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中国文学 > 中国文学-散文

围着老家转圈

  • 定价: ¥35
  • ISBN:9787512032538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线装书局
  • 页数:205页
  • 作者:王学堂
  • 立即节省:
  • 2018-10-01 第1版
  • 2018-10-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王学堂著的《围着老家转圈》记录作者自己所亲历的1970—1990年这段时间的变化,更是对自己前19年人生的回味与追思。
    本书是用作者的眼光来带领您熟悉这19年的山东农村生活经历,用作者的感知来认识他们这个村里的人和事,用作者的经历来讲述他这46年的人生沧桑与历程。

内容提要

  

    王学堂著的《围着老家转圈》题材是自传体散文,描述的内容是一九七〇年至一九九〇年在山东农村生活和求学经历。这里有一个农村孩子成长为城里人的艰辛与痛苦;一个法科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思想历程;一个基层法官从农村法庭到县城再到市区法院的人生经历;一个基层政府法务职员的成长与代价;一个儿子、一个丈夫、一个父亲、一个朋友对家庭、亲情、友情的眷恋与追求;一个以法律为终生职业的人,为了肚皮与脸皮,在一个个没有亮点的日子里慢慢变老的历程。

作者简介

    王学堂,1972年2月出生于山东潍坊青州。1995年毕业于西北政法大学,历任山东青州法院、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法院法官。自2007年起供职于禅城区法制办公室、司法局,现任广东盈隆律师事务所专职律师。著有《无法不谈:一个法律人的行与思》(海洋出版社2009年版)、《离婚为什么》(知识产权出版社2011年版)、《历练:基层政府法律人成长日志》(中国法制出版社2019年版)、《工伤,伤不起:工伤法律维权自助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和《律师学堂故事汇》(经济日报出版社2017年版),自传体小说《围着老家转圈》(线装书局出版社2018年版)、《政法随笔》(吉林文史出版社2021年版)。本书是作者结合自己25年基层司法、执法、法制监督工作经历,为政府公务员量身定做的一本政府信息公开实用工具书。

目录

第一辑  王氏家族
  踏遍千山万水,故乡青州最美
  围着邵市转一圈
  村东南老王家
  王家本是生意人
  吵架改变了家庭出身
  一句话赔上一条命
  奶奶曾经抽烟
  姓了一辈子陈,奶奶死前改姓孙
第二辑  曾经年少
  父母那代人的爱情
  我是从哪里来的
  我的毛病可真多
  那些不穿内裤的日子
  苦难是一种经历
  曾经的游泳技能找不到了
  麦收是一场战役
  参加工作从放鹅开始
  读报,我的终生习惯
  老家有棵枣树
  不许撒尿的吃瓜群众
  偷听台湾广播
  人生有太多第一次
  电老虎也会要人命
  娘是儿女最好的医生
第三辑  岁月流淌
  向着梦中的地方去,错了我也不悔过
  这里的黄瓜竟然长刺哎
  第一次旁听公判大会
  上缴老鼠尾巴一条
  当年组织的游街活动
  好老师影响一生
  《平凡的世界》,我的人生励志书
  庆幸当年没有读初中中专
  房前那盏明亮的灯
  野百合也有春天
  母校青州五中不在了
  改变命运的复读经历
  一年又一年
  五女拜寿阖家欢
第四辑  亲情永驻
  预测到了放开“二孩”
  提起母亲太沉重
  我给娘当老师
  苦命的母亲
  恁娘喊你回家吃饭
  娘,您在那边还好吗?
  父亲70岁退休了
  明眼人向瞎眼人问路
  学着父亲,做父亲
  没有高考,我会什么样?
我的心想要去流浪,我的人却在地上(跋)

前言

  

    我想到的和没想到的(自序)
    2018年春节,我利用假期时间开始写这本王氏家族的个人记忆史。或许是因为年龄日增,或许是因为在社会上闯荡日久,我越来越感觉到记录这些往事的重要性。
    动笔这天正好是我的生日,已经是46岁奔半百的人了,小时候的事似乎就在眼前,但有些已经离我很远,或故意遗忘或随时光流逝,年轻人已经不可能了解我们的时代。
    在这46年人生中有些事情是我想到和没想到的。
    我能想到过不当农民,但没想到会成为城里人。从小我就敏锐地发现工、农的地位天差地别。我发誓要吃馒头(当工人),绝不吃煎饼(当农民)。别以为我胸怀大志,我的最高理想也不过是到县城里当工人,娶个吃国家商品粮的供销社女子。理想本来就不算高,现在总结起来算是超额完成了任务。今天工人已经成了普通劳动者,国家商品粮早就进了历史的垃圾堆,尽管供销社作为机构存在,但其商品供应主渠道的作用已经荡然无存了。历史就是这样的无情。
    我想到过流浪,但没想到漂泊异乡。曾经年少爱追梦,1987年,15岁的我正好处于青春期,也适逢思想高度解放、社会高度自由的中国,而科学家彭加木、徒步行走中国的余纯顺、万里长江第一漂的勇士等为国人热宠,也让我异想天开,想漂泊游荡。最终是“我的思想想要去飞翔,我的人儿却在地上”。一个身无分文,最远跟着父亲去过县城的农村孩子,哪有流浪的资本?想不到的是33岁那年,我竟然举家南下,开始了在举目无亲的岭南漂?白生活。这是我想不到的,也是我的家人所想不到的。或许是命运,也许是少年时早就潜伏在天性中那颗躁动的心使然。但不管离家多远,心总还是在老地方。
    我想到过忆往之重要,但没想到回忆竟如酒甘醇。我上学时年龄算小的,人发育的晚,开窍也晚,整个人傻傻的,说话又直又冲,很容易得罪人。感谢当年同学的不杀之恩。年龄既长,特别是在社会上漂泊已久,竟然对往事越来越怀恋。40年前的往事历历在目,眼泪总是那样不自觉地在眼眶打转。知道自己所想到的,但更多是没想到的,这才是生活,这才是命运。
    46年来我都在围着生我养我的那个村在画圆,在围着这个小村庄行走,在19岁读大学之前最大的生活轨迹也不过是在这个叫邵市的小村和益都县城之间。于是就有了要写的这本书的题目——《围着老家转圈》。
    2017年,关于保温杯的话题在网上掀起一波中年危机讨论热潮,拿保温杯的中年男人成了群嘲的对象。尽管不愿意承认,但年龄确实到了中年。想来年龄真是世界上最公平的东西,因为它是客观存在的。原来忙碌一天稍微休息就满血复活了,现在工作一天回到家倒头就想大睡:原来哪怕喝醉一觉醒来依旧生龙活虎,现在就是喝一点,第二天整个人都不好了。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记不清是从哪一天开始用上了保温杯,或许在不知不觉中就到了拿保温杯的年龄。想到这里,人生就整个灰暗下来。2016年,我44周岁,如果我能活到88岁,那正好是个分割点。人生从此开始像踢球一样进人了下半场。正如体育比赛中解说员常说的“留给中国队的时间不多了”,留给我们中年男人的时间也不多了。
    人生的下半场球怎么踢?这是我经常思考的问题。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别人的书籍里面,我感受到了不一样的人生,有风雨也有睛,也同欢乐也同愁。沈从文说“我走过许多地方的路,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从那个叫邵市的小村出发,一个普通农家子弟由于喜欢阅读、喜欢学习、喜欢交流收获了最大的人生财富,那就是人生的经历和阅历。人生就是经历,今天的我仍无时不在折腾自我,善待生活,丰富人生。
    这些,都让我想到了写本书来回忆自己的19岁(1972—1991年)。据网上说,1962—1972年出生的是最幸福的一代人,侥幸的是我踩上了这代人的尾巴。我们有幸生活在那个年代,天很蓝(闻到汽车的尾气竟然兴奋好些天),水很绿(农村的水位浅到伸手可及),人很纯洁(理想高于天)。后面的人已经不熟悉或者说不了解我们这代人的成长轨迹和生活,于是我想带你们走进我个人的那个年代,因为“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列宁)。
    现在无论写书还是出书都是挺尴尬的事,毕竟这是一个自媒体发达、网络阅读的时代,书籍买得少,读得更少。但我仍然希望留下点文字,毕竟网络烟飞灰灭,而书籍却可以永久留存。在写作中不时感动的不能自已,因为这是我过去的生活,一个普通农村孩子的过往世界。得益于自己爱好写作的习惯,想为我们的后人留下点什么,也想为我们同代人纪录点什么,更想为我们的社会增加点什么,于是就有了这本书,这是一个法律人的使命和责任。
    借用我们这代人都耳熟能详的“攻城不怕坚,攻书莫畏难。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与诸位读者共勉。读到40年前的诗,更知时光如流水一去不可回啊!
    王学堂
    2018年春节于广东佛山

后记

  

    我的心想要去流浪,我的人却在地上(跋)
    在2018年的春节长假中,在昔日人来人往如今人去楼空的办公大楼里,尽管我努力使自己的心情平静,奈何效果并不理想,一种怀乡之情凭空而生喷薄而发。干脆停下来,想一想那遥远的故乡。
    思念故乡的袅袅吹烟。正如邓丽君所唱:又见炊烟升起,暮色罩大地。在深秋渐冷的夜幕下,一缕缕吹烟袅袅升起,那是母亲在为散学归来的儿女准备晚餐。这一幕常常在我脑海深处闪现。
    思念故乡的一树一木。村东边曾经戏水的小河早已经干涸,少年时曾经游泳、戏水的村中河湾早就填成了平地,村中当年的参天大树早就不知去处,那些熟悉的景致都不复存在了。但记忆中的一树一木都那样亲切,犹如在眼前,河沟还在,老树犹存。这里面寄托着我的情感。
    思念故乡的亲人。亲不亲故乡人,美不美家乡水。在外漂泊,一听到熟悉的乡音就倍感亲切,一见到家乡来人就有找到组织的感觉,这是我的父老乡亲。更思念故乡的亲朋好友。在这块土地上生活了33年才外出漂泊的我,亲戚朋友大都在这里生活,一想到故人立即回想起当年经历的一幕一幕。可惜,时光一去不回头。好在记忆永在,友谊永存。
    思念故乡的记忆。这里有我46年的成长经历,每次回到老家,我都围着熟悉的村庄走,一圈一圈又一圈。一俯一仰一场笑,一江明月一江秋。这是生我养我的地方,也是我今生魂牵梦绕的故乡。世代居于兹的村人自然不会理解,他们不知道这是一个少小离家老大回的游子在排解乡愁,在寻找当年的成长印记和生活记忆。
    当年母亲犹在世间劳累,父亲也还年轻,我和妹妹尚小,那是多么幸福的一家。今天,母亲已经离我们远去27年了,27年能见证人间多少喜乐和哀愁?今天的故乡,历经40年的波澜壮阔的变革,已经不再是我记忆中的故乡,当年的稚童如今已经白发依稀。我思念的故乡与现实的故乡已经渐行渐远。但我仍然止不住思念故乡,尤其在这长假中,思乡是一种节日病啊!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于是,我着手为故乡、为我们这个家族、为我自己写作一部回忆录。
    一个人的家族史就是一部社会史。身为小人物,生命中不可能有大张大合的人生起伏,也不可能有如椽大笔般的辉煌,但他们也在用生活和阅历阐释着一个小人物的悲欢离合,经历如我等普通人相仿,往往最容易与之产生共鸣;更重要的,它们才是“信史”。
    中国向来缺少信史。北宋大儒张横渠有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所以中国人往往把传记当作先贤圣人才能够做的事,普通人是绝无立传资格的。但“王侯将相岂有种乎?”那些不信邪、追求平等的人们在后来创造了类似个人史的墓志铭。可惜,为了给死者歌功颂德讨主人满意,特别是受“盖棺定论”的老好人思想影响,在创作墓志铭时不论其功绩如何,一概夸大其词予以颂扬,时人称为“谀墓”。这次的节外生枝再一次让个人史遭受了严重打击,甚至到了“万复不劫”的地步。可以说,中国缺少人文关怀,缺少公民意识的发掘与养成,文明的古代中国没有产生与之相匹配的个人史,这是重要原因之一。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清:袁枚《苔》)。于是,我不顾人讥讽,不怕人耻笑,不因为个人卑微渺小,写下了这本切合我为普通人立传(普通人写,写普通人,写普通事,普通生活中反映历史变迁)使命的个人回忆!记录下自己的人生,权当为子孙后代留下自己的一串足迹!不管它多么幼稚,何等歪歪扭扭,毕竟那是自己来时的路啊! 很喜欢一首诗,是杭州灵隐寺住持慧远禅师的自题画像:来往烟波,十年自号西湖长。秋风五两,吹出芦花港。得意高歌,夜静声初朗。无人赏,自家拍掌,唱彻千山响。 无人赏,自家拍掌,唱彻千山响。有点孤芳自赏的味道。但何尝不是一种人生态度?我写作本书,记录自己所亲历的1970—1990年这段时间的变化,更是对自己前19年人生的回味与追思。 这些年,我一直在写:一个农村孩子成长为城里人的艰辛与痛苦;一个法科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思想历程;一个基层法官从农村法庭到县城再到市区法院的人生经历;一个基层政府法务职员的成长与代价;一个儿子、一个丈夫、一个父亲、一个朋友对家庭、亲情、友情的眷恋与追求;一个以法律为终生职业的人,为了肚皮与脸皮,在一个个没有亮点的日子里慢慢变老的历程。 要感谢我的亲人,大我6岁的银庆叔叔、大我2个月的彩云姑姑、大我1岁的国胜表哥、小我1岁的素梅表妹和小我3岁的敬荣妹妹。为了这本家族史,我们分散于各地的亲人们借助现代联络方式建起了专门微信群来致我们的青春,一如30年前的冬夜一家人围炉夜话。我们共同回忆起了很多的陈年旧事,在回忆中我们仿佛又一次回到了无拘无束、天真烂漫的童年时光,那是我们70年代的共同精神家园。在这个意义上,这本书与其说是我的著作,不如说是我们的集体创作,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共同回忆录,我不过是执笔人。老王家是一个山东农村的普通人家,这个大家庭的人也都是普通人,但我们却想说一段往事给你听,讲一讲我们老王家这几代人的悲欢与离合。 本书出于体例需要,是用我的眼光来带领您熟悉这19年的山东农村生活经历,用我的感知来认识我们这个村里的人和事,用我的经历来讲述我这46年的人生沧桑与历程。如果您还有兴趣,让我们共同相约我的下一部个人自传体散文,来追忆我在西安西北政法学院4年间(1991—1995年)的求学生涯,那将是一个法律人的成长故事。 王学堂 2018年3月3日一稿 2018年6月23日二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