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中国文学 > 中国文学-散文

访问童年

  • 定价: ¥32
  • ISBN:9787570206674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长江文艺
  • 页数:240页
  • 作者:殷健灵
  • 立即节省:
  • 2018-12-01 第1版
  • 2018-12-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中国作协副主席、著名作家李敬泽作序推荐;曹文轩、朱永新、李敬泽联袂推荐;著名插画师蔡皋倾情配图。
    致童年——回到生命的本初,重拾童年的记忆,从而提醒人们找回在尘俗中迷失的真自我。
    童年影响人的一生,作者殷健灵在书中更多的是心疼人物所受的创伤,礼赞人物的自我疗愈:即使被命运残忍对待,仍以一颗善心去看待这个世界,从未放弃对美好的向往与努力。
    《访问童年》中受访者的年龄跨度将近一个世纪,他们的童年小史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近一百年的时代变迁。然而我更感兴趣的,不是宏观的时代命运,而是不同时代和地域里孩子的心灵和感情。它们千差万别,却异曲同工;它们幽微渺小,却丰富而广袤。
    我们将从别人的故事里读到自己,那里有人生的源头,那里也有重新出发的路标。

内容提要

  

    《访问童年》是作家殷健灵在深入调研、大量采访的基础上全新创作的一部作品。通过再现受访者对童年重要事件的回忆,阐释出童年的经历对一个人一生的深刻而久远的影响。
    作品中受访者的年龄跨度将近一个世纪,他们的童年小史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近一百年的时代变迁,更蕴含着不同时代和地域里孩子们的心灵和感情:虽千差万别,却异曲同工;虽幽微渺小,却丰富而广袤。我们可以从他们的故事中找到自己的精神故乡,找回初心,发现真实的自己。

媒体推荐

    十分专业且充满人性的采访,与陌生的当事人面对面,直叩心扉,听对方的倾诉或叙述,然后一举成文,这是另外一种写作路数——一种很少有人选择,即使选择也一定步履维艰的路数。强烈的现实感所产生的震撼力总比那些虚构文字所产生的力量更加能够席卷心灵。殷健灵独一无二的写作,构成了一份无可取代的文学价值。
    ——曹文轩(北大教授、著名文通文学作家)
    我们都是从儿童而来。但是,我们经常会忘记童年时的梦想与感受,忘记自己只是昔日的儿童。我们喜欢把自己的思想、态度和期望强加给孩子,让孩子实现我们没有实现的人生梦想,做孩子不想做的事情。这时,我们已经离开了儿童。殷健灵的这本《访问童年》,其实也是访问我们自己,让我们重新回到儿童时代。让我们跟随这本书进行一次童心之旅,在与童年的对话中找回初心,发现我们真实的自己。
    ——朱永新(新教育实验发起人、国家全民阅读形象代言人)
    这本书超出了我的预想:它竟如此宽阔饱满,它不是透明的不是纯粹的,它不是童话和神话,而是百感交集的漫长旅途。人被童年所塑造,人也注定向着童年争辩、反抗和逃逸,人渴望与他的童年和解,所以人需要访问童年,在记忆、修复和创造中与自己、与世界和解。
    我不把这本书看作一本童书,它是人之书,是爱的教育、情感教育。那些回忆童年的成年人,他们每个人都既是教师也是学生,每个人都在修行,他们证明,记忆的能力、通过记忆推敲自我的能力,这就是善好人性的根本保证。为此要感谢殷健灵,她当然不仅是一个记录者,她召唤记忆,她让混沌的生活和经验自沉默中浮现,获得意识、语言和形式,她是创造者,因为,她对一个又一个人说:要成为完整的人,要有光。
    ——李敬泽(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作家)

作者简介

    殷健灵,儿童文学作家。18岁开始发表作品,迄今出版长篇小说《纸人》《野芒坡》《月亮茶馆里的童年》《轮子上的麦小麦》《橘子鱼》《蜻蜓,蜻蜓》《镜子里的房间》《千万个明天》《风中之樱》《甜心小米》等,散文集《爱——外婆和我》《致未来的你——给女孩的十五封信》《致成长中的你——十五封青春书简》《访问童年》及诗集、评论等,逾四百万字。
    曾获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冰心图书奖大奖、2015年度“中国好书”、台湾地区“好书大家读”佳少年儿童读物奖、冰心散文奖、上海幼儿文学奖一等奖等。
    部分作品翻译成英文、日文、韩文、法文、瑞典文、西班牙文、越南文、阿拉伯文等。

目录

访问童年
  “每个人何尝不是一只孤船”
    心底的波光与云影
  “七十年前,我也有过青春的叛逆”
    用一生来叛逆
  “最陌生的人是父亲,影响最大的人也是父亲”
    平静地体会痛苦
  “父母去世后,我看到了两个截然相反的世界”
    抵抗人性之恶,犹如一场战争
  “淡忘的童年一定不重要,我只记住不能忘却的”
    我们的选择性记忆
  “如果生命沉重不堪,那就在灿烂轻盈中展现吧”
    当我们无法挑拣自己的命运
  “我吓坏了,不知道妈妈要把我拖去哪里”
    黑夜从来都不是黑的
  “八岁那年,我不得不开始一个人的生活 ”
    拿什么来抵御童年的残忍
  “眼看我就要赢了,她却退出了…… ”
    那个并不真实的自我
  “我用半生时间来矫正那个孩提时代的我”
    长大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
  “快乐着,却为什么总感到心酸和悲伤”
    挣扎也许是生命的常态
  “我想回到那个小姑娘那里,拉她一把,但是无能为力”
    生命初始最美的图画
  “郑重地告别,与那些童年的过往”
    平淡生活中的“仪式感”
  “我从来没有真实地活出自己”
    破茧而出
  “什么是完整的家呢?和有没有父母无关”
    爱比怨悔更自由
  “你听过大提琴拉的《二泉映月》吗”
    盲孩子眼睛里的光
  “我想尽力摆脱这物化的世界”
    理想永远都年轻
  “我只和妈妈说学校里有趣的事”
    比天空还要大的小烦恼
重返童年
  “早逝的二哥永远不会知道,他对我的生活道路起了多大的作用”
  “我没有跑,这个时候逃回家真是丢死人啦!”
  “我没有生日”
  “照耀我一生的三个童年片段”
  “每个孩子都有天性,后天的努力造成命运的千差万别”
  “爸爸和妈妈没有给我做出爱情的榜样”
  “妈妈对爸爸的怨恨一直没有消除”
  “我越自信,别人越不会欺负我”
附录

前言

  

    读完了《访问童年》,放下时只觉得蒹葭苍苍。这不是一次快乐的访问。——童年难道不是快乐的吗?好吧,我们一向是对孩子们这么说的,我们希望他们快乐,我们以为他们快乐,世界之重还没有压在他们身上,他们怎么会不快乐?我们把我们的愿望、自欺、冷漠当作了事实。即使他们在哭泣,他们在暗处惊恐地看着这个世界,我们也并不在意:好吧好吧,过来抱抱。但说到底,他们懂什么呢?很快都会过去。
    但是,读了殷健灵的《访问童年》,我现在想做的事是,找一个下午,阳光不要那么明亮,在阴影中,殷健灵坐在对面,就像她在这本书中坐在那些人对面一样,和她谈谈我的童年。
    这没那么容易。我怀疑我没有童年,因为实在没有多少童年记忆。我无法像很多作家那样宣称:写作源于童年。我记不起童年的快乐,也并没有感觉到明显的伤痕,我就是健忘,我勇往直前,我扬长而去。
    不知道殷健灵会怎么对付我这样一个受访者,我的问题不是捂着一个盒子,我把盒子丢了。
    我相信,她会有办法的。她不仅仅是善解人意,她也不仅仅是亲和令人信任,作为一个卓有成就的儿童文学作家,她有充分的心理学准备,更重要的是,以我与她有限的几次交往,我感到——我不知道我说得对不对——她本人是一个敏感脆弱的人,这样一个人,必是敏感于人的疼痛与沉默、麻木与遗忘,她对人的无言以对和千回百转感同身受。
    所以,我能够想象,那些受访者或许终于发现,他或她碰到了一个人,愿意陪伴他们,回到最初的梦境,回到荒野,找到和打开被封闭、藏匿、丢弃的盒子。
    这不是令人羡慕的工作。特别是,殷健灵很可能还是个焦虑的人,她可能从童年起就被焦虑、不安全感所纠缠。她必定采访了更多的人,必定有很多人最终不能打开。而那些打开的人,我们看到的并不是快乐——意味深长的是,当回望童年,我们很少会找到快乐,我们常常发现缺憾和伤痛。
    那些被殷健灵打开的人是幸运的。他们终于、终于碰到了一个人,如此耐心、如此审慎,如此体贴地帮助他们进行一次回访,回到自己的童年,把无以言表之事意识了一遍、说了一遍,这就像把此生又过了一遍,这一遍过明白了,即使是失败和残缺也便释然。
    而对我这样的读者来说,我陪着这么多人把他们的童年过了一遍,我在很多人身上依稀辨认出自己,有时,我会惊异地发现,被我遗忘的,竞被他人记起,原来千万人的命运中就藏着我自己。
    然后呢,我想我们都会更珍重地对待自己和对待他人。当然,我们也会更珍重地对待我们的和别人的孩子。这人世上所有的孩子,人们向他们承诺了快乐,但我们知道了,人们常常没有做到。
    这本书超出了我的预想:它竞如此宽阔饱满,它不是透明的不是纯粹的,它不是童话和神话,而是百感交集的漫长旅途。人被童年所塑造,人也注定向着童年争辩、反抗和逃逸,人渴望与他的童年和解,所以人需要访问童年,在记忆、修复和创造中与自己、与世界和解。
    我不把这本书看作一本童书,它是人之书,是爱的教育、情感教育。那些回忆童年的成年人,他们每个人都既是教师也是学生,每个人都在修行,他们证明,记忆的能力、通过记忆推敲自我的能力,这就是善好人性的根本保证。
    为此要感谢殷健灵,她当然不仅是一个记录者,她召唤记忆。她让混沌的生活和经验自沉默中浮现,获得意识、语言和形式,她是创造者,因为,她对一个又一个人说:要成为完整的人,要有光。
    李敬泽
    2018年6月21日凌晨初稿
    10月21日晚,定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