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历史.地理 > 历史 > 传记

儒侠金庸传

  • 定价: ¥49.8
  • ISBN:9787507550160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华文
  • 页数:352页
  • 作者:张建智
  • 立即节省:
  • 2019-01-01 第1版
  • 2019-01-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张建智著的《儒侠金庸传》是有关金庸传记比较有影响力的一本。
    作者以1949年为分界线,将金庸一生分上下两篇来叙述,展现了金庸的家世传承、个人生活、社会活动、商业经营、武侠小说创作、受聘高校等方方面面,结合金庸的文字及社会对他的评价,透过金庸的文字解读其心路历程,拼写“儒侠”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生样貌。
    本书将金庸的个人命运轨迹置于时代巨变之中,即是一部个人传记,又可以看作是一部时代变迁史。作者以多年积累的史料为基础,结合自己陪同金庸夫妇参观时所见所闻所感,文字扎实而独具个性。

内容提要

  

    张建智著的《儒侠金庸传》,作者曾陪同金庸先生回乡,切近观察,交谈问答,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通过探访金庸的足迹,追溯其家族,研读其作品,梳理其近百年的人生历程,为读者阐明金庸非常人所能解的一生,并非一个“侠”字可以涵括——他既想赓续祖辈留下的儒家之志业,又不得不为世事所牵绊,因缘际会成就了他复杂多变波澜壮阔的人生。
    全书以1949年为分界线,将金庸一生分上下两篇来叙述,将金庸的个人命运轨迹置于时代巨变之中:既是一部个人传记,又是一部时代变迁史。

媒体推荐

    这里躺着一个人,在二十世纪、二十一世纪,他写过几十部武侠小说,这些小说为几亿人喜欢。
    ——金庸曾经给自己设计的墓志铭
    我说过,前一百年,后一百年,写武侠小说的,大概不会有谁超得过金庸。他在武侠套路之中,加入了更多的人情世态、善恶炎凉、文化历史、地域风情、社会沧桑,还有性格命运。
    ——著名作家  王蒙
    一个小说家具备如此丰富的历史、社会知识,而且文章如行云流水,情节似干寻铁链,环环相扣,不可断绝,而且不掉书袋,不弄玄虚,平平叙来,而语语引人,不可或已,这已是十分难得的了。
    ——已故著名红学家、史学家  冯其庸
    同时写作政论与小说,使得金庸的武侠小说往往感慨遥深。撰写政论时,自是充满入世精神;即便写作“娱乐性读物”,金庸也并非一味“消闲”。儒道之互补、出入之调和、自由与责任、个人与国家,在金庸这里,既落实在大侠精神之阐发,也体现为小说与政论之间的巨大张力。
    ——北京大学教授  陈平原
    看起来华山论剑应该就是10月30日这天,其他大侠恭候了多时,查大侠终于到场了。
    ——明友圈  不安

作者简介

    张建智,传记作家、文化学者,多年来对文史哲、民国历史,《易经》与经营文化,中医学、有长期研究,对红学与中国狱神庙的研究,填补了红学研究的空白,深得红学界人士好评。著有《张静江传》《儒侠金庸传》《王世襄传》《中国神秘的狱神庙》《易经与经营之道》《红楼半亩地》《伤寒论名方解析》《绝版诗话》《嘉业南浔》《诗魂旧梦录》《墨耕雅趣》《乌镇》《一本没有颜色的书》等二十余种,主编策划随笔散文集十余种。

目录

前言
楔子
上篇
  第一章  如日初升
    一、新生的共和国
    二、一石激起千层浪
    三、为了灿烂的前途
    四、踏上故都北京
    五、返回香港
  第二章  海宁查家
    一、袁花镇的传说
    二、江南有数人家
    三、查文清与丹阳教案
    四、父亲的藏书
  第三章  求学生涯
    一、不忘师恩
    二、母校如慈母
    三、母亲病亡
    四、惜别碧湖联高
    五、烂柯山的石梁
    六、留恋湘西
    七、到重庆读大学
  第四章  抗战后的生涯
    一、新闻事业的开端
    二、进入《大公报》
    三、白手赴香江
    四、重新选择
下篇
  第五章  五十年代的日子
    一、从《大公报》到《新晚报》
    二、侠气满香江
    三、书剑碧血露锋芒
    四、别了,《大公报》
    五、“触电”长城
    六、《射雕》一出、莫与争锋
  第六章  创立《明报》
    一、告别“长城”、另谋出路
    二、初创《明报》
    三、苦撑局面
    四、契机
  第七章  审慎而灵活的报业生涯
    一、健笔写社评
    二、参悟佛经写《天龙》
    三、世界,你好
    四、笑傲江湖
  第八章  《明报》集团的崛起
    一、海上升“明月”
    二、《明报》的多元发展
    三、《明报周刊》的亮相
    四、《鹿鼎记》问世
    五、儒侠的经营风格
  第九章  从“侠”到“儒”
    一、挂印封笔
    二、十年修订
    三、宝岛之行
    四、婚姻冷暖
    五、董桥接手《明报月刊》
  第十章  二十八年后的故国还乡
    一、北望神州
    二、见到小平同志
    三、廖公的宴请
    四、故国万里游
  第十一章  为香港回归参政议政
    一、回港后的畅谈
    二、“哈公怪论”的消失
    三、关注香港的前途
    四、为《基本法》草案再赴北京
    五、主持“武林大会”
    六、一寸丹心谁人知
  第十二章  竹里坐消,花间读书
    一、退出草委会
    二、部署引退
    三、淡出《明报》
    四、在牛津作访问学者
    五、笔战彭定康
  第十三章  退而不休的金庸
    一、与第三代领导人的会面
    二、放下无求心自在
    三、于品海能顺利接班吗
    四、任浙大教授和院长
    五、《鹿鼎记》寻根与湖州行
  第十四章  金庸生活谈片
    一、在北大演讲
    二、岳麓书院讲“中国历史大势”
    三、女性的论说
    四、评点的风波
    五、王朔对金庸诘问
    六、频频活动、漫话人生
    七、影视剧中的金庸小说
  第十五章  金庸浙大辞职风波
    一、风波缘起
    二、金庸站在风波口
    三、尘埃落定
    四、风波后的反思
  第十六章  再探求一个灿烂的新世纪
    一、做客《南方人物周刊》
    二、金庸小说终结版的问世
    三、金庸小说进课本的是与非
    四、从为金庸塑像说起
    五、人生何处不相逢
    六、道不孤享晚景
金庸生平及创作年表
参考文献
后记
编后记

前言

  

    相见时难别亦难。人生际遇,一如“戏剧”,各有精彩,各有不同。追溯金庸人生旅途轨迹,深感在一九四九至一九五。年之际,似有条“命运之线”在操控着他的走向,以此,本书截取了金庸一个横断面进行叙述,以一九四九年作为分水岭,将他个人命运的轨迹,放置在时代之巨变中;融哲理于文采,讲述了他许多鲜为人知的生活逸事,以及那个时代的历史沧桑。金庸,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在经历了动荡乱世之后,独自在异乡,通过武侠小说,展开了对人性的独特理解。他的出现,改变了武侠小说难登大雅之堂的宿命。

后记

  

    二〇一八年十月三十日下午,金庸(查良镛)先生在香港养和医院逝世,享年九十四岁。据称,先生走之前,在和一位亲友视频电话,听着听着,溘然长逝。
    金庸先生的一生,跨越两个世纪,往来于海峡两岸,穿梭于笔墨中的江湖恩怨与历史现实的风云激荡之间,比他的小说还要精彩。他办报纸,写评论,拍电影,写小说,参与香港回归立法,舌战群儒,乃至晚年受聘于大学,传道授业,都是以笔为剑,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无不体现着知识分子的淑世精神,书写着文人侠客的家国情怀。
    金庸走了,金大侠“事了拂衣去”,人们要慢慢适应一个没有金大侠的“江湖”。此时此刻,金大侠自己的文字更有说服力,网友们纷纷引用《神雕侠侣》的一句话表达心情:“今番良晤,豪兴不浅,他日江湖相逢,再当杯酒言欢。咱们就此别过。”有酒有江湖,必重逢。
    金庸先生逝世的消息传来,我们编辑部同仁也一时不知所措,莫可名状。谨以这部《儒侠金庸传》,表达我们的敬意和哀思。我们也化用金庸先生的话作为这篇后记的结尾:情深亦寿,强极可荣。
    金庸先生千古!
    二〇一八年十月三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