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中国文学 > 中国文学-诗词曲赋

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戴望舒诗全集)

  • 定价: ¥25
  • ISBN:9787220108419
  • 开 本:32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四川人民
  • 页数:142页
  • 作者:戴望舒
  • 立即节省:
  • 2018-10-01 第1版
  • 2018-10-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戴望舒诗全集》收录戴望舒曾出版过的全部诗歌作品,另收录一些未曾入辑的佚诗,并附录了《诗论零札》。戴望舒的诗作既承接中国古典诗词的余泽,又旁采西方象征主义的精华,以独特的音乐美和意境美开创了中国现代诗的新纪元。戴望舒被推为现代诗的领袖,他的诗歌也可以看做是中国现代诗开始成熟的标志。

内容提要

  

    《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戴望舒诗全集》是中国现代派著名诗人戴望舒的经典诗歌全集,收录了诗人生前已出版的四本诗集《我底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以及一些佚诗。戴望舒的诗歌犹如新诗桂冠上的一颗闪耀的明珠,在历史的长河中一直散发着独特的魅力。他既从中国古典诗词中汲取营养,同时又采撷法国象征派诗歌的表现手法,最终走上了咏唱现实之路,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早期诗歌多描写个人的孤寂心境,风格绮丽,情调哀婉,意境朦胧而含蓄,富有浓重的象征色彩;后期诗歌表达了对祖国与家园的热爱,对侵略者的憎恶,和在苦难之中对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诗风转变为刚健厚重,沉郁质朴。戴望舒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大诗人。艾青曾称赞:“他的诗,具有很高的语言魅力。”阅读这样一位传奇诗人的所有传奇的诗作,是你了解戴望舒、领略现代诗歌之美的不二选择。

媒体推荐

    在中国新诗史上,崛起于三十年代的戴望舒,上承中国古典的余泽,旁采法国象征派的残芬,不但领袖当时象征派的作者,抑且遥启现代派的诗风,确乎是一位引人注目的诗人。
    ——余光中
    望舒作诗三十年,只写了九十余首,论数量是很少的。但是这九十余首所反映的创作历程,正可说明“五四”运动以后第二代诗人是怎样孜孜矻矻地探索着前进的道路。……望舒初期的诗,有很浓厚的中国古诗影响。及至他沉浸于法国诗,才渐渐地倾向欧洲现代诗,竭力摆脱中国诗的传统。
    ——施蛰存
    戴望舒能在文学史上留名最大的原因是他所创作的优秀的诗歌,他本人也在二十年代末和三十年代初因为其风格独特的诗作被人称为现代诗派“诗坛领袖”。
    ——钱理群

作者简介

    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鸥。笔名艾昂甫、江思等。浙江杭州人。是中国现代著名的诗人,翻译家,因《雨巷》一诗成名,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1936年10月,戴望舒与卞之琳、梁宗岱、冯至等人创办了《新诗》月刊,这是中国近代诗坛上最重要的文学期刊之一,是”新月派”诗人重要的舞台。戴望舒精通法语、西班牙语和俄语等多种语言,一直从事欧洲文学的翻译工作,他是首个将西班牙诗人洛尔卡的作品翻成中文的人。作品主要有诗集《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等。

目录

夕阳下
寒风中闻雀声
自家悲怨
生涯
流浪人的夜歌
断章
凝泪出门
可知
静夜
山行
残花的泪
十四行
不要这样
回了心儿吧
忧郁
残叶之歌
闻曼陀铃
雨巷
我的记忆
路上的小语
林下的小语

独自的时候

对于天的怀乡病
断指
印象
到我这里来
祭日
烦忧
百合子
八重子
梦都子
我的素描
单恋者
老之将至
秋天的梦
前夜
我的恋人
村姑
野宴
三顶礼
二月
小病
款步(一)
款步(二)
过时
有赠
游子谣
秋蝇
夜行者
微辞
妾薄命
少年行
旅思
不寐
深闭的园子

寻梦者
乐园鸟
古神祠前
见毋忘我花
微笑
霜花
古意答客问

秋夜思
小曲
赠克木

夜蛾
寂寞
我思想
元日祝福
白蝴蝶
致萤火
狱中题壁
我用残损的手掌
心愿
等待(一)
等待(二)
过旧居(初稿)
过旧居
示长女
在天晴了的时候
赠内
萧红墓畔口占
口号
偶成
御街行
夜坐
流水
我们的小母亲
昨晚
狼和羔羊(寓言诗)
生产的山(寓言诗)
抗日民谣(四首)
断章
断篇
无题
附录

前言

  

    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州人,早年在上海震旦大学学习法文。戴望舒一生创作了约一百首诗歌。和很多诗人比较起来,他的诗歌创作不算多,但这些诗歌却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和很多西方诗歌的推崇者和模仿者不同,戴望舒自觉地探索中国现代诗的发展路径,既上承中国古典诗词的余泽,又旁采西方象征主义的精华,以独特的音乐美和意境美,开创了现代诗的一个新纪元。戴望舒被推为现代诗的领袖,他的诗歌亦可以看作中国现代诗开始成熟的标志。
    一、兼采中西诗艺精华的早期诗歌
    戴望舒早期的诗歌受到西方象征主义的影响。象征主义兴起于十九世纪后期的欧洲,影响遍及世界,戴望舒早期的诗歌《有赠》《夜行者》《寻梦者》等,都可以看到象征主义的特点。《有赠》中的“梦”“蔷薇”“兰花”,《寻梦者》中的“海”“贝”“珠”“花”,皆有象征意义。象征主义手法的采用,使得诗歌的主旨含蓄隐晦,这些象征物本身又具有很强的审美性,由此形成了戴望舒诗歌中独特的意象美。
    是飘落深谷去的
    幽微的铃声吧,
    是航到烟水去的
    小小的渔船吧,
    如果是青色的真珠;
    它已堕到古井的暗水里。
    林梢闪着的颓唐的残阳,
    它轻轻地敛去了
    跟着脸上浅浅的微笑。
    从一个寂寞的地方起来的,
    迢遥的,寂寞的呜咽,
    又徐徐回到寂寞的地方,寂寞地。
    —《印象》
    诗中飘落深谷的幽微铃声,航到烟水里去的小小渔船,以及颓唐的残阳,寂寞的呜咽,都只是一些或有关联或无关联的意象,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兰波、马拉美等象征主义代表人物的诗歌。象征主义的最大特征就是以一些感官印象强烈的意象表达主题,《醉舟》《海滨墓园》是这样,戴望舒的《印象》也是这样,读者很难直接就诗中的意象确定诗歌的思想主题,只能就诗中的意象读解诗人的心境,揣度诗歌的主题,象征主义诗歌的魅力正在于此。
    象征主义诗歌和传统诗歌在艺术追求和抒情方式上有根本的不同。传统的诗歌,不论是西方的古典诗歌,还是中国的《诗经》《离骚》,我们都可以从诗歌中看到作者的思想情感,继而确定诗歌的主题寓意。在象征主义这里,从诗歌表达到诗歌主题的读解变得越来越间接曲折,诗歌表达本身成了审美目的,有时甚至是唯一目的。
    戴望舒虽然受象征主义诗风的影响,但和李金发等同代诗人不同的是,他并没有停留在对西方象征主义诗歌简单肤浅的模仿上,而是学习其手法,领悟其精神,以汉语的表达特点和表达习惯,坚持中国人的诗歌美学追求,进行诗歌创作。
    重章复沓是中国古代自《诗经》以来诗歌的重要表现手法,戴望舒早期的诗歌多采用了这种表现手法。收入《望舒草》中的《烦忧》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全诗两节八句,第二节就只是第一节从第四句到第一句的翻转倒置,这个看似简单的处理,不仅没有让人觉得重复啰唆,相反,它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在一种回环往复的表达中强化了烦忧的诗歌主题。
    《小病》是另一个典型的例子。全诗三节十二句,十二句中语词、语句多有重复,比如“小园”“浅春的风”“莴苣”等,诗人由泥土的香、浅春的风,以及脆嫩的莴苣想到了小园,由小园又想到了小园里的花、细腰蜂、莱菔、韭菜,由韭菜又想到了现在生病的自己,因为自己的生病的忌口,又想到了家乡的小园,如此回环往复,诗歌虽然结束了,思绪却没有停歇。《小病》中的这些重词、重句,和中国古典诗歌的重章复沓既相似又有不同,可以说是对中国古典诗歌重章复沓的一种发展,那就是借助于物象的重复,营造一种诗境的回环往复。这是戴望舒艺术才华的重要表现之一。
    戴望舒的诗歌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迁想妙得,灵犀汇通。《我的记忆》中,诗人把记忆比作朋友,“它生存在燃着的烟卷上”“它生存在绘着百合花的笔杆上”“它生存在破旧的粉盒上”“它生存在颓垣的木莓上”,……,这样描写既可以使读者对诗人平素的生活有一定的了解,也表达出了诗人的寂寞和孤独。《三顶礼》中诗人以对恋人发、眼、唇不同的回忆写对恋人的三种不同感受,“怀念”“沉醉”“怨恨”,而把每一种感受比作一个顶礼,奇思妙想,耐人寻味。
    戴望舒认为,“韵和整齐的字句会妨碍诗情,或使诗情成为畸形的。倘把诗的情绪去适应呆滞的,表面的旧规律,就和把自己的足去穿别人的鞋子一样。”
    以闻一多、徐志摩为代表的新月派在矫正现代诗早期散漫无序时,提出诗歌创作的“三美”原则,即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如果说“三美”原则为了保证诗歌整齐划一的结构,有时难免以抒情迁就结构,不免伤损到诗歌抒情的自然流畅,戴望舒的诗歌却句式整饬而不失变化。《忧郁》两句一节,《我的素描》两句一节,《深闭的园子》四节,前两节三句,后两节两句,《路上的小语》共六节,每节第一句以一个破折号顿开,每节三句,结构整齐,但每一节的句式皆有不同,随着主题表达和抒情的需要生出变化。
    除此之外,戴望舒还继承和丰富了传统的修辞手法,例如:
    明天的梦已凝成了冰柱;
    还会有温煦的太阳吗?
    纵然有温煦的太阳,跟着檐溜,
    去寻坠梦的玎咚吧!
    —《妾薄命》
    
    戴望舒这里不只是比喻,他通过对喻象的进一步描写,表达只通过本象难以表达的寓意,其中想象的奇妙,表意的微妙远远超过了一般的诗人和作家。戴望舒认为,“诗不是某一个官感的享乐,而是全官感或超官感的东西。”
    戴望舒的诗歌总是给人独特的审美体验,例如:
    见了你朝霞的颜色,
    便感到我落月的沉哀。
    —《山行》
    是对方身披五彩的朝霞,还是以五彩的朝霞写对方?是诗人看到落月而感到沉哀,还是以落月比拟诗人的沉哀?正是通过这种全官感的贯通描写,戴望舒的诗歌可以有多重的解读,多重的感受。
    在词语使用上,戴望舒也始终注重和发挥汉语自身的表达特点,例如:
    我怕自己将慢慢地慢慢地老去,
    随着那迟迟寂寂的时间,
    而那每一个迟迟寂寂的时间,
    是将重重地载着无量的怅惜的。
    —《老之将至》
    平静的天,平静的阳光下,
    烂熟的果子平静地落下来了。
    —《少年行》
    昏昏的灯,
    溟溟的雨,
    沉沉的未晓天。
    —《凝泪出门》
    叠词是我们汉语特有的修辞表达,这些叠词的使用起到了独特的艺术效果。戴望舒喜欢使用一些“明艳”的词,而且有时是连续使用,“散锦”“流金”“金色的贝”“桃色的珠”,这些词语的使用,也为戴望舒的诗歌增添了一定的艺术魅力。
    二、沉郁深情爱国的晚期诗歌
    《灾难的岁月》是戴望舒生前出版的第四本诗集,也是诗人的最后一本诗集。戴望舒一生感情婚姻屡遭变故,这时又因爱国正义的活动进过监狱,诗风和之前有很大的变化。戴望舒之前的诗歌多是诗人个人内心、情感、思绪的反映和表达,这时的诗歌多了社会和时代的内容,有鲜明的现实主义特征和爱国思想。
    戴望舒早年在上海读大学时,就和“左翼”作家张天翼成立过“兰社”,也参加过斗争活动,有一定的革命思想。1938年“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时,戴望舒也是发起人。随后在香港主编《星岛日报·副刊》期间,戴望舒写了很多抗战诗歌,如《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手掌》《心愿》《等待》《示长女》等,这些诗歌少了意象、结构、韵律、辞藻这些形式上的营造和用心,诗风朴实无华,感情却真挚深沉,如《狱中题壁》:
    如果我死在这里,
    朋友啊,不要悲伤,
    我会永远地生存
    在你们的心上。
    我们之中的一个死了,
    在日本占领地的牢里,
    他怀着的深深仇恨,
    你们应该永远地记忆。
    当你们回来,从泥土
    掘起他伤损的肢体,
    用你们胜利的欢呼
    把他的灵魂高高扬起,
    然后把他的白骨放在山峰,
    曝着太阳,沐着飘风:
    在那暗黑潮湿的土牢,
    这曾是他唯一的美梦。
    —《狱中》
    1941年年底,戴望舒因宣传革命被日本人关进监狱,《狱中题壁》就是这期间写的诗歌。这首诗歌没有《雨巷》中缥缈梦幻的意象,没有回环往复的章节和意境,韵律和辞藻也不像之前那样美妙绚丽,只是用朴实的语言表达出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仇恨,对祖国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诗歌直抒胸臆,和之前隐晦曲折的抒情方式有根本的不同。
    《我用残损的手掌》也是后期戴望舒诗歌的代表作之一。
    我用残损的手掌
    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这一角已变成灰烬,
    那一角只是血和泥;
    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
    (春天,堤上繁花如锦幛,
    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
    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
    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
    这黄河的水夹泥沙在指间滑出;
    江南的水田,你当年新生的禾草
    是那么细,那么软……现在只有蓬蒿;
    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
    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
    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
    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粘了阴暗,
    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
    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
    —《我用残损的手掌》
    诗中“我”以残损的手掌抚摸着祖国的无限江山,感情悲怆却不悲观。戴望舒的诗歌基调一贯低沉,但前后思想内容有很大的不同。
    和郁达夫等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很多文学家一样,戴望舒也是一个崇尚自由,有正义感的爱国诗人。他正直、诚实、善良,热爱祖国,始终向往革命,渴望美好的生活,在抗日战争和香港沦陷时期,他从个人的小天地转向战斗实践活动,抒写了在生死绝续的境遇中的爱国深情和人的尊严,因此,他的晚期诗歌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出现了新的飞跃。
    三、关于本书的编纂说明
    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戴望舒诗歌的全貌,特将本书的编纂说明赘附于此。
    戴望舒生前一共出版了四本诗集:《我底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和《灾难的岁月》。
    《我底记忆》是戴望舒自编的第一本诗集,于1929年4月由上海水沫书店出版发行,收录了戴望舒自1924年至1929年五年间的诗作26首,编为《旧锦囊》《雨巷》《我底记忆》三小辑。
    《望舒草》是戴望舒自编的第二本诗集,于1933年8月由上海现代书局出版发行,全书收录了《我底记忆》中《我底记忆》辑内诗7首,以及《我底记忆》以后至1932年留法前的诗作34首,共计41首,书末附录《诗论零札》17条。
    《望舒诗稿》于1937年1月由上海杂志公司出版,收录了《我底记忆》与《望舒草》两集的全部作品,以及《望舒草》以后的4首新作,共计63首,书末附录再次收入了《诗论零札》,但删去了第4条,保留16条,并附有戴望舒自己译为法文的诗作6首。
    《灾难的岁月》于1948年2月由上海星群出版社出版,收录了戴望舒1934年至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前夕的诗作,共25首,都是以前未曾编辑出版过的。这是戴望舒的第四本诗集,也是他生前自编的最后一本诗集,诗风、主题和情调上都有了新的突破,在诗的艺术处理上也出现了截然不同的转折。
    由于前三本诗集存在相互重复的作品,且历次编辑的时候作者曾对许多诗作做过不少删改润色,所以在编辑出版此书时,为了避免相同的内容重复编入,并未按照原诗集的形式来编辑:首先,各集中重复的诗作不再重排;其次,凡是有删改润色的诗作,一律据上海杂志公司1937年1月版《望舒诗稿》编入。收入第四本诗集中的诗作,据上海星群出版社1948年2月版《灾难的岁月》编入此书。
    除了这四本诗集外,未曾入集的佚诗还有一些,现收集到《御街行》《夜坐》《流水》等11首,一同编入此书。
    另外,本书书末附录《诗论零札》16条。戴望舒的这些诗论反映了他自己对诗歌的理解,他的表述方式平易亲切,能够加深读者的印象,给人以启迪,故一并收录,以飨读者。
    兑文强
    青年学者,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现任教于大同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