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外国文学 > 外国文学-各国文学

茶花女(精)

  • 定价: ¥42
  • ISBN:9787559421029
  • 开 本:32开 精装
  •  
  • 折扣:
  • 出版社:江苏文艺
  • 页数:252页
  • 作者:(法)小仲马|译者:...
  • 立即节省:
  • 2018-10-01 第1版
  • 2018-10-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茶花女(精)》一经问世后便引起了极大震动,随后被译成各种文字在世界上广为流传。译本在中国问世之后,对中国文学界大有冲击,使传统的才子佳人式爱情小说迅速被淘汰。中国的小说家们在《茶花女》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或摹仿之下,写出不少新意义、新结构的爱情小说。
    《茶花女》是小仲马的处女作,但这一部作品就足以使他取得如大仲马一样的名声。该书不仅让小仲马扬名法国文坛,此后被改编成歌剧,由意大利著名的音乐家威尔第作曲,影响更为深远。虽然小仲马后来发表的无数优秀问题剧,但再也没有一部作品能够复制《茶花女》的辉煌。

内容提要

  

    《茶花女(精)》是法国著名作家亚历山大·小仲马的代表作。故事讲述了一个青年人与巴黎上流社会一位交际花曲折凄婉的爱情故事。作品通过一个妓女的爱情悲剧,揭露了法国七月王朝上流社会的糜烂生活。对贵族资产阶级的虚伪道德提出了血泪控诉。在法国文学史上,这是首次把妓女作为主角的作品。

媒体推荐

    小仲马先生不属于任何派别,不信仰任何宗教;他对过去和现在的迷信都太偏好,正因如此,他进行观察、思索,他不仅看到现在,而且看到了未来。
    ——俄国作家  列夫·托尔斯泰
    我读《茶花女》是向好朋友挪的十个小时,从晚上八点我便拼命看,凌晨一点看完,让我妹妹起来看,第二天早晨五点,妹妹回到床上睡觉。我一边翻看第二遍,一边走到轮渡,过海去还书。还记得那晚停电,点两盏油灯。仿佛听见窗下有人哭泣,几次撩开窗帘,望着发白的小路,我已泪流满面。
    ——中国著名诗人  舒婷
    小仲马先生给我们再现的不是日常生活的一角,而是富有哲理意味的狂欢节……只有《茶花女》是永存的。
    ——法国作家  左拉

目录

正文

前言

  

    法国作家小仲马的《茶花女》,属于最早被翻译给中国读者的外国小说之一。小说写于一八四八年,五十年后的一八九八年,便被中国文艺小说翻译鼻祖林琴南以《巴黎茶花女遗事》为名译了出来。此后,根据小说《茶花女》改编的歌剧、话剧也相继出现。记得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实验歌剧院又重新排演了歌剧《茶花女》。至于小说,则被多次翻译,迄今大约已有十来个中文译本。
    作为世界上流传最广的名著之一,《茶花女》令人震撼的艺术感染力可以说和作者小仲马的身世和经历有直接关系。小仲马的父亲大仲马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杰出代表、著名戏剧家和小说家。大仲马早年在奥尔良公爵家里当抄写员时,结识了洗衣女工卡特琳娜·拉贝。一八二四年,他们生下了私生子小仲马。随着戏剧创作带来的巨大声誉和经济条件、社会地位的迅速改善,大仲马开始出入巴黎上流社会,对卡特琳娜·拉贝母子弃置不顾。就在这种贫困屈辱的生活环境中,小仲马度过了人生的最初阶段。私生子的身份令他备受奚落和羞辱,直到老年他对这段辛酸的经历还念念不忘。
    小仲马七岁的时候,大仲马找到了他,并把他送进了寄宿学校读书。此后,小仲马耳濡目染父亲放荡不羁的生活,也开始放浪形骸。一八四二年,小仲马在剧院遇见上流社会交际花玛丽·杜普莱西,即小说《茶花女》中玛格丽特的原型。玛丽·杜普莱西生于一八二四年,十五岁时前往巴黎学做裁缝,十六岁即当起上流社会交际花。小仲马对玛丽一见钟情。不久,玛丽即成为小仲马的情人。但是,他对玛丽不肯退出上流社会纸醉金迷的生活表示愤怒。直到有一天,小仲马发现了玛丽与一位年轻人来往的书信,随后他在给玛丽的绝交信中写道:“你忘掉一个你应该不会关心的名字,我忘掉一份不可能的幸福。”此后,两个人就再也没有见过面。在小仲马随着大仲马去西班牙旅行期间,玛丽肺病沉重,病逝于巴黎,死时才二十三岁。小仲马悲痛万分,于一八四七年六月开始闭门写作,将这段故事写成小说《茶花女》。这部小说使小仲马一举成名,并且直接奠定了他在法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
    我们即使以现代的目光审视这部小说,仍不得不感叹它是一部以“情”动人的作品。它问世已有一百七十多年,至今仍受到各国读者的喜爱,这是因为,纯洁的爱情本身从来就具有超越时代的力量。人的纯真至性一旦遇到社会上有形或无形的桎梏,便会衍生出无穷的人类情感悲剧来,而这种悲剧常常会以不同的形式在不同的场景出现。小仲马的私生子身份,使他对社会、对人性的观察和感受自不同于一般人,对社会等级所造成的歧视和人类情感的感受也格外深切。无疑,他是抱着深深的同情心来描写茶花女这个人物的:“我不是淫秽堕落的宣扬者,但无论在什么地方,只要我听到了心灵高尚的不幸者在祈求,我就要为他们广为宣扬。”他的这种同情,也深深地感染了这本书的读者。因此,正如曹雪芹笔下的晴雯、林黛玉,小仲马笔下的茶花女也在演绎着人类社会和情感深层次的冲突和无奈,从而具有了文学经典形象的永恒魅力。
    是为译者序。
    王殿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