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中国文学 > 中国文学- 报告文学

像拒马河一样的男人(我的姥爷蔡子玉)(精)

  • 定价: ¥78
  • ISBN:9787520802611
  • 开 本:16开 精装
  •  
  • 折扣:
  • 出版社:中国商业
  • 页数:222页
  • 作者:伍英//薛连
  • 立即节省:
  • 2018-09-01 第1版
  • 2018-09-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关于拒马河的传说有很多,这些传说关乎善良、关乎孝悌、关乎仁义、关乎友爱与诚信。拒马河用清甜的乳汁哺育沿岸儿女,培养了影响后世的各路英雄,数学天才祖冲之,闻鸡起舞的祖逖……拒马河清亮的河水灌溉了成千上万亩的良田。
    伍英、薛连著的《像拒马河一样的男人:我的姥爷蔡子玉(精)》依时间顺序叙述了我的姥爷蔡子玉的一生。
    姥爷实在是很平凡。他外貌、身材、性格,普通到放在太行山拒马河畔的汉子里都看不出他来。可是他为革命浴血奋战,内战前毅然退伍,土改、“文革”内斗里的仗义执言,都让他不平凡。
    姥爷是一个胸有乾坤的人,他惜命,不论是自己的还是别人的。他知道活着的意义。他讲究和平,讲究内心的安详和无愧。他从平淡生活里活出精彩,他从竞争生活里活出滋味,他从知足生活里活出生命的本真。

内容提要

  

    伍英、薛连著的《像拒马河一样的男人:我的姥爷蔡子玉(精)》依时间顺序叙述了我的姥爷蔡子玉的一生。出生于太行山拒马河畔的我的姥爷,善良耿直,乐观豁达。后因家境贫困,迫于生计,离家出走,先后在天津打工,跟随军阀南征北战。多年出外闯荡的生涯,让姥爷认识到人民生活的困苦 ,战争的残酷,后交枪退伍回家。凭着一腔爱国的热情、对家人、乡亲的热爱,姥爷加入中国共产党,投身于中共地下党的情报搜集工作,抗击日军侵略。姥爷一生吃苦无数,不论怎样的困境都保持踏实勤勉的生活态度,积极努力地前行。他是无数太行坚毅汉子的一员,他是善良朴实的拒马河儿女,重情重义,责任与义气是他立身之本。

目录

人物关系一览
这是一块神奇的土地
第一章  主持分家  率性出头事
  第一节  献西瓜  祖上获封赏
  第二节  凭家势  母亲脾气躁
  第三节  六兄弟  脾气秉性异
  第四节  秉公断  姥爷来分家
第二章  离家出走  坎坷他乡途
  第一节  为饭菜  与母亲起争执
  第二节  谋生计  早点摊做伙计
  第三节  贵人品  老板赠与摊铺
第三章  弃商从戎  风雨征战路
  第一节  求投靠  三哥家人来天津
  第二节  彷徨中  军装上身始从戎
  第三节  砥砺行  戎马岁月将长成
  第四节  显谋略  战场提拔受重用
  第五节  辞权贵  交枪退伍回涞县
第四章  加入组织  敌后显身手
  第一节  德才兼备  长工做了护院
  第二节  惺惺相惜  遇知音闹革命
  第三节  忠于职守  情报暗度陈仓
  第四节  任重道远  任命伪大乡长
  第五节  深夜逃命  义兄仗义出头
第五章  神勇抗敌  肝胆两相照
  第一节  地下转地上  斗争白热化
  第二节  水井退日军  王德新入狱
  第三节  设计遭陷害  雪夜锄奸细
  第四节  挖地道抗战  老战友来访
  第五节  解放涞县城  义兄弟保命
第六章  高跷飞舞  难得心自在
  第一节  双腿痊愈  国军翻旧账逃命
  第二节  闷头苦熬  脚踏实地三十年
第七章  细嗅蔷薇  人贵精气神
  第一节  这能打出水来?
  第二节  晚上留下陪我!
  第三节  能活到现在我就知足!
结语

前言

  

    这是一块神奇的土地
    太行山位于中国东偏北,东北一西南走向,是中国地势由高原转向平原,地势由高转向低的分水岭。太行山风景秀美,物产丰富。古人习惯用“八百里太行”来形容太行山。没错,太行山全长400公里,被地质学家分为三段,即“北太行”(河北省境内部分)、南太行(河南省境内部分)、西太行(山西省境内)。
    行军的艰难,由此可见一斑。冬日太行山环境恶劣,风雪横行,昏暗寒冷,犹如刺骨刀削一般。晴天里的太行,美丽迷人,雄奇壮观!中国近代史战争,陈毅将军也曾为太行题诗《过太行山书怀》:
    过太行山书怀
    陈毅
    太行深似海,波澜壮天地。
    山峡十九转,奇峰当面立。
    仰望天一线,俯窥千仞壁。
    外线雾漂浮,内线云雾密。
    溪流走山崖,千里赴无极。
    太行山雄踞于此,经历了数万年岁月的洗礼,成就了她的峻美和雄险。生活在这里的百姓同样被岁月、风霜磨砺出坚韧的性格和坚强的意志。这大概也是这里孕育诸多神话故事的原因吧。
    太行山又叫“王屋山”、“女娲山”。“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列子·汤问),愚公著名的“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的理论,给了我们生活的启示。就是这家喻户晓的愚公精神,影响着我们世世代代的后人。
    “女娲炼石补天”的传说由来已久,曾有古诗日:“莫怪此乡风最古,补天原有圣人台”。宋代崔伯易的《赶山赋》序言中就提到了:太行山一名黄母山,一名女娲山,皆因女娲“于此炼石补天”。足见女娲补天传说与太行山不可分割的关系。女娲娘娘心系百姓,在洪灾泛滥之时,挺身而出,救百姓于危难。正因为此,这位神通广大,造福黎民的女娲娘娘成了太行百姓的庇护神。
    在太行山还有一个远古的传说,就是“精卫填海”。精卫鸟舍己为人、不畏艰难的精神,坚持到底、永不屈服的意志,被太行人民传颂至今,也深深影响着太行人的生活。
    传说都发生在上古时期,可见太行山历史之悠久。类似的传说还有很多,诸如“大禹治水”、“后羿射日”等。这些美丽的传说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有着中华民族与自然抗争的不屈不挠的意志,有着对生命的爱护与珍重,这些老百姓心中的天神是至高无上的,足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们对百姓的爱护,是百姓在困境中的依托,更有对生命本体的重视。
    太行山的艰险磨砺出太行人刚劲强悍、不畏艰险、侠肝义胆的民族性格,铸就了太行人粗犷豪放、刚毅不屈的民族气节,造就了太行人强烈的反抗精神和崇高的奉献精神。这种崇尚气节的民风,在平时表现为诚实守信、刚直不阿,一旦遭遇外敌欺侮,就表现为一种不屈不挠、奋起反抗、视死如归的无畏气节。  有山就有水。  千百年来,与太行山相依相偎的水流,就要数拒马河。拒马河发源于太行山深处,全长有254公里,水流清澈见底,依山势而行,九曲十八弯,似一位少女温情脉脉,涓涓而流。水流充盈时,她自上而下,顺势流入太行山脉的峡谷中。拒马河水由西而东,冲积出肥美的华北平原。就如同蜿蜒的玉带,又像银白如玉的蛟龙在华北平原游行,日日夜夜无私地滋润着华北大地。
    拒马河古称“涞水”,汉朝时改称“巨马”,其意思是“水势巨大,犹如万马奔腾”。拒马河与太行山相依相伴,走过沧海桑田,养育了河两岸的百姓,也发生了很多为后人传颂的历史故事。
    据《涞县县志》记载:“晋刘琨守此以拒石勒”。刘琨,字越石,河北安国人,他是晋朝的诗人、将领。石勒是当时羯族将领。曾于公元308年至318年带领十万大军从太行山区攻掠河北内地。这里说的“拒石勒”就是晋朝大将刘琨在拒马河抵抗石勒率领的十万军马,因此被称为“拒马河”。
    民间也流传着这样的故事:
    晋朝时,羌族首领石勒,骁勇善战,野心勃勃,一直虎视眈眈对燕赵之地有侵犯之意。后来石勒骑马率领百万雄师,奔赴拒马河。晋皇帝派将军刘琨挂帅,点兵十万对抗石勒。
    拒马河地势险要,水面宽广,水流湍急。夜晚,刘琨在拒马河边徘徊,愁眉不展,因双方兵力悬殊,羌族人又生性彪悍,究竟怎样才能阻止石勒进犯呢?刘琨望着湍急的水面,思索对策。
    刘琨连夜命人砍树桩,并把树桩钉进河里,用绊马绳在树桩与树桩间缠绕,在河岸上望向拒马河,只能看到风吹过水面的涟漪,根本看不到水面下的玄机。就这样刘琨安然等待,以逸待劳。
    第二天,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的石勒大军,气势汹汹地横枪立马于拒马河畔。未等休整,石勒命令大军进攻,顷刻间喊杀声震天,岂料行至河中央,马匹被绊马绳牵制,顷刻间人仰马翻,石勒也被困在了河中央。前不能进后不能退,愤怒、绝望,加上征途疲乏,一口鲜血喷出,落水而亡。
    借此刘琨大获全胜,演绎了一段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关于拒马河的传说还有很多,这些传说关乎善良、关乎孝悌、关乎仁义、关乎友爱与诚信。拒马河用清甜的乳汁哺育沿岸儿女,培养了影响后世的各路英雄,数学天才祖冲之,闻鸡起舞的祖逖……拒马河清亮的河水灌溉了成千上万亩的良田。
    这里被山环抱,被水滋养。这里地杰人灵。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郁郁苍苍的高山,温柔多情的流水,善良淳朴的百姓。涞县,位于河北省的中部偏北,太行山麓的东部偏北美丽的拒马河畔。这里四季分明,冬长夏短。这里风光秀丽,山上林海绿浪滔滔,悬崖如同刀削斧劈;山下水光闪烁,萦绕盘索;如练似银的瀑布,碧波荡漾的潭水;更有人头攒动的香火气,雄伟壮观的庙宇……
    奔腾不息的拒马河守候着生活在这里的善良、勇敢的百姓……

后记

  

    我是五年前回老家涞水,探望我大姨。跟二哥聊起来,动了写我姥爷这一生的念头。只是迟迟未曾动笔。首先是工作和家庭的原因,太忙;终于踏实下来,就趁年节回家的空档,跟我大姨、我二哥,还有家里的其他人沟通、采访,才了解了姥爷事迹的大致轮廓。
    作为一个文人,我习惯叫自己“伪记者”,时常有一种危机感和紧迫感,那是一种看到美好东西消逝的无力,看到花样年华的孩子辍学的心痛,看到有病没钱就医的患者的悲哀……总觉得应该要为这社会做点什么。哪怕事情再小,也要一搏。
    我的图书公司就是我的一个平台,国家的“丝绸之路”就是我的契机,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和传承,吸引了我的目光,占据了我的脑袋,充斥着我的心灵。
    我要用我的笔,我的工作,我的公司把这些美好的东西记下来。让它作为一种文化进行传承。
    首先是我家族的传承。我对姥爷不熟悉,如果没有跟家人的聊天我甚至不知道我的姥爷曾经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打过鬼子。以前大户人家有祠堂,有族谱,社会的发展,把很多传统美好的东西都丢弃了。可是这看似发展的退步,让我们失去了自己的根。
    其次是民族文化的传承。鲁迅先生说,“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打破给人看!”。我们生活在一个快速发展的悲剧时代,我们必须把这些美好的东西保护起来,裱框张贴,代代传承才行。
    再说回我的姥爷。
    我的姥爷实在是很平凡。他外貌、身材、性格,普通到放在太行山拒马河畔的汉子里都看不出他来。可是他为革命浴血奋战,内战前毅然退伍,土改、“文革”内斗里的仗义执言,都让他不平凡,他在我眼里是那么高大,那么勇敢。
    我姥爷是一个胸有乾坤的人,他惜命,不论是自己的还是别人的。他知道活着的意义。他讲究和平,讲究内心的安详和无愧。他从平淡生活里活出精彩,他从竞争生活里活出滋味,他从知足生活里活出生命的本真。
    这是我写我姥爷的目的所在,用来警醒我,也警醒为名利四处奔波不择手段的世人。
    活着是一种福气。家人是我们永远的后盾,兄弟、朋友是一辈子的财富。做事、做人发于本心,而不是利益与金钱,这让我们的人生更加纯粹。社会呼唤仁爱,呼唤责任,呼唤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