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政治法律 > 政 治 > 工农青妇运动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精)

  • 定价: ¥45
  • ISBN:9787513139182
  • 开 本:32开 精装
  •  
  • 折扣:
  • 出版社:开明
  • 页数:196页
  • 作者:朱光潜
  • 立即节省:
  • 2018-12-01 第1版
  • 2018-12-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教育部新编初中语文教材推荐阅读书目(八年级下)。
    自出版以来,畅销不衰,读者交口称赞,豆瓣评分平均高达9.1。
    人大附中等数百所名师名校推荐阅读,青少年成长必读书。
    朱光潜著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精)》全面收录十二封信,及散落其他报刊的与青年人恳谈之作。
    高品质精装,增加精美彩插,随书附赠书签。

内容提要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是美学大家朱光潜的成名作。这十二封信是朱光潜在欧洲求学期间,从海外寄给国内青年的。在《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中,朱光潜探讨了青年成长中常常遇到的十二个问题,诸如读书、理想、爱情、朋友、立志、人生……他如长者般语重心长,如朋友般诚恳亲切,为青年们的人生提出了有益的指导。同时,本书附录了朱光潜在报刊上写给青年的其他文章,内容更加丰富全面。这是每一个青年朋友都应该阅读的成长之书。

作者简介

    朱光潜(1897-1986),笔名孟实、盟石,安徽省桐城人。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和翻译家。曾在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等大学任教,并曾任中国美学学会会长、中国作协顾问等职。
    朱光潜是中国美学界的权威,是中国系统研究西方美学思想第一人,为中国美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蜚声中外。著有《谈修养》《谈美》《谈美书简》《西方美学史》等,译有《歌德谈话录》《文艺对话集》《拉奥孔》等。

目录

上辑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谈读书
    ——第一封信
  谈动
    ——第二封信
  谈静
    ——第三封信
  谈中学生与社会运动
    ——第四封信
  谈十字街头
    ——第五封信
  谈多元宇宙
    ——第六封信
  谈升学与选课
    ——第七封信
  谈作文
    ——第八封信
  谈情与理
    ——第九封信
  谈摆脱
    ——第十封信
  谈在卢佛尔宫所得的一个感想
    ——第十一封信
  谈人生与我
    ——第十二封信
下辑  朱光潜再致青年
  为《给青年的十三封信》
    ——朱光潜给朱光潸
  谈立志
    ——给《申报周刊》的青年读者(一)
  在混乱中创秩序
    ——给《申报周刊》的青年读者(二)
  民族的生命力
    ——给《申报周刊》的青年读者(三)
  游戏与娱乐
    ——给《申报周刊》的青年读者(四)
  谈理想与事实
    ——给《申报周刊》的青年读者(五)
  谈敬
    ——给《申报周刊》的青年读者(六)
  谈理想的青年
    ——回答一位青年朋友的询问
  学业、职业、事业
  看戏与演戏
    ——两种人生理想
  无言之美
  悼夏孟刚
代跋
  ——“再说一句话”

前言

  

    序
    夏丏尊
    这十二封信是朱孟实(朱光潜,字孟实)先生从海外寄来分期在我们同人杂志《一般》上登载过的。《一般》的目的,原思以一般人为对象,从实际生活出发来介绍些学术思想。数年以来,同人都曾依了这目标分头努力。可是如今看来,最好的收获第一要算这十二封信。
    这十二封信以有中学程度的青年为对象。并未曾指定某一受信人的姓名,只要是中学程度的青年,就谁都是受信人,谁都应该一读这十二封信。这十二封信,实是作者远从海外送给国内青年的很好的礼物。作者曾在国内担任中等教师有年,他那笃热的情感,温文的态度,丰富的学殖,无一不使和他接近的青年感服。他的赴欧洲,目的也就在谋中等教育的改进。作者实是一个终身愿与青年为友的志士。信中首称“朋友”,末署“你的朋友”,在深知作者的性行的我看来,这称呼是笼有真实的感情的,决不只是通常的习用套语。
    各信以青年们所正在关心或应该关心的事项为话题,作者虽随了各话题抒述其意见,统观全体,却似乎也有一贯的出发点可寻。就是劝青年眼光要深沉,要从根本上做功夫,要顾到自己,勿随了世俗图近利。作者用了这态度谈读书,谈作文,谈社会运动,谈爱恋,谈升学选科等等。无论在哪一封信上,字里行间,都可看出这忠告来。其中如在《谈在卢佛尔宫所得的一个感想》一信里,作者且郑重地把这态度特别标出了说:“假如我的十二封信对于现代青年能发生毫末的影响,我尤其虔心默祝这封信所宣传的超‘效率’的估定价值的标准能印入个个读者的心孔里去;因为我所知道的学生们,学者们和革命家们都太贪容易,太浮浅粗疏,太不能深入,太不能耐苦,太类似美国旅行家看《蒙娜?丽莎》了。”
    “超效率!”这话在急功近利的世人看来,也许要惊为太高蹈的论调了。但一味亟于效率,结果就会流于浅薄粗疏,无可救药。中国人在全世界是被推为最重实用的民族的,凡事都怀一个极近视的目标:娶妻是为了生子,养儿是为了防老,行善是为了福报,读书是为了做官,不称入基督教的为基督教信者而称为“吃基督教”的,不称投身国事的军士为军人而称为“吃粮”的,流弊所至,在中国,什么都只是吃饭的工具,什么都实用,因之,就什么都浅薄。试就学校教育的现状看罢:坏的呢,教师目的但在地位、薪水,学生目的但在文凭资格;较好的呢,教师想把学生嵌入某种预定的铸型去,学生想怎样揣摩世尚毕业后去问世谋事。在真正的教育面前,总之都免不掉浅薄粗疏。效率原是要顾的,但只顾效率,究竟是蠢事。青年为国家社会的生力军,如果不从根本上培养能力,凡事近视,贪浮浅的近利,一味袭蹈时下陋习,结果纵不至于“一蟹不如一蟹”,亦止是一蟹仍如一蟹而已。国家社会还有什么希望可说。
    “太贪容易,太浮浅粗疏,太不能深入,太不能耐苦”,作者对于现代青年的毛病,曾这样慨乎言之。征之现状,不禁同感。作者去国已好几年了,依据消息,尚能分明地记得起青年的病象,则青年的受病之重,也就可知。
    这十二封信啊,愿对于现在的青年,有些力量!
    1929年元旦书于白马湖平屋

后记

  

    代跋
    “再说一句话”
    薰宇兄来信说他们有意把十二封信印成单行本,我把原稿复看一遍,想起冠在目录前页的布朗宁写完《五十个男与女》时在《再说一句话》中所说的那一个名句。
    拿这本小册子和《男与女》并提,还不如拿蚂蚁所负的一粒谷与骆驼所负的千斤重载并提。但是一粒谷虽比千斤重载差得远,而蚂蚁负一粒谷却也和骆驼负千斤重载,同样卖力气。所以就蚂蚁的能力说,他所负的一粒谷其价值也无殊于骆驼所负的千斤重载。假如这个比拟可以作野人献曝的借口,让我渎袭布朗宁的名句,将这本小册子奉献给你吧。
    “我的心寄托在什么地方,让我的脑也就寄托在那里。”这句话对于我还另有一个意义。我们原始的祖宗们都以为思想是要用心的。“心之官则思”,所以“思”和“想”都从“心”。西方人从前也是这样想,所以他们常说:“我的心告诉我如此如此。”据说近来心理学发达,人们思想不用心而用脑了。心只是管血液循环的。据威廉·詹姆斯派心理学家说,感情就是血液循环的和内脏移迁的结果。那末,心与其说是运思的不如说是生情的。科学家之说如此。
    从前有一位授我《说文解字》的姚明晖老夫子要沟通中西,说思想要用脑,中国人早就知道了。据他说,思想的“思”字上部分的篆文并不是“田”字,实在是像脑形的。他还用了许多考据,可惜我这不成器的学生早把它丢在九霄云外了。国学家之说如此。
    说来也很奇怪。我写这几篇小文字时,用心理学家所谓内省方法,考究思想到底是用心还是用脑,发见思想这件东西与其说是由脑里来的,还不如说是由心里来的,较为精当(至少在我是如此)。我所要说的话,都是由体验我自己的生活,先感到(feel)而后想到(think)的。换句话说,我的理都是由我的情产生出来的,我的思想是从心出发而后再经过脑加以整理的。
    这番闲话用意不在夸奖我自己“用心”思想,也不在推翻科学家思想用脑之说,尤其不在和杜亚泉先生辩“情与理”。我承认人生有若干喜剧才行,所以把这种痴人的梦想随便说出博诸君一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