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外国文学 > 外国文学-散文

华西书信/华西坝文化丛书

  • 定价: ¥42
  • ISBN:9787545540246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天地
  • 页数:287页
  • 作者:编者:微雨书细
  • 立即节省:
  • 2018-06-01 第1版
  • 2018-06-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微雨书细主编的这本《华西书信》以扎根于成都华西坝的一群外国人亲见亲闻而载诸纸笔的书信为主要内容,反映了他们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华西坝创办华西协和大学、传播医学的艰辛历程,以及当时中国的社会环境和民生状态。华西坝文化承载了中西文化交流的内核,生动体现了中加人民之间以及国与国之间的深厚情谊。

内容提要

  

    微雨书细主编的这本《华西书信》为“华西坝文化丛书”之一,也是2017年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全书由三个方面的内容组成:一是加拿大传教士的书信,二是《剑桥中华民国史》中部分与上述年代相关的内容以及编者对书信内容的适当分析,三是与上述内容相关的历史图片。三个方面中书信为本书的主体,其他两个部分为补充以使本书表现的内容更加生动、直观和充实,可信度更高。书信主要反映了两个方面的内容:1、他们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华西坝创办华西协合大学、传播医学的艰辛历程;2、当时中国的社会环境和民生状态。这其中第二个内容正是本书最大的特色:因为出自传教士,他反映的当时中国的社会环境和民生状态,显得更为客观真实,按照编者对书信内容的归纳分析就是以书信中反映的当时中国的社会环境和民生状态来看,共产党夺取政权是必然的。由此,本书的出版有积极的意义。

目录

绪论
第①部分  革命过程中的国家力量重聚
  1911年之后的中国,革命过程伴随社会动乱、爱国力量和军事力量的集聚和竞争。
  书信摘录
  启尔德(O.L.Kilborn)的书信(1911年)
  穆礼儒(W.J.Mortimore)的书信(1926年)
  孟感恩(E.W.Morgan)的书信(1930年)
  罗成锦(H.D.Robettson)的书信(7937年)
  钟善学(G.S.Bell)的书信(1936年)
  海布德(E.Hibbard)的书信(7937午)
  维尔斯(H.J.Veals)的书信(1950年)
第②部分  缓慢而曲折的社会变革过程
  近代中国的社会革命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到来,可谓漫长而曲折。
  书信摘录
  宋道明(G.W.Spading)的书信(1930年)
  维尔斯(H.J.Veals)的书信(7937午)
  坎宁安夫人(Mrs.E.R.Cunningham)的书信(7937午)
第③部分  现代工业和运输的艰难前行
  只能维持最低限度生活水平的贫困农业
  近代中国的工业多数集中在沿海和长江流域,而运输的发展始终是最弱的一环;
  近代中国,大多数劳动力从事农业,人均农业产值非常低,土地占有非常不均等,
  这是中国贫穷的根本原因。
  书信摘录
  丁克生(F.Dickinson)的书信(1927年)
  陈普仪(R.Spooner)夫妇的书信(1940年)
  科普兰(E.B.Copland)的书信(1941年上)
第④部分  使整个国家彻底虚弱的通货膨胀
  毁灭性的战争与灾荒
  近代中国,通货膨胀使整个社会变得绝望而失控;
  近代中国,战争与自然灾害常使平民百姓的生命财产毁干一旦。
  书信摘录
  钟善学(G.S.Bell)的书信(7939年)
  斯蒂森(J.W.Stinson)的书信(1940年)
  林则(A.W.Lindsay)的书信(1941年)
  科普兰(E.B.Copland)的书信(1941年)
第⑤部分  生机勃勃的现代教育
  近代中国的现代教育生机勃勃,学生视为国家末来的栋梁。
  书信摘录
  海布德(E.Hibbard)的书信(1938年)
  高文明(W.Crawforld)的书信(1938年)
  陈普仪(R.Spooner)夫妇的书信(1944年)
第⑥部分  超越了福音界限的医疗卫生
  近代中国的医疗卫生超越了福音界限,其专业化的工作,可以与教育相媲美。
  书信摘录
  钟善学(G.S.Bell)的书信(1930年)
  坎宁安(E.R.Cunningharr})的书信(7931年)
  胡祖遗(E.C.Wilford)的书信(1940年)
  杨济灵(A E.Best)的书信(1943年)
  梁正伦(A.S.Allen)的书信(1945年)
书信作者简历
书信档案号(括号内为译者)
编者后记

前言

  

    本书所选华西书信,时间从1911年到1950年,这是中国近代史最为重要的一段历史时期。这期间的辛亥革命、北伐战争、抗日战争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等等历史事件无一不出现在华西书信中。
    本书的着眼点是通过精选的华西书信,真实还原近代中国人的生活图景,为此,我们在本书的结构上做了一些探索。我们把书信分为六个部分,每个部分华西书信是主要讲述者,同时,摘录《剑桥中国晚清史》(上、下卷)、《剑桥中华民国史》(上、下卷)的相关内容,选择一些相关历史图片和部分当年报刊的相关报道,以此形成阅读的互动和延伸。
    对于华西书信,我们采取了两种呈现方式:摘录和完整展示的接替运用,本书在不影响读者阅读书信的情况下,对书信以及书信作者的生平事迹不做过多的介绍与评述,而留给了书信摘录较多的篇幅。这是希望读者重点阅读这些书信片段,通过这些绌节去接近历史,感受历史。
    本书还原样呈现了档案馆的照片资料,以保留在档案馆陈放的历史原貌,因此有些照片可能缺失拍摄时间和地点,请读者原谅。

后记

  

    感谢国家出版基金的青睐,感谢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和天地出版社,感谢杨政先生的领导,感谢罗文琦女士、谭清洁女士的帮助,感谢张京先生的指导。
    感谢张维本博士的无私帮助和辛勤付出。
    感谢多伦多加拿大联合教会档案馆(The United Church of Canada Mchives, 40 Oak Street Toronto)提供的珍贵历史资料,感谢Nichole Vonk,Laura Hallman,Robin Bmnelle,Elizabeth Mathew的专业和热情。
     感谢Neil Bell,Kevin Best,Bruce Dickenson,Phyllis Donaghy,Sue Greenwood,David Spooner,Marion Walker等以及其他传教士后人的友善。
    感谢项目执行人曾恋小姐的坚持,感谢廖丽女士、秦丹女士、王文蒲女士和张俭先生的优秀翻译。
    中国人凡事讲缘分,外国人逢人讲好运,这本书的完成离不开缘分和好运,最后感谢缘分和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