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中国文学 > 中国文学- 报告文学

110在行动

  • 定价: ¥45
  • ISBN:9787214219770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江苏人民
  • 页数:228页
  • 作者:董新建
  • 立即节省:
  • 2018-10-01 第1版
  • 2018-10-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董新建著的《110在行动》为长篇报告文学。以镇江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成立30周年为背景,精选30多件鲜活生动的事例,有各种案件的案发和侦破过程,也有为民服务,救人于危难的感人故事。从中可以了解到110的前世今生,忠诚与坚守、不易和艰辛。
    书中提及的人和事,是千千万万个事件中的典型代表,是全国公安110的一个缩影。从中你会发现,生活的真实远比文学更加精彩,更加震撼。看故事,听故事,你会感同身受,不由自主地入情入境——因为故事就是百姓自己身边的事,天天都在发生。

内容提要

  

    《110在行动》由董新建著。
    刑事、治安、事故、举报、求助、寻人、纠纷……110接警服务中心,每天都会有上千个电话打进来。在这里,你能看到在这座城市里发生的各色真实故事,你会感同身受,不由自主地入情入境,体会到世态万千。
    用老百姓的话说,110是一个什么都能装的“筐”,装着所有被社会遗忘的事情;110是一口无所不容的“缸”,容纳和化解社会所有的怨气;110是一扇展示形象的“窗”,展示着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的信任和满意度;110是一张时刻绷紧的“弓”,让所有干警忘我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110是一根昼夜运转的“轴”,承担着上传下达的神圣使命;110是一把永远张开的“伞”,为老百姓撑起一片安宁祥和的天空。

作者简介

    董新建(笔名苏方圆),女,中国法学会会员,中国电影文学学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1998年开始文学创作,发表过近百篇小说、散文、报告文学,多次获省级以上文学奖项。长篇小说《悬崖边》入围第九届茅盾文学奖,长篇小说《风雪将至》获第三届海峡两岸新媒体原创文学大赛金奖,长篇小说《生死一线间》改编成三十集电视连续剧。

目录

前言
上篇 平安的“神经中枢”——警情就是命令
  第1章 傻女,和她的“四个丈夫”
  第2章 追捕,19年最后一名主犯落网
  第3章 报警,在毁尸灭迹之后
  第4章 “双抢”,多警联动精准打击
  第5章 绑架,丈夫持枪劫持妻子
  第6章 博弈,不断翻新的猫鼠大战
  第7章 对决,新型的网络诈骗犯罪
  第8章 守护,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第9章 暗礁,在“麻将潮”中
中篇 警民“连心线”——危难见真情
  第10章 救急,坚守在车祸发生的前沿
  第11章 救危,刀架在女孩脖子上
  第12章 救命,21次回拨不言弃
  第13章 救险,“武疯子”在挥刀砍人
  第14章 救灾,地震发生之后
  第15章 救援,托起落水者生的希望
  第16章 救护,留守老人的慰藉
  第17章 救助,迷途中的不归者
  第18章 救生,自杀者命悬一线
下篇 永不停歇的“电波”——110永远在路上
  第19章 见证,一位老“110”的回忆
  第20章 匠心,慧眼破解犯罪密码
  第21章 坚守,接警员的独特名片
  第22章 研判,大数据利剑出鞘
  第23章 承诺,为民服务忠诚不变
后记
附录

前言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我国的改革进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社会由静态向动态转变,社会治安状况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人、财、物的大流动,犯罪活动也呈现突发性、暴力性、集团性、流动性等特征。犯罪手段多样,一些新型犯罪的不断发生,对沿袭数十年的旧的公安体制形成了挑战,旧的打击犯罪方式和对治安的静态管理模式的弊端日渐显露。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如何组织和统一指挥处置紧急情况,以动制动、以快制快,更好地打击犯罪、维护治安、服务人民、服务大局,建立起一个与现代化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快速反应机制,成为公安工作改革的一个重大课题。
    1986年1月10日,广州市公安局设立110报警台。1987年6月9日,公安部下发《关于大中城市公安局普遍建立110报警服务台的通知》,要求各大中城市公安局在两年内普遍建立110报警服务台。110报警服务台的建设,成为带动快速反应机制建立,乃至推动整个公安警务改革的突破口和切入点。
    30多年来,110接处警工作从无名到知名,从单纯接受报警到集报警、求助、投诉于一体的智能化平台,形成了覆盖全国城乡的110接处警网络。如今,110是公安机关服务社会、服务群众的第一窗口,成为一面旗帜、一个品牌、一种精神,更成为百姓心目中警察的代名词、安全的符号。
    当一名歹徒手持利刃架在受害者的脖子上;
    当一个居民刚进门就撞见小偷在家中盗窃;
    当一群人正互不相让地打架斗殴;
    当一辆车与迎面疾驶而来的汽车相撞;
    当一名儿童转眼间被陌生人带走;
    当一位老人辛苦了一辈子的养老金被骗;
    当一个人站在高高的楼顶正想寻短见;
    当一名儿童不小心滑入湍急的河水;
    当一条疯狗四处流窜乱咬行人;
    当一枚火花四溅的爆竹突然破窗而入;
    当一辆车在小区里占了业主的车位;
    当一把门锁被阻塞无法开启;
    当一名醉汉上了出租车却不肯下车;
    当一个女子与丈夫吵架离家出走;
    甚至
    当一只宠物猫上了树不肯下来;
    当一只壁虎爬到了卧室的墙上;
    当一位孤寡老人想和人聊聊天;
    当一名男子失恋后想发发牢骚;
    ……
    当这一切在人们的生活中发生时,人们的脑海里就会闪出那三个最重要的数字,并拨打同一个电话号码——110,,
    说实在的,110是中国利用率最高的电话号码,人们对110已经有太多的依赖,患上了严重的“110依赖症”。一年有365天,8760小时,525600分钟,31536000秒,人们已经分分秒秒都离不开她,110——是一个永不停歇的电波。
    我从事检察工作30年,经办过上千件重大、疑难、复杂的案件,而这些刑事案件绝大多数是由公安110接处警后侦破的。说实在的我对公安110工作真的不陌生,然而,不陌生不等于熟悉,而熟悉也不一定就能洞察其中的奥秘。
    请问您拨打过110吗?如果您没有打过,您的亲朋好友一定打过。您对110了解吗?您知道她的前世今生吗?您知道她为维护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的幸福安宁付出怎样的艰辛吗?我渴望知道,我也迫切需要知道,太想揭开她神秘而美丽的面纱。
    来,你们跟着我,穿过车水马龙的街道,走进警徽高悬的公安局110指挥中心大楼。
    镜头之一
    走进110指挥调度中心,听到的是清脆的键盘敲击声和轻声细语、此起彼伏的对讲机问答声。大厅正中央,是一面由24块显示屏拼接而成的巨型电视幕墙,画面监控着市区的大街小巷,工作人员正根据警情不断切换着画面,查看当前接处警地段的路面监控图像。刑事、治安、事故、举报、求助、寻人、纠纷……110接警服务中心,每天都会有上千个电话打进来,在这里,你能看到在这座城市发生的各色真实故事,体会到世态万千。
    镜头之二
    我到乡镇、街道的派出所采访在一线接处警的民警:他们之中有荣获全国公安英模、先进民警称号的代表,也有默默无闻在基层派出所工作的普通民警;有刚进警营不久的90后,也有30年守着一部电话,干了一辈子的老110;有冲锋在一线的刑侦人员,也有在幕后让沉默数据说话的技术人才;有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的领导,也有从事警务辅助工作的人员。
    镜头之三
    在街头巷尾我采访了近百名群众:有儿童,有老人;有男人,有女人;有企业白领,有机关干部,有卖买菜的,有扫大街的,甚至还有乞丐……我逢人便问,知道110吗?众人都用异样的目光望着我,这个问题还要问吗?110报警电话哎,哪个不知道啊?不知道的是傻子!你知道什么事情打110吗?有事就找110,反正你有难,就打110,她会帮助你解决的。
    用老百姓的话说,110是个什么都能装的“筐”,装着所有被社会遗忘,不能管也不愿管的事情;110是一口无所不容的“缸”,容纳和化解所有社会怨气的缸;110是一扇展示形象的“窗”,展示着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的信任和满意度;110是一张时刻绷紧的“弓”,让所有公安干警忘我工作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110是一根始终运转的“轴”,承担着上传下达的神圣使命;110是一把永远撑开的“伞”,为广大的老百姓撑起一片安宁祥和的天空。
    “危难见真情,请拨110”。与110的零距离接触,让我感动,震撼。我沉浸在创作的冲动和激情中,和着键盘的嘀嗒声,借着《人民警察之歌》的旋律,眼前的文字带着我的体温和情感,内心深处飞扬着这样一种声音:110,我要为你们书写,记下你们30年的成长、30年的历练、30年的风雨兼程,记下你们的不易和艰辛,记下你们的忠诚与坚守。
    见微知著,透过一滴水可以看见大海,透过一缕阳光可以洞见整个宇宙。本书以江苏省镇江市公安局110为蓝本,书中提及的人和事,是千千万万个事件中的典型代表,是全国公安110的一个缩影。从中你会发现,生活的真实远比文学更加精彩,更加震撼。看故事,听故事,你会感同身受,不由自主地入情入境——因为故事就是百姓自己身边的事,天天都在发生。

后记

  

    乔治·奥威尔在《我为什么写作》一文中写道:“写一本书,就是一次可怕的、让人殚精竭虑的拼争,就像是经历了一场漫长的疾痛折磨。若不是受到他既无法理解也无法抗拒的魔鬼的驱使,一个人是断然承受不了这件事的。”
    110,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我,魂牵梦萦,无法抗拒。在创作过程中,我的内心仿佛受到了神圣的洗礼,在感动与眼泪背后,我收获的不仅仅是这些文字上的内容,更多的是内心无法言喻的那份震撼与动容。历经一年零六个月的创作,终于痛下决心,给长篇报告文学作品《110在行动》画上一个句号了,但是依旧恋恋不舍。
    30年了,已经无法统计有多少案件由于有了110快速反应机制才得以抓获罪犯,迅速侦破;无法统计有多少治安案件由于110快速反应得以及时制止,未酿成大祸大难;无法统计有多少群众由于及时获得110的帮助而脱离危难境地。每一次报警铃声响起,都是报警人对110的信任,每一次成功接警都在希望与绝望之间、生与死的边缘架起一座桥梁。民警胸中的一团火,点燃了他们濒临绝望的心灵火花,让生命重放光华。他们救人一命,没有留下姓名,只留下三个数字——110,这三个数字已经深深地刻在了人民群众的心中。
    一缕阳光让你灿烂,一丝关怀令你温暖,一片爱心使你感动万千。全年365天,每天24小时,民警们连续不间断奋战在急、难、险工作的第一线,110无时无刻不在献爱心,温暖他人的心,留下许许多多值得记忆的画面、感人的瞬间和温暖的故事。
    我更清楚地记得,当初刚有为镇江公安110成立30周年写一部报告文学作品的想法,向单永建副局长汇报时,他对我说,欢迎您来写公安,宣传公安,镇江市公安局各个警种的大门随时都为您敞开!这番话给了我极大的鼓舞,勇气倍增。
    从2017年起,镇江市公安局积极探索新时期公安新闻舆论工作的新方法、新模式,架构公安“宣传+”引领警务工作模式,通过抓典型、抓民意、抓活动、抓阵地、抓资源等五项载体,有效增强警方宣传和群众工作影响力、传播力,破解公安宣传工作精准度、认可度、接受度瓶颈,初步形成新闻舆论工作的镇江公安特色,成绩斐然。
    2017年,镇江市公安局新闻舆论部门精心组织,积极运用镇江公安“两微一端”自媒体,累计发布防范提示类资讯46条,便民服务类资讯54条,民警风采类报道20条,点击阅读数超过60万人次;全年编发《每日涉警舆情动态》272期,预警提示指令35条、调研报告2篇。全年共发博文1120条、微信作品800余条,被公安部、省公安厅和今日头条转发推送200余条。围绕敏感时间节点、重大突发事件、涉警热点问题等监测、发现敏感舆情1348起,指导组织各地妥善引导处置重大敏感舆情78起,被镇江市委宣传部评为2017“共筑网络同心圆”典范单位。 在公安“宣传+”的模式下,我被聘请为“警营作家”,成为一名“编外警察”,拿着副市长、公安局长陈金观亲自参加颁发的聘书,深感责任重大。 为了获得更多的素材,我列出详细的调研提纲,将调研提纲下发到基层公安局,共收集了300多件素材,到乡镇、街道派出所采访在一线接处警民警,去寻找那些闪光的故事,捕捉那些让人心动的瞬间,先后对30多名个人进行了采访或专访。故事以110为龙头,涉及全市各个基层公安局,涉及刑警、巡特警、治安、交警、水警等警种。 随着采访的深入,找准题材空间下力开掘后的欣喜与收获,创作的灵感被深层唤醒。在创作中感动,在感动中创作。我用文学手法描绘、渲染和演绎典型人物、典型事件,被专访人看到了我发给他们的专稿时,都被自己感动了。是的,如果连自己都感动不了,又何以感动他人? 创作与人民的心灵相沟通,与时代的脉搏相律动。警无民失根,民无警不宁!奋战在一线的公安民警,是这个时代的无名英雄。他们是中国的脊梁! 从创作到完稿,先后多次召开研讨会,镇江市公安局的相关领导把握着创作的方向,对作品采访的对象、范围、思想定位都做了详尽解读。说实在的,如果没有局领导的首肯,这部长篇报告文学作品可能会被扼杀在萌芽状态。有了局领导的思想站位,才使作品有了一定的高度、深度、广度与温度。新闻中心的何志斌同志是我的“110”,有求必应,联系人员、下发提纲、陪同专访,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务工作,诸多的经典素材都是由他一手提供的。初稿完成后,他又逐一征求相关领导的意见,提出了修改建议。 分管镇江市公安局大数据指挥服务中心的梁坚副局长多次指示,对《110在行动》的创作要放在重要的位置,当成阶段性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110指挥中心的主要负责人杨忆宁专门安排了赵霞副处长作为联系人,韩江处长、档案处的同志、被专访和采访的干警们加班加点按时提供我需要的素材——如果没有他们的关心和支持,此书是不可能完成的。 改革开放40年的今天,我们站在时代的窗口,记录下具有历史意义的这一切,用文学的温度传递人性、文明的光辉;弘扬宪法精神、彰显法治的力量;给人生以希望,给人们以拥抱生活的勇气。 在《110在行动》这部长篇报告文学作品中,在一个个平凡而忙碌的日子串起来的一个个励志的故事里,围绕着人民这个主角,体现出的忠诚信念、为民情怀和奉献担当,传递着这个时代的精神。用青春与热血谱写的每一页文字,都在天地间书写了一个永恒的主题: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朋友,你我的岁月静好,是因为有这样千千万万的优秀的人民警察在负重前行! 正像中国警察公益宣传片《因为有你》中的解说词所说: 他的睡前故事里,没有你; 她最在乎的日子,没有你; 宝宝的第一眼里,没有你; 不该错过的团聚里,没有你…… 因为 在每一个不平静的夜里,有你; 在每一个挺身而出的地方,有你; 在每一个关乎生死的地方,有你 在每一个默默坚守的岗位,有你 …… 公安,公安,心中有公,人民才安! 他们始终记得在警察之前有“人民”两个字,大哉,中国人民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