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哲 学 > 哲 学 > 伦理学

名家家风

  • 定价: ¥39.8
  • ISBN:9787518048199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中国纺织
  • 页数:181页
  • 作者:强江海
  • 立即节省:
  • 2018-12-01 第1版
  • 2018-12-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家风,是一个孩子教育的起点,是一个家庭呈现的精神气,强江海著的《名家家风》中十四篇倾谈和珍贵照片带你走近王国维、丰子恺、朱自清等诸位大师,从他们的家庭故事中感受他们的人格魅力和谆谆教导。
    名家后辈的真实回忆,细节中蕴含淳朴情感!
    近距离感受大师风采,珍贵照片公开出版!

内容提要

  

    强江海著的《名家家风》通过詹天佑、王国维、竺可桢、陈寅恪、梁漱溟、叶圣陶、潘天寿、丰子恺、朱自清、老舍、傅抱石、南怀瑾、常香玉、严凤英14位名家的后人之口,彰显了家风的影响力。在后辈们的眼里,老舍是个“满脸皱纹的小老头”,陈寅恪是个“静静地在白色小路上散步的老人”,南怀瑾是个“有一碗饭也要分半碗给别人的邻家老者”,严凤英是个“极讲原则的‘凶’妈妈”……外人看到的,是名家的伟大;儿孙们看到的,是名家的平凡和朴实。正是这些平凡和朴实,如涓涓细流,如冬日暖阳,如和煦春风,滋养和引领儿孙们正身以俟时,守己而律物,齐家、治业、兴邦。名家虽已去,风范却常存,他们留下的家规、家训、家劝、家约、家仪、家诰,是属于全中国人民的文化瑰宝,值得每一个家庭习之践之。

作者简介

    强江海,行走作家,现为《华夏女工》杂志社副总编。
    12年前组建强江海访谈工作室,此后和工作室同仁一直行走在路上,足迹遍布中国大大小、小的城市和乡村,访问过无数红尘中人。
    2012年起专心于写作,现居合肥。
    早年著有散文集《乡下人的儿子和城里人的女婿》、诗集《童年牧歌》、中篇小说《有个女孩叫夏雪》、长篇小说《老屋》等,近年致力于纪实文学创作,出版的作品有《同寂寞打架的女人》《左边是岸,右边是崖》《危险爱情》《举案说法》等。曾做客北京电视台青年频道口述纪实文学,为《华西都市报》《沈阳日报》《时代邮刊》《家庭》等国内三十多家纸媒签约作家,先后参加了《华西都市报》《时代邮刊》《婚姻与家庭》《家庭》《知音》等多家媒体在俄罗斯、南非、埃及、日本、泰国、越南、柬埔寨、马来西亚、朝鲜、文莱等国举办的创作笔会,作品多次被《读者》《青年文摘》《意林》等转载。

目录

倾谈一  詹天佑:严谨做事,清廉持家
倾谈二  祖父王国维:无论将来做什么,先要安安静静读书
倾谈三  竺可桢:爱得刚刚好
倾谈四  叔公陈寅恪:笃定务实,安心治学
倾谈五  祖父梁漱溟:宽放信任,育人以德
倾谈六  教育大师叶圣陶:身教永远重于言教
倾谈七  我的公公潘天寿:做人就得老老实实
倾谈八  一颗童心丰子恺,想让孩子做个快乐的人
倾谈九  朱自清:做人要正,做事要实
倾谈十  慈父老舍:一个满脸皱纹的小老头
倾谈十一  父亲傅抱石:一朵花、一盘菜,都是“教鞭”
倾谈十二  父亲南怀瑾:最好的教育方式是没有方式
倾谈十三  豫剧大师常香玉:让孩子体会到吃苦的甜头
倾谈十四  母亲严凤英:极讲原则的厉害妈妈

前言

  

    乡下的妈妈告诉我
    编写这本书,多少与我的母亲有些关联。
    母亲不识字,没出过远门,自然也没见过什么“世面”,一直在乡下种田,但她教给我的一些道理,如今还被我拿来教育自己的孩子。在我后来的求学生涯中,教授我的有很多博学的师长,他们虽使我受益良多,却不如母亲的话在我心里扎得深、留得长。
    小时候家里穷,经常吃不饱,偶尔有好吃的,父亲总往我和弟弟的碗里扒,但母亲每每都会绷着脸“训斥”父亲:“他们都还小,将来什么东西吃不到?你是劳动力,吃不饱就挣不到工分,万一有个好歹,我们娘几个靠谁啊?”为了防止我们“抢食”,母亲立了个规矩:长辈们不上桌,孩子们不得先动筷子;有好吃的,要让长辈们先尝。尽管在营养方面,母亲并没有真的亏了我们,但这种“让食”的传统,却一直传到了我的孩子辈。
    以至于有友人到我家做客,对我家孩子在餐桌上“拘谨”的表现大为惊讶,在赞了几句“懂事”之后,便一个劲儿地批评我对孩子太过苛责。我知道母亲订下的老规矩已经不合这个时代的道德要求,但我并不打算去改变它。这个时代,父母给孩子的太多,却教不会孩子一个“孝”字。
    母亲如今已垂垂老矣,不复当年的精明强干,耳朵背,记忆力也差,前面说过的话后面就忘了,但我的骨子里却“残留”了母亲的殷殷叮嘱和严厉的目光,有的已经和我的行为习惯和思维定式融为一体,想改也改不掉啦。
    我9岁那年第一次去上学,读一年级,雨天,没有胶鞋,母亲在我的脚下绑了木履,让我趟着雨水去学校。我嫌硌脚,又怕见生人,央母亲送我。母亲说:“娃,你9岁了,不小啦,路要靠自己走,鸟儿大了,也要自己飞出窝!”我出门没走几步就跌倒了,脚硌得生疼,泪水在眼眶里直打转。母亲厉声说:“男娃子不许哭!路都不会走,将来还怎么指着你养家。”
    后来上初中、高中,直到上大学,都是我一个人去学校报到,虽然一路走得磕磕绊绊,但我始终记着母亲的话:我是男娃,我要养家,我要顶天立地!
    我总觉得,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比学校的影响大。学校通过传授书本上的知识,来提高学生认知世界的能力;而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则更多体现在长辈的言谈举止和身体力行中,这种家风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根深蒂固的,从“根”上主导了一个人发展的方向。
    写这本书前,“名家”于我而言,是高山仰止的存在,更别说,有的名家还是我早在小学课本里就“见过”的“大人物”。但在写这本书时,那些名家恍如可亲的长者,和我对坐促膝谈心,使我有醍醐灌顶般的明悟。这样的谈心,对我和我的学生来说,就是一次精神奇旅。可惜以我的笔力难以尽述他们思想的光华,很是惭愧。
    家风是什么?
    家风是一个家族代代相传的,体现族群成员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家族文化风格,是一本本包罗华夏文化密码的绚丽书卷,是根植于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之上的集体认同,它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滋养、丰富和传承。
    很多年以后,我希望我的后人,能在一个温暖的午后,捧着这本书追寻和体味他的先祖撰写这本书的初衷,不奢望他们能如名家后人们那样成长和成材,唯求他们能从这本书里汲取必要的营养,安身立命,懂得真善美。
    谨以此书献给天下的父母、孩子,还有我自己的子孙。
    强江海
    2018年3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