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中国文学 > 中国文学作品集

呐喊彷徨

  • 定价: ¥35
  • ISBN:9787220108235
  • 开 本:32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四川人民
  • 页数:305页
  • 作者:鲁迅
  • 立即节省:
  • 2018-11-01 第1版
  • 2018-11-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呐喊》《彷徨》,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扛鼎之作。
    茅盾、郑振铎等名家诚意推荐。
    阅读鲁迅著的《呐喊彷徨》,我们可以体会到鲁迅所在的时代人们生命悲剧的相似和对新生的热切希望。鲁迅的小说对中国现代思想文化和文学艺术有着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内容提要

  

    鲁迅著的《呐喊彷徨》是鲁迅早期的小说集《呐喊》和《彷徨》的合集。书中不仅塑造了深受旧时代戕害却无力反抗的孔乙己、阿Q等贫苦农民和辛亥革命胜利后迷茫的魏连殳等知识分子形象,更展示了鲁迅对辛亥革命前后的社会思考,并对唤醒仍在社会中挣扎的人们充满希望。

媒体推荐

    说到为什么做小说,我仍抱着十多年前的“启蒙主义”,以为必须是“为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生。
    ——鲁迅
    《呐喊》是最近数年来中国文坛上少见之作,那样的讥诮的沉挚,那样的描写深刻,似乎一个字一个字都是用刀刻在木上的。
    ——郑振铎
    在《彷徨》集中,我却以为沉痛的作品在艺术上比《呐喊》集中的同类作品达到了更高的阶段,《祝福》和《伤逝》所引起的情绪远比《药》和《明天》为痛切。
    ——茅盾

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樟寿,后改名树人,字豫才。
    1918年5月,在《新青年》杂志4卷5号上,他次以“鲁迅”的笔名发表了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此后鲁迅陆续创作了《孔乙己》《药》等小说,并亲自选编结集为《呐喊》《彷徨》与《故事新编》。在小说创作的同时,鲁迅也以杂文为武器,以犀利、冷静的笔触表达自身鲜明的政治立场和深刻的社会见解。此外鲁迅还创作了散文集《野草》和《朝花夕拾》。
    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

目录

呐喊
  自序
  狂人日记
  孔乙己
  药
  明天
  一件小事
  头发的故事
  风波
  故乡
  阿Q正传
  端午节
  白光
  兔和猫
  鸭的喜剧
  社戏
彷徨
  祝福
  在酒楼上
  幸福的家庭
  肥皂
  长明灯
  示众
  高老夫子
  孤独者
  伤逝
  弟兄
  离婚

前言

  

    魏连殳的形象酷似鲁迅本人——“他是一个短小瘦削的人。长方脸,蓬松的头发和浓黑的须眉占了一脸的小半,只见两眼在黑气里发光。”小说中为祖母送殓的情节,对进化论由笃信到怀疑的经历,都有鲁迅的影子。而更与鲁迅相通的。仍是魏连殳“孤独”的灵魂,他“像一匹受伤的狼,当深夜在旷野中嗥叫,惨伤里夹杂着愤怒和悲哀……”。在小说首尾的关键处出现的这声狼嗥,与“以送殓始,以送殓终”的情节相伴,使整篇小说笼罩在对生存与毁灭的痛苦探索之中。魏连殳在给“我”的最后一封信中探讨的正是“为谁而活”的问题,鲁迅也曾在类似的心境下做过最坏的打算:“倘连所谓‘同人’也从背后枪击我了.我便什么事都敢做……”在我看来,《孤独者》就是鲁迅对这种打算的试练:“躬行我先前所憎恶,所反对的一切”,这结局便是加引号的“胜利”,与“胜利”后的迅速毁灭。
    毁灭的结局进而被小说叙事者“我”否定了:“我的心地就轻松起来,坦然地在潮湿的石路上走,月光底下。”这与《在酒楼上》的结尾显得异曲同工:“他(吕纬甫)所住的旅馆和我的方向正相反,就在门口分别了。我独自向着自己的旅馆走,寒风和雪片扑在脸上,倒觉得很爽快。”对魏连殳与吕纬甫道路的否定。预示了鲁迅将走上与他们不同的道路。至于这道路是什么,鲁迅很诚实地说自己也还在寻求之中,正如《彷徨》题辞中引用的屈原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与那些自命“青年导师”的知识分子不同,鲁迅“怕我未熟的果实偏偏毒死了偏爱我的果实的人”(《写在(坟)后面》),他对青年的爱与责任心让他无法以高度的自信指出“应该走哪条路”,而只能以否定的方式指出“不该走哪条路”。如《故乡》结尾所说的那样,他不愿年轻一辈“都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纵使经历了对进化论的怀疑和否定,鲁迅仍把希望寄托在青年身上,愿他们有“新的生活”。他的作品从一开始就把青年设定为主要读者,《呐喊》中的许多作品正是因为“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颇激动了一部分青年读者的心”。不过,鲁迅并不迎合青年。对于在青年中广泛流行的对爱情与诗意生活的浪漫想象,鲁迅都以冷峻的思考和笔触让青年回归并正视现实:《鸭的喜剧》中诗意乌托邦的幻灭,《伤逝》中子君的死亡,《幸福的家庭》中那“A”字形的白菜堆,《端午节》中“没有钱怎么买米”的感喟.都肘刻提醒着读者物质在生活中不可动摇的基础地位。在一篇题为《娜拉走后怎样》的演讲中,鲁迅直截了当地指出:“梦是好的;否则,钱是要紧的。”他告诉青年:“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比起那些轻盈的梦境和心灵鸡汤,鲁迅讲的道理都显得朴实无华,但在我看来,这才是对青年实实在在的,真正负责任的劝勉。
    最后回到鲁迅《呐喊·自序》中的话:他的作品,正是为了“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鲁迅自己就是这样的猛士,他更殷切地期待着青年中涌现出“凶猛的闯将”,与他并肩战斗,创造“中国历史上未曾有过的第三样时代”(《灯下漫笔》)。愿鲁迅的作品与一切怀揣热情与理想的青年相遇,愿青年的道路在鲁迅作品的伴随下走得更加切实,更加坚定!
    李超宇
    (青年学者,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