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电子电脑 > 电工无线电自动化 > 自动化技术

人工智能不会做什么(100亿人类与100亿机器人共存的未来)(精)

  • 定价: ¥49
  • ISBN:9787220110931
  • 开 本:32开 精装
  •  
  • 折扣:
  • 出版社:四川人民
  • 页数:182页
  • 作者:(日)羽生善治//日...
  • 立即节省:
  • 2019-01-01 第1版
  • 2019-01-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会下棋,会画画,会聊天,会写小说,会指挥交通……会叠衣服吗?会在陌生人家里泡咖啡吗?会看护老人吗?……人工智能开发还有多少难题等待解决?待到那些难题解决的时候,人类又将面临什么?
    《人工智能不会做什么(100亿人类与100亿机器人共存的未来)》根据“最强大脑”羽生善治与采访的诸位研究者和人工智能开发者,以及作者与本书中介绍的其他诸位研究者们的对话,整理作者自己的所思所想而成。

内容提要

  

    人工智能的开发面临哪些课题?它们与人类有哪些本质上的差异?
    随着人工智能围棋程序AlphaGo打败世界第一人类棋手,代表人类最强大脑的日本将棋名人羽生善治开始思考人工智能取胜的原因。他采访了世界各地的人工智能研究者,了解人工智能的研究情况和应用情况,独家采访哈萨比斯、孙正义等行业内走在最前列的人。
    有人认为只有人类才会进行创造性工作,但是已经出现了会画画、会写诗的人工智能程序;有人认为只有人类才有感情,但将脑科学家的研究成果运用于人工智能后,它也能模拟感情,根据交流对象的反应产生喜怒哀乐的表情;有人认为人类才会交流,但微软在中国推出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小冰已经可以用不同的对话取悦不同的交谈对象。在人类和人工智能的差异越来越小的世界里,我们将要如何界定生命?
    人工智能的发展将会走向何方?翻开《人工智能不会做什么(100亿人类与100亿机器人共存的未来)》一书,和“最强大脑”羽生善治一起,思考人类、机器人以及我们这个世界的未来发展,描摹人工智能的未来蓝图。

目录

前言
01 人工智能即将赶超人类——“减法”思考
  AlphaGo带来的震撼
  对话戴密斯·哈萨比斯
  现在,为什么要致力于开发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vs老鸟警察
  我对人工智能感兴趣的原因
  人工智能开始做“减法”思考
  人类的优势在于“通用性”
  思考的基础
  将棋界已经预见人工智能时代的样貌
  人工智能的思维方式是“黑箱”
  三子关系问题
  人工智能没有恐惧心
  人工智能会使人懈于思考?
  作为第二意见的人工智能
  来自人工智能的新思考
  人工智能无法创造出船梨精(4)
  报告1 深化深度学习
02 人类所具备的独一无二的特质——审美
  机器人能在陌生人家里泡咖啡吗
  棋手可以预估多少步?
  大局观的奥秘
  从计算能力到经验值
  将棋适合做减法
  图形识别能力是关键
  100万局,3000万步
  开源推动进化
  如何获得审美
  与将棋软件对局的策略
  水平线效应与每况愈下
  每天练习解残局
  现代将棋的学习法
  故事与数据库
  审美并非一成不变
  关于“你能否战胜人工智能”的问题
  报告2 记忆与人工智能
03 接近人类的人工智能——感情、伦理、创造性
  人工智能会不会招待客人
  孙正义的愿景
  感情地图的构成
  专业知识是否可以被运用于开发
  Pepper的学校
  叠手帕很难
  机器人学习伦理
  全世界共通的伦理
  使人工智能具备法律人格
  机器人的体贴
  机器人有必要拥有人权吗?
  人工智能画的羽生善治像
  知道“这是人工智能的作品”时的反应
  美也会由于人工智能产生变化
  人工智能没有时间概念
  报告3 如何教育机器人
04 制造万能人工智能的可行性——通用性与语言
  人工智能分为三种
  框架问题
  不可思议的方法——马尔可夫链蒙特卡尔理论(MCMC)
  图灵测试与中文房间
  人工智能可以理解语言吗?
  人类也被关进了中文房间
  学习与推论
  实现通用型人工智能的路径
  日本与欧美的研究环境差异
  从将棋软件看到的造物热情
  报告4 实现通用型人工智能之路
05 怎样与人工智能相处
  2007年的发言
  100亿人类与100亿机器人共存的社会
  不要过于相信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是威胁吗?
  每个人都要直面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教育
  学习的高速公路
  多样性产生进化
  我是如何对待信息的
  如何充分发挥经验的价值
  与不在一个层次上的智能共同生存
  深入理解将棋软件
  回归原始的娱乐
  再定义智慧
  报告5 人工智能的社会应用
尾声

前言

  

    在1996年版的《将棋年鉴》中,有这么一段耐人寻味的内容。
    这是一份调查问卷《电脑什么时候能战胜专业将棋棋手?》,请专业棋手填写回答。1996年,正是IBM的超级电脑深蓝(Deep Blue)打败国际象棋世界冠军的前一年。
    大多数棋手都斩钉截铁地表示了否定,认为那一天不会到来。例如,米长邦雄说:“那一天永远不会到来。”加藤一二三则说:“不会有那一天吧?”村山圣的回答是:“那天不会到来。”真田圭一说:“100年之内应该是不会输给电脑的。”乡田真隆说:“那一天终究会到来。但是,电脑却是永远也无法超越人类的。”不过,有一位棋手几乎完全正确地预言了电脑战胜专业棋手的日期——那就是羽生善治。他的回答是“2015年”。
    恰巧在2015年,日本NHK电视台开始制作特别节目《天使还是恶魔:羽生善治,对人工智能的探究》(节目于2016年5月播放)。与羽生先生初次会面的时候,我也这样问过他:“羽生先生,您可以战胜人工智能吗?”
    “如果用田径比赛来比方的话,现如今的人工智能差不多在尤塞恩·博尔特(Usain Bolt)的水平,运气好的话人类说不定能赢。但再过几年,人工智能就会达到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赛(F1)赛车的速度。那时候,人类就不会再有与人工智能一较高下的想法了。”
    在专业的将棋棋手接二连三地输给人工智能的时候,羽生先生作为“最后的壁垒”,被寄予了极大的期待。可是他本人却认为,在将棋的世界里,人类再也不可能战胜人工智能了。
    不过,羽生先生在说起这话的时候并无遗憾,更无不甘。他的语气很淡然,一如既往,甚至可以说对人工智能的进化发展充满兴奋的期待。
    我们的节目之所以会请羽生先生来当采访记者,正是因为他虽然切身感受到了人工智能的进化,却并不认为这种进化是对人类的威胁。在他看来,人工智能的进化为人类开拓了新的可能性。
    当今,全世界正在进行一场科技革命。人工智能、机器人、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宇宙开发等各种爆发性的科技发展,正在不断地改变我们的生活。甚至有人预测,到2045年,电脑就可以超越人类智慧的总和,达到技术奇点(singularity)。
    在制作这档节目之前的2015年1月,我们还曾制作过一档由5期节目组成的系列特别节目《我们的未来》,并在节目中描绘了在到达技术奇点的2045年,世界将会是怎样的景象。
    技术的进化已无法阻止。所以这个节目不如说是一档为大家思考应如何构筑幸福、如何进行选择而提供背景知识的节目。而《天使还是恶魔》这档与人工智能相关的节目,也始终贯彻了这一理念。节目并不站在“人类vs人工智能”这样单纯的对立角度上进行思考,而是为了拓展人类的可能性,对如何使用人工智能进行思考。
    羽生先生毫不犹豫地接受了我们的工作委托,并耗费了大量地精力进行了采访。他在各场棋赛的间隙,随同我们的采访组马不停蹄地奔赴英国、美国和日本各地,消耗了大量的精力。在传出羽生先生在将棋对局中战败的消息时,我们全体工作人员都从心里觉得非常过意不去。不过,正是因为有羽生先生对人工智能的关心与亲身感悟,才更好地引导了我们这个节目。
    根据节目制作时采访的成果,我们写作了本书。负责执笔的是羽生先生和本节目的导演之一中井晓彦(制作局,科学/环境节目部门)。本书的每一章都以羽生先生的语言作为引子,切入各种论点的“核心”。而各章的末尾的“报告”,则由中井导演根据采访成果,进行客观地解说,并对关联话题进行补充。
    羽生先生的智慧,是可以让日本在全世界为之自豪的。羽生先生亲自采访、亲手执笔的本书,在如何对待不断进化的人工智能这一问题上,给予了我们很多启迪。
    羽生善治是如何直面人工智能的,而他对未来又有着怎样的构想?——希望各位读者能随着羽生先生的引导,畅想人工智能将会带来的未来。

后记

  

    最能展现人工智能带给人类的威胁的电影,大概就是阿诺·施瓦辛格主演的《终结者》了。故事的背景大致如下:战略防卫电脑系统“天网”产生了自我意识,向全世界发射核弹,导致超过半数的人类死亡……
    但是,即使通用型人工智能真的被成功开发出来,这样的事情在现实中发生的可能性也是微乎其微的。这种故事作为消遣娱乐当然是挺有趣的,但是在我看来,它把人工智能过于拟人化了。
    另一方面,也有一些科幻作品以更现实的角度描绘了未来。那就是根据日本漫画家士郎正宗先生于1989年开始连载的漫画《攻壳机动队》改编而成的同名动画。
    与《终结者》相比,这是一部被一些粉丝疯狂追捧的作品,而这部作品呈现的视角,似乎与我们这本书想要说的东西非常接近。
    我觉得,其中展现的将硬件设备与人脑的神经网直接连接的电脑化技术、赛博朋克(义肢化)技术普及的世界,比《终结者》的世界更具有现实性。
    事实上,义肢化导致人类与机器人的界限逐渐模糊不清,是现实中完全有可能发生的。
    当然,义肢化也可能会像克隆人这样,在技术上可行但是出于伦理观点而被叫停,要让全社会都接受这样的事情,也许还存在一些困难。但是,假设义肢化在医疗现场可以拯救人类的性命,我们又该怎么做呢?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地禁止这类技术,反而会被认为是不符合人道主义吧?
    本书提到,人工智能可能会导致人类的审美和判断发生改变,而人工智能与人类的关系,也正在变得类似于《攻壳机动队》中义肢与人类的关系。
    话说回来,为什么人工智能的开发在近几年突然成为热潮,并产生了如此令人惊异的进步呢?
    正如第五章里介绍的,英国牛津大学的人类未来研究所发表的报告《威胁人类文明的12个风险》中,人工智能也是其中提到的风险之一。与它并列的有极端气候变化、核战争、全球流行疾病(感染、传染病等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流行)等风险,由此看来,人工智能的出现似乎被该报告的作者视为了非常严重的威胁。
    然而,人工智能有一个与其他1 1个风险截然不同的特点。其他风险是纯粹的危险,而人工智能却同时蕴含着解决这些风险的潜在可能性。正如戴密斯·哈萨比斯先生所说,它或许还可以对森罗万象一一做出说明。
    也正因此,人工智能虽然被认为具有像《终结者》那样让人类灭绝的风险,却仍然在以令人惊异的速度不断进步。
    有个词叫做“双刀剑”,人工智能正是一把极为锋利的剑。在20世纪,核的控制曾经是人类的一大主题,而在21世纪,人工智能也许会取代它成为新的主题。 关键在于,我们要怎样理解这些从深度学习中获得的数据和分析结果。 当然,人类的大脑是有物理上的制约的,所以不可能完全模仿人工智能。从庞大的数据中获取最低程度的必要信息并对此进行理解,才是人类能用的方法。 不过,人工智能肯定还会进一步发展进化。例如,人要在将棋方面变强,是要进行恰当的课题设定的,据说,现在的人工智能在这方面还很弱。但是今后又会如何呢?大家普遍认为,人工智能是最擅长个性化的,所以在未来,它很可能会根据现代的大数据分别针对每个人自动进行个性化的课题设定。 与此同时,人工智能也将逐渐融入社会。 就在前不久,我在日本静冈县裾野市的丰田东富士研究所里试乘了自动驾驶的汽车。这让我感到,在不久的将来,人工智能一定会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更加寻常的东西。 人工智能的能力无疑会在未来继续有飞速的提升。所以,我们人类也必须有同样飞速的提升才行。 这次采访前往伦敦时,我第一次参观了大英博物馆,看到了一件一直很向往的展品,那就是古希腊时代的瓶画《阿喀琉斯和埃阿斯下棋》。 这个陶器上描绘了即将奔赴战场的两个士兵正在下棋的样子——虽然他们很可能会在接下来的战斗中死去。从非常近的地方看到这幅画,我似乎明白了,为什么棋类运动在那么长的历史中始终没有被遗忘,而是一直流传了下来。 除了这幅画之外,大英博物馆里还展示了非常多的瓶画,所以我本以为很容易就能找到它,但却着实费了一番功夫。在寻找它的时候,我一边看着那些古代的瓶瓶罐罐,一边思考这样一件事: 马文·明斯基(Marvin Minsky)是一位计算机科学家,他被称为人工智能之父。他提出了“能/不能进行线性分离”这个人工智能开发中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简单来说,这个观点是指,如果事物的所有对象无法被分离为0和1(即不能进行线性分离),人工智能就无法处理它。 我们已经发现,在最近的研究中,几乎所有的问题都是可以进行线性分离的。但是事实上,处理无法分离为0和1的事,才是人类该做的事吧?——面对着这个纪元前制作出来的瓶画,我突然这样意识到。 本书是根据我与节目中采访的诸位研究者和人工智能开发者,以及我与本书中介绍的其他诸位研究者们的对话,整理我自己的所思所想而成。无法一一列举大家的名字,但请让我在此再次表示感谢。 另外,在节目制作和本书创作的过程中,我受到了很多人的关照。这对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体验。非常感谢! 羽生善治 2017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