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中国文学 > 中国文学- 小说

诺门罕之锤

  • 定价: ¥49.8
  • ISBN:9787500157489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中国对外翻译
  • 页数:445页
  • 作者:郭雪波
  • 立即节省:
  • 2018-08-01 第1版
  • 2018-08-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郭雪波著的《诺门罕之锤》讲述了在遥远的东方,蒙古草原也有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却因一场战事而闻名天下。它的名字叫诺门罕·布尔德,战事被称之“诺门罕战争”。后史说,这是一场虽不起眼,但决定二战趋势的战争。1939年日本关东军执行“北进计划”,发动了震惊中外改变二战趋势的“诺门罕战争”,妄图深入蒙古草原继而截断苏联。
    在伪满洲国兴安骑兵师潜伏着一位红色间谍,他受共产国际和中共北满省委双重领导,出生入死,艰苦卓绝地战斗在关东军心脏,为苏联红军朱可夫元帅、蒙古国红军以及东北抗日联军联合击败不可一世的关东军,提供了许多珍贵重要的秘密情报,谱写了一篇壮丽的红色英雄史诗。

内容提要

  

    1939年5月,在“满”蒙边界(今中国东北和外蒙边境)爆发了一场震惊中外的苏联、蒙古红军、东北抗日联军联合阻击日本关东军和伪满洲国军的诺门罕战役。在这场战争中,日本关东军731部队惨绝人寰地首次地将生物武器应用于实战(细菌战)。在多方密切的配合下,不可一世的日本关东军最终惨败在苏联人年中。
    这场战役彻底改变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进程,它使得日本关东军与纳粹德国东西合围苏联的企图彻底落空,进而促使日军选择“南进政策”,进攻太平洋诸岛,偷袭珍珠港,最终导致了日本法西斯完全覆灭。
    红色间谍德戈架着海冬青奔驰在战火中,深卧狼穴、神秘搏杀……呈现了惊心动魄、云诡波谲的谍战迷雾,解读了爱与恨、战争与生态自然等深层哲学命题。
    郭雪波著的《诺门罕之锤》不同于一般的战谍小说,而是一部有关二战史的深度开掘、人性思考和人类终极命运探索的扛鼎之作。

媒体推荐

    我用“震撼”来形容我的感受,是因为我找不到更恰巧的词汇。他的小说,现实而神秘、悍而温柔、粗扩而细腻,以新奇引人瞩目,以深邃启人思索。在中国当代作家群里,郭雪波是绝无仅有、独具特色、技艺精灵的大漠之子。
    ——崔道怡  原《人民文学》杂志副主编、文学评论家。
    《诺门罕之锤》就像是一部小说的重锤,给了缺少历史题材优秀作品的当代文坛一个丰硕的果实。虽说,诺门罕战役是一场几十年之前发生的战争,但郭雪波精妙的文字,使一切都复活了。郭雪波不仅书写了一场历史中的战争,还将他持续关注和书写的草原道德、草原文化的精髓,以及大自然哲学呈现在了这部书稿中,这是这部作品不同于其他战争题材的作品最重要的地方,也是最让人眼球发亮、脑洞大开的地方。
    ——邱华栋  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
    这个世界需要郭雪波和他的小说,越是现代化越需要他,需要他把我们带进另一个世界里去,更淳朴、更粗犷、更困惑、更浪漫、更有想象力,也更温柔。
    ——王蒙  著名作家

作者简介

    郭雪波,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狼孩》、《银狐》、《火宅》、《锡林河女神》、《青旗嘎达梅林》《蒙古里亚》等多部;中短篇小说集:《沙狼》、《沙狐》、《大漠魂》、《郭雪波小说自选集》(三卷本)等十余部。《沙狐》和《沙漠传奇》等多部作品分别译成英、法、日、德文出版。《大漠魂》、《继父》分别获台湾《联合报》第十八届联合文学奖首奖和《中央日报》宗教文学奖。《沙狐》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国际优秀小说选》。根据《沙狐》改编的广播剧获国家“五个一工程”奖,《狼孩》《银狐》获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狼孩》获首届国家生态环境文学奖。小说《哺乳》获德国之声文学大奖优秀作品奖。作者为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文学艺术特殊贡献奖获得者。

目录

引子  阿尔山寺
第一章  一个养海东青的年轻喇嘛
  导言  历史记述:东方战场硝烟将起
第二章  蛰伏古战场哈拉哈河岸
  导言  历史记述:关东军年轻的作战参谋们
第三章  战场孤谍  虎穴里腾挪闪击
  导言  历史记述:朱可夫临危受命前来鏖兵
第四章  鹰飞扬  德戈拼死送出情报
  导言  历史记述:草原上的坦克大战
第五章  诺门罕铁流  挡我者死
  导言  历史记述:雄才大略  朱可夫决战
  尾声  战马雄鹰犹在  硝烟尚未散去
  导言  诺门罕之锤  警钟长鸣
跋  郭雪波的小说之锤

后记

  

    我和雪波兄认识有二十年了。他是我很尊敬的小说家、文坛老哥。他近些年的写作丰厚、勤勉,属于那种坚韧不拔并能够顽强超越自己的作家。这样的作家并不多见。因为我们都知道,超越自己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作家和作家之间其实并不存在竞争关系,作家的真正敌人就是他自己,只有超越了自己,才能够超越别人。
    雪波近些年,在长篇小说写作方面,一部连着一部,在题材上,写法上和主题的开掘上,都在四面出击,有关于蒙古民族文化传统的,有关于生态文明的,也有关于萨满文化和当代都市的。他顽强地不断超越自己,让人欣慰和兴奋。因此,我拿到这部小说的电子稿的时候,也是这种心情。
    说起来,这部《诺门罕之锤》的写作缘起还和我有关,所以,雪波兄让我给他写个跋,我欣然答应了。
    几年前,当我还在《人民文学》杂志社担任副主编时,杂志社与呼伦贝尔文联的艾平主席一起组织了一次前往呼伦贝尔的采风活动,有十多位作家参加,其中就有郭雪波。
    这次采风活动行程比较劳苦,从北京出发,坐汽车一路前行,穿越了半个内蒙古的东部地区。赤峰,锡林郭勒,阿尔山,呼伦贝尔……在走过美丽无比的呼伦湖之后,我们来到了一个叫做诺门罕的地方,看到了很多年前发生在这里的一场战斗的痕迹。
    那是一个下午。在齐腰深的草地上,零星地摆放了几辆日本当年被击毁的坦克,还有铁丝网、战壕和散乱的战场丢弃物。在现场,有一座小型纪念馆,记录了部分诺门罕战役的情况。
    解说员给我们讲解了这场战役的情况,我曾经读过的那些关于诺门罕战役的文章一下子在脑海里复活了。这里至今还有日本人当年修建的非常复杂、精妙的战壕和工事,明道、暗道、深井、壁垒,可见日本人是花了很多心思,费了很多功夫在经营着当年的这场战争,因为,这里是进击苏联的重要原点,只要日本人打赢了,他们就可以抢先占领蒙古国和苏联的西伯利亚地区。
    出了纪念馆,郭雪波和我走在外面阳光灿烂、平静美好的天空下,他告诉我,他的爸爸十八岁时被征入伍当伪满骑兵、参加过这场战争,当时给某团长当勤务兵,战争初期因受伤复员。这意味着他的家人也和这场战争直接相关。
    我听了当场就很激动,便力劝雪波兄,希望他写一本和这场战役有关的作品,来纪念他的父亲当年为此做出的努力和牺牲。因为,这不仅是他自己的写作资源,也是别人所无法拥有的财富。
    我将看到的有关于诺门罕战役的资料情况,大致跟雪波沟通了一下,他的眼睛也是闪闪发亮。我说,这是你的写作资源,别人写不了、写不好,只有你能够写好。因为这场战争的意义几十年之后,我们才看清楚。原来,日本人当年是想通过这场战争,测试苏联的战斗能力和综合实力,准备伺机北上。结果在苏联军队和蒙古军队的联合作战之下惨败,最后日本侵略者不得不改变了原先的计划,放弃“北上”而选择“南下”,偷袭珍珠港,发动太平洋战争,去惹了一个更强大的敌人,它敢扔原子弹,于是最终挖掘了自己被彻底埋葬的坟墓。 这场诺门罕战役,一直是日本人的心头之痛,是对他们在1905年日俄战争中大败俄国后萌发出巨大骄傲的一次重大打击。本来,日本人想着他们在诺门罕迅速出击苏联,让苏联来个腹背受敌,西线有纳粹德国的威胁,东线由日本人进行偷袭加尖刀般的猛击,苏联会不堪一击,败下阵来。这样的话,从朝鲜半岛到中国的东北三省,再到整个苏联的勘察加半岛和西伯利亚地区,都会成为日本人的“大东亚共荣圈”里的疆土和囊中之物了。 这样一个精细的如意算盘和痴心妄想,只有贼心叵测的日本军国主义才能想得出来,才能去胆大妄为地具体实施。 好了,结果我们都知道了,这场战役,在朱可夫将军统帅的苏联军队、蒙古军队的联合阻击之下,日本人彻底被打败了。从此,诺门罕成为了日本人心头的一个阴影。 为什么说诺门罕是日本人的滑铁卢,是他们的内心里挥之不去的一片巨大阴影?我曾经在如今已经名满全世界的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一部长篇小说,好像是他的《奇鸟形状录》三部曲中的一部里,读到过一个细节:有一个日本人,为了想象多年以前在诺门罕战役中被打死的父亲的感受,多年之后,来到了诺门罕战役的现场,在这里的一处深深的战壕里,一个人待了很长时间去静思默想着自己的父亲。 就从这部小说的这个细节上来看,这场战役在日本人的心理上造成的挫败和阴影是巨大的。虽然细节没有明写,但隐晦地表达了日本人不忘这场失败战争的忧伤情绪。 对于中国人来说,多年之后,我们才渐渐地看清楚了诺门罕战役的巨大意义,这也是我对雪波兄说,只有他能写好这场战役的原因。 2017年10月,雪波兄果然不负我的重望,端出了这部力作的初稿,展读之下,我十分欣喜。郭雪波在书稿中,将这场战争的来龙去脉写得鞭辟入里,运用历史材料出神入化,人物内心都开掘得很好,活灵活现,语言生动有力,简洁、明快、具体、准确。 读了这部小说的初稿,我感到这部不可多得的小说是郭雪波本人可遇不可求的题材和写作资源,还能继续提炼升华。因为,雪波多年以来,非常关注草原生态和大自然哲学,从他的《银狐》开始就是如此。我想起曾经读过艾特玛托夫的长篇小说《一日长于百年》,在那部小说中,除了人的线索,还有一家狼的故事。人和狼共同生活在中亚大地之上。 我就给雪波打去电话,交流了一下,希望他再将过去作品中多次阐发的大自然主题和生态主题,也在这部小说中加以呈现和提炼。 又过了一个多月,雪波把新稿子发给我,我欣喜地看到,里面增加了一条丹顶鹤的线索,在小说中草蛇灰线,伏延千里,举重若轻地将小说的大自然哲学呈现了出来,这部小说最后就这样成功提升了。 我觉得,首先,郭雪波的这部《诺门罕之锤》就像是一部小说的重锤,在题材上占了先机,给了缺少历史题材优秀作品的当代文坛一个丰硕的果实。虽说诺门罕战役是一场几十年之前发生的战争,可是,硝烟散去了,记忆变淡了,但郭雪波的精妙的文字,使一切都复活了。 郭雪波以他的如椽大笔,将这场战役的前因后果,结合大量史料,以史学家和文学家结合的能力,结构成了一部集合了虚构的艺术手法,和非虚构的战争史买的双重艺术世界。 其次,在这部小说中,他塑造了一系列让人过目不忘、性格突出的人物。这些人物有的是真实的,有的是虚构的。一部小说,尤其是讲述具体历史情境的小说,人物塑造是很重要的,那么郭雪波为我们在小说中塑造出参战两个阵营的人物形象,来自不同民族、国家的人卷入了这场在茫茫草原上展开的战争。其酣畅淋漓和让人过目不忘之处比比皆是,使得这部小说成为了一部有着英雄主义气概的杰作。 最重要的是这部小说不仅写了一场历史中的战争,郭雪波还将他持续关注和书写的草原道德、草原文化的精髓,以及大自然哲学呈现在了这部书中。这是这部书不同于大部分战争题材的小说最重要的地方,也是最让人眼球发亮、脑洞大开的地方。 比如,在这部小说的尾声中,郭雪波升华了整部小说的主题。德戈把因为中毒而无法迁徙的两只丹顶鹤,交给了阿尔山寺的老活佛收养: “师傅,明年开春,一定把它们放归大自然,别舍不得。这是法则。” “那是自然。河归河,山归山,天鹤归天地自然,乃大道矣,人世不能乱了自然法则。”老活佛朗朗而言。 是的,正如我们当年走出诺门罕战争纪念馆的时候看到的呼伦贝尔大地上芳草萋萋,看到的夕阳斜下的和平景象那样,伟大的大自然、草原母亲,接纳了一切人的痕迹,包括残酷的战争。在雄伟壮丽的大自然面前,我们都不能妄自尊大,而应该更加敬畏自然,敬畏天道。只有这样,像当年日本人的妄念,才不会再重现。 郭雪波兄拿出的这部小说,使我们在面临生态灾难的今天,更有一种别样的警醒。感谢他为我们贡献了这样一部小说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