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外国文学 > 外国文学-各国文学

天堂消息(精)

  • 定价: ¥69
  • ISBN:9787513332149
  • 开 本:32开 精装
  •  
  • 折扣:
  • 出版社:新星
  • 页数:362页
  • 作者:(英)戴维·洛奇|...
  • 立即节省:
  • 2018-10-01 第1版
  • 2018-10-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戴维·洛奇著的《天堂消息(精)》讲述了伯纳德应重病的姑妈要求,陪伴不情愿的父亲前往夏威夷看望。抵达后的第二天,父亲被车撞倒,送往医院。伯纳德不停在父亲和姑妈身边陪伴,并借此机会发现了二人的过去。故事在第三人称的记述伯纳德的日记和长信、父子二人在旅途中遇到的各种角色从夏威夷寄出的明信片和笔记之间切换,如电影般流畅。

内容提要

  

    《天堂消息(精)》是学院派小说代表作家戴维·洛奇的第9本小说。故事的主人公伯纳德是一位患亲密恐惧症的四十岁处男,应重病的姑妈要求,陪伴不情愿的父亲前往夏威夷看望。抵达后的第二天,父亲不幸车祸住院。伯纳德不停在父亲和姑妈身边陪伴,并借此机会发现了隐藏多年的家族丑闻。与此同时,因为信仰动摇,伯纳德放弃了神学院的神职,在宛如人间天堂的夏威夷重拾了信心、希望、爱。
    故事用第三人称在记述伯纳德的日记和长信,糟心的旅途中各种古怪的旅客从夏威夷寄出的信件和笔记之间切换,如电影般流畅。

媒体推荐

    本书译者是我的大学同事,也是我的翻译同行。她时隔二十载断然重译的《天堂消息》,除了"天堂消息",还敏锐捕捉和如实再现了其中的文学消息、文体消息和审美消息。诸如幽默、机趣、灵动、潇洒、诗性……读来令人忘倦。
    ——林少华
    在智慧的火花里暗藏讽刺,洛奇的这种功力已达大师级别。本书是又一明证。
    ——《每日邮报》

作者简介

    戴维·洛奇(David John Lodge,1935- ),英国著名小说家和文学评论家,伯明翰大学荣誉教授,英国皇家文学院院士,以文学贡献获得不列颠帝国勋章和法国文艺骑士勋章。代表作品主要有“卢密奇学院三部曲”:《换位》《小世界》和《美好的工作》;“天主教三部曲”:《大英博物馆在倒塌》《你能走多远?》和《天堂消息》;其他重要作品还有《走出防空洞》《失聪宣判》《治疗》等。并著有《小说的艺术》和《意识与小说》等多部文学批评理论文集。

目录

正文

后记

  

    夜色中御风而来
    ——新版译后记
    1998年,刚刚毕业参加工作的我,有幸参与了罗教授负责的戴维·洛奇系列作品的翻译项目,在海大浮山校园的单身宿舍里整日埋首翻译。由于没有电脑,三稿之后留下大量的手抄书稿,一只鞋盒都装不下。要查的词条太多,得去外院的图书馆翻查词典;有涉及天主教仪式的用词,得去青岛天主教堂找当时的陈天浩神父求教;有些单词意思实在不明白,得去栈桥英语角逮几位老外问问清楚。忙碌大半年之后,文字终于交付印刷,心里也乐开了花。
    时至2018年,我的翻译初衷并没有改变,还是想翻译出通顺好读的作品来。但是二十年的光阴毕竟留下了印记。国家的快速发展,个人生活环境的变化,多年教授笔译、口译的经验,对翻译理论的认识,自身阅历的积累和表达方式的迭代更新,一切都促使新版译文完全不同于旧版。
    首先是内容上,1998年还觉得新奇、艳羡的境外旅游,到了2018年早已成为国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中国近年来的社会发展让译者和目标读者在参团旅游方面的眼界、阅历,都追赶上了原作者和原文读者,客观上为二者提供了达到视域融合的外部条件。换言之,原作者、源文本在原地坐等二十年,等到了赶上来的中国读者。于是小说的社会文化背景变得更容易被中国读者理解,从而大大减轻了译者的负担。如果我没有在二十年后接手重译《天堂消息》,根本就体会不到这种乘坐国家发展的快车,追赶上原作者,直接驶入原著主要场景的奇异经历。
    为了进一步缩短原作与目标读者的距离,译者刻意更新了一些词汇。比如旧版使用“脆弱”“没有品味的有钱人”,新版改成了“玻璃心”“土豪”。利用这些词汇暗含的时代印记,给译文打上“10后”的标签。这样做也是因为原作者在小说开头中并没有明确交代故事发生的年代,具体时间要从细节中推断,比如夏威夷旅游统计数据的发布时间。这就给译者一定的自由,可以灵活使用词语,让读者感觉故事发生在近期、当代某个时间,距离自己并不遥远,以期减少读者跟原文之间时空上的距离感。
    其次是上网查询词条、背景知识更是异常方便、快捷。但是我反而将旧版中上百条的译者注释大量删减,只剩下十几条。旧版的每一条注释都是煞费苦心、苦苦寻找而来,所以根本不合得放弃,而且觉得读者肯定跟我一样,需要些背景知识才能理解故事情节。但深层次的原因是早年拜读张谷若先生翻译的《大卫·科波菲尔》。我至今仍记得在开篇的那几页,译者注释的篇幅甚至超过了译文正文。张谷若先生的译例让我见识到翻译大家严谨、负责的翻译态度,所以一心想要学习模仿。 译者在过去的二十年间又涉猎了更多翻译理论,如互文性、跨文本性,文学文本类型对翻译策略的差异化需求,读者接受美学,等等。尤其是亲耳听过Christiana Nord来海大演讲,以目标读者的身份对比评论《红楼梦》带注释和不带注释的两个英译本。于是在新版中,我将大量涉及双关、背景知识的注释删减、转化掉,将文学作品与学术论文加以区分,保持严谨的翻译态度,但尽量不用注释干扰读者阅读文学作品。 最后,我作为口、笔译教师的译者身份在翻译过程中明显发挥了作用。二十年前,我是凭着热情和语感来翻译。现在,我在处理某些特殊句式、修辞的时候,脑子里能清清楚楚地浮现出我的翻译榜样。比如我在课上多次讲述夏济安先生翻译中善于将英语的主谓句式改变成汉语的主题一述题结构,分析他在大量译例中如何消解主语,补充谓语。遇到双关等修辞方法时,会想起张谷若先生的众多案例,按其思路尝试灵活翻译。经过二十年对翻译理论、经典案例的研习,许多复杂的理论简化成了能够复制、仿照的例子,这是我在二十年前所欠缺的。 另外我因为长期教授口译、视译,回看旧版《天堂消息》中的人物对话,明显感觉拘禁、生涩,不能够反映出旅行团中不同人物的社会层次和背景。现在看来,戴维·洛奇可能在该小说中尝试了复调狂欢小说的风格。人物的对话如果译得过于刻板,就会将“复调狂欢”变成单调的千人一面。译者根据戴维·洛奇的人物刻画,竭力让人物说出口的话体现出他的性格、涵养,比如让律师语带锋芒(然后用名字加以嘲讽),让傻姑娘憨傻,让市侩夫妻庸俗,让老人唠叨。当然所有这些,也只是译者期望达到的目标。实际上能不能达到,一切要交由读者评说。 再次感谢罗贻荣教授当年不吝赐教,感谢当年帮我答疑的同事和抄书稿的学生,也感谢我先生的大力支持。 李力 中国海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