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中国文学 > 中国文学- 小说

跑家(那些埋藏民间的古董传奇)

  • 定价: ¥48
  • ISBN:9787509014400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当代世界
  • 页数:246页
  • 作者:许海涛
  • 立即节省:
  • 2018-10-01 第1版
  • 2018-10-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那么几年的时间,我像一只麻雀,在乡村漫无目的,又似乎怀揣着所谓的目的不停地飞翔。这家屋檐生了苔藓的青瓦、那家尘灰满面的中堂、这家浸满了油脂和茶垢的炕桌、那家雕镂美丽花纹的房梁、这家丢弃后院硕大的青石条、那家黄土夯筑的院墙……都留下了我翩翩飞翔的记忆。当然,我很幸运,在一座座村庄——这些村庄已经足够衰老,生命用分秒来计算,城市强大的侵略催促他们死亡——活着的最后时刻,结识了很多朋友。
    许海涛著的《跑家:那些埋藏民间的古董传奇》用世情小说笔法,描摹“跑一线”的一物一人一事,揭示“一线”古董被发现、被交易、闪亮面世的细微、奇妙、曲折过程,透示一线跑家充满民间的寻宝“智慧”,演示由寻宝引发的饶有趣味故事。
    本书接地气,可读性、知识性强,充满关中土地深处的神秘气息,娓娓道来,多棱角、多视点呈现收藏界一线风云。

内容提要

  

    品鉴古董,就是与古人对话,有时信号畅通,古人如在眼前,侃侃而谈;有时陷入迷雾,似乎看见了,却隔着奔流的江水,你在此岸,他在彼岸。那江水就是时间,不可回流。
    在古董行,“跑一线”是指深入乡下,挨门进户地探古寻宝,访珍觅奇。
    《跑家:那些埋藏民间的古董传奇》作者许海涛通过一线视角,以“我在乡下收古董”为主题,用世情小说的笔法,描摹了“跑一线”过程中的一物、一人、一事,展现了好物被发现、被交易,闪亮面世的曲折过程,彰显了一线跑家充满奇趣的民间智慧,也道出一幕幕由寻宝而引发的饶有趣味的故事与传奇,读来妙趣横生,意味深长。

作者简介

    许海涛,1969年生,陕西咸阳周陵人。专注民间古董收藏近三十年,走遍关中,刮地皮式“跑一线”探古寻宝,经见、过手各类藏品和老物数万件,与近百位一线跑家相交。

目录

玉祖
玉凤凰
铁半两
永受嘉福
犍陀罗
北魏小公主墓志铭
四面佛龛
捣练图
金刚经石
礼佛图
石函
望天犼
五尊佛
心经石
紫金鱼袋
咸通玄宝
缂丝凤鸟
三彩鸳鸯
上官婉儿墓志铭
六如砚
董其昌手札
小案子
画案
老树根
面条柜
石画
小碗
艾叶绿
贾员外门墩狮
翘鼓门墩
吴记中堂狮
紫砂挂釉
八棱瓶
卖妻契
路遥手稿
对点儿
念佛是谁
品残斋
青花罐
老宋的木箱
老四
五哥的园子
小健的书房
团圆
老杜
破烂王
梁老师
三爷
方瞎子
无钤印字画
清风子
凯子

前言

  

    寻找
    一直觉得心里头欠着点、缺着点什么,不那么畅意、熨帖,不那么浑实、润活;而且,随着经见的日头和风雨愈来愈厚密,这种“欠着点、缺着点”的感觉也愈来愈厚密。夜半,没缘由地猛醒之际,几杯酒醺醺然,独自踏着枯叶风中行走之际,这种感觉像生了翅膀,飞舞在面前。我想抓住,却了无踪影,只抓住了迷茫的叹息。
    我得去寻找。
    有那么几年的时间,我像一只麻雀,在乡村漫无目的,又似乎怀揣着所谓的目的不停地飞翔。这家屋檐生了苔藓的青瓦、那家尘灰满面的中堂、这家浸满了油脂和茶垢的炕桌、那家雕镂美丽花纹的房梁、这家丢弃后院硕大的青石条、那家黄土夯筑的院墙……都留下了我翩翩飞翔的记忆。当然,我很幸运,在一座座村庄——这些村庄已经足够衰老,生命用分秒来计算,城市强大的侵略催促他们死亡——活着的最后时刻,结识了很多朋友。
    之所以结识这些朋友,是因为他们跟我一样,也在寻找,寻找“欠着点、缺着点”的什么。他们骑摩托车,驾驶三轮“蹦蹦车”,好一点的,有一辆遮风挡雨的“面包车”,搜寻半径百十多公里。他们进入村庄,扯开喇叭:“旧桌子、老板凳、袁大头、老麻钱、旱烟锅锅、玉石嘴嘴、旧书旧画儿、老猪槽、老马槽、老窗子、老门扇……啥都要嗷!收老货喽嗷……”这样的召唤在乡村总能找到呼应。人群聚拢过来,我的朋友们掏出廉价的香烟,先向年长的老者敬上一支,再向每个人笑脸致意,散发一圈。谁知今天会有怎样一件让人心旌荡漾的物件出现呢?谁知这些看似寒窘的乡人先祖姓甚名谁?所谓伟大、著名、知名、有名的人物,哪一个不是从乡村走出去的呢?
    古老的村庄像星辰,因为迷雾和阴云,看不见它的璀璨。或许还因为时间太残酷,记忆被一刀一刀割成了碎屑。但世事往往奇妙,冥冥之中自有神灵安排,尘封的过往会因某个物件的出现而光明、清晰,让混沌的后人看见先人的足迹、风采,乃至隐秘。
    这也是我这些朋友们最幸福的时刻,也是其风雨无阻整日不辍在乡村搜寻的原因。即使一两个月毫无收获,也丝毫不影响他们搜寻的热乎劲儿。他们有一个共同“毛病”,或者说“爱好”,就是一次一次不厌其烦地向我讲述那些“光辉经历”:如何透过老旧、脏污的外表,用锐利的“一双慧眼”刹那间复原这些老物件的本来面目;怎样按捺住狂跳的心脏,做出无所谓的样子讨价还价;怎样平心静气盘磨出光彩,证明自己有“一双慧眼”;怎样与城市来的“客”斗智斗勇,博得好价钱;怎样追悔莫及,捶胸顿足,没看透这些老物件,开价太低了……经过他们的“一双慧眼”,多少物件陈列在大大小小的博物馆里、多少物件摆设在大大小小的“古镇古村落”里、多少物件成为大大小小富豪豪迈的炫耀的资本、多少物件成为玩家们天天盘磨的最爱……这些物件绝大多数是民间“特产”,别有一种气韵和气质,套用眼下的热词,就是“特别接地气”。
    我的这些朋友们让沦落的“破烂儿”走出沉沦的乡村,换了主人,放射光彩。他们却被冠以“跑一线的”“铲地皮的”“日弄人的”“没正事闲混的”名头。好听些,他们被称为“跑家”、“一线跑家”。他们搜寻物件,似乎只为了赢得变卖的差价,为了蝇头小利出卖了不该出卖的东西。一位年长的“一线跑家”朋友说:“不是我买的本事大,是主儿家要卖啊!谁让他守不住先人的遗存呢?”
    “我也要活命么,只要经见了,过手了,心里就舒坦,一辈子能活在寻货的路上,那就美得很了!”
    “从我手上接货的人,其实也活在寻找的路上。不给他,他心里也不得成,吃不下饭,睡不着觉。”
    我问:“寻找什么呢?”
    他答:“还不是先人留下的那些念想,还不就是你们嘴里天天念叨的乡愁么!”
    有那么几年时间,我像跟在老师屁股后头听话的小学生,谦恭地,甚至带着崇拜的意味跟着这些朋友们,敲西家门,进东家屋,把李家批麻批灰黑又亮的大漆供案拉回家,把段家沉重无比的牌坊残件吊上车,吃罢王家嫂子抡圆胳膊烹饪的搅团,顺便捎上他们祖上石印的诗集,喝了周家老叔祖传手艺酿造的苞谷酒,切莫忘记他家那方细腻滑润的端溪老坑砚台……由此,我也结识了很多像我一样,从楼宇森林跑出来的人。他们各怀梦想,有的想搜寻出一座博物馆;有的想装饰自己呆板的樊笼,生些古雅厚重的气息;有的只是爱,与生俱来的爱,没有一丝功利……从我那些跑一线的朋友一直往上,生成了一张巨大的网络和无限的链条,谁也不知道网络的尽头在哪里,链条的顶端在哪里,只知道,数不清各怀梦想的人在这张网络的一定区域、一定高度活跃着,每天因此而繁衍出很多故事。
    我的梦想和愿望就是把这些故事原汁原味地记录下来,定格那些精彩动人的瞬间,尽管这些瞬间跟“宏大”叙事比较起来,那么渺小,而且微不足道。就像我那位年长的一线朋友说的,我在记录乡愁。是的,是乡愁,但又不仅仅是乡愁,更有先人通过一对柱础、一件佩玉、一函古书、一根银簪告诉我们时间的斑驳、流传的艰辛、得到的偶然和必然……
    大约,这就是我寻找“欠着点、缺着点”的什么吧!
    是这样吗?
    此刻,我心里头还觉得欠着点、缺着点什么,不那么畅意、熨帖,不那么浑实、润活。昨晚,与那位年长的“一线跑家”朋友通电话,他悲哀地说:“咋啥啥儿都寻不下了,跑了三五天,还是光蛋蛋儿,只到手了半块云纹秦当,把人急得想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