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哲 学 > 哲 学 > 心理学

悲伤的力量(精)

  • 定价: ¥78
  • ISBN:9787559811998
  • 开 本:32开 精装
  •  
  • 折扣:
  • 出版社:广西师大
  • 页数:334页
  • 作者:(英)朱莉娅·塞缪...
  • 立即节省:
  • 2018-11-01 第1版
  • 2018-11-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作为悲伤的指南,朱莉娅·塞缪尔著的《悲伤的力量》在许多层面上都取得了成功,作者富有同情心的讲述技巧提供了更广泛的吸引力。尽管塞缪尔的故事和思考经常触及极度悲伤的情况,但却始终如一地给人以鼓舞人心的印象。
    朱莉娅·塞缪尔以非常感性的方式、专业的心理学见解讲述了痛失亲属的案例。任何经历丧亲,或希望抚慰丧亲者的朋友,都有必要读这本书。

内容提要

  

    真正伤害着一个人、一个家庭,甚至一代人的,并不是悲伤所带来的痛苦本身,而是他们为了逃避痛苦所做的事情。
    悲伤不是可以靠斗争去克服的东西,死亡带来的悲伤也被深深误解。
    在朱莉娅·塞缪尔著的《悲伤的力量》中,我们会读到15则关于爱、失亲、面对自己的死亡以及抚平悲伤的动人故事。这些故事展示了悲伤如何揭开我们最深的恐惧、撕掉我们自我保护的外衣并使我们最真实的自我暴露出来。作者带我们走近有关悲伤的禁忌与迷思,让我们尊重并理解悲伤的过程——读完《悲伤的力量》,我们对生命与爱会有更深刻的体认与感悟。

媒体推荐

    作为悲伤的指南,《悲伤的力量》在许多层面上都取得了成功,作者富有同情心的讲述技巧提供了更广泛的吸引力。尽管塞缪尔的故事和思考经常触及极度悲伤的情况,但却始终如一地给人以鼓舞人心的印象。
    ——《柯克斯评论》重点书评
    朱莉娅·塞缪尔以非常感性的方式、专业的心理学见解讲述了痛失亲属的案例。任何经历丧亲,或希望抚慰丧亲者的朋友,都有必要读这本书。
    ——海伦·菲尔丁(Helen Fielding),《B.J.单身日记》作者
    朱莉娅·塞缪尔对人类思考、爱与哀悼的行为有着jue佳认识,这是一本理解关于死亡的复杂情感的宝贵手册。
    ——朱丽叶·尼可森(Juliet Nicolson),英国作家
    这本书充满了真知灼见和实用信息,为我们人生中的这个阴暗角落带来光明。
    ——克莉丝蒂贝尔·麦克伊温(Christabel McEwan),英国儿童心理治疗师
    一份诚实、实用、情感丰富的指南,指导你完成哀悼过程。
    ——《时尚》评语

目录

致中国读者
译者序 对于死亡,我想了解和谈论
绪论
理解悲伤
失去伴侣
When a partner dies
凯特琳/年近五十,相伴二十年的丈夫肝癌晚期
凯莉/三十岁,伴侣遭遇自行车意外
斯蒂芬/六十二岁,妻子突遇车祸
反思|
失去父母
When a parent dies
布丽奇特/五十二岁的律师,母亲突发心脏病
麦克斯/四岁半时目睹入室盗贼射杀了母亲
谢丽尔/母亲突发急病
反思|
支持失亲的儿童|
失去手足
When a sibling dies
露丝/同父异母的弟弟遭遇车祸
慕希/二十五岁左右,弟弟自杀身亡
法西亚/四十五岁,姐姐患上运动神经元疾病,五年后辞世
反思|
失去儿女
When a child dies
亨利与米米/分娩时婴儿意外夭折
菲尔与安妮特/度假时幼女溺水
布鲁与罗伯特/二十九岁的女儿服药过量
反思|
面对自己的死亡
Facing your own death
琼/四十八岁时患上肺癌,目前余生约六个月到一年
芭芭拉/逾七十五岁,十七年前患肾脏癌,目前剩下几个月时间
戈登/年逾八十,肝癌,癌细胞已扩散全身
反思|
如何帮助:应对悲伤,我们需要做的事
What helps
力量支柱
朋友和家人可以做什么
死亡和临终在英国的历史背景
后记
文献
致谢

前言

  

    致中国读者
    作为丧亲心理辅导师,我已经在西伦敦的小办公室工作了几十年,期间我接待过来自世界各地的痛失亲人的人。我记得一位年轻的中国女士,她沉浸在女儿去世的悲伤中,她的沉默表达了比言语更多的东西。她与我面对面坐着,低着头,没有眼泪滑下她的脸颊,但源源不断地传递出失去幼小女儿让她承受的巨大冲击。我认识到,这是一种前所未见的无声无形的悲伤,我们的表达方式各不相同,但是,人与人之间失亲的感受是相似的,无论他们来自世界的哪个地方。
    因此,我带着无与伦比的激动心情看到这本书即将在中国出版。中国是我十分崇敬的国家,这种感觉就像我的话语如有魔法一般跨越地域传到你的耳边。我怀着极度的欣喜与自豪,正在为你写下这些文字,你读着我的书,而我想要跟你挥挥手,说一声“你好”。我渴望更多地了解你:你住在哪里,你做什么工作,发生了什么事让你来阅读我的书。我希望这本书能连接你我,一如我写这本书的初衷:在读过别人的这些故事之后,能帮助你更深刻地理解你自己,以及或许更重要的是认识到,与悲伤共处是孤独而痛苦的事情,如果我们能得到家人、朋友的帮助,就能找到忍受悲伤的方式。同时,我们将永远铭记逝去的人们,随着时间的过去,我们能够重新找到生活中的爱与乐。
    穿越千山万水,我希望你能听见我的声音,并且在未来的岁月里回顾我的话语,或许重读某个章节,又或许能提醒你怎么做对你自己有帮助。也许你会把这本书赠予一位友人,而它会抚慰朋友的悲伤。
    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当你买下这本书的时候,它能不负你的期望。
    送上我最温暖最美好的祝福。
    朱莉娅·塞缪尔
    伦敦,2018年6月

后记

  

    我喜欢故事有大团圆的结局:越过万千险阻.主角们欢快地走进夕阳。它满足了不大现实的需要。这本书并没有得出一个清晰结论。因为这些关于生命、死亡和悲伤的故事并不是虚构的,它们基于那些被所爱之人的死所重创的人的真实经历。它们清楚地表明.悲伤有自己的动力,我们的任务是找到表达它和支持自己度过悲伤旅程的途径,同时认识到,悲伤会因时而变,我们也会因它而变。
    如果你读到了这里,这意味着你克服了我们面对这个主题的阻抗——那种源于面对死亡的终极无能而产生的非常自然的阻抗。我们每个人.无论我们是谁,无论我们有什么样的人生,都将在某个时刻被死亡触摸。你将会看到,如果我们避免直面死亡,就会给予它更多的力量来恐吓我们自己。作为人类,尤其是二十一世纪的人类,我们似乎被驱使着在各方面追求完美、秩序和逃避困难——死亡和临终在这张清单的顶端。然而,继续排斥死亡的同时,我们不可避免也在排斥生活的丰富性。内心深处,我们知道爱的另一面是失去,而我们无法只取一端。失去是人类必定会经历的体验,无论是青春、健康的失去,还是快乐的一天结束、一段关系的了结,或者,当然,一个爱人的死亡。但是为了活得真实,活得完整,我们必须要能接受失去。有时我们必须要与痛共处,忍受不适。失去的光谱的最远端是悲伤,这是我们能够经历的心理痛苦的最伟大的表现之一。
    你会看到,我并没有提出简洁的或快速的解决方案.尽管那样更对口味、更符合我们希望解决所有事情的一贯的心理需要,但是我展示了许多不同个体的非凡勇气.他们找到了自己的承受失去之痛的方式,接受他们所需的帮助,学会了自我帮助并又开始了他们的生活。我理解,这些人的苦难是很难读懂的,而且我们无法确定地知道他们最终如何。他们每个人都有个小小的进步信号,比如凯特琳的恐惧消退了,然后是转折点,比如让谢丽尔宣泄情感,终于能够感觉自己的失去并将头埋进母亲的围巾里哭泣,比如菲尔和安妮特尝试要一个小宝宝的决定,慕希体验到的超新星的有力图像。每一个这样的小小时刻都伴生着转折,奠定了他们对未来的想象,使他们有信心重建自己的生活。他们认识到,审视死亡和审视生命同样重要。他们的未来在当下是安全的,而且他们充满潜力,因为他们完成了悲伤的艰难的心理工作。带着幸运和重新燃起的希望,他们将继续成长,投入生活——一种不同的,但依然美好的生活。
    我没有去记录他们的快乐,因为他们自己都能做得更好。我确定他们每个人都会因为自己那样爱过而有深切的感激之情,因为有着关于那个人的记忆而骄傲,逝者的传承继续在自己的身上活着,而每一个哀悼者都将从这段经历中成长起来。 我希望,作为一个有足够勇气阅读本书的人,你会发现这些故事能够鼓舞人心,你能用信心代替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