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政治法律 > 政 治 > 工农青妇运动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精)/作家经典文库

  • 定价: ¥35
  • ISBN:9787521200591
  • 开 本:32开 精装
  •  
  • 折扣:
  • 出版社:作家
  • 页数:238页
  • 作者:朱光潜
  • 立即节省:
  • 2018-09-01 第1版
  • 2018-09-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教育部统编《语文》八年级(下)指定用书,无删节,收录《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和《谈修养》全部篇目,著名艺术家郭淑玲唯美插图,精编精校无障碍阅读。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精)》是朱光潜书信体散文集,以青年们关心或应该关心的事项为话题,谈读书、谈升学与选课、谈作文、谈情与理、谈修身、谈社会运动、谈爱恋,劝青年眼光要深沉,要从根本上培养能力,要有理想,勿随了世俗贪图近利。

内容提要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精)》收录《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和《谈修养》全部篇目。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是朱光潜先生旅欧期间写给国内青年朋友的信,对青少年关心的话题,读书、升学、作文、做人、修身、谈情、爱恋等做了探讨。
    《谈修养》是作者十年后对青年、对人情世故多了一些思考体验而总结出的做人的道理,对青年人普遍存在的病征进行了深刻剖析和谆谆引导。
    读这些文章,就如同与一位亲密的朋友对面畅谈,诚恳亲切,如沐春风。如暗夜之中的灯盏,照亮人生的征途。

媒体推荐

    这十二封信,实是作者远从海外送给国内青年的很好的礼物。作者曾在国内担任中等教师有年,他那笃热的情感,温文的态度,丰富的学殖,无一不使和他接近的青年感服。……这十二封信啊,愿对于现在的青年,有些力量!
    ——夏丐尊

作者简介

    朱光潜(1897-1986),笔名孟实、盟石,安徽省桐城人。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和翻译家。曾在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等大学任教,并曾任中国美学学会会长、中国作协顾问等职。
    朱光潜是中国美学界的权威,是中国系统研究西方美学思想第一人,为中国美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蜚声中外。著有《谈修养》《谈美》《谈美书简》《西方美学史》等,译有《歌德谈话录》《文艺对话集》《拉奥孔》等。

目录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序
  一  谈读书
  二  谈动
  三  谈静
  四  谈中学生与社会运动
  五  谈十字街头
  六  谈多元宇宙
  七  谈升学与选课
  八  谈作文
  九  谈情与理
  十  谈摆脱
  十一  谈在卢佛尔宫所得的一个感想
  十二  谈人生与我
  代跋  “再说一句话”
谈修养
  自序
  一番语重心长的话
  谈立志
  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
  谈青年的心理病态
  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的伦理观
  谈处群(上)
  谈处群(中)
  谈处群(下)
  谈恻隐之心
  谈羞恶之心
  谈冷静
  谈学问
  谈读书
  谈英雄崇拜
  谈交友
  谈性爱问题
  谈青年与恋爱结婚
  谈休息
  谈消遣
  谈体育
  谈价值意识
  谈美感教育
  代跋

前言

  

    这十二封信是朱孟实先生从海外寄来分期在我们同人杂志《一般》上登载过的。《一般》的目的,原思以一般人为对象,从实际生活出发来介绍些学术思想。数年以来,同人都曾依了这目标分头努力。可是如今看来,最好的收获第一要算这十二封信。
    这十二封信以有中学程度的青年为对象。并未曾指定某一受信人的姓名,只要是中学程度的青年,就谁都是受信人,谁都应该一读这十二封信。这十二封信,实是作者远从海外送给国内青年的很好的礼物。作者曾在国内担任中等教师有年,他那笃热的情感,温文的态度,丰富的学殖,无一不使和他接近的青年感服。他的赴欧洲,目的也就在谋中等教育的改进。作者实是一个终身愿与青年为友的志士。信中首称“朋友”,末署“你的朋友光潜”,在深知作者的性行的我看来,这称呼是笼有真实的感情的,决不只是通常的习用套语。
    各信以青年们所正在关心或应该关心的事项为话题,作者虽随了各话题抒述其意见,统观全体,却似乎也有个一贯的出发点可寻。就是劝青年眼光要深沉,要从根本上做功夫,要顾到自己,勿随了世俗图近利。作者用了这态度谈读书,谈作文,谈社会运动,谈爱恋,谈升学选科等等。无论在哪一封信上,字里行间,都可看出这忠告来。其中如在《谈在卢佛尔宫①所得的一个感想》一信里,作者且郑重地把这态度特别标出了说:“假如我的十二封信对于现代青年能发生毫末的影响,我尤其虔心默祝这封信所宣传的超‘效率’的估定价值的标准能印入个个读者的心孔里去;因为我所知道的学生们、学者们和革命家们都太贪容易,太浮浅粗疏,太不能深入,太不能耐苦,太类似美国旅行家看《孟洛里莎②》了。”
    “超效率!”这话在急功近利的世人看来,也许要惊为太高蹈的论调了。但一味亟于效率,结果就会流于浅薄粗疏,无可救药。中国人在全世界是被推为最重实用的民族的,凡事向都怀一个极近视的目标:娶妻是为了生子,养儿是为了防老,行善是为了福报,读书是为了做官,不称入基督教的为“基督教信者”而称为“吃基督教的”,不称投身国事的军士为“军人”而称为“吃粮的”,流弊所至,在中国,什么都只是吃饭的工具,什么都实用,因之,就什么都浅薄。试就学校教育的现状看吧:坏的呢,教师目的但在地位、薪水,学生目的但在文凭资格;较好的呢,教师想把学生嵌入某种预定的铸型去,学生想怎样揣摩世尚毕业后去问世谋事。在真正的教育面前,总之都免不掉浅薄粗疏。效率原是要顾的,但只顾效力,究竟是蠢事。青年为国家社会的生力军,如果不从根本上培养能力,凡事近视,贪浮浅的近利,一味袭踏时下陋习,结果纵不至于“一蟹不如一蟹”,亦止是一蟹仍如一蟹而已。国家社会还有什么希望可说。
    “太贪容易,太浮浅粗疏,太不能深入,太不能耐苦”,作者对于现代青年的毛病,曾这样慨乎言之。征之现状,不禁同感。作者去国已好几年了,依据消息,尚能分明地记得起青年的病象,则青年的受病之重,也就可知。
    这十二封信啊,愿你对于现在的青年,有些力量!
    夏丏尊
    十八年元旦,书于白马湖平屋

后记

  

    我要向青年说的话大半都已在《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和《谈修养》两本书里说过了。这几年来中国和世界都更加混乱,我的观感也有些转变。现代青年受环境的影响,多数是悲观的、消沉的,这就无异于说,失去了自信心。每个人的现实环境是每个人的课题,要他自己寻求答案。没有答案的就不成其为课题,没有困难的也就不成其为课题;课题总是包含若干困难,困难解除了就是答案。碰着困难而束手灰心叹气,以为根本寻不出一个答案,这就是失败主义。严格地说,只有失败主义者才会悲观消沉。许多人在坐望“太平时代”,历史上有几个时代真正是“太平”的?历史是不断地转变,不断地新陈代谢;就人类来说,这也就是不断的困难与不断的征服。在历史的进展中,没有人能真正“坐享其成”;随着历史前进者都要接受当时当境的困难,替它寻求一个解决方案,把已然世界变得较合理想。这是每一个时代人的责任,也是现代青年的责任。在这责任之前,任何青年都不应退缩或推诿。
    人类如果不向毁灭路上走,就要抛弃毁灭之神的两大工具:人类劣根性中所潜伏的自私和愚昧所造成的偏见。因此,我以为青年们如果想尽他们的时代的使命,第一要有宗教家的悲悯心肠,其次要养成科学家的冷静的客观的缜密的头脑。现在这一辈子老年人和中年人正在受自私和愚昧的惩罚,我希望青年人提防重蹈这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