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中国文学 > 中国文学作品集

我只想和你在一个慢下来的世界里交谈

  • 定价: ¥42
  • ISBN:9787568260060
  • 开 本:32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
  • 页数:220页
  • 作者:鲁迅|编者:管苇
  • 立即节省:
  • 2018-10-01 第1版
  • 2018-10-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我只想和你在一个慢下来的世界里交谈》收录了鲁迅写给许广平的信件。在与许广平的信中,鲁迅经常把自己的日常生活的事情以及以后的打算都毫无保留地表达出来。他们之间的感情在相互的通信中渐渐升温,并最终走到了一起。整本书的结构完整,安排合理,书中的他们因为爱情,冲破世俗的藩篱,勇敢地走到一起,他们相知相爱,一路携手。

内容提要

  

    1925年3月11日,27岁的许广平,怀着虔诚求教的心情,给她的老师——鲁迅先生寄出了第一封信。开启了两人之间的通信,也开启了两人之间的爱情。《我只想和你在一个慢下来的世界里交谈》收录了鲁迅先生写给许广平的书信,包括北京、厦门——广州、北平——上海三个时期的内容。
    这些书信,记录了鲁迅先生和许广平的感情变化,两人从相识到相知,直至冲破藩篱,相爱相守。鲁迅先生把这些书信留赠给他们的孩子,“给将来知道我经历的真相,其实大致是如此的。”

目录

第一章  小鬼不要变成狂人
  硬唱凯歌,算是乐趣
  青年须不平而不悲观
  “将来”和“准备”的“教训”,不过空言
  我现在还要找寻生力军
  我想无论如何,总要改革才好
  “小鬼”的“苦闷”的原因是在“性急
  我以为做编辑是不会有什么进步的
  割去敝舌之后,也还有人说话
  攻击朱老夫子的《假名论》
  我还要反抗,试他一试
  不愿将自己的思想,传染给别人
  私拆函件,也不过心劳日拙而已
  小鬼不要变成狂人,也不要发脾气了
  感情正烈的时候,不宜作诗
  小鬼以后不准再来道歉
第二章  愚兄无不乐从也
  嫩弟时进针砭,愚兄无不乐从也
  若嫩棣用起“教鞭”,愚兄只得“师古
  天只管下雨,绣花衫不知如何
  程门飞雪贻误多时
  《一路无风,船很平稳》
  寄给广平的明信片
  此地四无人烟,无聊之至
  熟识此后,觉得殊不尽然
  自己心知其意,善为处理
  昨天中秋,有月
  今夜的月色还很好
  今天是礼拜,大风
  今天是我在等你的信了
  想做事是应该的,但不要拼命地做
  不能打手心,只得记账了
  人间的纠葛真多
  忙自然不妨,要多休息
  收入不够用,我希望你通知我
  厦大也可以“防老
  为一点吃饭的小事情而奔忙
  厦门当然难以久留,此外也无处可去
  我常迟疑于此后所走的路
  你此后所去的地方,我很难下批评
  从昨天起,我又很冷静了
  我自然要从速走开此地
  我一生的失计,即一切听人安排
  背心已穿在小衫外,很暖
  但愿明年有人管束
第三章   至于你的来厦,我以为大可不必
  《华盖集续编》寄去付印了
  白吃了一餐素斋
  硬将一排洋房,摆在荒岛的海边上
  我心绪比先前较安帖
  人就能为这样的小问题所牵制
  这几天很冷,可穿夹袍
  小闲事,可以随便谈谈
  总希望不要太做得力尽筋疲
第四章   中大又有信来,催我速去
  我已决计离开此地
  有人说我胖了一点了
  对于厦大一切,已不过问了
  我离厦门的日子,还有四十多天
  教员的,少一点倒不妨
  至于主任,我想不做
  告我通信地址
  世故日深,量力为之
  厦大是废物,不足道了
  我这一走,搅动了空气不少
  这几天“名人”做得太苦了
  学生们想借我的魔力打破恶势力
  厦大风潮,我又成了中心
  我在“苏州”船中,泊在香港海上
第五章  愿你安好,并保重为要
  我现在只望乖姑要乖
  但刺猬也应该留心保养
  我还希望你善自消遣,能食能睡
  小刺猬要继续摄生,万勿疏懈
  写信与小刺猬谈天
  小刺猬报告她的近状,令我放心
  遥想小刺猬或在南边也已醒来
  小刺猬=小莲蓬=小莲子
  小莲蓬,愿你安好
  得不到来信,略觉怅怅
  我看他未免太无刚骨,而他自说其实是勇士
  路上一切平安,眠食有加
  北平似一切如旧,念及乖姑
  我很好,一切心平气和
  我和两乖姑离开,已是九天
  你至二十六止,便可以不寄信来
  关于信件,你随宜处分
  我也好的,勿念为要
鲁迅年表

前言

  

    聊借画图怡倦眼,此中甘苦两心知
    1902年,鲁迅前往日本留学,一去就是数年。有一天,鲁迅和好友许寿裳走在街上,看到一位日本妇女,手里抱着一个小孩,身边还跟着两个小孩,他们就热心地帮这个日本妇女抱了一段孩子。好巧不巧,这一幕被熟人看到并辗转传回绍兴。消息传到鲁迅母亲耳朵里时,就变成了“鲁迅在日本娶了日本女人,还生下了孩子。”母亲一听就急了,谎称自己病重,要儿子速速回国。
    当鲁迅心急火燎地赶到家时,迎接他的却是一场几年前就定下来的包办婚姻。对方是一个名叫朱安的女子,比鲁迅大三岁。绍兴的风俗,女大三,抱金砖,母亲的愿望很简单,儿子年岁不小,希望他早点成个家,再生几个孩子。
    鲁迅没有拒绝母亲的安排,早已接受了进步思潮的他尽管心中一万个不愿意,也不会违逆母亲。他对母亲满怀尊敬与感恩之情,极为孝顺。鲁迅出生于官宦人家,家境殷实,在他13岁时,祖父被卷入一场科举弊案被判斩监候,不久父亲又病死,生活突然陷入困顿。母亲一个人拉扯着几兄弟辛苦度日,即便如此,她借钱也要供三兄弟上学,让他们受到最好的教育。除了母亲的原因,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当时的封建社会旧礼教之下,女子如果被夫家退回,自己和家人都会受到耻笑,或者忍辱偷生一辈子,或者愤而自杀无辜送命。
    1906年7月6日,26岁的鲁迅听从母亲的安排,娶了29岁的朱安。他木偶一般完成了婚礼,新婚第二日天不亮,就搬到了书房,第三天返回日本,终其一生,都没有和朱安圆房。时代的变革给人的思想带来冲击,人们对精神上的要求越来越重视。此时的鲁迅已然弃医从文,希冀唤醒国人麻木的灵魂,朱安只是一位目不识丁的传统中国女人,两人之间的距离不言而喻。
    鲁迅自被迫结婚起,就封闭了自己的感情,打算这辈子就这样牺牲给旧礼教。可是命运又怎会待他如此不公,17年后,鲁迅遇到了小他17岁的许广平,他灰色的绝望的生活突然照进了一道明亮的光。许广平出生于广州的一个士大夫家庭,祖父许应骥是清政府官居一品的要员,家族里人才辈出。可气的是,她出生仅三天,就被不负责任的父亲在酒席上以“碰杯为婚”许给了一户横行乡里的劣绅。许广平懂事之后,坚决反对这门亲事,强硬地要求退婚,几经周折,甚至惊动了官府,才退掉了这门亲事。1917年,许广平北上天津投奔姑母,并考入天津女子师范学校,后于1922年考入国立北平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此时鲁迅恰好在这所学校兼职授课。
    当时鲁迅已经是名声在外,“写《阿Q正传》的鲁迅先生要来给大家上课了!”人们对这位赫赫有名的先生怀着好奇之心,期待见面的那一刻。1923年10月13日,在二年级的教室里,上课的铃声刚刚响过,同学们还没坐定,一个黑影一闪,一位个子不高的先生就走上了讲台。坐在第一排的许广平,首先注意到的便是他那有两寸长的头发,粗而且硬,笔挺地竖立着,真当得“怒发冲冠”的一个“冲”字。她一向以为这成语有点夸大,看到这头发,也就恍然大悟了。“那褪色的暗绿夹袍,褪色的黑马褂,差不多打成一片。手弯上、衣身上许多补丁,人又鹘落,常从讲坛跳上跳下,因此两膝盖的大补丁也是遮盖不住……”
    这位囚首垢面的先生,就是鲁迅,想不到竟然是这个邋遢样子,小姐们哗笑了:“怪物,有似出丧时那乞丐的头儿!”
    一个人的衣着打扮,往往能反映他的内心世界。鲁迅此时身兼数职,收入颇丰,他如此不修边幅,放弃形象其实是内心状态的一种折射。他曾给自己选过一个号一俟堂,意思是待死堂。表现了他深藏在灵魂深处的孤寂,对感情生活不抱希望的悲哀。
    当鲁迅开始讲课之后,人们的神情变化了。教室里鸦雀无声,听他把从不知道的知识娓娓道来,他常常在讲义外,讲一些例子,关键之处,他又喜欢幽默地画龙点睛似的一点,引发全教室中一片笑声。正听得入神,下课的钟声响了。同学们都感到这一堂课,时间特别地短。还来不及围着请教,人已不见了,像刚才的一闪而进那样,又一闪而去了。
    ……
    1933年,鲁迅将自己与许广平在1925年3月至1929年6月间互通的135封信集结出版,取名《两地书》。鲁迅在序言中写道:“我们以这一本书为自己纪念,并以感谢好意的朋友,并且留赠我们的孩子,给将来知道我们所经历的真相,其实大致是如此的。”他们为自己那未必微不足道的爱,立了一方纪念碑。
    19368:8月,鲁迅病了,心脏跳得很快,喘得厉害。日夜躺着,无力谈话,无力看书,连报纸也拿不动。他开始交待一些后事。知心门生许钦文来看他,他告诉他:“我写了整整三十年,约略算起来,创作的已有三百万字的样子,翻译的也有三百万字,一共六百万字的样子,出起全集来,有点像样子了。”他又挣扎着写了遗嘱,其中第四条是:“忘记我,管自己的生活,倘不,那就真是糊涂虫。”这一条是写给许广平的。
    1936年10月19日,鲁迅病逝于上海大陆新村寓所,享年59岁。鲁迅的逝世,惊动了国内各界人士,治丧委员会的九人名单是:蔡元培、马相伯、宋庆龄、毛泽东、内山完造、史沫特莱、沈钧儒、茅盾、萧三。扶棺的人包括著名作家巴金、叶圣陶、张天翼、聂绀弩、胡风、萧军。上海各界人士自发前来为先生送行,5人伍绵延十几公里。
    鲁迅的灵柩轻轻地垂落进地穴中,一旁的海婴,茫无所知,独自在吃他的糖饼。后来,他突然问母亲:“妈妈,我是不是没有爸爸的儿子?”许广平不敢看儿子的眼睛,只好直说:“是的,你要好好地记得爸爸,一直到长大起来。”海婴说:“自然记得哕,将来我还要写一本书呢。”
    此后,许广平一直独自带着海婴生活,同时照顾鲁迅母亲和夫人朱安的生活,并没有像先生说的那样,“管自己的生活”。鲁迅的一生,如果不是遇到了许广平,终将是一个孤独的伟人,一个冷峻严肃的思想先驱。幸好他遇到了许广平,生前,她叩开他的爱情之门,给了他温馨幸福的家,还是他事业上的得力助手。先生死后,她是鲁迅精神最忠诚的继承者和最热忱的弘扬者,整理、出版、保存了大量的鲁迅遗稿。
    1968年3月3日,因鲁迅先生的遗稿被某些人夺去,许广平悲怒交加,心脏病突发去世,享年70岁。
    鲁迅生前曾购得《芥子园画谱》三集,赠予许广平,并题诗一首,正是他们爱情生活的写照:
    十年携手共艰危,以沫相濡亦可哀。
    聊借画图怡倦眼,此中甘苦两心知。
    鲁迅病逝十年后,许广平写了一篇《十周年祭》回首当年:
    “呜呼先生,十载恩情,毕生知遇,提携体贴,抚盲督注。有如慈母,或肖严父,师长丈夫,融而为一。呜呼先生,谁谓荼苦,或甘如饴,唯我寸心,先生庶知。”吐尽辛酸血泪,相爱相知,生死情谊!亦是鲁、许当年情书的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