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语言.文字 > 语言文字 > 汉语、少数民族

写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资(精)

  • 定价: ¥49
  • ISBN:9787508693415
  • 开 本:32开 精装
  •  
  • 折扣:
  • 出版社:中信
  • 页数:244页
  • 作者:Spenser
  • 立即节省:
  • 2018-10-01 第1版
  • 2018-10-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如何写出让人一见倾心的标题和金句?
    如何让你的文字更有吸引力和传播力?
    如何写出高质量专业文章获得职场话语权?
    Spenser通过这本《写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资(精)》向读者讲述了写作,是互联网时代的全新社交方式,也是现代职人的重要竞争力。除了新媒体运营,项目方案、求职评优、工作汇报,都需要写作技能,写作表达已经上升成为每一个职场人的“基础技能”,甚至“核心技能”。

内容提要

  

    写作,是互联网时代的全新社交方式,也是现代职人的重要竞争力。除了新媒体运营,项目方案、求职评优、工作汇报,都需要写作技能,写作表达已经上升成为每一个职场人的“基础技能”,甚至“核心技能”。
    最会写作的金融大叔、百万订阅号操盘者Spenser首创“注意力写作”法则,通过《写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资(精)》亲授写作的场景意识、用户思维、预期管理等实操方法论,深度分享如何积累写作素材、培养写作习惯,归纳写出好文章、讲述好故事的通识性原则。
    让写作帮助你释放个人能量和才华,成就个人品牌,实现身份逆袭,最终获得影响力和商业价值。

媒体推荐

    Spenser是一个非传统媒体人,却靠新媒体写作成名,实现了商业价值,塑造了个人品牌。这说明时代真的变了,写作已成为每一个人都该学习和运用的基础能力。
    ——吴晓波
    职场,或者说当代社会,最重要的能力是表达能力。因为在未来社会,最重要的资产,是影响力。影响力怎么构成?有两个能力:第一是写作,第二是演讲。Spenser是我们邀请的“得到”App写作老师,就是最好的证明。
    ——罗振宇
    Spenser不仅写作水平高,关键人还长得帅,性格还可爱,我们办公室的女同事们,都好粉他,我都吃醋了。
    ——咪蒙

作者简介

    Spenser,香港第一自媒体人,百万微信订阅公众号“Spenser”创始人,写过多篇百万阅读爆款文,比如《没事别想不开去创业公司》《你和头等舱的距离,差的不只是钱》。
    我原来是英文老师,到香港后成为一名金融从业者,靠公众号写作,三年时间,实现了个人财富和影响力的指数级增长。
    可以说,因为写作,让我少奋斗了十年。
    普通人如何写出有传播力的好文章,如何靠写作打造你的个人品牌,都能在书里找到系统的方法论,简单易懂,人人都学得会,能运用,正如这本书的书名:《写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资》

目录

自序  没有写作,我可能要多奋斗十年
第一章  会说的人很多,能写的人太少
  焦虑时代下的青年危机
  毕业两年,我靠写作年入千万
  不会写作的你,正在失去职场竞争力
  混得不好,因为知道你的人太少
  工资代表过去,品牌才代表未来
  用写作,在风口上努力
第二章  坐下来,开始写
  每个人都有成为作家的潜质
  写作是最划算的一笔时间投资
  写作训练,是“反人性”的
  灵感就是流汗
  “不愿动笔”的三种心理
  “无法坚持”的四种解决方案
  保持高质量输出的五个关键词
第三章  写作,是注意力的争夺
  注意力写作:一种追求大范围传播的公开表达
  场景意识:屏读时代的挑战
  用户思维:影响他人的前提
  产品思维:从思想植入到行动转化
  社交思维:左手写作,右手传播
  预期管理:写作的必然与偶然
第四章  怎样写出吸引人的好文章
  如何写出一见倾心的标题
  如何设计行文节奏
  如何有效提升文采
  如何修改,让文章更有光彩
第五章  如何写好一个故事
  故事,以情感为线索的事实
  写故事要注意的三件事
  故事结构设置的三要素
第六章  如何训练你的逻辑思维
  所有表达问题,归根结底都是逻辑问题
  非逻辑思维的表现与应对
  三个技巧,让你更有逻辑地思考
第七章  职场专业文章写作的方法论
  职场干货文写作的两个要点
  写好行业分析报告的五个步骤
  构思系列专题的四个原则
  积累行业素材的四种方式
第八章  你所理解的新媒体写作,也许都是错的
  新媒体的本质
  没事别想不开做公众号
  新媒体写作的基本原则
  写金句是人人都需要的呈现
  运营文案写作的思路与套路
第九章  人人都能写出爆款文
  什么是爆款文
  怎么找爆款点
  角度决胜负
  标题定乾坤
  开头俘获人心
  善用万能框架
  活用行文走笔
  结尾刺激转发
  找准发布时间
后记  赢得时间,才有可能赢下世界

前言

  

    写作是我的工作,也是我的生活。
    有一次和朋友一起散步,谈到一个话题,就是我们有没有一个长期坚持的习惯,并且觉得这个习惯挺有价值的?
    其窦很多人是没有这样一个习惯的。你可以回忆一下,你有没有?
    我想了想,我还真有这么一个习惯,就是公众号写作。
    我从2014年9月来香港念书就开始了公众号写作,到现在,正好四年。写了三本书,包括这一本。
    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这四年的写作,到底带给了我哪些变化。
    第一,写作是利用碎片化时间最好的方式。
    我其实没有太多爱好,平时不工作的时候,锻炼一下身体,或者和有意思的人吃饭聊天;我也不怎么旅游(我是个挺宅的人),虽然我在香港和深圳工作,但从来没去过澳门小赌怡情;香港的兰桂坊,除了前两年带客户转转,平时我也不去夜场。
    人很容易陷入无聊,尤其是还没有找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使命的时候。而写作,真正让我摆脱了无聊。
    一般写作从灵感闪现、构思到成文,至少要花两个小时,这几乎是我们工作之余很大一个整块时间了。而时间如此碎片化的我们,拥有整块时间思考一件事情、做一件事情,其实是很奢侈的。
    你花两个小时看电影、看综艺、刷抖音,和花两个小时写一篇文章,结果是有本质区别的。前者是你在消费别人创造的产品,你是被接受、被喂养的姿态;而写作,是你在创造一个属于你自己的作品,你是创造者、供养者,写作是思想和灵魂的绽放,与前者完全不一样。
    消费本身不会带来高级的快乐,但创造可以。
    人的生命是很有限的,每一天的时间都不够用。你想做一个被喂养者,还是活成一个创造者?
    当我看到我写的文字被记录在网络上,看到我出的书被摆放在机场书店和城市书店的架子上时,突然觉得我给这个世界留下了属于自己的作品。自己活了三十多岁,没有白活。
    第二,写作让我摆脱了肤浅。
    世俗和低级,是两个概念。
    我自认为是一个活得比较世俗的人,我永远学不会香港中环金融男那一套精致的着装,也无法淡定地在一个高级的酒店吃光仅刀叉就有好几套的晚餐。
    我活得特别接地气,聊天也会吐脏字,虽然没有李笑来那么直接,也没有王朔那么澎湃。
    在生活方面,我活得并不算高级,我甚至刻意回避这种高级感,因为我觉得那样离大众太远,离民生太远,离世俗太远。
    我一直相信,世俗的快乐,才是人性的快乐、真正的快乐。
    但人不可以活得低级。
    写作会让人摆脱肤浅。写作不是吸收,而是创造。而创造,让人走进内涵,走向思考,走向深刻和高级。
    当你的脑子里装了要写作的思维时,你看待事物时就会变得更加敏感,甚至有不同的角度。你所看到的世界,因为写作的枢纽,从点状变成线状再到网状,构成了内心更完整的世界。你看到了别人看不到的新天新地。
    第三,写作是这个时代最好的自我投资。
    可以不夸张地说,我的事业,是写作带给我的。
    新媒体写作成就了一批之前默默无闻的人,带来了个人商业上和影响力上的巨大价值。
    我在香港研究生毕业后从事海外理财工作,第一个客户,就是我的公众号的读者。也是因为这些读者客户,让我能在房价二三十万港元一平方米的香港活下去,而且活得还不错。
    四年前,我从来没想过自己会出书,会有百万粉丝,会提前好多年过上自己想过的生活。现在,这些都变成了现实,而这些都是源于写作。
    我后来渐渐明白了,这波互联网发展浪潮,尤其是移动互联网革命,真正释放了个人的能量和才华,使得这个时代成为成就个人品牌的时代。只要你有好的观点、专业、内容,就有可能被全世界看到你的才华。
    而写作,就是打造你个人品牌最好的方式之一。
    你可能会问:我以前没有写作习惯,也很久没写作了,还可以学会写作吗?
    我的回答是,当然可以。我也是在我将近30岁时,重新开始写作的。
    怎么系统学习写作呢?
    这本书里,有答案。

后记

  

    现在的人到了40岁之后,找工作就越来越难了。在硅谷,甚至有求职者过了40岁去整容,以显得年轻点儿来增加录用概率。
    我身边30岁上下的年轻人,也开始出现中年危机。
    有统计说,职场人工作5年后会迎来离职跳槽的高峰,一小部分人是因为找到了更好的下家,但更多人仅仅是因为不满意当下的工作待遇或者行业机会。
    我一直说年轻人迷茫真的不可怕,刘同老师都说了,谁的青春不迷茫,对吧?年轻人有大把的时间去试错、去修正。但是,如果人过了30岁还在迷茫青春,40岁还在困惑自己是否选错了行业,就真的恐怖了。
    真相还是符合完美的二八法则。少数人年龄越大,收入越多,人生越稳定;而更多的人,年纪大了,困惑和迷茫却一点儿都没少。
    只不过,他们中的大多数用成熟的心理状态,压抑和消化了这些情绪,最终和一个不满意的自己握手言和。
    但其实,我们何必非要走到这一步呢?
    我发现那些厉害的人,除了一部分天资极其聪慧,更多的人只是幸福延后、付出前置罢了。
    当你和别人一样时,已经晚了
    趁未老,早点儿投资自己。别轻易失望和绝望。
    有些参观过我的工作室的客人会羡慕团队的生机勃勃,因为成员普遍都是90后。
    不仅是我的员工,我发现,现在90后的员工,整体都比前几辈人有活力太多了。他们不但喜欢喝网红水果茶,喜欢学英语、讲段子、看美剧,他们更有超越年龄的拼搏意识。
    他们都很相信奋斗前置的力量——刚踏入职场的黄金几年,是投资自己的最好时机。
    你要找到一个好平台,薪资和能力匹配,福利好,未来发展空间大的。你要找到一个好老板,加班也是为了让你充电,会买进口蓝莓、车厘子给员工当下午茶的。
    所以,如果你所在的公司像我们一样酷,别浪费日子,埋头苦干,赶在别人睡醒前改变这个世界。
    如果你不幸落入血汗工厂,头顶有个无能的大魔王,别绝望。可能恰好点儿背。但是,如果你就此沉沦,上班撒尿、加班睡觉,向生活乞讨,风水就没有理由转回来。状态不好的时候,慢点儿走,恢复体力,但千万别停。
    正因为知道自己走得慢,走得费力,所以才要早点儿走,一直走。天上有无数只鸟,人们只记得最笨的那一只,因为它先飞了。地上有无数只乌龟,人们只记得最惺的那一只,因为它赢了兔子。 你看,快和慢,聪明和愚蠢,全是相对概念。当你和别人一样时,已经晚了。 把时间花在累积专业度上 说完了“奋斗前置”的定义,那究竟该怎么做?行动的方向是什么? 在我看来,两个字:专业。 这不是废话吗?可是,天底下废话都一样正确,却没见几个真能坚持的。 我的微信通讯录里最近多了一位超级大V:脱不花老师。名字你可能陌生,但职位说出来就“吃鲸”(这是年轻人的流行语,我没打错别字)了。她是罗辑思维的联合创始人兼CEO(首席执行官)。 还有更让你“吃鲸”的—— 脱不花老师17岁时,父母本打算送她出去留学。要知道在20世纪90年代,这种见世面的机会还是相当难得的。但是,脱不花老师想见的世面,不是外国的月亮,偏是腥风血雨的职场。 19岁就当了董事长,进入了企业咨询界,深耕咨询十几年,塑造出不可撼动的咨询界地位。吓不吓人?是不是奋斗前置本人? 后来,罗振宇老师十顾茅庐,才请动脱不花老师出任罗辑思维CE0,才有了后来的各种故事,包括2017年花上千万元投资papi酱这事儿。 当外界为这项投资欢呼时,你猜脱不花作为当事人怎么说?她说:“这是耻辱,说明你没有把精力放在最该千的事情上。” 脱不花老师反对盲目跟风,这跟她自己的人生态度也一致。多数跟随市场大势、流水线式,批量复制满足短期需求的廉价品,一个季度后就会被抛弃遗忘。少数手艺人跟随内心,几十年精进独门手艺,一日惊艳世人。 这其实挺惨的,要跟天性死磕。比如日本的“职人”,刚进门的寿司学徒摊鸡蛋都要学半年。而某个领域的顶尖高手,都不叫大师,叫“神”。 谁在短期利益前不是个凡夫俗子?这就像演艺圈,为什么那么多演员、歌手走红后,再没有好作品,天天录综艺节目。因为来钱快。他们确实把奋斗过程前置了,但是时间短到刚尝到专业的甜头,就砸了饭碗。 这是耻辱。像是健忘的鱼群,7秒后失忆,只能沦为潮水的奴隶。 持续专业,才能主宰潮水。当别人为风口表象欢呼或哀叹,你要始终关注行业痛点,才能看清是机遇还是该犹豫。 熬住时间,守住专业。 我们无比努力,就是为了输得起 这篇文章的开头,挺“丧”的。读到这里,你可能更“丧”了。 脱不花老师属于1%的精英,剩下99%的人哪能都做到行业顶级?早早奋斗到底为了什么? 当然不为大富大贵。 所有成功都是幸存,和奋斗没有必然联系。当下的成绩是狗屎运,保不齐下一步就踩到真狗屎。 Fancy是我新媒体公司的第一个员工,我们刚开始工作的时候,规模小,就是我负责写作,她负责商务和其他所有事宜。她不仅是大学里的学霸,而且18岁就杀进职场了,在上海和北京的世界500强公司都工作过。后来我事业做大了,她跟着我来深圳创业。 她说,人生有三大追求一定要拼尽全力:想吵赢的架,想读完的书,想睡到的人。 当同龄人还在《王者荣耀》上结伴开黑,Fancy已经在与各种大V和客户打交道,赢得了对方的尊重,进入了更优质的社交圈。而这一切,只是因为她做好了普通人该有的努力。 奋斗前置,就是降低你的失败成本。如果我的公司今天倒闭了,我相信明天就会有人向她伸出橄榄枝;我更相信,这样的员工,敢于在那一天到来时,跟我东山再起。 出色的人,在陌生城市里,不用过于担心疯长的房租和变态的物价;在未知环境里,不用过于担心就业市场是否动荡。就算暂时失业,他们也不愁得不到前辈的举荐。 早日出发奔跑的人,摔倒的样子都不会太难看。 张爱玲阿姨抛出的那句颇有争议的“成名要趁早”,我现在开始解读为——她并不是要我们急功近利,而是告诉我们: 年龄是我们身后的猛虎,所有人都被年龄追着落荒而逃。 赢得了时间,我们才有可能赢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