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哲 学 > 哲 学 > 中国哲学

朱熹(孔子之后第一儒)

  • 定价: ¥45
  • ISBN:9787520706636
  • 开 本:32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东方
  • 页数:298页
  • 作者:杨天石
  • 立即节省:
  • 2019-01-01 第1版
  • 2019-01-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杨天石著的《朱熹(孔子之后第一儒)》以写“理学”为主,但是也谈“心学”和南宋时期以陈亮为代表的事功学派,希望在和“心学”以及“陈学”的比较和联系中谈“理学”,借以彰显其特点和彼此之间的区别。朱熹是孔子之后的中国大思想家和大学问家、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希望本书在不大的篇幅内,能简明扼要而又比较完整地分析其成就和局限,揭示其思想体系中的合理内核、真理颗粒与有益成分,再现其历史面貌和地位。

内容提要

  

    作为地位仅次于孔子的儒家代表人物,南宋思想家、哲学家朱熹将传统儒学推向了一个新高度。其理学思想后来成为明清时期统治思想,对现在中国人的思维还有着深刻影响。我们今天的很多文化传统和思维方式,并非全来自孔子,更多的是来自朱熹的理学诠释。
    历史学者杨天石积数十年功力,广泛研读宋明理学经典,另发掘从日本、韩国、越南引进的相关史料,写出了《朱熹(孔子之后第一儒)》这本全面反映朱熹生平和思想的传记。除朱熹的生平经历外,还对其在社会政治、经学、史学、文学、教育诸方面的思想成就做了深入分析。希望借此书再现中国思想史上的一段真实历史面貌,提炼出一些中国传统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内在运行规律。

作者简介

    杨天石,江苏东台人,1936年2月15日生。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研究生院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研究生院教授博导,南京大学民国史研究中心客座教授、中国现代文化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共党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现代史学会理事、《中国社会科学》及《中国哲学》编委、《百年潮》杂志主编、《世纪》杂志顾问、《炎黄春秋》特约编委、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专家委员会委员等。 杨天石长期研究中国文化史与中国近代史,尤长于中华民国史、中国国民党史和蒋介石的研究。著有《找寻真实的蒋介石——蒋介石日记解读》、《蒋氏秘档与蒋介石真相》等二十余种。其中《找寻真实的蒋介石》一书被全国31家媒体共同推选为2008年十大好书,并获香港书奖;《找寻真实的蒋介石:还原13个历史真相》获2014年《作家文摘及香港《亚洲周刊》“十大图书奖”。

目录

代序
  以理制欲是人类社会永恒的道德要求——宋明儒学关于“理”“欲”关系论述的现代启示
说明
小引
第一章  改铸儒学的新需要
第二章  生于忧患,长于坎坷的大思想家
  一、由禅学走向道学
  二、反对议和
  三、道学体系的形成
  四、在南宋王朝的政争中
  五、升沉之间
第三章  社会政治思想
  一、从“外攘”为重到“内修”为重
  二、“怀德”与“畏威”
  三、以“讲明义理”治天下
第四章  理为“天地万物之根”的世界本原论
  一、规律与伦理的综合
  二、真理与谬误并存的理气关系说
  三、万物之间的同一与差别
  四、中国式的人文主义精神
第五章  “天命”与“气质”相结合的双重人性论
  一、人尽皆同的“天命之性”
  二、人的多样性决定于气禀
  三、敞开了成圣成贤的大门
第六章  唤醒天赋观念的“格物致知”论
  一、“醒与睡”
  二、在外的“儿子”与在家的“儿子”
  三、自“铢积寸累”以至“一旦豁然贯通”
  四、对知行关系的全面展开
第七章  克人欲、存天理
  一、以理制欲
  二、将身心锁在“模匣子”里的主敬说
第八章  “一中又自有对”的辩证法
  一、“一分为二,节节如此”
  二、“不可相无”与“无日不相胜”
  三、“阴极生阳,阳极生阴”
  四、“小变而不失其大常”
  五、“和则交感而万物育”
第九章  鹅湖之会与朱熹、陆九渊的异同
  一、互不相下的激辩
  二、“性即理”与“心即理”
  三、不尽余波
第十章  义利之辨与朱熹、陈亮的分歧
  一、由打猎引起的争论
  二、“仁义”为重还是“功利”为重
  三、哲学分歧与政治分歧
第十一章  经学思想
  一、《易经》
  二、《诗经》
  三、《书经》
  四、《春秋》
  五、《礼经》
  六、《孝经》
  七、“四书”
第十二章  史学思想
  一、读史明理,知所鉴戒
  二、“裁之以理”“主在正统”
  三、“直书其事,美恶自见”
  四、纲目并举,期于简明
第十三章  文学思想
  一、道为文之本
  二、诗与志
  三、诗须是平易
  四、艺术上的慧眼
第十四章  教育思想
  一、以“明人伦”为唯一目的
  二、人生教育的三阶段
  三、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与主导
  四、学习过程中的五个环节
第十五章  朱熹与后世
  一、中国
  二、日本
  三、朝鲜
  四、越南
  五、西方世界
结束语
附录
  君子:儒学的理想人格——在韩国全南大学的报告
  禅宗的“作用是性”说与朱熹的批判
  宋江的形象塑造与《水浒》的儒学影响——旁门说《水浒》之一
  韩贞的保守思想
  关于王艮思想的评价——与侯外庐等同志商榷
  儒学在近代中国——在日本横滨第二次汉字文化圈
  国际论坛的演讲
  蒋介石与宋明理学——在贵阳孔学堂的演讲
  朱熹的“变天”诗