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政治法律 > 政 治 > 外交、国际关系

中国和土耳其的故事/我们和你们

  • 定价: ¥56
  • ISBN:9787508537863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五洲传播
  • 页数:242页
  • 作者:编者:徐鹍
  • 立即节省:
  • 2019-01-01 第1版
  • 2019-01-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中国和土耳其的故事》由前驻伊斯坦布尔总领事徐鹍担任主编,29位撰稿人(包括8位土方作者)从不同的视角描述了两国人民的亲密来往,其中描述的人物上至土耳其总统,下至远嫁土耳其的中国媳妇。本书的作者中既有外交官、企业高管,又有学者、记者、汉语教师、留学生,都很有代表性,他们根据各自经历,从不同角度记录了中土两国和两国人民交往的点点滴滴,反映了建交45年来双边关系发展的历程,讴歌了两国人民间的传统友谊与合作。

内容提要

  

    中国和土耳其两个民族之间的交往由来已久,其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1000多年以前。土耳其人的祖先本是从中亚地区西迁的突厥人,他们在公元13世纪未建立起赫赫有名的奥斯曼王朝,并于15世纪取代原来的拜占庭(即东罗马)帝国,成为一代霸主,这便是现代土耳其的前身。因此,土耳其朋友经常说“土耳其人的根在亚洲”,自己是“西化了的东方人”。中土两国于1971年建交后,双边关系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2010年,双方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丝绸之路历史上就是联系双方的重要纽带,因此,当习近平主席关于“一带一路”的倡议一经提出,便受到土耳其朝野上下的一致支持和响应,他们期待着同中国一起“重新振兴丝绸之路”。
    徐鹍主编的《中国和土耳其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由中土双方20多位作者共同撰写的。他们都曾在不同的岗位上,通过自己的辛勤努力,为中土友好的崇高事业作出过自己的贡献,而且从各种不同的视角,对两国人民的友谊作出了不同的诠释,故此,他们的故事情真意切,读来感人至深。

作者简介

    徐鹍,1941年生,江苏高邮人。1964年从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外语系土耳其语专业毕业,先后在外交部翻译队、驻土耳其使馆、亚非司、驻伊斯坦布尔总领馆工作。1991年10月至1996年3月、1999年7月至2003年3月两度任中国驻伊斯坦布尔总领事。

目录

序/穆拉特·萨利姆·埃森利
记忆篇
穆拉特·萨利姆·埃森利:出使中国的记忆
徐鸱:埃夫伦总统和他的中国小孙女
诺扬·罗拿:我在中国的30余年岁月——一位研究生、外交官和银行首席代表的故事
曹轶群:重拾那些难忘的记忆
乐万·古文其:关于土中友好的点滴回忆
王修平:记我在土耳其工作生活的点点滴滴
程海燕:出门靠朋友
雅乌兹·欧乃:初到中国时的奇遇
吴长青:孔子学院的“洋院长”及土耳其“孔家子弟”的故事
单静波:在土耳其投资建厂二三事
王琳:难忘我的土耳其家庭

人物篇
徐鹍:土耳其将军的茅台缘和中国情
吴克明:忆三位土耳其朋友
刘立军:老沙一家
赵玫玫:痴情于中国的土耳其三姐妹
陈绮涛:我和我的土耳其先生i
范殉:“我的中国冒险之旅,我的中国梦”
沈杰:陆爸爸的故事

交流篇
阿德南·阿克弗拉特:革命诗人纳泽姆·希克梅特在中国
展现的聚合力
高丽娟:三十年的汉语缘
李赞天:埃森利大使一家的中国情
爱达:难忘的龙头村之行
余引君:陪同土耳其记者看中国
包枫:嫁到土耳其这片热土
刁丽:美食结友谊
智晓静:因茶结缘,以茶会友
阿赫买特·焦什昆·阿伊登:梦幻国度——中国
罗克:巴扎公园的非常土耳其情怀
胡亚天:割不断的中土师生情

后记

前言

  

    当今社会,数字技术无论是在人们获取信息还是大众的阅读习惯方面,都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在这一时代,尊敬的徐鹍先生主编这一新书,无疑是极为恰当的,它为两个文明古国土耳其和中国之间延续了几千年的关系增添了新的光彩,其重要性自不待言。
    正如这本新书的问世表明,在当今日新月异的世界上,总有一些经久不衰的东西存在,譬如土中两国及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关系就是这样。
    尊敬的徐鹍先生是这样一位朋友,他对于两国和两国人民之间的密切接触和融洽相处有着敏锐的观察,而且更重要的是,由于他精通土耳其语,又在土耳其生活过相当长时间,因而对之更有着切身体会和感受。
    我能应邀为本书作序,深感荣幸。编写本书是一项前所未有的工作,它是当今世界充满活力,以及在科技进步从方方面面改变着我们的日常生活这一看来还将长期持续的全新环境下,我们两国为了跟上快速变化的时代步伐而发展全方位的双边关系尤其是加强人文领域交流的一个见证。土中两国关系是包括我在内的13位历任土耳其驻华大使以及尊敬的宋爱国、宫小生、郁红阳等历任中国驻土耳其大使和无数两国同僚共同精心培育下的珍贵花朵。
    我们两国的关系能发展到当前的水平,首先要归功于土耳其总统雷杰普·塔伊普·埃尔多安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为两国关系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我很自豪地看到,在两位具有远见卓识的领导人的带领下,我们两国的友好关系经历了复杂的全球挑战,在增加互信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加强,并向更高的水平发展。我坚信,本书也从这种决定性的发展中汲取了能量。
    尊敬的徐鹍先生严谨而又涉及多方面的工作,也会对这一具有战略重要性的事实作出诠释,我在此对他表示最衷心的祝贺。
    祝愿本书读者可以从历史和现今的不同角度实现一场思想和观念的完美旅程,并从中获取新的灵感和经验。
    谨致敬礼!

后记

  

    受外交部老干部笔会和五洲传播出版社的委托,我有幸担任’“我们和你们”丛书之《中国和土耳其的故事》一书的主编。经过大家一起努力,现在这本书终于出版了,我为此自然十分高兴。
    回想当初刚接受任务时,我既感到责无旁贷,但也有些忐忑不安。说责无旁贷,是因为此事本身确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尤其是对于加强中国和土耳其的友好关系而言更是如此。而我自1960年调入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外语系学习土耳其语以来,就与土耳其结下了不解之缘,而且毕业后进入外交部工作近40年,工作内容从来就没有离开过土耳其(“文化大革命”和下干校期间除外)。我曾先后4次被派往中国驻土耳其的使领馆工作,累计在土耳其工作、生活过17年,直至2003年在驻伊斯坦布尔总领事任上退休,其间结交了不少土耳其友人,同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尽管离开土耳其已有多年,但我仍然深深地怀念美丽富饶的土耳其和热情好客的土耳其朋友。对于中土两国人民之间根植于历史的深厚情谊,我有着切身体会,关于两国人民在相处过程中发生的许多体现友谊的动人故事也听过不少。如今,能有一本书记录下这些生动而感人的故事,对于两国人民而言,实在是好事一桩。而我作为同土耳其打了大半辈子交道的人,又在土耳其工作生活过十多年,外交笔会和出版社把担任此书主编的重任交给我,我自然难以推辞,而且非常乐于承担。
    但坦率地说,我毕竟离开工作岗位和熟悉的土耳其已有十多年时间,与朋友们联系起来终究不如原来那么方便,对于能否组到相应的有分量的稿件心中无底,因此内心多少也还有些忐忑不安。不过,由于本书选题正好契合“一带一路”倡议,立意较高,而且中土友好对于双方有关人士而言绝不是一句空泛的口号,而都是实实在在的切身感受,所以编书的意愿和目的一经提出,就受到朋友们的热烈拥护和大力支持。他们纷纷应允,立即拿起笔来撰写他们在对方国家经历的点点滴滴以及和当地朋友的日常交往,其中不乏感人肺腑的友好故事,这令我不禁信心大增。我深深地感到,两国人民在性格方面虽有不同,总体而言,土耳其民众率性外露,中国老百姓内敛含蓄,但对待朋友热情友好则是共同的特点。在两国人民的交往中,存在着许许多多体现我们两个古老的东方民族之间深厚友谊的精彩纷呈的故事,而这就是保障本书得以顺利编成的一片沃土。
    中国和土耳其两个民族之间的交往由来已久,其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1000多年以前。土耳其人的祖先本是从中亚地区西迁过来的突厥人。而突厥人本是游牧民族,发祥地就在阿尔泰山一带(“突厥”这一名称最早见于公元542年中国南北朝的古书上),他们逐渐强大后曾在今蒙古国至中亚一带建立国家。由于他们是游牧民族,南下农耕地区抢掠骚扰也是常有之事,因此对中原地区各王朝构成严重威胁,双方之间不时兵戎相见。但在和平时期,双方之间交往甚多,边贸活动也十分活跃。突厥人炼铁技术颇佳,他们便以铁器换取中国的绢帛。不仅如此,双方宫廷之间还多次有过联姻,据史书记载,北齐、北周曾争相同突厥“结婚姻,遣绵帛”,之后的隋、唐也都有过公主嫁与突厥可汗。后来,突厥由于内部纷争陷于分裂,并最终在唐朝和回纥(维吾尔人的先祖)的联合打击下归于消亡。突厥人部分融入回纥、部分归属唐朝(“安史之乱”中的史思明便是突厥人)。还有一部分开始西迁,其中一支直抵小亚细亚半岛,势力不断壮大,终于在公元13世纪末建立起赫赫有名的奥斯曼王朝,并于15世纪取代原来的拜占庭(即东罗马)帝国,成为一代霸主,这便是现代土耳其的前身。因此,土耳其朋友经常说“土耳其人的根在亚洲”,自己是“西化了的东方人”。土耳其作家库尔特对此说得非常形象,他说:“我们骑着马来到阿纳托利亚,灵魂却还留在那遥远的东方,我们总想成为西方人,但其实还是东方人。”他们还说,土耳其人和中国人曾经是“邻居加亲戚”——从古代双方的联姻情况来看,这种说法确是事实。在奥斯曼帝国时期,尽管同中国相距甚远,但中土之间的友好交往并未完全中断,丝绸之路便是联系双方的重要纽带。关于这一点,伊斯坦布尔的托普卡珀博物馆(相当于中国的故宫博物院)中收藏的l万多件中国历代瓷器就是最好的证明。中土两国于1971年建交后,双边关系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进入80年代,中土关系得到进一步发展,1982年和1984年,埃夫伦总统和李先念主席进行了互访,接着两国总理也分别访问了对方国家。到上世纪90年代,德米雷尔总统和卡莱姆利议长相继访华,我国乔石委员长和李鹏委员长也分别访土。进入21世纪,我国江泽民主席、朱镕基总理、李瑞环政协主席曾先后出访土耳其,土总统居尔也于2009年访华。2010年,温家宝总理访问土耳其,双方建立战略合作关系。2012年,习近平副主席访土,埃尔多安总理实现访华,两次访问中双方签订了多项合作协议。特别要指出的是,丝绸之路的概念在土耳其深入人心,故而当习近平主席关于“一带一路”的倡议一经提出,便受到土耳其朝野上下的一致支持和响应,他们期待着同中国一起“重新振兴丝绸之路”。2015和2016年,二十国集团(G20)峰会先后在两国举行,在此期间,习近平主席和埃尔多安总统都进行了会晤,再次就振兴丝绸之路进行了探讨。鉴此,我们完全可以预见,在建设“一带一路”的共同努力中,中土友好合作之路必将越走越宽。 本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由中土双方20多位作者共同撰写的。其中,中方作者都曾有过在土耳其工作、生活的经历,他们中有长期同土耳其打交道的前驻土大使、总领事、大使夫人等资深外交人士,有为促进双方相互了解、增进彼此友谊而辛勤工作的孔子学院教师和从事对土对华广播的人士,有为开展经贸合作而长年在对方国家工作的公司代表,还有与对方人士喜结连理来到对方国家生活的人士。他们都曾在不同的岗位上,通过自己的辛勤努力,为中土友好的崇高事业作出过自己的贡献,而且从各种不同的视角,对两国人民的友谊作出了不同的诠释,故此,他们的故事情真意切,读来感人至深。 而土方作者中既有外交部副次长及前驻华使馆参赞等高级外交官,也有不同年份来华留学并持续为增强双方往来和友谊的商界和教育界人士,还有从事新闻和广播工作的媒体人士。他们中有的曾长期或现在仍在中国学习或工作,有的曾多次访华并撰写过中国见闻,总之,他们都为中土友谊的大厦添过砖、加过瓦,都对中国人民怀有友好的情愫。他们根据自己的亲身体会和在中国的所见所闻,写出了自己的观察和情感以及亲历的各种友好故事,读来分外亲切动人。 在主编此书过程中得到各位作者的通力合作和热情支持,在此我要向他们表示由衷的感谢。同时,我要特别向土耳其外交部副次长、前驻华大使埃森利先生表示特别的敬意和谢忱,他身居要职,工作繁忙,仍不辞辛劳,拨冗疾书,为本书奉献了他的大作。不仅如此,之后不久,他又在很短的时间内应约为本书撰写了精彩的序言。他对我们基本上是有求必应,毫不推托,真正体现了一位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的本色,也体现了他对中土友好关系的极大重视。 同时,在本书组稿和部分稿件的翻译过程中,我得到了中国驻土耳其大使郁红阳的夫人赵玫玫女士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土耳其语部副主任徐新月女士的鼎力相助,在此也要向她们二位致以最诚挚的谢意。应该说,本书得以出版,她们二位功不可没。此外,对于出版社编辑同志的指导和支持,在此也一并表示感谢。 本书的中土两国20多位作者撰写的真实故事,尽管在中土友好关系的长河中只是沧海一粟,但却生动体现了中土两国建交以来友好合作关系发展的深度和广度,读了不禁使我们对进一步推进历史悠久的中土友好关系充满信心,相信读者朋友们阅后也会和我们有同样的感受。回顾历史,展望未来,中土两国人民间的友谊一定会历久弥新,万古长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