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教体育 > 教 育 > 高等教育、师范

追梦的笨笨(ChaseDream商科留学申请指南全彩版)

  • 定价: ¥49.8
  • ISBN:9787111566557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机械工业
  • 页数:294页
  • 作者:师珊珊
  • 立即节省:
  • 2018-09-01 第1版
  • 2018-09-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追梦的笨笨》是一本写给大学生的书,是一本实用的留学指南,也是一本励志书。全书精髓在于Sonia老师(师珊珊)7年美国名校留学申请经验累积的成功案例的分享,全部案例都是从未公开发表的一手案例。这些案例,每一个都是发人深省的有趣故事,温暖而励志,带给大学生们不一样的视野,启发思考。这些案例,详细展示了希望在毕业后入读美国或者欧洲牛校的大学生们应该如何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以及应该如何做好申请准备工作,也有大量可操作性的申请技巧,可以教读者们学会留学,避免踩坑,更能补养心灵,帮助读者建立起强大的自信,从容面对留学和职场的挑战,并最终成功入读名校,实现人生理想。全书语言诙谐幽默,并配有大量精美的插图,可读性强。

内容提要

  

    《追梦的笨笨(ChaseDream商科留学申请指南全彩版)》是ChaseDream首席咨询师Sonia老师(师珊珊)将其十余年的顶尖名校商科申请咨询经验糅合浓缩用心打造而成。全书语言明快轻松,由一个个作者亲历的申请故事串联而成,没有说教,没有鸡汤,温暖而励志。可以将其当成留学申请工具书,也可以把它当成名校案例集锦,甚至是个人发展参考书。附录还提供了实用的申请迷你课程和攻略,兼顾了娱乐性和实用性,值得反复阅读。

作者简介

    师珊珊(Sonia),北京邮电大学文学学士,美国弗吉尼亚大学Darden商学院MBA。英语专业,爱折腾体质:从IT公司,到快速消费品公司,到管理咨询公司,到投资银行,再到名校申请咨询师;从北京,到上海,到美国,到香港,再到澳洲。少年的奇幻漂流,沉淀下来的是对出国留学和职业发展的独到见解。
    从业十余年来,Sonia老师指导的近干名学生中,有数百人进入美国名校,数十位入读哈佛大学和斯坦福大学,许多学生毕业后进入高盛、麦肯锡等业内一流企业工作。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商科留学是不是我的菜
  01 差点儿入读野鸡大学
  02 十问商科留学
  03 走#适合自己的路
  04 向小扎的爸爸老扎致敬
第二章  在名校的日子浮世绘
  01 谁是名校
  02 美国人和美国梦
  03 名校的名利场
  04 这里的大趴不散场
  05 只缘身在女神校
  06 普林斯顿大学:老牌名校低调第
  07 哈佛大学:实至名归 王者风范
  08 哥伦比亚大学:专注名校教育产品
  09 斯坦福大学:异军突起的年轻私校
  10 杜克大学:名校新秀
  11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中国申请人的名校捷径
  12 圣母大学:美国人民的老牌牛校
第三章  名校录取黑匣子
  01 没有规则的游戏
  02 成绩不好是万万不能的
  03 推荐人还是推荐信
  04 神秘的申请文书
  05 悲剧多半在面试
  06 西人也讲拉关系
  07 录取委员会黑幕
第四章  小白渣背景求定位
  01 申请谣言满天飞
  02 选校金标准
  03 要名校还是热门专业
  04 按需留学
  05 高能选校工具
第五章  申请大事攻略
  01 必经之路:出国考试
  02 是考试也是修炼
  03 关键任务:套磁
  04 申请文书写作原则
  05 管理推荐人
  06 绝不倒在面试
第六章  论申请持久战
  01 名校属于学霸
  02 不能不混学生会
  03 只实习不打工
  04 兴趣爱好也是申请亮点
  05 追寻生命的意义
  06 态度决定成败
  07 纪念我们永远的初恋
第七章  申请路上的那些坑
  01 伤不起的黑中介
  02 谣言无孔不入
  03 牛企实习来一份
  04 择校迷局
后记
附录  商科研究生主流专业及就业去向
  简历撰写指南
  申请文书写作圣经
  商科文书写作推荐阅读清单
  Stanford Dean’s Corner

前言

  

    作为一名留学行业从业者,也就是很多人口中的“中介老师”,我最近遇上这么一件事儿。
    富二代加国留学记
    前阵子过节一时思乡就回了一趟老家,顺便去拜访了一位久违的老前辈。好久不见,相约吃饭,几杯洒下肚,前辈就开始一脸愁苦地冲我吐槽自己家的娃。
    此兄赶着改革开放的第一班车下海,经商多年,家道殷实,早在20世纪90年代末就很进步地想着要让独子出国读书,到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去长长资本主义的见识。此兄南方省份人氏,文革小将出身,虽说祖上遗传了发达的商业头脑,却不幸被时代荒废了学业,数理化自然是不懂的,也不懂什么英文,自己更是从未踏出国门半步,完全不知道作为一枚土豪应该怎么实现让儿子出国留学的朴素愿望。望子成龙的老哥遂求助某著名留学中介公司。说是著名,其实也不主要是著名啦,主要是贵。贵了好啊,此兄说,贵了踏实,花钱咱不怕,只要能进名校。中介给推荐了几所学校,说是在加国排名前十的牛大学,说本公司跟多伦多大学有合作,就算学习成绩无比渣的公子出国考试过不了关,也可以帮助获得有条件的录取。还说革命最好分几步走:先出国去,读预科班,同时选读大学承认的先修课程,学分不会浪费,也不会比同龄人晚毕业:一边读预科一边在英语环境里面泡着,学语言比在国内多快好省,很容易就能考出好成绩进名校;万一的万一到了入学前成绩还不达标,也可以先读一个普通大学,等考出了成绩再转学进牛校,反正大家只看毕业证嘛,反正有关系什么都好办嘛,云云。又是拍胸脯,又是打包票,还拿出金晃晃的留学中介资质,说他们是大企业,自己跑了企业不能跑,履行合同有保障,说得好到让此兄不敢相信,却又找不出理由不去相信。于是那年,此兄在反复验看了公司的“营业执照”和“留学中介资质”以后满怀憧憬地签了约付了款。那一刻,此兄似乎激动地看到了儿子身穿学士服,光荣毕业的样子。
    然后,公子出国一事就由该中介一手操办。很快,签证拿到,顺利成行。此兄很高兴,逢人就说“犬子出国啦”!公子拿着老爸的血汗钱,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一折腾,才知道外国大学原来不是盖的。中介给选的专业是精算,容易申请,也有移民概念,只是出名地难学,本国人因为怕难怕苦怕毕不了业,怕就算是毕业了干的活儿也琐碎辛苦赚钱又少,实在没意思,都不愿意读。公子英语基础约等于零,连上街买个白菜都跟人讲不明白,更别说去上大学了,在普通学校日夜苦读勉强混够及格,不被除名已是不易,要说搞好学习转学名校实在是不敢想的奢求。随着年级不断升高,课业越来越难,公子常常因为成绩不佳被要求重修重考,又因为总学分凑不够而不得不将毕业期限一延再延。几年下来,只有此兄家的公子还在那个名字一听就很野鸡的大学辛辛苦苦地攒学分盼毕业,每年几十万的开销家里照供不误,而同龄人早已毕业的毕业,工作的工作了。还好,这期间人民币倒是不断升值的。
    整整十年后,年近三十的公子才拿到了本科毕业证,学成归国,成为“海待”。沧海桑田,时代变迁,此时此兄的生意还在,但江河日下,收入今非昔比。为给儿子锁定一张长期饭票,此兄安排公子参加公务员考试,而后,又动用各种社会关系,把儿子送进了一个钱多事少离家近的“铁饭碗”单位。可谁知还没等报到,就收到上级通告,称由于学历通胀,该单位一线城市及省会城市岗位最低上岗学历要求为硕士。本科毕业的公子因此被下放到遛马山分部做会计,月薪1800元。铁饭碗不能丢,公子无奈再次打起行囊离开爹娘。这次不是去发达国家,而是去偏远山区,一边工作,一边考研,等着拿到文凭,好找机会回城。就在这期间,国家开始大搞公务员改革,降低待遇,削减权力,很多已经在系统内多年小有身份的公务员都辞职了。我不禁暗想,这十年间花掉的几百万,要是都买成了房子……好吧,不过人家有钱人的思路肯定不是这样的。
    正是应了那句话:出来混,早晚是要还的。
    故事听到这里,我实在想不出该如何安慰此兄,只好频频举杯——千言万语都在酒里。喝醉总是没错的。
    留学,说得矫情一些是教育投资。这份不菲支出的背后,寄托的是一个家庭对一个孩子(还很有可能是独生子)前途的几乎全部期望。“前途”这两个字,太过沉重,中国人赌不起也输不起。真不知道是哪个营销天才发明了“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样令人啼笑皆非却又极具公众煽动性的口号,模糊了“教育投资”和“教育乱消费”的界限,忽悠着爱子心切的家长们放下理性,疯狂花钱,为了孩子的教育不惜血本,不计回报。只要能让孩子见世面、长知识、学本领,花钱就不算花钱。殊不知有时候,金钱不仅不能给孩子买到好前途,反而会给孩子的发展帮倒忙。很多人把留学名校看作进入金领行业的保障——相信为了出国读名校这么崇高的目标,花多少钱都值得;相信只要一纸洋文凭到手,孩子未来的收入就一定可以跑赢通胀、跑赢房价;相信只要读了名校,孩子从此就能过上幸福的生活。社会哪有这么简单?既然都说教育也是一种投资,那就像世界上任何一种投资一样,回报必然伴随风险。的确,牛企只收名校毕业生,普通人连进去做“小催”的机会也没有。但世界上早就没有什么包分配工作、包好前途的大学了。出国不等于出路,名校不等于高薪。更何况真正名校的入学资格又岂是区区小钱可以买到的呢?
    第二天酒醒了,友兄的抑郁表情还历历在目。互联网时代,信息这么透明,某东方这么强大,留学行业这么发达,留学申请这层窗户纸怎么就没人去捅破?作为一个行走留学江湖近十年的愤青,出于对这个行业的热爱与责任感、内心的良知,我决定要把自己在留学圈的所见所知写下来。我的学生大多是直奔海外名校的,以商科为主,包括本科、研究生跟博士生,也包括工商管理硕士(MBA)。不少家长找到我的时候也会目标明确地说:我们家孩子只爬藤,只读商科!所以,本书是我在名校和商科留学领域十余年咨询经验的浓缩,都是精华!任何想要出国的同学,特别是奔着商科和名校去的同学,开卷都会有益。
    《追梦的笨笨》?哈,这不是商科留学申请工具书么?书名要不要这么文艺?不应该是什么“留学宝典”、什么“申请不求人”的吗?其实这个书名我是真的想了很久。前半部分是“追梦”的,是我们公司(www.ChaseDream.com)的中文翻译,这是我们团队的信仰,也是我们一直坚持在做的事情;后半部分是“笨笨”,我用它来指代我们网站的会员和我的学生们。商科名校的申请过程一定是励志感人的,多年来,我亲眼见证无数小弱、小白坚持不懈,奔着自己的梦想努力,最终创造了奇迹,名校梦、金领梦、创业梦全数实现。作为一名申请咨询师,我最大的成就感正来自于帮助每一个矢志不渝追求成功的小“笨笨”用正确的姿势爆发小宇宙,创造小奇迹,实现自己的大梦想。而我们ChaseDream网站的团队,也同样是一群努力、执着创造奇迹的“笨笨”们。“笨笨”是我心目中最可爱的年轻人。

后记

  

    我知道后记这东西读者未必会读,可能正文还没读完就直接被无聊到去翻附录了,再没有发现什么有价值的文字,这本书就进垃圾箱了。但这并不妨碍我用最好的心情来写后记。一来多码字可以多收稿费,我不亏;二来终于看到全书杀青的曙光,实在太愉悦,可能敏感的读者已经从第七章第四节落荒而逃一般的戛然而止中感受到了我的迫不及待,嘻嘻,真是对不起,让您猜中了;三来嘛,反正很可能读者不会太在意这些塞在墙角的文字,我就可以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了,这么将心比心地想,写自传应该是一件很爽的事。
    这本书实在是我的前世小情人。第一次想到要写它是在遥远的2012年。那时我刚出道搞留学不久,怎么出名呢?怎么成为一代名师呢?写书呗,你看人家俞老师都到这地位了还在写书呢。从龙头码字码到蛇尾,就实在是写不下去了。一来忙,而且那时候刚写完了《做更好的自己》,内伤未愈,灵感不足;二来觉得自己已经一把年龄了,跟小朋友们还是有代沟的,搞不懂他们想看什么。说教类型的什么留学攻略大概旱就0Ut了吧,不知道怎么写下去。
    2014年,贼心不死,我第二次坐下来写这本书。我在自己的办公室门上贴了一张通告,放下一切工作,每天准时闭关写作。哼哧哼哧地码了十万字,交出去试读,结果出版社的老师根本看不上,读者也不喜欢,被批判为假大空的“鸡汤体”。我很委屈。我写的案例都是真实的啊,都是发生在我身边的故事啊,我给谁熬鸡汤了?不过读者就是上帝,我只能闭嘴。
    就这样时间到了咩咩叫的2015年。我说这本书我还是想写;朋友说:“写啥?你写的段子都过期了,如果没啥新的想法你就省省吧。看着你每年更新一遍书里的段子,还没出版就过期,我实在看不下去了。你以为讲段子你强过郭德纲?”批评得也对,作为作者,我不了解读者,我就不配写书,至少不配写畅销书。于是我开始每天在家刷A站、B站,打着工作的旗号颓废了一段时间。
    2016—2018年,网红文化悄悄然形成了独立的商业流派,我网红,我值钱。我观察网红现象学到了一点,你要有文化、有观点,还得带有娱乐性,才能有观众。这是一个信息可以淹死人的年代。这一下我就急了,这么下去,我进步的速度是无论如何也赶不上媒体环境进化的速度啦!好吧,那我必须赶快把这本书给出了,写好写不好都得出。只要脸皮厚!
    继续吭哧吭哧。感谢我的老妈,在我写书期间不辞劳苦地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我。从夏天到冬天再到夏天,书写完了,我很忐忑,尽量不含容易过期的典故,以免被积压在书商的仓库。然后找来几位90后,微信群里红包一撒,来,给姐看看吧,一边担心红包给大了,人家不批评,只说好。反正最后试读读者给出了高度评价,我也总算是了了一桩心事。整理完稿子盘点一下字数,这本书前后几年下来,我居然一共码了四十万字,而拿来出版的还不足三分之一。真的说多了都是泪。 最后说说封面设计和排版。这本书的封面或者排版如果大家不喜欢,真的不要怪出版社和设计师,因为基本上都是我自己的想法。编辑老师跟我说,你去看看亚马逊留学类书籍的封面设计找找灵感吧。我一翻,勒个去,书名雷同到你根本就记不住不说,封面设计有一大半都是美国国旗、自由女神像,还有埃菲尔铁塔和袋鼠的特写镜头,不仔细看还以为是穷游出版的境外自助游全攻略;另外一小半是作者照片或者自画像,基本上都戴着眼镜,很权威的样子;拉出目录来看都有几分神似。我接受不了,我不能这么干,于是我的书就是现在大家看到的这风格。有时候我也会怀疑自己,留学圈人士大多都是文化人,属于教授或者学究流派的,应该不粉脑残萌文化;我这么看不上别人的封面和排版设计还说出来,是我没修养;然后我自己搞出来居然是这样的一个“童书”设计,真是敢于自秀审美下限啊。其实我曾经想过一种封面就是一个大白,没有任何设计,就写上什么Sonia老师的留学白皮书,这样还能省下不少设计费,结果被出版社老师无情枪毙;你以为自己是名人吗?!总之纠结了一圈以后,书就是现在大家看到的样子了,虽然跟我的理想还有差距,但我坚定地认为作为一本很有干货的留学书,可以适当长得个性一些,不会太丢人。这是我眼中的寓教于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