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哲 学 > 哲 学 > 伦理学

小窗幽记

  • 定价: ¥26
  • ISBN:9787553781525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江苏科技
  • 页数:167页
  • 作者:(明)陈眉公|编者:...
  • 立即节省:
  • 2018-09-01 第1版
  • 2018-09-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陈眉公著的《小窗幽记》可以说是小品中的小品,体裁多变,如语录体、格言体,其中精妙绝伦的语言、道眼清澈的慧解、灵性四射的意趣,令人叹为观止,特别是其对人生的思索、处世的智慧在“热闹中下一冷语,冷淡中下一热语,人都受其炉锤而不觉”。
    作者描绘的美好而富情趣的生活理想、极简朴而有趣的生活、知足的心态、淡泊的志趣、清高超俗的人格,为现代人寻回本真的自我,涤去心灵的积埃,超脱于尘世的喧嚣、烦扰,从而使其获得宁静、淡泊、洒脱的心境。

内容提要

  

    《小窗幽记》为陈眉公所著的修身处世格言,条条都是人生的回味和处世的领悟,体现了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积极人生态度,又兼容了佛家超凡脱俗和道家清静无为的智慧,历来被称为修身养性、提升自我修养的佳作。

作者简介

    陈眉公(1558~1639),陈继儒,明朝晚期文学家、藏书家、书画家。字仲醇.号眉公,华亭(今上海松江)人。他的诗文短翰极有风致,善绘画书法,也精于鉴赏。陈继儒书法在苏、米之间,尤好苏东坡诗章文字。一生著述颇丰,有《陈眉公先生全集》以及《闲情野史》《珍珠船》等。另编《宝颜堂秘笈》《古文品外录》《国朝名公诗选》等。

目录

醒篇
  做人必清醒  做事要明白
  守节声色场  安志纷闹中
  人生得足  未老得闲
  背后无人诋  久交不生厌
  天意实难违  正心修我身
  君子小人  五更检点
  善恶一念  役使鬼神
  用情深处孤独  任性切勿放肆
  云烟影里见真身  禽鸟声中闻自性
  空被空迷  静为静缚
  适时可发  拔苗不长
  若要会受福  必先会救祸
  多欲无慷慨  多言无笃实
  世间万物皆有度  无度胜事亦苦海
  轻财以聚人  律己以服人
  知迷不迷  知难不难
  难事逆境中  方见真气度
  良心静里见  真情淡中来
  宁为随世之庸  勿为欺世之杰
  习忙可销福  得谤可销名
  人因嗜动气  当以德消之
  相反可相成  相得必益彰
  梦里不能主张  泉下安得分明
  不知了了是了了  若知了了便不了
  敞开心扉  欢乐无忧
  居堪傍恶邻  聚可容损友
  观人观事见本质  不可小测君子心
  以理听言  以道窒欲
  先远后近  交友道也
  形骸非亲  大地亦幻
  寂而常惺  惺而常寂
  智少愈完  智多愈散
  从多人少  从有入无
  脱厌如释重  带恋如担枷
  看透名利生死关  方是人生大休闲
  世人指摘处  多是爱护处
  佳思侠情一往来  书能下酒云可赠
  生老病死之关  美人名将难过
  饮酒高歌不放肆  大庭卖弄假矜持
  真出于诚  诚由于真
  真廉无名  大巧无术
  以明霞视美色  以流水听弦歌
  挨骂不还口  便是得便宜
  宁无忧于心  不有乐于身
  会心之语不解  无稽之言不听
  柳密拨得开  雨急不折腰
  悉利害之情  忘利害之虑
  说话心口一致  做事名副其实
  贫不能无志  死不可无补
  穷交能长  利交必伤
  享受财富显官  不如月下高歌
  苦茗代肉食  琴书为益友
  黄昏月下  能有实际
  开眼便觉天地阔  林卧不知寒暑更
  三徙成名  一朝解绶
  不得胸怀  百岁犹夭
  世法不必尽尝  心珠宜当独朗
  喜坡仙玉版之参  受米颠袍笏之辱
  颜真卿抗节不挠  名节者恬退中来
  考察人品  五伦为准
  不堕泪者  不忠不友
  不独雅量过人  正是用世高手
  会花鸟之情  得天趣活泼
  佳人病怯  豪客多情
  丈夫须有远图  豪杰应有壮志
  勿使子孙效仿  但留榜样做人
  读轩快之书  听透彻之语
  论名节缓急之事小  较生死名节之论微
  雄心壮志早立  慈悲心肠勿弃
  鲍子让金  管宁割席
情篇
  当为情死  不为情怨
  缩不尽相思  地补不完离恨天
  可魂系梦萦  不失魂落魄
  醉卧美人旁  欲念不曾动
  慈悲筏济人  恩爱梯接人
  花柳深藏  雨云不入
  天若有情  天亦衰老
  小玉与西施  飞烟与尘弥
  杨柳凝别恨  阳关诉离肠
  弄柳拈花  处处销魂
  豆蔻不消恨  丁香空结愁
  情人说痴话  痴情是真情
  顾影自怜无用  心动不如行动
  化石而立  千古情魂
  良缘易合  知己难投
  鸟沾红雨  不任娇啼
  饮罢相思水  方识相思情
  多情成恋  薄命何嗟
  清风好伴  明月故人
  听得春花秋月语  识得如云似水心
峭篇
  边陲封疆缩地  中庭歌舞犹喧
  人应通古今  士要知廉耻
  宁以风霜自挟  毋为鱼鸟亲人
  无位之公卿  有爵之乞丐
  失足一恨  悔之千古
  圣贤托日月  天地现风雷
  不因怨而失愿  不因财而伤才
  身不束心  名不束人
  待人余恩  处事余智
  既要拿得起  又能放得下
  认假不得真  卖巧还藏拙
  量晴较雨  弄月嘲风
  弃俗得仙  舍仙得道
  修身养性可立命  人情练达天意通
  达人离险境  俗子沉苦海
  浮名梦中蝶  幻而本非真
  只有百折不回  才可万变不穷
  实地着脚  虚处立基
  兢兢业业心思  潇潇洒洒趣味
  无事时提防  有事时镇定
  穷通未遇局已定  老疾未到关已破
  秋叶难辞枝  野鸟犹恋巢
  刚不胜柔  偏不融圆
  声应气求之夫  风行水上之文
  以学问摄躁  以德性融偏
  居官有山林气  野外有理国才
  少言语以当贵  多著述以当富
  须负刚强  当坚苦志
  清贫自乐  美色成空
  烦恼场空空  营求念绝绝
  斜阳树下谈禅  深雪堂中论人
  宁为真士夫  不为假道学
  觑破兴衰究竟  人我得失冰消
  名山不乏侣  好景有好诗
  一技天下  吃遍南北
  才士不妨泛驾  诤臣岂合模棱
  宁为薄幸狂夫  不做厚颜君子
  看尽人间鬼  才作《北风图》
  至音不合众听  至宝不同众好
  梦中说真话  或可是真人
  胸无火炎冰兢  时有月到风来
  草舍才子登玉堂  蓬门佳人造金屋
  传话者轻  好议者浅
  不留昨日之非  不执今日之是
  应沉潜平实  勿哗众取宠
  尘心减时  道念方生
  恩爱宝贵时  自思反省日
  得闲有书读  世间享清福
  古人是非分明  今人真伪难辨
  己情不可纵  人情不可拂
  天不禁人闲  人自不肯闲
  浮云有常情  流水意厚深
  贫士立德  闹场静心
  心生一切  心灭一切
  才鬼胜于顽仙  芳魂毒于虐祟
  不因人言而悟  不因外境而得
  简淡出豪杰  忠孝成神仙
  招客应断尘世缘  浇花不做修道障
灵篇
  一言灵天下  百世光景新
  人生一世有三乐  佛家佳客山水游
  眼无成见读书多  胸无渣滓处世圆
  不作营求  自无得失
  勿无事而忧  勿对景不乐
  出世者人世  入世者出世
  诗禅酒画皆有意  真意只存吾心底
  愁去观棋酌酒  乐来种竹浇花
  了心看清本来面  出世堪破无常理
  天地万物适者存  适才养性可得真
  熏德用好香  消忧有好酒
  太闲生恶业  太清类俗情
  灵丹一粒  点化俗情
  美貌浮名  终成虚幻
  独坐禅房  心静神清
  才人多放正敛之  正人多板趣通之
  闻人善莫疑  闻人恶勿信
  能脱俗便是奇  不合污便是清
  尽心利济  天地皆容
  读史耐讹  此方得力
  明窗净几一息顷  名山胜景一登时
  心上无事  乃为乐耶
  兴来醉倒落花前  机息忘怀磐石上
  休便休去  了时无了
  意亦甚适  梦亦同趣
  云中世界  静里乾坤
  久居山泽中  未必真异士
  可爱之人可怜  可恶之人可惜
  宽之自明  纵之自化
  比下有余  则自知足
  求俭求贤  安贫乐道
  唤醒梦中之梦  窥见身外之身
  打透生死关  参破名利场
  一笔写出  便是作手
  隐逸无荣辱  道义无炎凉
  勿闻谤而怒  勿见誉而喜
  人胜我无害  我胜人非福
  闭门是深山  读书有净土
  自心一尘不染  才见圣人胸襟
  成名穷苦日  败事得志时
  让利又逃名  才是真君子
  求福速祸至  安分自得福
  看书贵在悟透  不可拘旧附会
  但识琴中趣  何劳弦上音
  假戏假作  真戏真作
  一言济人  功德无量
  闲要有余日  读书无余时
  简傲不谓高  谄谀不谓谦
  画中有诗  诗中有画
  取云霞作侣伴  引青松当心知
  少争务  日月长
  天然乐韵  湘灵鼓瑟
  书癖善裁  名饮重蕴
  美酒一饮啼花落  清爽快意在天堂
  名山之胜  妙于天成
  清闲无事  坐卧随心
  舞蝶游蜂  落花飞絮
  鸟栖高枝弹射难  士隐岩穴祸焉至
  混迹尘中  高视物外
  鸡鸣唤起窗前月  睡醒方知梦无痕
  扇风不如清风  井水不及甘雨
  月榭凭栏凌缥缈  云房启户看氤氲

前言

  

    《小窗幽记》《围炉夜话》和《菜根谭》被认为是中国人修身养性必读的三本书,更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精华之作。这三本书不但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还可以让我们多方位、多角度地了解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内容丰富的传统文化,收到以一当十、窥一斑而知全豹的效果,故极具教育意义和收藏价值。
    在继承原书的优秀文化成果之上,笔者对原著与译注做了一定的增减与梳理,并适当地加入一些现代人的审视观点,给予了相关的评价与赏析。所以此书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读性,是人们提高处世能力、助力事业的帮手。希望读者能够从中享受到生活的智慧,找到寄托精神的支柱,踏上升华感情的航船,领悟处世思想的真谛,从而掌握更多为人处世的方法。
    陈继儒(1558—1639年),字仲醇,号眉公、麋公,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明朝晚期文学家、藏书家、书画家。陈继儒自幼聪颖过人,很为同郡大学士徐阶器重。他的诗文短小精悍极有风致,他善绘画书法,也精于鉴赏。在明中期,画坛以“吴门画派”为首,代表画家有董其昌、陈继儒、周天球、莫是龙等,陈继儒与董其昌两人为此派中坚,并称于世。陈继儒的书法在苏、米之间,他尤好苏东坡的诗章文字。遇苏墨迹,虽断简残碑,必极搜采,手自摹刻,名日《晚香堂帖》;又刻米芾书,日《来仪堂帖》。其书风萧散秀雅,擅墨梅、山水,画梅多册页小幅,自然随意,意态萧疏。其山水画多水墨云山,笔墨湿润松秀,颇具情趣。他论画倡导文人画,持南北宗论,重视画家的修养,赞同书画同源。他有《梅花册》《云山卷》《皇明书画史》《书画金汤》等传世。
    陈继儒生活于明万历、天启年间,曾屡被荐举为官,但坚辞不就。《明史·隐逸传》称其“年甫二十九,取儒衣冠焚弃之。隐居昆山之阳……”此后他一生布衣,绝意于仕途,隐居在东余山,专心研究学问,编书著述,于诸子百家靡不精讨。陈继儒文艺方面的成就,很为时人所重。三吴名士争相与之为友,黄道周在给皇帝的上疏中也有“志向高雅,博学多通,不如继儒”之语。虽然陈继儒二十九岁以隐士自居,却又周旋往来于官绅之间,但不入朋党之圈,他认为人有“好为清态而反浊者,好为富态而反贫者,好为文态而反俗者,好为高态而反卑者,好为淡态而反浓者,好为古态而反今者,不如混沌为佳”。可见陈公追求的是一种无所拘束、高远超脱的“难得糊涂”的自由人生境界。
    陈继儒富藏书,喜好鉴别,然舛误颇多。他曾说:读未见书,如得良友;见已读书,如逢故人。喜抄校旧籍,因得颜鲁公书,乃名其藏书堂为“宝颜堂”,又有“玩仙庐”“来仪堂”等。此人还精于校雠之学,自称:凡得古书,校过即付抄,抄后复校,校过复刻,刻后复校,校过即印,印后再复校。万历中,所刻《宝颜堂秘籍》6集,收书229种,多掌故、琐言、艺术、谱录等,其中多罕见秘籍,保存了明及明以前的小说杂记。清乾隆年间,由于大兴文字狱,该书版被禁毁。又辑有《国朝名公诗选》,上自高启、王冕,下到李贽、屠隆等,每人之下,各附有小传。
    陈继儒的才华久负盛名于天下,是晚明文人墨客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所以对后世的文坛产生了不小的影响,被誉为“天壤一异人”。陈继儒平生编书甚多,如《太平清话》《安得长者言》《模世语》《狂夫之言》《眉公秘籍》《陈眉公全集》等一批作品,另外还有《妮古录》《偃曝谈余》《见闻录》等书,其中尤以《小窗幽记》最受时人喜爱。
    陈继儒是一个山人,是一名隐士,也是一位学者,同时也是一个热衷世事的社会活动家。读者从这本《小窗幽记》中可窥其丰富精彩、深蕴内涵的一生。
    《小窗幽记》是一部促人警醒、言短旨远的人生哲言小品集,内容涉及了修身、养性、经商、从政、处世等多方面的处世格言。作者以哲人式的冷峻目光,对当时糜烂庸俗的世风做出了辛辣且不失客观的抨击。这本书不仅从内容上辑录了晚明清言的精华,而且体现出晚明清言多重的理想和追求,加之其体例周备、取材广泛、结构工整、规模宏大、编排有序,所以在同类书中堪称凤毛麟角,故深受后人喜爱。
    原版《小窗幽记》以乾隆三十五年刻本为底本,结合其他国学的著名文献,分为醒、情、峭、灵、素、景、韵、奇、绮、豪、法、倩十二卷,共计一千五百余则,是一部纂辑式的清言小品集。但后人所改编的《小窗幽记》,多从其前四卷醒、情、峭、灵中搜集整理而来,总结出具有代表性的二百一十四条人生的格言。安身立命的方法,文人志士的情操,超凡脱俗的禅趣,浪漫感人的爱情,都在此书中一览无余,所以说它又是一部颇具规模的清言汇编。另外,其语言具有玲珑剔透、短小精悍、发人深省、言近意远、益人神智等特点,或立言精深,使人百思方悟;或含蓄蕴藉,令人回味悠长;或情趣盎然,读来津津有味。总之,书中无一不闪烁着智慧的火花,故本书问世三百余年来经久不衰,足见作者文化底蕴的深厚。
    若要细赏其内容,从“醒”篇来看:抒发的是豪情空有、壮志未酬的末世情怀,愤世嫉俗,奇谋妙策,只有寄托于文字之间;从“情”篇来看:则标举美人名花、青山绿水、秘书灵籍为安身立命之场,体现的是方外之致和隐逸幽趣;从“峭”篇来看:警示世人欲成就人生大业,必要有超凡脱俗的心态和志趣高雅的追求,同时也要有积极的人世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从“灵”篇来看:张扬一种淡泊名利的心态和出世的情怀,看透世间人情冷暖,寻求与大自然的山水为伴,享受无尽的生活。
    陈继儒在集中写道:“昨日之非不可留,留之则根烬复萌,而尘情终累乎情趣。今日之事不可执,执之则渣滓未化,而理趣反转为欲根。”这充满睿智的格言,像一缕深邃的清远气息萦绕着后人。本书除了具有高远超脱的哲理性外,还富有飘逸隽永、极其缜密且有分量的理性思维,这理性的思维对于时常冒失冲动、浮躁的现代人来说,颇具现实的指导意义。书中所载多以常人难以想象的角度来描绘平实生活中的诸多细节,反映生活的常态,可以帮助我们领悟和享受生活。
    品读一本充满智慧的集子,如同与作者对坐而谈,感知作者内在的精神形态,以及作者所创作的一个划时代的成果。作者在作品中所言的文字,是对人生的体会,是观世的真理。这种真理是以一个人所达到的巅峰状态来评定其价值的,而不是将他的巅峰和他的深谷持平来综合他的价值。
    任何事物都有利与弊的两面性。这本集子可以在历史的长河里流传下来,是因其所言诉的思想有着深藏的文化底蕴。直到今天,这本集子仍有发人深省的作用。然而后世的人把这本集子再如何广为传诵,也不会再现作品最真实的原貌。因为时空业已转变,人们的价值观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诠释者使用的是自己的理解和语气,接受者则又有着自身的理解背景,任何一种最细微的感性因素都能使原作者的本意衍生出更多的内涵。
    由此看来,《小窗幽记》有着与现实多么矛盾的禀性,如一个有着斑驳历史的古董一般,岁月将它打磨成高清远致般的形象,亘古吟唱着乌托邦式的精神操守之曲,表象上虽有着流光溢彩的文明,偶尔也会被人触摸、擦拭,温文尔雅地品赏,甚至利用。但当人性最底层的私壑难填时,当纸醉金迷的花花世界迷离双眼时,当悲哀的心被湮没在尘世利欲熏心的皱褶里时,此书便如警醒之钟,净化心之杂尘,陶冶情操,永远将清灵脱俗之念藏于心中。
    《小窗幽记》可以说是小品中的小品,体裁多变,如语录体、格言体,其中精妙绝伦的语言、道眼清澈的慧解、灵性四射的意趣,令人叹为观止,特别是其对人生的思索、处世的智慧在“热闹中下一冷语,冷淡中下一热语,人都受其炉锤而不觉”(沈德先《安得长者言跋》)。作者描绘的美好而富情趣的生活理想、极简朴而有趣的生活、知足的心态、淡泊的志趣、清高超俗的人格,为现代人寻回本真的自我,涤去心灵的积埃,超脱于尘世的喧嚣、烦扰,从而使其获得宁静、淡泊、洒脱的心境。
    它也可以说是为人处世的智慧之果。无论才人经世,能人取世,晓人逢世,名人垂世,高人玩世,达人出世,皆以人生某个问题统领全卷。书中特以“醒”字为全集之首,其中自有其深意。醒发之于醉,因此当其“趋名者醉于朝,趋利者醉于野,豪者醉于声色车马”之时,“醒”字便不啻为一帖清凉散。“醒”又必与“悟”字相连,故而“悟”则为全书的主旨。
    在当今,或许有些人更多地看重物质利益的追求,而忽略对自己身心健康的培植,所以精神显得极度匮乏,总是埋怨生活的无聊与苦涩。如果能在百忙之中抽出一些时间将此书静心阅览一番,可能会给生活带去一些欢乐与充实,让人领略美好生活的另一面。佛缘本是前生定,一笑相逢是故人。
    我愿此书与君长相伴。当你翻开这一卷卷书页的时候,我已经看见你清纯亮丽的眸子里所闪动的喜悦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回归于我们心灵深处的本性、回归于纤尘不染的生命源头吧!
    由于个人能力毕竟有限,评析中不当或错误之处在所难免,如遇不妥之处敬请方家给予一定的谅解,并不吝赐教。最后借此付梓之际,特向业已作古的训诫学家和传承中华古典文化精髓的译注者以及为本丛书指点迷津的出版社相关人士,谨致以最深挚的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