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历史.地理 > 历史 > 传记

集美学村的先生们

  • 定价: ¥56
  • ISBN:9787214223043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江苏人民
  • 页数:372页
  • 作者:陈满意
  • 立即节省:
  • 2018-10-01 第1版
  • 2018-10-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集美学村由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13年创办,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尚为渔村的集美学村名人云集,群星闪耀,成为集美学校百余年来最令人瞩目的“黄金时代”,集美也因此被称为“海滨邹鲁”。
    陈满意著的《集美学村的先生们》重点介绍这一时期在集美学村任教、演讲的鲁迅、钱穆、龙榆生等30位名人,披露他们到集美的前因后果,还原他们在集美的奇闻轶事,揭秘他们在学村的生活点滴,填补诸多文史空白。

内容提要

  

    蔡元培、鲁迅、黄炎培、马寅初、马叙伦、钱穆、龙榆生、阮真、白采、倪文宙、吴文棋、王鲁彦、叶渊、陈村牧、马仲殊、方玮德、许钦文、刘宇、顾凤城、张书旂………他们都是享誉中外的“先生”,都曾在闽南的渔村——集美驻足,留下或多或少的故事。
    陈满意著的《集美学村的先生们》以丰富详实的第一手资料,回顾历史中被忽略的细节,在故纸堆里溯迎而上,驶进历史的长河,追寻先生们的足迹。披露他们到集美的前因后果,还原他们在集美的奇闻铁事,揭秘他们在学村的生活点滴,填补诸多文史空白,以此回望大师们逐渐远去的背影,再现集美学村的百年恢弘历程。

作者简介

    陈满意,安徽砀山人,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供职于厦门晚报社。作品发表在各大报刊,曾被选作中考试题、高考模拟试题。著有《喜鹊是村镇的标点》等。

目录

1.黄炎培:陈嘉庚是我几十年来最敬佩的朋友之一
2.叶渊:集美学校的奠基者
3.黄绶铭、黄毓熙、黄永玉: 祖孙三代的集美学校情缘
4.阮真:淡出历史的语文教育家
5.蒋锡昌:带有神秘色彩的老庄研究专家
6.施之勉:山水其灵气乃钟于汝耶
7.苏眇公:闽南辛亥革命的先觉者
8.钱穆:“予在集美又好作海滩游”
9.顾拯来:中国首支海上童子军的总教练
10.李鸿梁:最像其师弘一法师的弟子
11.蒋希曾:邀请鲁迅到集美演讲的使者
12.刘赜:建国后的一级教授
13.张馥哉:民国狂人黄侃的大弟子
14.龙榆生:“集美的风景,我认为是最适宜于教学的”
15.白采:文学史上昙花一现的才子
16.倪文宙:建议《西行漫记》书名的翻译家
17.张书旂、张世禄、张振铎:集美学校的浦江三杰
18.吴德懋:刷新远东运动会记录的五项全能冠军
19.马寅初:令陈嘉庚敬佩的人
20.鲁迅:世界是属于傻子的
21.蔡元培与马叙伦:躲避到集美学村的避难者
22.吴文祺:眼前非复旧吴郎
23.王鲁彦:自由的先锋 文化的楷模
24.陈村牧:陈嘉庚亲点的校长
25.张宗麟:中国第一位男性幼稚园老师
26.左干臣:民国文学史上的“失踪者”
27.马仲殊:浔江畔远去的“暖流”
28.方玮德:才名风度早惊人
29.许钦文:鲁迅灵前的拉幕人
30.刘宇:诗坛上一晃而过的“流星”
31.顾凤城:谢冰莹前夫在集美的风流韵事
后记

前言

  

    绵延百年的文化记忆
    集美校友总会永远名誉会长  任镜波
    1913年,陈嘉庚先生在集美创办了两等小学,尔后又先后创办了集美师范、中学、水产、航海、商业、农林等10多所学校。1923年8月,为避战乱,以谋安全,根据陈嘉庚先生的函示,集美学校校长叶渊倡议把集美学校所在地划为“永久和平学村”,确保学生安全求学,将来为国家建设出力。1923年10月20日,提议获孙中山大元帅大本营批准,并电令闽粤两省省长及统兵长官,对集美学校“务宜特别保护,倘有战事,幸勿扰及该校,俾免辍废,则莘莘学子,永享和平之利”。“集美学村”由此得名。
    陈嘉庚爱国兴学,重金礼聘教师,加上民主办学、学术自由,各地名师纷至沓来,集美学校跃为中国名校,蜚声中外。陈满意先生的新作《集美学村的先生们》,展现了当年集美学校师资的阵容和丰采。
    今年是陈嘉庚先生为集美学校制定“诚毅”校训100周年,也是集美中学、集美大学百年校庆。在这难得的历史时刻,《集美学村的先生们》一书的问世,令人欣喜!陈满意先生的名字,一听就让人满意。名如其人,他为人做事,总是让人满意。我认识他多年,常常拜读他在《厦门晚报》发表的好文章。我觉得他是一位很敏锐、很用心、很有实力,而且大有作为的青年记者。
    近些年,他潜心挖掘、整理、发表了很多集美的人文历史故事,常常给人一种耳目一新、“原来如此”的感觉。拜读《集美学村的先生们》书稿,我有种大开眼界、如获至宝的感觉。书中所写的36位人物,我认识或见过的,只有陈村牧、黄永玉、马叙伦、许钦文等几位。其余的如黄炎培、蔡元培、马寅初、钱穆、鲁迅、叶渊、吴文祺等只是读过他们的一些著作。而更多的人则是从这本书中第一次读到的。因此,我对这本书,爱不释手,夜而继日,一口气读完。陈满意说,这些人物资料,有的是他从收集于海内外的大约半人高的史料中整理出来的,花了好几年的功夫。他真了不起!
    在《集美学村的先生们》中,作者对人物刻画得非常精准,个性鲜明,读来依稀有故人来的感觉。如写从厦门岛游玩归来的钱穆:“一对教师模样的年轻人,从集美码头的船上走下来,其中一位戴着眼镜,文质彬彬,手里提着一只猪蹄和几条海参。”1926年11月27日鲁迅应集美学校校长叶渊的邀请来集美演讲时说“聪明人不能做事,世界是属于傻子的”,一句话就能让人感受到鲁迅先生的风格。有些人物因为年代久远,缺乏史料,让人感到意犹未尽。但是,此书确实翻开了系统搜集、整理集美学村人物的新一页。
    作者在这本书中保留了史料的原始记载,包括时间、地点、人物故事,以及其相互关系。这是集美深厚人文历史底蕴的有力佐证,也见证了当年集美学村文化的繁荣兴盛,文脉的绵延不绝。真的要感谢陈满意!
    作者请我作序,我岂敢造次。我邀请中国侨联原主席林军先生为他作序,并题写书名。承蒙林军先生俯允,很快就寄来文章和墨宝。这是林军先生对维护陈嘉庚遗业和弘扬嘉庚文化的关心和支持。
    此为我读《集美学村的先生们》的感言。

后记

  

    这本书中的文字几乎都是在晚上12点之后完成的,经过三年多的搜寻、查找、整理,至此暂告一段落。
    我来自在皖北砀山,虽然在厦门集美生活十多年,但还是不了解集美,集美和集美学村还有很多待解的谜。按理说,我没有资格写这本书,集美向来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藏龙卧虎,名家云集,无论如何也轮不到我这个外乡人来做此事。然而,岁月弄人,我在工作时,看到的资料中常常是一大串冷冰冰的名家的名字,感受不到他们生命的温度。那些远去的名家,仿佛隔着一层窗户纸,影影绰绰,缥缈着,看似在眼前,却又遥不可及,愈是如此,我越想捅破这层纸去窥个究竟。我感受到这块热土中蕴藏的文化魅力,于是不揣简陋,开始有意搜索相关资料。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开始追寻他们到集美的足迹,探寻他们在集美留下的故事和传说,探究他们为师、为学、为人的奥秘。
    我在北京、上海、天津多地,以及我国台湾、香港地区委托师友寻找资料,发现相关的资料尽量买回来。在寻求资料和写作的过程中,我在支持、婉拒、嘲讽中如钟摆一般往复,深感人问冷暖,后来也慢慢习惯了,心态平和了。所幸身边的亲朋好友给了大力的支持,感慨做一件事之难,也庆幸做一件事之幸。
    由于年代久远,很多名人在集美学校的生活、学习的相关史料相对缺乏,而我能做的只有“拼图”,从其他史料中发掘线索,相互佐证,做一个相对完整人物的拼图。我是怀着拼图的心态,还原他们在集美时给同事、学生留下的印象。就此而言,我不是一位称职的作者。从写钱穆先生在集美的生活的第一篇文章算起,迄今已经三年多。这些文字几乎都是在工作之余堆砌起来的,家人已经进入梦乡时,我还在敲打键盘。三年多来,我几乎推掉了所有的宴请应酬,因此给朋友的感觉是我像变了一个人,其中也惹得不少误会。
    我和妻子都忙于工作,我的岳母、母亲忍着病痛,不辞辛劳,轮流照顾着两个孩子,长子昶文读幼儿园每日需要接送,次子昶斌从出生到蹒跚学步、独立行走,每一步的成长都倾注了她们的心血。正是她们无私的付出,让我能在书桌前坐下来,敲击键盘,追寻这些名人遗落在尘埃深处的足迹,感知他们的带着温情的生命力量。
    拂去尘埃,那些生命依旧闪闪发光,熠熠生辉,他们照亮了集美学村昨日的夜空,也使我在工作之余的夜晚,独自享受一份孤寂的探索与对话。我仿佛看到他们在眼前,在那里诉说着与集美有关的生活、故事。我是一个偷窥者,只能在故纸堆里梳理,把所看到的整理出来,写下来。由于资料所限,还有许多在集美学村任教、演讲过的名家,如汪静之、杨晦、潘训等,未能一一展现出来,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三年多来,我迷茫过、犹豫过,甚至产生过放弃的念头,但身边的众多师友一直在鼓励我。我的恩师、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的翟大炳教授、桑农教授一直鼓励我坚持写下去,尤其是84岁高龄的集美校友总会永远名誉会长任镜波先生、陈嘉庚纪念馆馆长陈呈先生给我指导、提携,好友刘平、林志杰兄陪我搜集材料,寻访旧址,不辞劳苦。集美大学孔艺霖小姐加班加点,根据嘉庚建筑的老照片绘制书中的插图。老同事庄送梅女士不厌其烦,帮助设计封面。林进辉、何庆余、汪贤俊、张云良、陈经华、陈新杰、杨文华、何志伟、王鹭鹏等诸多师友给我鞭策和鼓励。集美区委宣传部、区文联、陈嘉庚纪念馆等部门也提供诸多方便和支持。在这里一并表示感谢。 最值得感谢的是江苏人民出版社总经理徐海先生。我们素昧平生,但我在微博上把选题发给他之后,他对这一选题十分重视,专门到集美学村考察,了解陈嘉庚先生倾资办学的事迹,了解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一大批名人聚集在集美的故事。同时感谢江苏人民出版社副总编王保顶先生、编辑室主任卞清波先生,他们认真负责的工作,使得本书能尽快地面世。 对集美学校的昨日关注得越多,越能感受到陈嘉庚先生的伟大,感受到集美学校在那个年代的魅力。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书中的名人远去了,但他们给集美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学子。 集美学村的辉煌故事还有很多,集美学校的名人也还有很多,等待着更多的人去关注,去挖掘。写下这些文字,给过去三年多的生活留一点值得回忆的种子。 书中引用过多,不再一一赘述,在此一并对原作者表示谢意。由于作者水平有限,经验不足,书中难免有不足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作者电子邮箱:ahrcmy@126.com。 陈满意 戊戌端午前一日于月美池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