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医药.卫生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疯狂人体进化史

  • 定价: ¥39.8
  • ISBN:9787229131760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重庆
  • 页数:248页
  • 作者:史钧
  • 立即节省:
  • 2018-10-01 第1版
  • 2018-10-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疯狂人体进化史》是罗辑思维“得到”APP力荐《疯狂人类进化史》全新修订版,是知名科普作家、生物学教授史钧的趣味科普作品,书中用妙趣横生的方式讲述了人类身体进化史,是一部兼具科学性和趣味性、令人脑洞大开的另类科普佳作。
    《疯狂人体进化史》以进化论为基础,对人类的四肢、毛发、肤色、大脑、生殖器官等身体进化的秘密进行了另类新颖的讲述,回答了诸如以下人体身体进化谜题:
    “人为什么会直立行走,真的是为了‘腾出手来制造工具’?”
    “90%的哺乳动物都有毛发,人类为什么会脱去满身的毛发?”
    “日照和充足的食物,哪个因素对人的肤色影响更大?”
    “为什么女性会绝经,男性却能保持生殖能力终身?”
    “人类为什么会与众不同地隐秘排卵?”
    ……
    在以上基础上,作者深入阐发了身体细节对婚配制度和道德文明的影响,颠覆了人们的许多“常识”。

内容提要

  

    以宇宙的视角来看地球,地球是极为渺小的存在;以地球的角度来看人类,人类是渺小存在中的超级幸运儿。
    大多数人都知道,人类是进化而来的,但大多数人都不知道,人类究竟是如何一步一步进化到如今的样子的。史钧著的《疯狂人体进化史》正是一部关于人类身体进化历史的趣味科普读物。作者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对人类的四肢、毛发、肤色、大脑等组成部分的进化过程进行了通俗讲述,并在此基础上深入阐述了嘴唇与乳房、月经与受精、阴茎与睾丸等身体细节对婚配制度和道德文明的影响。
    全书旁征博引,妙趣横生,作者对各种科学案例信手拈来,叙述逻辑紧密、错落有致,令人脑洞大开,拍案叫绝。《疯狂人体进化史》行文风格简洁流畅、从容幽默,读来令人忍俊不禁,欲罢不能。读者在尽享阅读快感之余,可以略窥人类在悠远苍茫的历史岁月中演绎的风尘往事。
    这是一次波澜壮阔的人类身世探寻之旅,是每一个人的大历史,我们一定会为自己的祖先那不可思议的进化历程而惊叹不已。

媒体推荐

    史钧的文字浅近有趣,毫无学术文章的干涩。他对进化论的历史和理论把握精准,知识扎实。
    ——“罗辑思维”创始人  罗振宇

作者简介

     史钧,生物学博士,现任教于安徽科技学院。长期从事进化论领域的科普写作,擅长用轻松幽默的文笔介绍严谨的科学知识。曾出版科普作品《其实你不懂进化论》《疯狂人体进化史》《爱情简史》等,广受读者好评。

目录

导读  其实,你不懂自己的身体
第1章  双脚走出来的进化
  从一只叫“露西”的猩猩说起
  为什么能“站着活”就一定不能“趴着
  人类“前肢”的功能进化
  我们再也爬不回去了
第2章  人为什么不长毛
  我们都是永远长不大的婴儿
  进化史上那只没毛的水猿
  疯狂的捕猎马拉松
  那几撮被遗留下来的毛发
  胡子的广告效果
第3章  肤色中隐藏的进化奥秘
  黑皮肤下的重重内幕
  在维生素D与叶酸之间左右为难
  最佳肤色理论的悖论
  达尔文的又一个发现
  性感,推动人类进化的重要动力
第4章  大脑袋不一定有大智慧
  进化史上的奇迹
  比大脑袋更重要的
  我们的脑袋正在越变越小
  爱因斯坦的困惑
  不靠谱的智商测试
第5章  生育困境的挑战
  我们都是早产儿
  女人做出的两个改变
  好爸爸VS坏爸爸
  隐蔽的交配行为
第6章  女人为什么比男人漂亮
  乳房引发的大讨论
  细腰肥臀的生物学解释
  丰满红唇所传达的信息
第7章  生殖器官的进化
  男人最忠实的仆人
  应对持续发情的重要策略
  精子大屠杀
  月经是本难念的经
  进化是需要流血的
  绝经漫漫谈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第8章  为什么动物只求偶,人类却要结婚
  女王不是那么容易炼成的
  其实男人并不想要一夫多妻制
  一夫一妻制蕴含的进化玄机
  爱情也是一种生物性需求
后记  进化论是进化论,生活是生活

前言

  

    其实,你不懂自己的身体
    很多人都错误地以为,我们每天面对自己的身体,因而熟悉每一个细小的部位,该凹的地方凹下去,该凸的东西凸出来,应该没有什么难以理解的现象。其实,你根本不懂自己的身体。只需一个小小的问题就足以难倒各位身体拥有者,比如为什么男人和女人都有阴毛而只有男人才长胡子?这是典型的科学问题而不是庸俗的玩笑。类似的问题还可以问出几箩筐,这些问题都与人体进化的策略有关。
    只要你愿意,你对每一寸皮肤的每一次抚摸几乎都可以带出一大串问号。比如,人为什么不长毛?人的肤色与阳光有关吗?为什么男人和女人的生殖器官构造如此精致奇妙而又极具想象力?为什么很多动物都定期发情按时交配,在发情期之外则寂寞无语、心如死灰,视异性如无物,而人类却持续发情隐蔽排卵,体内时刻涌动着的春潮般的性激素不断地驱动着他们费尽心机地寻找心中的挚爱伴侣,一旦坠入爱河两情相悦便发誓永不分离直至天荒地老,然后整天黏在一起,以至于不惜牺牲个人自由而组成家庭,甘心用婚姻的枷锁把自己锁在爱人的身边。
    本书就是要系统地讨论如此这般看似荒谬实则非常严肃的科学问题。奇妙的是,许多问题居然并没有标准答案。关于人类的身体,很多科学家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而且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完全正确。麻烦的是,很多观点彼此不同甚至截然相反,各派学者你方唱罢我登场,最后却没有权威人士上台收拾局面。当一个问题出现如此乱象时,起码可以得出这样的定论——这个问题还没有定论,争吵会继续。有些学者在反驳他人观点的同时,自己也不知不觉地陷入了荒唐的深渊,最后只能仰天长叹:人体之谜真是太深奥了!
    还有什么比欣赏科学家难堪更有趣的事情呢?如果你闲来无事,何不和我一起来“欣赏”他们遭遇的智力困境呢?看看他们到底如何解答此类基本问题,然后又被别人批驳得遍地鸡毛。而要理解这些争吵的真相,就必须先对自己的身体有一定的科学认识,否则有些讨论就可能流于色情。本书将努力避免给读者留下这种错误的印象。
    当以严谨的态度认真考察人体问题时,我们便会发现,我们的身体已经被忽略得太久了。长期以来,我们专注地探索自然——人类的足迹上天入地、钻山探海,甚至有人在密林深处数十年如一日地观察黑猩猩,回过头来才蓦然惊觉,我们对自己身体的研究竟然像是从未开垦的处女地。有些人几乎每天都要抚摸别人的肉体,却从来没有思考的欲望。面对肉体,只有生理的冲动而缺少冷静的研究,当然很难发现人体结构的内在进化逻辑。
    我们的身体浑然一体妙手天成,但每一个器官都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由水母之类的原始动物慢慢进化而来,是一连串数不清的自然选择反复运作的结果,从冷血的两栖动物不断演化为恒温的哺乳动物,进而通过灵长类的阶梯进化为人。
    可以肯定地说,我们人类绝不是起源于美洲,美洲只有猴子,没有猩猩,也没有猩猩的化石;澳洲就更没有希望,那里连猴子都见不到;亚洲和欧洲都有古猿化石,但都不如非洲东部发现的化石古老。在没有发现新证据之前,承认人类起源于非洲是比较符合逻辑的态度,这一起源说远比各种神话传说更加令人信服。在古老的印度史诗中,人类是被某只鸭子从泥里踢出来的。如果真是那样,北京烤鸭肯定会记恨它们多事的祖先。
    正因为我们是从原始的古猿演化而来,从悠远的蛮荒岁月走到如今,所以血液里仍然充满了远古的蛮荒气息。我们从古猿那里继承了基本的身体框架结构,又对这个架构做出了重要修改,最终变成现在的模样一一脱掉了满身毛发;双脚直立行走;用双手制造工具;眼睛向前观察立体的彩色图像;鼻子和耳朵尽可能地收集更多的外界信息;大脑对这些信息不断进行加工处理,随时计算出我们所处的地点和行走的方向,不断评估身边岁月的流逝和光阴的变换;我们的皮肤色泽鲜明;我们的生殖器官与古猿的早已似是而非;我们的肉体看起来更加浑圆性感充满诱惑。诸如此类,不一而足,这些都证明我们早已经与古猿分道扬镳。
    但这并不表明我们已经摆脱了自然选择的控制,自然选择的“魔爪”一直潜伏在生命的深处,漠然地控制着每个精子和卵子,深度影响着它们结合的命运。没有人能逃脱自然选择的摆布。欢乐与悲伤,都不过是神经冲动的结果;内敛与深沉,亦不过是微量的激素在暗中操纵;无影无形的基因则躲在细胞的最深处,默默掌控着人体的所有反应,同时也掌控着入类的命运。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类进化的历史就是身体进化的历史。人类的行为,甚至历史的宏观变化趋势,都无法超越身体结构的制约。要是没有直立行走,女人就不可能表现出亭亭玉立的曼妙身姿,男人也无法器字轩昂健步如飞;两性的顺利结合需要大量醒目的性信号,这些若隐若现的性信号不断构建着我们的外表;如果没有挺立的乳房,也就没有丰满的嘴唇,其间的联系错综复杂,却真实存在,因为几乎所有嘴唇都曾接触过乳房;女人遭遇的生育困境为一夫一妻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进一步引导了文明的发展;身体甚至还是战争的发源地,所有战争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满足身体的需要。身体结构在某种程度上也决定了战争的胜败。在冷兵器时代,北方游牧民族为了对抗寒冷的气候,必须进化出更加高大的身材以降低单位能量的损失,这种自然选择的结果在对南方民族作战时会占据一定的体能优势。
    身体进化的每个环节都隐藏着难以参透的玄机,每个细微的变化都潜伏着令人击节赞叹的博弈,每个成就都蕴含着复杂的进化逻辑。
    现在,就让我们共同来揭开每个人身体中的进化奥秘——我们将彻底解读身体的来龙去脉和前世今生,洞察身体结构的微妙变化与宏观影响,根究人类为什么长成这样而不是别的模样,探索身体结构蕴含着的基本科学逻辑。最终我们会明白,人类是进化的结果,而不是设计的产物,并为大自然的创作连声称奇。
    这是一次真正的身世之旅,是每一个人的大历史,你一定会为自己复杂曲折的历史演化过程而放声惊叹,同时伴随着各种复杂的生理反应,然后是更多的惊叹。
    不要犹豫。来吧!

后记

  

    进化论是进化论,生活是生活
    为了支持达尔文的进化理论,赫胥黎(Thomas Huxley)于1863年出版了《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从解剖结构上论证了人类与黑猩猩等灵长类动物存在密切关系,一棒子把人类打进了动物王国,从此人们可以从动物学视角解读人类行为。这一结论在当时的英国引起了强烈轰动,一位虔诚的女教徒曾不知所措地说:“我的上帝,让我们祈祷这不是真的。如果真是这样,我们希望没有更多的人知道这件事。”
    与此类似,100多年后,英国著名进化论学者道金斯(Richard Dawkins)出版了《自私的基因》,书中大量使用隐喻和拟人的写作手法,并暗示利他行为的本质只是一种伪装,本质动机是基因驱使的自私行为。这种道德暗示让很多人感觉不安,有些生物学者也表示不能接受,很多人感觉这本书让他们的精神受到了创伤,道德世界似乎因此而轰然崩塌。道金斯本人对此感到非常无奈,他认为《自私的基因》一书的核心是讲述基因行为,而非描述人的心理和情感状态。如果把书名改为《无私的个体》,可能造成的误解要少很多,但那又很难表达理论的精髓。
    其实,进化论从诞生以来,就一直蒙受各种误解,不断遭到指责。很多人相信进化论对道德和伦理观念具有强烈的冲击作用,人类文明将因进化论而沦丧。可事实却是,自《物种起源》出版以来,西方并没有出现明显的道德滑坡,倒是很多存在道德瑕疵的人根本不懂进化论。尽管进化论从来都不是心灵鸡汤,但也绝不是道德毒药。
    对进化论的误解,一方面是因为没有掌握理论的本质,那需要长时间的思考和学习,是漫长的知识积累过程,很难在短期内解决,所以误解不可避免。特别是进化论介于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之间,内容博杂而深奥,存在大量思辨空间,看似非常容易理解,几乎每个人都懂得其中的原理,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就连进化论的另一位先驱华莱士(Alfred Wallace)和达尔文之间也存在巨大的理解偏差,两人关于性选择的观点几乎到了水火不相容的地步,达尔文为此只好仰天长叹:“误解的力量太顽固、太强大了。”因乳糖基因操纵子模型而获得诺贝尔奖的生物学家莫诺(Jacques Monod)对此深有体会,他评论说:“进化论的麻烦在于,每个人都自以为理解它。”哈佛大学的进化论大师迈尔(Ernst Mayr)也曾感叹说:“自1860年以来,没有哪两个作者对达尔文主义的理解完全相同。”由此可知,对进化论的误解不但存在,而且将长期而广泛地存在。
    在进化论科普写作过程中,我不可避免地要运用一些常用的修辞手法,比如隐喻和拟人等。书中提到的“冷落理论”,就是典型、省事的隐喻性表达方式。我无意证明男人真的冷落年老的女人,那主要指的是一种概率和趋势,而不适用于具体的某对夫妻。事实上,在现代社会,进入更年期的夫妇仍然可以保持较高频率的性生活,不过与年轻人相比,较为年长的夫妇的性生活次数无疑是下降了。要想把这个事情说清楚,可能需要一大段枯燥的文字,但用“冷落”这个词却能起到非常简洁的表达效果,读者可以借此迅速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在阅读进化论的文章时,读者必须适应此类不够精准但有助于理解的词汇。作者并不抱有任何性别歧视的观点,过去没有,现在没有,将来更不会有。 所以,阅读进化论科普作品,读者首先要容忍并理解隐喻的手法,特别是女性读者,不要轻易被诸如冷落、风骚之类的措辞所激怒。比如“女性为了拴住男性”这样的句子,本意并不是说具体某个女人真的有意识地在做这种事情。这种表达就像是说“植物为了得到更多的阳光”一样,植物本身并没有清晰的意图,可是这种形象的说法很容易被理解,而且表达的结果是正确的,因为植物确实需要更多的阳光,就像女人确实想要得到优秀的男人一样。 另一个理解要点是正确把握时间尺度。比如随便一句话,“有了工具的人能吃到更多的肉食,身体也更加强壮”,看起来轻描淡写,其实是极其缓慢的进化过程。几乎所有生物性状的出现和稳定都是长期进化的结果,可能需要几万年甚至几十万年的变异和扩散,但我并不想用一大堆诸如侏罗纪、三叠纪这样的名词来形容黑暗的时间隧道,就算读者确切知道到底有多少万年,也并不能真正体会那些数字的真实含义,因为我们的生命只有短短数十年,我们只要知道时间非常久远就好了。同样的道理,当提到男人出于雄性竞争的需要而不断增加身高时,肯定都是相当漫长的过程,绝非一夜可以实现。 …… 本书在写作过程中数易其稿,我为此至少阅读了几百万字的论文和专著。把相关知识点罗列出来、编出号码、一一标明出处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但那必定会影响可读性。否则叙述得正流畅时,突然像钉钉子一样强行插入一个参考文献编号,肯定就像一碗煲得恰到好处的八宝粥却被撒进一把坚硬的沙子,那无论如何都会让人感觉不舒服。 当重视可读性而弱化严谨性时,硬科普就变成了软科普。我更倾向于文章的流畅性和幽默感,让人读来如行云流水、趣味盎然,这样的文章和作品更容易获得读者的喜爱。而且我认为软科普的写作对知识的宏观把握能力要求更高,因而写作难度更大,只是需要和读者达成这样一个协议:你读我的文章,最好相信我介绍的内容,虽然不一定完全正确,但也绝对没有信口开河,每个知识点基本都有坚实的研究基础。当然你也可以选择不相信我,那就索性当作八卦娱乐消遣好了,至少可以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很多人都不知道女人为什么会比男人更白——而吹牛是不需要提供参考文献的。如果你在唾沫横飞的时候,突然指出这个知识点出自《自然》杂志某某卷某某期某某页某某行,对面的听众肯定意兴阑珊,随即哄然散去。 本书的写作风格就是我看待进化的态度。进化并不总是冷漠的、中性的,或板着脸孔的适者生存,有时也会很温暖,充满了色彩和趣味,它可以作为生活的朋友,让生活变得更有意义。文化、宗教、信仰、道德等这些生活的调味剂,都只是进化的产物。人类社会成为现在这个样子,有关爱、有忠诚、有幽默、有勇气,有时还有愚蠢,所有这些都是进化的结果,只是其中的科学逻辑还没有被充分挖掘。 本书最后虽然涉及文化进化,但限于篇幅而没有充分展开。在我看来,文化现象类似于生命现象,也接受自然选择的考验。文化传播的过程就是不断选择的过程,相似的文化会抢占相同的生态位,适应环境、有利于传播的文化必将处于优势地位,否则就会遭到淘汰。比如尊老爱幼的文化观念,会在各种人类社会不断得到认可。有些人在文化的影响下,并不在意能传下多少基因,而更在意能否青史留名。这是一种与人体进化平行的进化途径,最终成为自然选择和性选择之外的第三种驱动人类进化的重要力量,那就是文化选择——对文化做出选择,同时也对人类的行为做出选择。那是另一个复杂而奇妙的进化历程,其意义将不弱于人体进化本身,其综合作用的结果将不断驱动我们摆脱动物性的约束,最终成为远离庸俗趣味的真正意义上的人。 在进化的那一端,人类的未来,或许真的不可限量。 2015年2月,乙未春节 定稿于安徽凤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