2006年1月我到首都师范大学参加TA培训时正在读研,当时想用TA来研究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需要用到一篇发表在国际TA杂志上的论文,但在国内找不到。我心怀忑忐地求助托马斯老师。培训结束后不久,我收到了他从瑞典寄来的文章复印件。由此我联系上了问卷的作者,然后写邮件问能否使用他的问卷做这个研究,他很快回信并发来了问卷。后来我的导师和同学们知道我是用这样的方法得到问卷时都觉得惊讶,TA学者们的热情和在学术方面的无私让我感受到了温暖。
    作为一个70多岁的人(我无法把他称为老人,因为他是那么有活力,像儿童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并且孜孜不倦地探索),托马斯在北京出行一般是坐公交车或是地铁,现在他对北京地铁的熟悉程度超过了我。
    有次我带他参观北大。中午吃饭时他一再强调我们要吃得简单些,于是我就在北大的饺子馆花了十几块钱招待我的导师。后来因为教学的关系,他曾在北京的很多大学就餐,还饶有兴趣地跟我分享哪个大学的饭好吃。他生活的朴实和简单与我们现在的浪费奢靡之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让我时时反省自己。
    从托马斯开始在台湾讲授TA到现在已经30多年,这些年里,他一直坚持学习中文,了解中国的历史。每去一个不同的城市,他都会去当地的古迹。在北京,他自己去了周口店,他在北京和西安看古城墙,他去过故宫6次。他坚信所有的历史都是相通的。他认同瑞典伦德大学的老师艾尔夫·尼尔森的观点:当前的人类应该叫“心理人”。跨越不同的种族和文化,我们同属于“心理人”,所以我们有能力相互沟通,而不是通过盲目的愤怒和相互毁灭来解决冲突,我们有能力了解我们自己和他人的情绪。去年末,结束培训后我们坐地铁,我说今年我不回家过年,要去一个好朋友家,他很敏锐地问我:“这是你第一次不跟家人一起过年吗?”我说:“是的。”他说:“春节对一些人来说是快乐的节日,对有些人来说,未必是。”那一刻,我明白他跨越文化的隔阂,读懂了我面对春节的复杂情感。就是因为这种包容的态度,托马斯把TA与中国文化很好地融合在一起。
    30多年来,托马斯在中国文化的氛围里传授TA已达10000个小时,仅花费在飞机上的时间就超过1000小时。他对中国文化的喜爱和对在中国推广TA的那份坚持,让我深深感动。也让我体会到了一个心理学者内心的坚定和强大的力量。
    在我看来,这就是TA的精髓。
    8年来,对TA的学习让我的内心变得轻松,同时也变得强大。在心理咨询师这条职业之路上,我走得越来越从容坚定。
    最后,请允许我向陪伴我一路走来的人们表示感谢。
    感谢我的家人,你们无私的付出与支持让我的内心永远充满温暖。尤其要感谢张浩溥和徐峥航两个小朋友,你们曾带给我那么多的快乐!
    都说爱人是最好的治疗师,感谢我的周老师,你用心的陪伴让我不再孤单,你的支持和包容让我不断发现更美好的自己!
    感谢我的督导托马斯,无论我的节奏多么缓慢,你都没有放弃对我的信心。
    感谢TA小组的成员,8年如一日的坚持让我们日益亲密,每次的小组活动都让我如沐春风。
    感谢我的闺蜜们,洁琳、赵丹、季静、马雯、聪慧、改改、君妍、亚芬、陈蕾、王蕾、杨颖、秀坤、煜蕾、飞飞、娟儿,每每我遇到困难,是你们像父母一样无微不至的照顾和呵护让我振作,勇往直前。
    本书再版的时候,我的儿子小周末刚刚出生,我在44岁的时候有了自己的第一个孩子。一路走来,我深深体会到TA和心理学在我生命中的重要性,她为我打破了命运的局限性,让我看到了生命的无限可能和新的希望。
    写这本书,是为了有一天,我们不再用潜台词对话。我们可以更真诚更勇敢地表达心中的信任和亲密!因为,只有拥有了人与人关系中的信任和亲密,我们才能成为一个人格健全的人!
    徐丽丽
    2018年6月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