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文学理论 > 文学理论

西方文论中的中国

  • 定价: ¥58
  • ISBN:9787208155336
  • 开 本:32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上海人民
  • 页数:444页
  • 作者:吴娱玉
  • 立即节省:
  • 2018-11-01 第1版
  • 2018-11-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吴娱玉著的这本《西方文论中的中国》主要探讨现当代西方理论尤其是后殖民理论中的“中国”问题。本书聚焦于“后殖民理论视域下的‘中国’”:在20世纪西方文论的诸多流派中,后殖民主义可能是与中国的关系最为紧密、对中国影响最为深远的一个理论流派。中国,是萨义德“东方主义”涉及的远东,是詹姆逊、德里克“第三世界”涵盖下的亚非拉,也是斯皮瓦克“属下”理论所关注的底层,正因为如此,萨义德、詹姆逊、霍米巴巴、斯皮瓦克、德里克等众多后殖民理论家都对中国格外关注,直接或间接地讨论过中国文学艺术和思想文化问题。

内容提要

  

    中国,是后殖民理论家萨义德“东方主义”涉及的远东,是斯皮瓦克“属下”理论所关注的底层,是左派理论家詹姆逊、德里克“第三世界”涵盖下的亚非拉,也是朱利安所谓的欧洲文化之外的“他者”……那么,中国作为对象和方法究竟在西方理论中扮演了何种角色、发挥了何种作用?中国文化又是如何在西方理论中存活、变异、生长、运作的,它经历了怎样的理论旅行和接受过程?
    请看由吴娱玉著的《西方文论中的中国》。

作者简介

    吴娱玉,2015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2015—2017年为上海大学文学院师资博士后。2017年至今为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晨晖学者。
    主要研究方向为20世纪西方文艺理论、后殖民理论、文艺批评等。主持2017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中国文化对20世纪欧美文论的影响研究》(批准号17CZW009);第58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课题《后殖民主义文学批评中的当代中国》(资助编号2015M581578)。在《文艺研究》《文艺理论研究》《中国比较文学》《清华大学学报》《南方文坛》《文艺争鸣》等刊物发表文章近40篇,部分文章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

目录

序一  刘康
序二  曾军
绪论  注脚·参照·理论——西方理论视域中的“中国”
  一、西方理论中的“中国”如何成像
  二、多元成像的理论坐标
  三、中国视角之于双向旅行的意义
第一部分  西方理论对中国文化的阐释和征用
  第一章  詹姆逊“民族寓言”说之再检讨——以“近代的超克”为参照兼及“政治知识分子”
    一、“民族寓言”说的源起和旨归
    二、从“民族寓言”说到“近代的超克”论再到“政治知识分子”
    三、第三世界文艺家只能是“政治知识分子”?
  第二章  为詹姆逊重绘台北地图?——再探台北本土性、全球化与后现代
    一、詹姆逊“重新绘图”的逻辑
    二、重设尺度:中华性—本土性—全球性
    三、语境的杂糅和重叠
  第三章  “间距”/“之间”的能量——兼论中国古典美学之于朱利安的启示
    一、“间距”/“之间”的逻辑理路
    二、与“延异”、“差异”之比较
    三、中国古典美学之于“间距”/“之间”的意义
第二部分  围绕中国左翼问题的中西对话和交锋
  第四章  从政治实践话语到文化阐释策略——以詹姆逊对毛泽东的思想的美学挪用为例
    一、理论的旅行:《矛盾论》—“多元决定论”—“认知测绘”
    二、历史语境的抽空:詹姆逊“文化革命”
    三、对毛泽东的思想的化用:乌托邦和政治无意识
  第五章  “反现代的现代性”之考辨——兼论理论在双向旅行中的结构变化
    一、德里克“反现代的现代主义”的内涵
    二、刘康“现代性不同选择”的内涵
    三、汪晖“反现代性的现代化”
  第六章  西方左翼话语怎样阐释中国马克思主义?——以德里克对《矛盾论》的解读为例
    一、指向实践的《矛盾论》
    二、指向理论的《矛盾论》
    三、双重视角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第三部分  中国问题对后殖民理论提出的挑战
  第七章  中国问题对“东方主义”的挑战及其理论潜能
    一、“东方主义”:“权力”与“民族”
    二、“第三世界”:强化权力关系与民族意识
    三、“汉学主义”对“东方主义”的回应与重构
    四、重组的结构:“挑战”的理论潜能
  第八章  后殖民理论中的“中国”如何被表达?——从“第三世界民族寓言”到“属下可以说话吗”
    一、“第三世界民族寓言”
    二、“属下可以说话吗”
    三、“属下不能说话”的悖论和启示
  第九章  后殖民理论中的民族元素在中国的折射——兼论从抵抗到生成的能量之变
    一、萨义德:“逆写帝国”
    二、霍米·巴巴:“文化翻译”
    三、左翼视野:革命逻辑
    四、中国多棱镜:“民族抵抗”的折射与变形
    五、寻找后殖民理论新能量:从“民族”抵抗到“外界”生成
第四部分  西方理论影响下的对中国文学的解读和艺术建构
  第十章  肉身的现代性:张爱玲的身体诗学
    一、生命体验中的肉身
    二、作为情欲表征的身体
    三、世俗的逆袭:身体的“享用”
    四、自主的身体:启蒙的另一种声音
  第十一章  将否定进行到底:1949—1959年文学中英雄形象建构的方法
    一、英雄不能“谈情说爱”
    二、英雄不能脱离组织
    三、英雄不能是小资产阶级
    四、杨沫之痛改前非
    五、郭小川之心灵切割
    六、路翎之“最后的奋斗”
  第十二章  纪实还是虚构:贾樟柯的叙事困境
    一、零度叙事与“新闻串烧”
    二、“苏三,你可知罪”与贾樟柯的罪行推定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