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经 济 > 财经管理 > 经济学理论

国富论(精)/译林人文精选

  • 定价: ¥48
  • ISBN:9787544773904
  • 开 本:32开 精装
  •  
  • 折扣:
  • 出版社:译林
  • 页数:361页
  • 作者:(英国)亚当·斯密...
  • 立即节省:
  • 2018-09-01 第1版
  • 2018-09-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亚当·斯密著的《国富论》是一部经济学经典著作,总结了近代初期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经验,并在批判吸收当时有关重要经济理论的基础上,就整个国民经济运作的过程做了比较系统、清晰的描述。本书对英国资本主义、乃至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都产生了直接的重大的促进作用。

内容提要

  

    《国富论》共分五篇。前四篇的主题,是解释绝大多数民众的收入是如何构成的,以及在不同年代、不同国家供给他们每年消费的那些源泉的性质。第五篇即最后一篇,则讨论君主或国家的收入。在这一篇中,亚当·斯密将努力说明:第一,君主或国家的必要开支有哪些,这些开支中的哪些应当由社会全体公众的赋税来承担,哪些应当由社会中的特定阶层或其中的部分成员来承担;第二,向全体社会公众募集那些对社会整体而言不可或缺的经费开支的不同方法,以及每一种方法的主要优缺点;第三,也是最后,导致当今几乎所有政府采取抵押部分收入借债或签订合同借债的原因是什么,这些债务对实际财富,即对每年社会劳动和土地的产出又有哪些影响。

媒体推荐

    至少三百年内,人们都将在市场经济中生活,不会有人像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推翻牛顿力学那样推翻亚当·斯密的《国富论》。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从最终效果来看,《国富论》也许是迄今为止尤为重要的书,它对人类幸福的贡献,超过了所有名垂青史的政治家和立法者所作贡献的总和。
    ——亨利·托马斯·巴克尔
    亚当·斯密首次对政治经济学的基本问题进行了研究,创立了完整的理论体系,而且把古典政治经济学提高到了一个全新的水平。
    ——卡尔·马克思

目录

引言和全书设计
第一篇  论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原因及劳动产品在不同社会阶级间分配的自然秩序
  第一章  论劳动分工
  第二章  论分工的起因
  第三章  论分工受市场范围的限制
  第四章  论货币的起源和使用
  第五章  论商品的真实价格和名义价格
  第六章  论商品价格的组成部分
  第七章  论商品的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
  第八章  论劳动工资
  第九章  论资本利润
  第十一章  论地租
第二篇  论储备的性质、积累和使用
  引言
  第一章  论储备的划分
  第二章  论作为社会总储备的特殊部分或维持国家资本支出的货币
  第三章  论资本的积累及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
  第五章  论资本的不同用途
第三篇  论财富在不同国家中的不同发展
  第一章  论达致富裕的自然进程
  第二章  论罗马帝国崩溃后古代欧洲的农业抑制
  第三章  论罗马帝国崩溃后城市的兴起与发展
  第四章  城市商业发展对农业改良的贡献
第四篇  论政治经济学体系
  引言
  第一章  论重商主义的基本原理
  第八章  关于重商主义的结论
  第九章  论重农主义或将土地产品看作国家收入或财富唯一重要来源的政治经济学
第五篇  论君主或国家的收入
  第二章  论一般收入或公共收入的源泉

前言

  

    《国富论》导读
    一年多前,在商定出版亚当·斯密《国富论》的精粹版时,我曾答应写一篇导读。现在,章莉女士的新译作即将问世,这篇导读也该交卷了。但真要动起笔来,心中又不免有几分忐忑,主要是因为《国富论》这本书非同寻常,其内涵博大精深,虽经多年研读有所领会,也不敢说做到了完全和准确地把握。但答应的事情不能不做,于是只好放胆执笔“导读”了。我想的是,同读者一起研读,相互切磋,不当之处还请读者不吝指正。
    亚当·斯密(1723-1790)是十八世纪中期英国最负盛名的政治经济学家和伦理学家,他一生研究的学问涉及天文学、纯文学、修辞学、哲学、伦理学、政治学、法学和政治经济学等。但在生命即将终结之时,这位伟大的社会科学家和先进思想家,本着他始终坚持的严谨求实、认真负责的精神,坚持要友人将其所有尚未完成和出版的文稿统统付之一炬,以至于后人所能看到的他的专著只有两本:一本是1759年问世的《道德情操论》,另一本便是1776年初版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斯密在这两本书上花费了毕生的精力,而在《道德情操论》上下的功夫似乎更大,先后修订了六版,《国富论》则修订了五版。
    《道德情操论》使斯密以伦理学家一举成名,而《国富论》则奠定了他作为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奠基人的崇高地位和名望。《国富论》问世当年便出版了德文译本,随后几年出版了丹麦文、法文、意大利文和西班牙文等各种译本,1789年又首次在美国出版。该书初版发行前并没有得到评论方面的帮助,但半年就卖光了,这比出版商预料的要好得多。斯密的挚友、著名哲学家大卫·休谟说:“真了不起!好极了!亲爱的斯密先生,我对您的著作非常满意。细细读完,我如释重负……现在我只是对一点还感到不安,即这本书需要人们聚精会神地去读才能读进去,而目前很少有人能坐下来专心读书,因而该书最初也许不会受到非常热烈的欢迎。但我相信,该书所包含的丰富而深刻的思想、敏锐的观察,以及大量令人感兴趣的新奇实例,终究会引起人们对它的注意。”事实证明,休谟所言不虚。
    几年之后,在英国国会议员的辩论中该书被公开引用,而在此之前,它已经对英国当时的预算法案和自由贸易法案产生了影响。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著名的威廉·皮特(1759—1806)首相就曾深入研究过斯密的著作,并成了斯密最忠实的信徒。他采纳斯密学说,减轻关税,按照自由贸易原则同法国签订通商条约,还根据《国富论》的精神进行了种种改革。人们认识到,斯密的这本书为自由竞争经济制度和政策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而在此后的一百多年间,《国富论》的基本理论和政策主张,确实构成了西方国家主流经济学的基础,直到1929年至1933年爆发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这次空前严重的危机宣告了完全自由竞争制度的终结,也宣告了斯密学说的支配地位的终结,取而代之的是国家干预主义新时代,以及作为其经济学基础的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然而,即使在这种新的历史条件下,《国富论》仍然不失其永恒的历史价值和现实的借鉴意义,人们仍将《国富论》奉为市场经济的经典,认为它所阐述的市场经济机制的基本原理在一定条件下仍然有效,只是不再把它看作适用于任何场合的普遍原理罢了。
    事实上,在国外媒体历来举办的各种有关“影响人类进程的若干著作”的调查中,《国富论》总是赫然在列,从未缺位。《国富论》仍然是西方国家广泛流行的经济学经典著作,在民众中拥有极高的普及率。为庆祝《国富论》问世二百周年,英、美等国经济学界在1976年举办了规模宏大的科学研讨会,发表了为数众多的学术论文,其中不乏新的研究成果。亚当·斯密的母校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的出版社还集数年之功,倾力推出了六卷本的《亚当·斯密著作通信集》,其中包括:《道德情操论》、《国富论》、《哲学论集》、《修辞学和纯文学讲义》、《法学讲义》和《亚当·斯密通信集》,外加一本《亚当·斯密论集》和一本新的《亚当·斯密传》。苏联和东欧国家的经济学界当年也举办了纪念学术研讨会,学者们提交的论文后来汇集成册出版,题为《亚当·斯密和现代政治经济学》。
    ……
    第四,当然,斯密不是无政府主义者,相反,他认为国家是必要的,而且有其必不可少的职责,包括国防、治安、交通、维护市场秩序等等公众需要而私人不能做、不愿做或做不好的事。总之,一方面,国家或政府应是一个“守夜人”,而不应是经济生活的主宰。另一方面,国家履行自己的职责需要财政的支持,甚至维护君主的尊严和地位也不能没有花销,因而建立一定的税收制度是必要的。不过,他强调税收制度应当本着公平、确定、便利以及廉洁和经济四项原则,并详尽论述了各种税收的利弊得失。
    斯密的《国富论》所倡导的经济自由主义,包括对市场经济体制优越性的论述,无疑体现了当时先进的思想和观念,符合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客观要求,因而能够并在实际上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促进作用和影响。然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反对和清除重商主义这种已经过时的理念和政策的历史背景和条件,也离不开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尚处于它的初级的上升阶段这种历史背景和条件。这些背景和条件既决定了斯密学说的进步性和革命性,也决定了它必然具有历史和认识的局限性,使其所揭示的经济自由主义原理不可能永远正确和普遍适用。
    经济自由主义学说和实践的最大弊端,常常体现在生产和经济的波动和分配不公这两个方面。斯密时代之后的历史一再证明,自由放任虽然在一定时期内的确起到了促进生产发展的作用,然而这种发展是在周期性波动甚至经济危机中前进的,随着经济波动和危机而来的是生产力的破坏,以及民众的失业和贫困。竞争促进了效率,却铸就了不公平。这种动荡和破坏,在1929年至1933年爆发的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中达到空前的规模和深度,它宣告了经济自由主义的终结,当然也揭示了斯密学说的缺陷和局限性。从这个角度来说,以凯恩斯主义为代表的国家干预主义学说,何尝不是对斯密自由主义学说的一种校正和补充。当然,从亚当·斯密到凯恩斯,西方经济思想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和演变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国富论》问世至今,已经过去二百多年了,今天当我们阅读《国富论》这部伟大著作时,秉持这种历史的和分析的眼光恐怕是不可或缺的。既充分肯定它是经济自由主义学说发展历程中的一座丰碑,又清醒地看到它的历史和认识的局限性;特别是在我国三十多年来基于一定程度的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而世界却刚刚经历了一场比1929年至1933年危机更严重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的时候,更应如此。不知这样说是否妥当?
    2010年10月20日
    于北京海淀百旺家苑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