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哲 学 > 哲 学 > 中国哲学

梁启超讲读王阳明心学

  • 定价: ¥32
  • ISBN:9787509013533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当代世界
  • 页数:199页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梁启超讲读王阳明心学》部分内容来自于梁启超在1926年出版的专著《王阳明知行合一之教》一书,加入评注者从当今角度的注解,使读者产生很强的代入感。在书中,梁启超讲解了王阳明的“知行合一”之学,“致良知”之学,追根溯源,探讨心学内核,廓清王学后人以及后世对阳明心学的误解,对于有意阳明心学的学者,有很高的思想价值,也适合于传统文化爱好者、教师、学生、研究人员参考。

内容提要

  

    《梁启超讲读王阳明心学》分上、下两篇。上篇是梁启超1926年12月在北京学术讲演会及清华学校讲稿。其中直指当时只重知识传授,轻视德性培养和实际运用的教育弊端,于当今的学生与学者也是一剂“清醒针”。
    下篇《德育鉴》是梁启超编著的青年德育教本,内收梁启超精心选录的先贤大儒关于德育的重要论说,并包含梁启超的按语,曾被作为“清华大学国学院德育读本”之一。在内容的选取上,编者侧重选取了“心学”诸家,尤其是王阳明关于心学的论述,删去了《四书五经》和《宋元学案》中部分与心学关系不甚密切的内容。原书以“辨术、立志、知本、存养、省克、应用”为目,分为六篇,编者将六大部分中的每一部分又做了划分,拟定小标,并做编者按,更加方便读者理解。
    希望本书能够让您与两位大师一起,共享一场思想交锋的盛宴。

作者简介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1890年起师从康有为。1895年在北京与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参加强学会,旋为上海《时务报》主笔。1897年任长沙时务学堂总教习。1898年参加“百日维新”,同年变法失败,逃亡日本,先后创办《清议报》和《新民丛报》。1913年归国,加入共和党,不久又组织进步党,并任北洋政府司法总长。晚年在清华大学讲学。
    一生著述宏富,涵盖政治、经济、哲学、法学、历史、新闻、语言、宗教等领域。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合集》。

目录

王阳明知行合一之教
  引论
    青年唯一的救济法门
    最有价值的学术口号
  知行合一说之内容
    知行是两个字说一个功夫
    不行而求知,终究不会知
    知识是诚心发出来的条件
  知行合一说在哲学上的根据
    心理合一与心物合一
    心物合一论
    从“物”的维度来究心物一体
    外心求理的弊端
    诚意为归宿,致良知为下手处
  知行合一与致良知
    知行合一与致良知其实内容一样
    致良知功夫极简易而极艰难
    良知需摩擦得晶莹,存养得纯熟
    功利主义不除,一切学问无从做起
    致良知非消极克己之学
    人人皆可为圣
德育鉴:王阳明致良知之说
  例言
  辨术第一
    义利之辨,不可不猛省也
    欲成天下之务,必诚心实意也
    王学末流之敝
    千古学术,惟“立诚”而已
    人不辨诚伪,不过两脚禽兽
    从来豪杰成事业,莫不有真至精神
  立志第二
    人患无志,不患无功夫可用
  知本第三
    切莫走闭眼路
    王学为今日独一无二之良药
    何为致良知之旨
    一信良知之教,便得入圣之路
    明目张胆而行天下之大道
    知行合一以补致良知
    致良知之学,非独善其身之学
    今日求精神教育,舍王学更有何物?
    王学慎独之教
  存养第四
    存养之功之不可以已
    主敬之存养功夫
    主静之存养功夫
    主观之存养功夫
    存养之流弊
  省克第五
    不能痛下功夫,不可成伟大之人格
    省察是有事时存养,存养是无事时省察
    立身不可自放一毫出路
  应用第六
    我能制事,毋令事制我
    养成一世之风尚,造出时代之精神
王阳明年表

前言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王阳明
    王阳明(1472.10.31—1529.1.9),字伯安,别号阳明,名守仁,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与孔子、孟子、朱熹并称为孔、孟、朱、王。其学术思想传至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影响甚广,弟子极众,世称“姚江学派”。
    梁启超(1873.2.23—1929.1.19),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生于广东新会茶坑村。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他被公认为清代最优秀的学者,中国历史上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
    自明清以降,中外仰阳明心学并以此为理论根基的名人不胜枚举,梁启超便是其中一位。
    梁启超对王阳明其人及其学说高度认可。他曾经称赞王阳明为“阳明先生,百世之师”,并认为他“在近代学术界中,极具伟大,军事上、政治上,多有很大的勋业”。
    他认为王阳明“是一个豪杰之士”,因为他以大勇大智发展了“心即理”之学说,能与当时一统天下的程朱理学分庭抗礼,以“知行合一”理论将高高在上的理学落到实处。对当时社会,“他的学术像打药针一般令人兴奋,所以能做五百年道学结束,吐很大光芒。”
    文字与书籍最大的魅力就在于,人们能通过它的记载和传承,打破时间与空间的界限,即便相隔数百年,思想者仍能得以“神交”,本书的内容,便可以看作是一场梁启超与王阳明穿越四百年的学术讨论。
    本书分上、下两篇。上篇是梁启超1926年12月在北京学术讲演会及清华学校讲稿。其中直指当时只重知识传授,轻视德性培养和实际运用的教育弊端,于当今的学生与学者也是一剂“清醒针”。
    下篇《德育鉴》是梁启超编著的青年德育教本,内收梁启超精心选录的先贤大儒关于德育的重要论说,并包含梁启超的按语,曾被作为“清华大学国学院德育读本”之一。在内容的选取上,编者侧重选取了“心学”诸家,尤其是王阳明关于心学的论述,删去了《四书五经》和《宋元学案》中部分与心学关系不甚密切的内容。原书以“辨术、立志、知本、存养、省克、应用”为目,分为六篇,编者将六大部分中的每一部分又做了划分,拟定小标,并做编者按,更加方便读者理解。
    希望本书能够让您与两位大师一起,共享一场思想交锋的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